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島戰役結束之後,蘇方反應遠比我們強烈,這大概是因為他們的損失比我們多,他們被殲滅了58人,受傷94人,還被俘獲了一輛T-62坦克。
當時蘇方內部主要分成軍方的強硬派和一些官員組成的緩和派,強硬派的代表是蘇聯的國防部長格列奇科,部長助理崔可夫等人,緩和派的代表是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
強硬派主張在遠東地區部署攜帶核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隨時給我方的重要軍事、政治目標以「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蘇聯駐美國大使隨後在華盛頓緊急約見了基辛格,並向基辛格通報了蘇聯的想法和策略,他希望徵求一下美方的意見。說白了,他們就是希望讓美方在接下來的衝突中至少保持中立。基辛格第二天將此事匯報給了尼克森,尼克森立即召開了高級官員會議,商討此事。
尼克森的想法是,蘇聯是美國最大的敵人,中國的存在可以起到制衡蘇聯作用。如果雙方發生核戰爭,美國駐亞洲25萬美軍的安全也無從保障,更可怕的是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開,世界將會怎樣未可預知。
他們最後的結論是要幫助中國,只要美國反對,蘇聯必定不敢亂動。但是當時中美之間積怨已深,正面告訴不但沒有渠道,反而會引起猜忌,勃列日涅夫這幫蘇聯人也會責怪美國。於是他們最後在《華盛頓明星報》上刊載了文章,文章透露了蘇聯的「外科手術式核打擊」計劃,他們點名了長春,鞍山,酒泉,西昌等重要地點。
蘇聯人氣瘋了,世界人民驚呆了,中國則迅即展開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包括深挖洞,廣積糧,包括將重要工廠轉移進重要山區,全國進入臨戰態勢。
胡志明去世後,」緩和派「代表柯西金借道來到中國,中蘇關係有所緩和,但是回國之後強硬派駁斥了柯西金的緩和主張,他們要求繼續對中國保持高壓。
隨後,蘇聯「記者」發表文章稱蘇聯將打擊羅布泊地區,這是蘇聯人放出的信號,是對我們的警示,尼克森再次召集會議,他們尋求恢復中美大使級別的華沙會談,向中國傳遞和解的意思。隨後他們亮出了自己的王牌,這張王牌在古巴飛彈危機中就握在他們手中了,但是一直沒亮出來——他們已經破譯了蘇聯的密碼,是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向蘇聯的戰略要塞,城市,軍事基地,工業發起攻擊的。
蘇聯駐美大使告訴柯西金,美國人的態度是中國如果遭到蘇聯的進攻,他們會將此舉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他們會參戰,會下命令攻擊蘇聯的134個城市,軍事基地,工業等戰略目標。勃列日涅夫憤怒又無奈地喊道:美國人出賣了我們!
蘇聯人最後放棄了他們的想法,核危機隨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