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你的麵包做出來又硬又幹不軟和?看看是不是這個關鍵點沒掌握

2020-12-27 Tian甜品研究所

對於烘焙新手朋友來說,麵包掌握起來要比蛋糕更難一些,入門門檻更高一些,因為麵包最最基礎的材料就只有麵粉、酵母、鹽、水,不像蛋糕會有甜味、有更高的油脂含量,就算是失敗的產品,蛋糕也不會太難吃,麵包就不一樣了,如果在製作中有一些關鍵點沒有掌握,麵包失敗就會真的很難吃。

麵包最開始遇到的問題往往是:做出來不軟和,當然,麵包種類很多,國內大多數都更接受甜麵包,而不是硬歐包一類的口感本來就很硬實的麵包,因此,我們就來以甜麵包為例聊一聊做麵包的一些關鍵點。

做麵包最關鍵的在於「發酵」

麵包究竟好不好吃,很大程度都跟發酵有關係。是否能形成細膩均勻的氣孔,跟酵母有直接的關係。而酵母是一種生物,它只有在適合它生長的環境下,比如說合適的溫度,合適的溼度,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活性。

以前製作麵包或者包子饅頭,使用的都是「老面」,也就是上一次製作總會剩餘一小坨面,保存起來下次繼續用。現在則更加方便一些,使用乾酵母或者新鮮酵母來進行發酵,也有一些「麵包骨灰級玩家」會自己製作菌種、像飼養寵物一樣培養餵養酵母,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利用酵母這種微生物來進行的。

1、溫度

先來看看適合的溫度。酵母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度-35度,這個區間範圍內它的活性會達到最大。低於10度或者高於40度,活性會大大降低,高於55度,酵母菌就被殺死,無法再產生氣體了。

如果環境溫度過低,發酵不完全,做出來的成品口感就會偏硬,當然也不能在太高溫度下進行發酵,發酵過快也會導致麵包成品組織粗糙。

2、溼度

溼度也是影響發酵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酵母喜歡的環境溼度為70%-85%,如果環境溼度低,則麵包表面容易形成一層幹殼,麵團膨脹就會受到影響。最後的成品也會口感偏硬,不軟和。

因此,控制好麵團的溫度,以及發酵的溫度、溼度和時間對於麵包口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往往甜麵包口感「不軟和」、偏硬都是由於發酵做得不好導致的。

發酵如何進行

首先要保證麵團的溫度。不管大家使用手揉也好,還是藉助廚師機打面,揉面完成時的溫度要控制在22度-26度之間,也就是說,不要在揉面的過程中讓酵母開始發酵。(要根據環境溫度來調整:比如天氣熱,要用冰水或者冰雞蛋,如果天氣太冷,則要換成溫水)如果在揉面過程中面溫高了,酵母開始繁殖產生氣體,就比較難揉出柔韌、有延展性的筋膜,這也會影響到麵包的口感。

一般通常的做法,一發會用28度,溼度75%,發酵到原體積兩倍大,之後拿出來排氣、分割、滾圓,讓麵團再次進行二發。排氣的目的是使氣孔分布得更加均勻,而滾圓的目的是讓麵筋能包裹住產生的氣體,使發酵更有效率,且表面更光滑平整。

一發完成時的狀態:用手指沾一點麵粉戳一下麵團,孔洞沒有明顯的回縮。如果孔洞很快回縮則還需要繼續發酵,如果一戳周圍就塌陷了,那麼就是麵團已經發酵過度,不能使用了。

二發的溫度會提高一些,一般32度—35度,溼度75%來進行,發酵到麵團是原來的1.5倍大小即可。這個時候按壓麵團表面凹陷不會回彈或者回彈很慢,也就是二發完成。當然,這個狀態還要根據不同種類的麵包進行調整,並不一定是固定死的,我這裡講的是一般甜麵包的判斷方法。其他的就不展開講了。

外面麵包店的製作都會用到發酵箱,就能精確嚴格地控制發酵溫度、溼度和時間,在家製作的話,多數就會使用烤箱的發酵功能進行,或者是在密閉空間中,放置一碗熱水來達到需要的溼度。不能特別精確的控制溫度溼度,也就無法說出精確的發酵時間。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多觀察麵團的狀態,達到發酵好的狀態即可。

揉面是僅次於發酵的另外一個關鍵

除了發酵,那就是揉面比較重要了。普通的甜麵包、料理麵包等,不需要揉到完全擴展階段,但是也需要麵團能抻出有韌性的「膜」。

手揉需要更多的技巧,而廚師機則更省事省力,如果大家做麵包做得很頻繁,其實可以考慮入手廚師機。

麵包不軟和,很大程度也跟揉面的程度有很大關係,麵團從最初的混合階段,到麵筋形成,再到擴展階段,最後是完全擴展階段,這幾個階段的狀態大家也要多做才能準確判斷。

甜麵包需要揉到擴展階段:

做吐司需要揉到完全擴展,也就是常說的手套膜:

如果你的麵團沒有揉到相應的狀態,也會導致口感偏幹、偏硬。

總結

麵包其實知識點非常多,非常雜,入門比蛋糕難度大上許多。若是展開來講,能說上一整本書才行。但是新入門的朋友,也無需頭大,你做出來的麵包口感偏硬,大多數都是我前面分析的這麼兩點原因:發酵不夠、揉面沒有揉到位。

改進辦法就是嚴格控制麵團的發酵程度,以及揉面的程度。說起來簡單的兩句話,大家還是要多做,多積累經驗。

我是Tian甜品研究所,一枚愛吃會做不藏私的美食博主。希望用淺顯的語言跟大家聊聊烘焙那些事兒,讓烘焙不再無聊不再神秘。關注我,獲取更多有趣的烘焙知識和免費配方。

相關焦點

  • 烙餅為啥又幹又硬?廚娘教你3個竅門,烙餅又酥又軟,層次分明
    烙餅為啥又幹又硬?廚娘教你3個竅門,烙餅又酥又軟,層次分明說到我們北方的主食,可不僅僅只有饅頭,麵條、烙餅、餡餅等等,都是十分常見的。尤其是烙餅,在我們家太受歡迎了,吃膩了饅頭來點烙餅換換口味,能令我們全家人都滿足。今天中午剛剛吃了烙餅,又酥又軟,香到不行。
  • 在家做麵包,掌握3個關鍵點,做出的麵包比麵包店賣的好吃多了
    說到麵包,製作很簡單,只需要一個烤箱就可以完成。很多小夥伴們可能都嘗試做過,但做出的麵包並不像麵包店賣的鬆軟可口,往往是口感有些硬,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自己在家做麵包的過程中,有3個關鍵的環節,掌握了它,你做出的麵包一定比外面賣的好吃。
  • 烙餅總是做得不柔軟?水的溫度是關鍵,教你正確做法,外酥裡軟
    水的溫度是關鍵,教你正確做法,外酥裡軟烙餅很多人喜歡吃,我家附近街道上有一個餅攤,每天生意都很好,從四點出攤,六點多收攤,夫妻兩個人忙活的停不下來,一個做餅,一個烙餅,如果去晚了還有可能買不到。說到烙餅,學會做了沒有什麼難度,但一開始學著做,需要掌握一些細節處理,其中和面用哪種溫度的水要弄懂,這一點非常重要。烙餅總是做得不柔軟?水的溫度是關鍵,教你正確做法,外酥裡軟!給大家分享一下做烙餅的方法,學會了做給家人吃。烙餅做好不柔軟,一般有兩個地方沒處理好!
  • 重磅福利,焙蕾軟歐麵包班開課啦!百年傳承秘方,8天讓你學會製作健康美味風靡全國的軟歐麵包
    ········別著急,你的擔心,我們都懂~~什麼是軟歐包?       "軟歐包",即鬆軟的歐式麵包。一般來說,歐式麵包都是個頭較大,份量較重,表皮金黃而硬脆,口味多為鹹味,且很少加糖和油。「軟歐包」吸收了傳統歐式麵包的健康基因,符合東方人的飲食習慣。混合著高纖、雜糧、堅果等材料的軟歐包,少油少糖無蛋,外脆硬而內柔韌,比軟麵包更有嚼勁,比硬歐包更鬆軟,熱量低又能飽腹,健康且明顯符合東方口感的「軟歐包」,推出後極受市場追捧也就不奇怪了。軟歐麵包難學嗎?
  • 怎麼做麵包才能暄軟好吃,看看西點師傅怎麼說
    怎麼做麵包才能暄軟好吃,看看西點師傅怎麼說。最近整個人都比較懶惰,啥也不想幹,難道是夏天到了的緣故,呵呵呵,我這藉口找得還挺大的。不過冰箱裡的奶油提醒了我,不能繼續懶惰下去,否則它就變質了,浪費食材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思來想去拿它做了奶油麵包。做麵包的時候放些淡奶油,做出來的麵包,組織均勻、柔軟、並富有彈性,而且淡奶油中的蛋白質及乳糖、礦物質等有抗老化作用,能夠延緩麵包的老化。為了增加口感,我在做的時候還放了豆沙餡,這樣吃起來也不會覺得單調。
  • 在家做麵包,成品發硬,品相和口感差,看看是哪裡出了問題(原創)
    我喜歡在家做麵包,有好多朋友看了我的手作麵包後都在問我,為什麼自己費好長時間做的麵包總是在剛出爐的時候還軟一些,一放涼之後就既不蓬鬆也不柔軟,更別說像手撕麵包一樣能撕著吃的完美效果,簡直比饅頭還硬,而且還有一股奶腥味兒!為什麼你做的麵包又軟又蓬鬆入口即化,放一放味道更好?
  • 麵包想要隔夜不硬,無需老面,只需加點它,又香又軟,簡單又好吃
    說到麵包,估計很多人都會抱怨自己做的麵包沒蛋糕店的好吃,而且大家都會認為鬆軟的麵包一定是加了老面之類的,這個想法固然沒錯,凡是加了老面做出來的面點都是比較鬆軟的,但是我今天要教大家一個不加老面,麵包一樣蓬鬆暄軟的做法,而且隔夜也不會變硬。其實秘訣就是我在食材裡面多加了一種東西,用它做出來的麵包超級鬆軟,出爐個個都是小胖子,圓圓一個,不用包餡料,直接吃就覺得很美味了。
  • 又香又軟的白吐司,放到第二天也不會變硬的秘密是用了燙麵法來做
    話說,我雖然喜歡玩麵粉,但不太喜歡吃麵包,外面買的麵包我也不喜歡,不是嫌太油太膩太甜,就是太硬太粗有酸味。或許,是我沒買到好吃的麵包?貴一點的,可能口感會更好?自己做的話,當場吃還可以,放到第二天就變硬,要重新烤一下,質感總是有點粗糙。
  • 烙餅總是又幹又硬?Pick3個竅門 烙餅又酥又軟,層次分明
    烙餅總是又幹又硬?Pick3個竅門 烙餅又酥又軟,層次分明時間:2020-12-10 21: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烙餅總是又幹又硬?Pick3個竅門 烙餅又酥又軟,層次分明 說到我們北方的主食,可不僅僅只有饅頭,麵條、烙餅、餡餅等等,都是十分常見的。
  • 為什麼自己做的麵包沒有麵包店的好吃?竟是因為…
    看上去飽滿,夾起有彈性如果烘焙過度表皮會比較幹硬51%才能稱為全麥(谷)麵包依此標準看市售大部分的全麥麵包可能是假的全麥麵包是褐色的但是褐色麵包不一定都是全麥麵包那有可能是麵包師添加食用色素調配出來的顏色真正的全麥麵包顏色都比較深切面紋理粗糙,口感一般偏幹硬完全和細膩綿軟不搭邊,絕對不算好吃如果你不喜歡它的口感
  • 第一期的「吐司男的麵包時間」問題全部總結出來了
    」問題全部總結出來了——我的吐司烤的時候都偏幹偏硬偏厚,內心比較柔軟,應該怎麼改善?淘寶也會有很多比較便宜的模具,但是是不是有經過專業的檢測,這個很難說。」天然酵種的製作。「天然酵種有很多,舉個例子用麵粉做出來的魯邦,葡萄做出來的葡萄菌液,用蘋果做出蘋果菌種。不同的天然酵種做的手法是完全不同的。我的書中以及其他老師的書裡都會有很多天然酵種的製作。
  • 麵包機做麵包像饅頭?你方法不對!
    很多朋友都反映用麵包機做的麵包不好吃,說做出來像饅頭一樣硬,葉子今天來詳細分享一款用麵包機做的軟綿麵包,經過這樣的程序做出的麵包不管是用烤箱烤還是麵包機烤都非常軟綿,拉絲效果非常好,用麵包機烤出來表皮是脆的,裡面非常軟綿,切成片根本站立不起來,吃起來表皮和裡面是兩種不同的美味,非常不錯。
  • 教你手揉吐司麵包,掌握正確手法,比麵包機做的柔軟拉絲
    吐司麵包是很多家庭喜愛的早餐之一,它味道又香又軟,吃起來很方便。可以搭配牛奶,抹上果醬或者加上雞蛋或者加上肉做成三明治,每一種吃法都很好吃又營養。多數人早餐吃的吐司都是從麵包店或者超市買的,買來的吐司味道雖然好吃,但是添加劑實在很多。很多人就嘗試著自己在家做,但是自己做吐司既麻煩又困難,尤其大家都覺得需要麵包機才可以做。
  • 在家做麵包,麵團粘手、烤麵包太硬、烤麵包出饅頭味問題處理技巧
    我是泛泛,做麵包的你先「關注」我吧!不僅這種情況常常出現,相信很多麵包新手朋友,在家做麵包時,還會出現了以下幾個問題!不管做哪款麵包,烤出來的都是饅頭味!表面烤的特別硬,即便第二天,回軟以後,表皮也非常厚,口感不好!缺乏外面賣的麵包的那種麵包香甜味!
  • 麵包追星族必做的低權重麵包,蔓越莓軟歐包
    這些低權重女孩,讓小卡想起了一種麵包,它們不如Rich類甜麵包那麼甜膩柔軟,也不似Lean類麵包那麼幹硬酥脆。但它卻是營養最均衡的麵包,健康天然,也更符合人體所需,它就是「低權重」麵包——軟歐包!之所以說軟歐包低權重,因為……它「油糖權重低」,相比動輒油糖比例超過30%的甜麵包,軟歐包更強調健康和天然。既有歐式麵包低糖低油、健康低卡路裡的精髓,同時又有甜麵包鬆軟柔潤的口感。
  • 一鍵式麵包總是做不好?原來這5點沒做對,看你中招了沒
    麵包機走進越來越多的家庭,很多人也嘗試用麵包機做麵包,特別在這次疫情,不能隨便外出,使不少人從一竅不通的美食小白,變成了美食高手。我最早期的麵包機是在十幾年前購買的,那時候的麵包機做出來的一鍵式麵包很不好吃。現在麵包機經過不斷的改良,直接用麵包機做出來的麵包一樣柔軟細膩,口感非常好,不比外面買的差。
  • 冬天做麵包用紅糖,這方子太好,麵包暄鬆柔軟,放幾天都不硬!
    冬天做麵包用紅糖,這方子太好,麵包暄鬆柔軟,放幾天都不硬!前幾天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紅糖麵包,無意間的做法,讓我立刻喜歡上了麵包用紅糖做。做麵包,基本材料裡離不開糖,除非特殊人群不能吃一點糖的,也就特殊處理。
  • 為什麼自己做的麵包沒有麵包店的好吃?真相讓人大吃一驚!
    你是不是一直以為麵包店用的雞蛋和家裡是一樣的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麵包店基本都在使用液態蛋外皮基本都呈現偏焦糖色且有光澤看上去飽滿,夾起有彈性如果烘焙過度表皮會比較幹硬切面紋理粗糙,口感一般偏幹硬完全和細膩綿軟不搭邊,絕對不算好吃如果你不喜歡它的口感,完全可以選擇不吃但是如果被商家矇騙買到假貨那就不太好了
  • 如何制鬆軟的100%全麥麵包?水的比例很關鍵,弄錯硬得像石頭
    不過在做全麥麵包時,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全麥麵包如果是用的全100%的全麥粉做的,裡面麥麩比較多,會把麵粉裡的麵筋給割斷,所以每次發出來的面都比較硬,發不起來不好發,做出來的全麥麵包,全麥饅頭之類的都非常硬。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在做全麥麵包時,加入很多的高筋麵粉,但是高筋麵粉加多了,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全麥麵包了。
  • 自己在家做滷肉,掌握住8個關鍵技巧,一樣能做出滷食店的味道!
    我有幾個關係不錯的朋友,家裡做滷菜,沒事的時候也喜歡過去幫忙,對於食材、工藝之類的,也算是半個行內人,於是,我就給這個同事簡單分析了一下原因。首先我告訴他,不要太迷信具體的香料配方和繁瑣的工藝,太在意這個東西,你就進入了誤區。我說你又不是專業做滷肉的,要那麼精確的配方幹什麼?他不理解,說那畢竟是最專業的配方啊,用了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