珍寶島戰役之後,美國為何要幫助中國對抗蘇聯,他們做了什麼?

2020-11-20 騰訊網

珍寶島戰役結束之後,蘇方反應遠比我們強烈,這大概是因為他們的損失比我們多,他們被殲滅了58人,受傷94人,還被俘獲了一輛T-62坦克。

當時蘇方內部主要分成軍方的強硬派和一些官員組成的緩和派,強硬派的代表是蘇聯的國防部長格列奇科,部長助理崔可夫等人,緩和派的代表是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

強硬派主張在遠東地區部署攜帶核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隨時給我方的重要軍事、政治目標以「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蘇聯駐美國大使隨後在華盛頓緊急約見了基辛格,並向基辛格通報了蘇聯的想法和策略,他希望徵求一下美方的意見。說白了,他們就是希望讓美方在接下來的衝突中至少保持中立。基辛格第二天將此事匯報給了尼克森,尼克森立即召開了高級官員會議,商討此事。

尼克森的想法是,蘇聯是美國最大的敵人,中國的存在可以起到制衡蘇聯作用。如果雙方發生核戰爭,美國駐亞洲25萬美軍的安全也無從保障,更可怕的是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開,世界將會怎樣未可預知。

他們最後的結論是要幫助中國,只要美國反對,蘇聯必定不敢亂動。但是當時中美之間積怨已深,正面告訴不但沒有渠道,反而會引起猜忌,勃列日涅夫這幫蘇聯人也會責怪美國。於是他們最後在《華盛頓明星報》上刊載了文章,文章透露了蘇聯的「外科手術式核打擊」計劃,他們點名了長春,鞍山,酒泉,西昌等重要地點。

蘇聯人氣瘋了,世界人民驚呆了,中國則迅即展開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包括深挖洞,廣積糧,包括將重要工廠轉移進重要山區,全國進入臨戰態勢。

胡志明去世後,」緩和派「代表柯西金借道來到中國,中蘇關係有所緩和,但是回國之後強硬派駁斥了柯西金的緩和主張,他們要求繼續對中國保持高壓。

隨後,蘇聯「記者」發表文章稱蘇聯將打擊羅布泊地區,這是蘇聯人放出的信號,是對我們的警示,尼克森再次召集會議,他們尋求恢復中美大使級別的華沙會談,向中國傳遞和解的意思。隨後他們亮出了自己的王牌,這張王牌在古巴飛彈危機中就握在他們手中了,但是一直沒亮出來——他們已經破譯了蘇聯的密碼,是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向蘇聯的戰略要塞,城市,軍事基地,工業發起攻擊的。

蘇聯駐美大使告訴柯西金,美國人的態度是中國如果遭到蘇聯的進攻,他們會將此舉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他們會參戰,會下命令攻擊蘇聯的134個城市,軍事基地,工業等戰略目標。勃列日涅夫憤怒又無奈地喊道:美國人出賣了我們!

蘇聯人最後放棄了他們的想法,核危機隨之消散。

相關焦點

  • 震驚世界 | 蘇聯拍攝的珍寶島戰役
    1969年3月2日,在珍寶島衝突中陣亡。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奉命在華盛頓緊急約見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報了蘇聯準備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意圖,並徵求美方的意見。蘇聯的意圖非常明顯:在中美關係當時也很尖銳的情況下,如果蘇聯動手,讓美國至少保持中立。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宮時,發現尼克森早已急不可耐:「說吧,亨利,碰上了什麼麻煩事?」
  • 珍寶島戰役後,蘇聯企圖用原子彈打擊中國,為何最後偃旗息鼓了?
    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蘇聯意識到中國可以成為其在遠東地區的有力屏障,便開始幫助中國發展,其中就包括了援華的156項目,大大加快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中蘇兩國關係也進入了蜜月期。但好景不長,在赫魯雪夫上臺後,蘇聯便對中國進行了錯誤的定位,多次試圖對中國推行霸權政策,破壞我國主權的獨立性,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中蘇關係也因此走向破裂。
  • 珍寶島戰役中,蘇軍高技術坦克被繳獲,中國邊防軍以弱勝強?
    珍寶島戰役是矛盾爆發的突破口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剛剛結束了抗戰的中國面對著內外交困的境地。所謂弱國無外交,但蘇聯是卻中國為數不多的盟國之一,也可以說彼時的蘇聯就像中國的"老大哥"一般。
  •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蘇珍寶島戰役,一場永遠銘記的戰役
    2008年10月,中俄兩國政府還在黑瞎子島上舉行了中俄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然而在這值得歡呼雀躍的背後,卻隱藏著一段新中國難以忘卻、飽含血淚的戰役,它就是珍寶島戰役。談及珍寶島戰役,或許東北三省的朋友了解得更多,因為這場戰役就發生在黑龍江省虎林市境內,彼時的蘇聯政府叫囂著要對新中國進行核打擊。然而即便如此,我國依舊據理力爭,誓死捍衛這塊面積僅為0.74平方公裡的小島。
  • 「寸土必爭」:中蘇邊界之爭,永遠銘記的珍寶島戰役
    然而凝望歷史,人們不會忘記上世紀60年代末期,在那個烏蘇里江上的彈丸之地——珍寶島上,曾經發生過一場激烈的軍事武裝衝突,從而引發了中蘇兩國嚴重的邊界之爭。在蘇聯政府聲稱要給予中國以摧毀性核打擊的歷史背景下,新中國據理力爭,誓死捍衛中國在珍寶島上的領土主權,向世界展示了不畏強權,永不屈服的新中國形象。那麼,珍寶島事件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場軍事衝突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 珍寶島反擊戰:蘇聯欲對我國實施外科手術核打擊,因美國反對流產
    1969年3月,蘇聯軍隊多次對我國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並向烏蘇里江對岸的中國領土進行火炮襲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這就是歷史上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最後,以中國軍隊的勝利而告終。
  • 一寸山河一寸血,珍寶島戰役,誰都沒想到中國敢和蘇聯扳手腕
    新中國建立之後,由於中國和蘇聯的特殊關係,兩國眾多爭議地區都沒有進行討論。1959年之後,中蘇關係惡化,兩國一直被擱置的領土爭議問題被提了出來。珍寶島就是當時爭議比較大的地區,珍寶島是位於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主航道西部中國一側的島嶼,屬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市珍寶島鄉,在饒河縣城南偏西40公裡處。中俄東段邊界以烏蘇里江、黑龍江為界。
  • 珍寶島戰役後,克格勃特工潛入中國,還沒執行任務就被大叔幹掉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還曾進行過多次自衛反擊戰,其中珍寶島戰役也是如此,雖然當時蘇聯實力很強,但侵犯到我國領土這種事情還是不能容忍的,所以這場戰役是必須要有的。最終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我方以七十人的犧牲贏得對面百人陣亡,讓蘇聯看到中國是不好欺負的,最關鍵的是,在這場戰役當中我們還繳獲了敵人最先進的T62坦克。
  • 珍寶島戰役,戰鬥英雄孫玉國一戰成名後,又遇大起大落?
    現在中國繁榮昌盛,大家都安居樂業,有屬於自己的事業,人們的生活也已經差不多達到了小康水平。但實際上,在今天的世界上,仍然有許多國家處於戰亂之中,他們的人民掙扎在溫飽線上,這些人並不知道明天在何方?如今我們擁有一個幸福且安穩的社會環境,這得益於我們前輩們的努力和奮鬥。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作為德國的盟友,日本深知此戰意義重大,希特勒進攻蘇聯,就是在做一個豪賭,如果賭贏了,德國將成為世界的老大,整個世界或許都會顛覆在希特勒的手中,而如果賭輸了,他將萬劫不復!可以說,當時德國已經集中了他們所有的全部力量,孤注一擲。然而,作為德國的盟友,當希特勒發出邀請後,日本為何坐視不理,反而在幾年後去招惹美國呢?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聯為何沒派兵增援越南?
    而後來美國也直接參與其中,以方便構築其在東亞及東南亞周邊的勢力範圍。蘇聯沒有派兵,但是我國卻與美國打響了韓戰。 戰爭結束之後,我國剛剛想要恢復國家生產,卻沒想到蘇聯卻開始與我國交惡。首先是我國與美國之間從尼克森訪華之後,發生了多次的友好外交。蘇聯認為我國背叛社會主義陣營,非常不滿。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聯為何沒派兵支援越南?
    國際形勢由於冷戰的深入越來越緊張,美國由於杜魯門總統的上臺,展開了對亞洲地區的鐵腕控制。韓戰打響之後,我國為了能夠保證解放戰爭所打下的江山,進行了抗美援朝的反擊戰。而這時雖然我國戰勝了,但是畢竟戰爭還是會耗損國力的。而美國在朝鮮戰場上沒有佔到便宜,於是將戰火引向了東南亞。越南戰爭爆發之後,我國改變了對於周邊社會主義陣營的無私幫助。
  • 戰爭篇:中蘇珍寶島之戰中國慘勝真相
    1964年中蘇邊境談判中,蘇方準備將該島歸還給中方,但由於中蘇關係日趨惡化而談判中止。新中國成立後,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核心,蘇聯在經濟、國防、教育等各方面給予了中國巨大、無私的幫助和支持,使中國的國家建設迅速走上了正軌,同時,新中國「一邊倒」的對外政策也決定了中蘇兩國在上個世紀50年代前期親密無間的蜜月關係。
  • 珍寶島戰役一戰成名,為勝利拒絕執行上將軍令!戰後上將親自道歉
    當年在珍寶島戰役中,此人違抗陳錫聯上將軍令,結果一戰成名,之後陳錫聯將軍親自給他道歉。那麼,此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蕭全夫少將。 肖全夫少將 1969年3月,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爆發。當時,蘇聯派出了3輛坦克抵達我方的江汊子。
  • 他是開國中將,曾任遼寧省委第一書記,指揮珍寶島戰役,81歲去世
    15歲參加紅軍的他,曾參加夜襲陽明堡、上甘嶺等著名戰鬥戰役,指揮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曾紹山,1914年出生,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旅參謀長,太行軍區副旅長兼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三縱隊司令員等職。
  •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詳細經過,此戰差點引發核戰爭
    發生在1969年3月的中蘇珍寶島之戰,由於規模小,嚴格上來說稱不上是戰役,但從其產生的國際影響來看,又不亞於一場大的戰役,可謂是小仗改變了大格局,這是中蘇兩國交惡以來發生的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也體現了一次並非偶然事件發生背後的大國博弈。
  • 「戰鬥英雄」陳紹光:珍寶島自衛戰上奮勇殺敵,最後結局如何?
    二戰結束後,世界範圍內雖沒有什麼大的戰役,但偶爾國與國之間還是有擦槍走火。我國也經歷過幾次對外戰爭,除了抗美援朝那次,跟蘇聯也出現一些矛盾,就是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抓漁民,打傷打死中國邊境巡邏官兵,蘇聯百般挑釁,開始國內採取的是克制忍讓的態度。但對方並沒有因此歇火,反而更加惡劣,最終在1969年3月,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 珍寶島戰鬥英雄孫玉國,32歲當上司令員,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中國疆土幅員遼闊,一寸都不得缺失,歷史上很多國家覬覦我們的領土,曾多次入侵我國,企圖掠奪我們寶貴的土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國家利益受損,我們的戰士們定將全力出擊。1969年,蘇聯邊防軍入侵黑龍江珍寶島,為了保護國家利益,中國的邊防部隊決定自衛反擊,在戰士們的努力下終於把將蘇軍趕出了珍寶島,維護了國家的和平和安全。在這場戰役中,孫玉國一戰成名。孫玉國原本是黑龍江邊防站的副政治指導員,在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他表現優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被授予了「戰鬥英雄」的稱號。
  • 上甘嶺戰役第7天:蘇聯送來一款神器,幫助志願軍反敗為勝
    關於這一點,中國深有體會,因為歷史上我國就在軍事武器上跌了不少跟頭。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就意識到,要想軍隊有戰鬥力,光靠解放軍頑強的戰鬥意志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先進的武器,這樣才能撐起一國的國防任務,保衛邊境的安全。 但美國卻沒有給新中國喘氣的時間,很快就入侵了朝鮮半島。而一旦美軍成功佔領朝鮮半島,就會威脅到我國領土的安全。這對於剛建立不久的新中國來說,無異於美國對新中國發起的惡意挑戰。
  • 珍寶島戰鬥中的毛澤東:我們有百萬軍隊和數億人民,我們誰也不怕
    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珍寶島位於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並一直在中國管轄之下,因此無可爭議地屬於中國。雙方的談判一直持續到 8 月,終因無法達成協議而擱淺,這也為後來中蘇衝突埋下了種子。蘇聯在 60 年代窮兵黷武,自視在軍事實力上可以和美國相抗衡,所以在談判不成功後,不惜動用武力來對中國進行威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