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的暑假。在37度的酷暑,走出門看看大千世界,也別有一番滋味。讓人生不至虛度,一次有意義的暑假,是怎樣的呢?「過來人」都是這樣告訴我的。
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大一暑假在上海電視臺《七分之一》欄目的實習。當時我的工作主要是為每周的三個15-20分鐘左右的熱點調查、社會故事或新聞人物節目尋思選題、新聞採編、撰寫節目文字稿(劇本)、粗剪等等。
令我印象比較深的是當時參與製作了有關私人偵探、抑鬱症患者和地鐵鹹豬手這幾個爭議選題,讓我有機會從當事人和多方角度更深入地了解了這些現象,更有意義地是能夠向觀眾揭露這些在當時關注度還並不很高的社會問題。當自己剪的片子、想傳達的信息真的被搬上電視屏幕時,會不禁感覺到自己也承擔起作為一位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也收穫了成就感和喜悅感。這段實習也讓我理解調查性報導對推動事件發展中起到的一定作用,而那些投身於《1/7》欄目的記者們為揭露社會百態、對事實真相做盡責調查的責任心和務實求真也讓我十分感動。
我很享受能夠幫助他人所帶給我的成就感,所以我加入了AIESEC,成為了一個全球的志願者,我選擇在2013年的暑假前往柬埔寨,去向當地NGO小學傳播醫學急救知識,於是這個暑假便成了一個難忘且刷新我三觀的經歷。我們組的志願者都來自世界各地,有英國的,澳大利亞的,香港的和中國大陸的,我們一起備課,一起準備教學物資,一起生活,一起在閒暇之餘遊覽柬埔寨的風光。和不同國家的人一起合作生活,讓我學會了更包容的面對差異,學會擁抱多樣化。那裡的食物也讓我深刻體驗了水土不服,我食物中毒,在酒店門口昏厥過去,整個頭掉在泳池裡,身邊的小夥伴和酒店的工作人員都驚呆了,趕緊把我抱進大堂,按我的人中,給我扇風以便我快速醒來。我慢慢開始擁有意識,卻渾然不知發生了什麼,只是第一次感覺夢裡有很多人在叫我的名字,那麼真切,那麼真實,我不得不睜開眼來。醒來之後,才發現一切都是真的。
從前我以為世界就是我眼中所看到的那片天,走出來才發現,原來世界那麼大;從前我以為每個地方都像上海一樣,有高樓大廈,有好吃的食物,有便利的交通,有營業到凌晨的娛樂場所,後來才發現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發展如此迥異,我開始感恩自己的成長環境,也對不發達國家的人們有了惻隱sympathy之心。
暑假之於我,是炎炎夏日裡的空調房和冰西瓜。然而這條習慣定式維持了十幾年之後,在大三的暑假,被打破了。——而且是我本人心甘情願並且心滿意足地下的手!
大三從一份令我心心念念許久的實習開始:為了能夠獲得這個實習機會,我籌備了很久,最終如願以償。這份喜悅與感恩一直持續了七個月,包括在老闆問我暑假能否全職待命時,令我沒有絲毫遲疑地使勁點了點頭。我們飛了散布在全國各地的六七個城市,老闆親自推進著數個項目,她的精明能幹讓我默默在心中舉起了粉絲應援牌,並且嘗試著將她的工作方式運用到自己自己負責的部分當中。
在原本應是吃著西瓜唱著歌的這兩個月,我就像被大神帶領的小菜鳥,瘋狂撿拾掉落的裝備和經驗,不斷地升級。雖然幾個項目結束之後由於大部分時間在路上奔波曬黑了一個度,並且還要時常遭受爸媽充滿愛意卻密集轟炸的電話(「在哪呢?好好吃飯了嗎?什麼時候回宿舍?」),但我在此期間飛了數個此前未踏足過的城市,完成了數個項目,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從老闆的身上偷偷「取經」到了很多工作上的好習慣。如果重新選擇,我仍然會毫不猶豫地拋棄空調和西瓜,迎接這樣一個與平常不同的有意義的假期。
大三一整年在倫敦政經交換的時候,因為在下學期偶然在學期中被經濟課上的一個教授推薦過一個實習,也因為完成的質量不錯,暑假的時候就被當時的老闆邀請加入了他的創業項目,在劍橋和萬科深潛聯合做一個青少年賽艇訓練營。
我當時的工作是作為兩名領隊中的一名,和另一個就讀巴斯大學的體育管理學的同事成為了很好的合作搭檔,直到今天我們偶有聯繫。在帶領學生訓練、劃賽艇之外,我其實和他們朝夕相處著,和他們過劍橋大學的學院生活,即學習實用而新穎的知識和技能,也去「劍橋學術君子」們最愛去的果園喝茶、聊一些遙遠的話題,去大英博物館參觀遊覽,等等。為了滿足他們旺盛的求知慾,我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在海外的求學、生活經歷,真實而個人。
那個夏天我發現我和孩子們的關係,不僅僅局限於老師和學生,領隊和營員那樣,我和他們,更像摯友之間一般,一個在人生道路上稍微早起步了幾年、也多走了那麼幾步的人,我有一些小小的能力去傾聽他們去分享自己,更有巨大的責任在他們面前做一個真實的自己,講自己深思熟慮之後的想法,和他們一起去構思然後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生活。
2012年的夏天我度過了最有意義的大學暑假,因為我體驗了非常純粹的學習和生活。
暑假剛開始的那個月,我去了倫敦學習建築史。大多數的上課時光,教授領著整個班大概10個人穿梭於倫敦各個時期的標誌性建築和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威斯敏斯特教堂、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聖潘克拉斯火車站、紅磚巷和金融城—幾乎把有鮮明建築風格和見證了倫敦歷史變遷的建築都參觀了一遍,這過程就像坐著時光機器從中世紀一路漫步回到現代社會,顛覆了僅從書本影像甚至自己的想像中獲得的有關這個城市的印象,每多看一點便覺得對它多一分了解;不上課的時候會買張票和同學一起體驗「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亞戲劇,在臨近的V&A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徜徉,在海德公園散步,乘渡輪領略泰晤士河兩岸的歷史和風景,甚至參加Day Trip去牛津轉一圈。
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覺得自己每一刻都在吸收新的東西,就像一個乾癟的氣球慢慢充實起來,或是一隻從池子裡突然躍入大海的無比興奮的魚。這個狀態一直延續到從倫敦回國,在上海的暑校學習了國際關係的基礎課程,每一天也是因為學到了一個新理論、和教授、助教聊天而擴展了一點新視野而興奮。那個暑假和專業課、實習還有未來統統沒關係,但卻是我覺得收穫最多的一個暑假,因為那真是單純而充盈地在知識和文化的海洋裡徜徉。
大二我加入了PWC學生俱樂部LEAP。在那個暑假,LEAP組織了很多小組形式的活動,比如培訓化妝和打領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拍攝一個短視頻的比賽,主題是LEAPer看世界。拍攝的過程中,我們去了很多平時都不太會去的地方,比如菜場殺魚的攤頭、修車修鞋的攤頭,看街邊的環衛工人,還有傍晚的廣場舞大媽。
我記得當時有一天特別熱,38度以上,出去走一圈就滿身是汗。我們早上去了菜場殺魚攤兒,拍攝的主角是魚老闆,問她一天的工作,看看她的工作狀態。
魚都是老大個,特別肥在水裡遊的很快活;魚老闆一邊殺魚一邊給我們講解殺魚最快的辦法;也有街坊四鄰一看就是混熟的臉過來捧場。
魚老闆無論在做啥都是笑著做的,那種很樸實的婦女的憨笑:問我們會不會做飯殺魚,笑;遇到街坊,也笑;來貨了,更是笑的開心。那麼熱的天她頭頂只有個小電扇,熱得不行的時候,她就用袖子管擦一下額頭,但是依然在笑。我們問她,你為什麼那麼開心。她說每天生意都很好,還能見到街坊,自然很開心。當時拍完之後就覺得,快樂就是很簡單,和收入、學識沒有任何關係。
這個活動讓我們接觸到了很多社會底層的人,雖然他們也會抱怨生活的壓力,但是都特別樂觀,也很愛笑。在他們的眼中應該就是沒啥坎兒是過不去的呢。
大二暑假參加了學院組織的加州州立大學富樂敦國際學生領導力項目。通過這次暑期項目,除了領略異國風光外,我切身地感受了文化衝擊,更真實更深入地了解了一些美國典型的文化,也促使我發掘了自身更多的可能。學校安排的一些活動,比如小組最短時間內利用有限的資源完成任務等,很好地培養了團隊意識,鍛鍊了思維能力和用外語交流的能力;學校的課程,例如,老師讓我們通過各種自我測評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類別,並以此為依據分組討論出各組的優缺點和改進措施,對自我認知和個人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值得一提的是,課程最後的分組辯論環節也讓我有了新的嘗試。對於沒有辯論經驗的我,與小組成員一起獲得了最終辯論的勝利無疑讓我得到了很大的鼓勵,發現了自己的潛能,也激勵我今後更大膽地陳述自己的觀點。
你的最有意義的暑假都幹了些啥呢?歡迎給我們留言~
查看我們的過往文章,請至我們的網站的乾貨板塊:http://xie-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