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唐金燕 張靖超 北京報導
嗶哩嗶哩彈幕網(NASDAQ:BILI,以下簡稱「B站」)與騰訊的關係正日益緊密。
2020年1月2日,B站與QQ音樂聯合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全面開放音樂人的認證及入駐,並給予雙平臺的資源扶持;2020年2月13日,騰訊又增持B站股權至13.5%,成為B站的第二大股東。
B站音樂區逐漸暴露在大眾面前。在音樂區擁有千名粉絲的up主若溪(化名)看來,目前B站最火的是「生活區」,而音樂區相對呈現「涼涼」的局面。不過,B站「音樂區」復興的口號也在近年來逐漸打響:從2018年的」bilibili音樂正版專輯計劃」到2019年11月推出「音樂星計劃」招募音樂人,2019年的跨年晚會則直接火出了圈。
作為在年輕一代中受歡迎的視頻網站,B站意圖「去二次元化」。B站公關人員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B站最大的分區是生活區,定位是年輕人的文化社區,而不僅僅是二次元文化。
不過,B站的一些分區仍然保留著「次元文化」的特色,近年來商業化不斷滲透其中。音樂區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不想免費了」
當記者提到B站音樂區,許多B站用戶則表現得有些茫然,他們更經常使用網易雲或者QQ音樂聽歌。2019年9月,一名B站用戶在知乎提問:bilibili音樂區為什麼沒落了?以前的音樂區投稿輕鬆破百萬能上全站排行,現在幾乎沒有這種情況。
「雖然我感覺音樂區在涼,但是我這邊體驗的staff(工作成員)價格在漲,也挺神奇的,那說明確實是有錢可賺。」若溪對記者說道。
很少有普通觀眾關注到,在B站的音樂區,一個高質量的作品往往是由多人合作完成,並且需要經費的支撐。在B站完成一部作品,僅音樂部分就包括作曲、編曲、混音、VOCALOID調教等部分的分工合作,同時對於視頻畫面(被稱為「PV」)也有一定的要求。
作為一名國風原創作曲編曲及翻唱up主,若溪從高中時就開始嘗試創作,並把作品發表在B站上,現已積累了6000多名粉絲。開始時,作為愛好者,若溪會經常無償參與一些創作活動,「純粹用愛發電「,但到現在,她已對外表示不接免費的活兒。
這樣的變化與B站音樂區近年快速發展有關。
魏源(化名)是一名資深的B站音樂區up主,早在2011年就在B站音樂區投稿,是音樂區比較知名的「大佬」,在現實生活中則是一名音樂製作人。他和他的朋友經常會在音樂區看作品,找一些有實力的up主,並把他們拉入專輯合作計劃中,因此對於音樂區up主的情況了解頗深。魏源表示,早期音樂區很少有付費的情況,但到2015年、2016年前後開始有付費出現,現在也可能變成了一個行規。
在B站發布一個帶PV的音樂作品需要多少錢?魏源告訴記者,作為一個音樂人,如果要發布作品,沒有名氣的畫師和PV師可能不用花太多錢,需要幾百到1000元,而有名氣的畫師,其一張畫可達到3000到5000元。記者注意到,作曲編曲也是幾百到1000元不等,再有名氣還會往上提升。
魏源認為,近年來民眾版權意識增強,以及B站推出的「激勵計劃」,讓up主能夠通過上傳作品獲得一些收益,帶來了一些商業化的苗頭。
若溪則更為直白地對記者表示,自己作曲、編曲給歌手,歌手獲得了粉絲,編曲作曲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延續的。
誰來出這個錢?「策劃「往往是一個團隊的組織者,也是花錢的人。「(策劃)要麼喜歡一個作品,要麼給自己加碼,拓展人脈,純商業出發的比較少,因為大部分水準沒有達到商業級別。一般都是給自己增加人氣後找辦法變現。」若溪說道。
B站官方也在籤約音樂區up主,並且幫助這些up主從線上走向線下,具體而言,B站成立上海超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電文化」)負責籤約up主的經紀事務,如B站音樂區up主易言以超電文化練習生身份參加了選秀節目《創造營2019》。
魏源告訴記者,對於籤約的up主,首先會要求對方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並且有產出作品的能力。「B站推廣籤約的音樂區up主,下的力度還是挺大的,方式挺多的,比如現在有很多的活動,包括BML(由B站創造的大型同好線下聚會品牌)、年度百大up主線下頒獎禮、跨年晚會等幾個線下大型活動的出口。B站在這些大型活動中所選擇的音樂類節目,包括舞蹈的配樂,可能都是會優先選擇他籤約的這些人去幫他進行創作。」魏源說道。
「如果全站都擁護的話,其實音樂還是挺容易出圈的。」另一名B站音樂區愛好者維度(化名)對此評價道。很多歌曲的火出圈,除了本身質量較好之外,全站各分區也會自發或者在官方推動下,推出一些同人作品、剪輯、鬼畜等,這些能夠帶來協同效應,增加歌曲熱度。
魏源認為,B站音樂區的運營是「哪個火就推哪個」,從公司角度能夠理解這種做法,但對於音樂審美培養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此外,頭部up主能夠越來越強,而腰部和尾部的up主難以出頭。
up主也會通過販賣專輯、周邊甚至在線下演出來變現,以音樂人作為人生職業規劃的up主們更加積極參與到商業化與現實生活中。不過,在B站音樂區,仍然能夠看到次文化留下的影子。
小眾文化底色突出
「目前我們最大的分區是生活區,甚至非二次元分區的內容增速比二次元更快。」B站公關人員對記者說道,B站希望能夠成為的是」年輕人的文化社區」。
維度對於B站目前的「泛娛樂化」體會較為深刻。官方開始越來越多地引入主流音樂人,並且在音樂區頁面進行宣傳;一些音樂up主會籤約B站,雙方約定需定期投稿。因《普通disco》而出圈的up主ilem在2019年2月發布的個人專輯《2﹕3》,便是由B站出品,購買渠道也是B站。
「引入主流音樂人是降維打擊。」若溪對記者說道。她認為,主流音樂人的音樂製作水準實際上比B站上很多「音樂愛好者」要厲害很多。
不過,仔細觀察音樂區,雖然官方在頁面推廣自帶流量的主流音樂人,但實際熱度排行靠前的仍然是帶著實驗、鬼畜色彩的「B站特有」作品。如2020年2月13日當天,音樂區原創音樂板塊三日排行前三名是《12位up主接歌詞,只考慮押韻能做出一首什麼樣的歌?》《<馬了頂大>某幻個人同人曲》以及日本唱見(日本對於視頻網站投稿的歌手的一種稱呼,國內也有部分粉絲使用)投稿的一首單曲。
保留有濃厚的二次元色彩的則要屬VOCALOID·UTAU板塊。在2015年火起來的ilem是音樂區少有的百萬up主之一,而且是VOCALOID創作者。
VOCALOID是一款由日本樂器製造商山葉公司開發的語音合成軟體,再搭配音色製作公司通過錄製真人聲音而製作出的音色軟體,就能夠合成虛擬聲音來演唱歌曲。音色製作公司對音色軟體設計了虛擬歌手形象,還設定了性格、經歷等內容,其中比較知名的是初音未來和洛天依。
魏源最初也是因為好奇而開始使用VOCALOID創作歌曲,虛擬歌手能夠唱出常人不能達到的音高,給他的音樂創作帶來了新的方向。他同時也對其中的一些文化有了些許體會。
up主們通過給各種虛擬歌手設定故事情節,通過曲繪、視頻和音樂創造一個虛擬世界。如音樂社團泛音堂的《時之歌project》推出5首世界觀歌曲和10首人物角色歌曲,同時也通過漫畫、小說、遊戲等方式表現龐大的世界觀和劇情。
不過,虛擬歌手的音色首先就很難為大眾輕易接受,若想吸引更多新用戶,更符合大眾口味的PV、找「三次元」歌手進行翻唱成為一種去二次元化的出路。
接軌三次元?
「我的朋友有一天跟我說,必須要有PV,不能只重視音樂不看重視頻。問題是,你做的是音樂啊,視頻應該是為音樂服務的不是嗎?」若溪感嘆。
在B站,PV是否精美或者有趣,成為音樂作品能否獲得高人氣的一項重要因素。短視頻的潮流趨勢也驗證了大眾對於視頻內容的傾向性。
一名唱片公司的藝人統籌告訴記者,他們在QQ音樂上發行音樂,宣傳推廣用微博自媒體、電臺、抖音居多,尤其是抖音和快手,目前並未考慮在B站挖掘新人或宣傳推廣。
B站的音樂區up主更傾向於抱團取暖。商業化的推動使一些有實力的up主開始更多「三次元」的商業計劃。除了各類社團項目,也有up主成立公司,如「平行四界」開發了自己的虛擬歌手「星塵」,並邀請一些專業素養較強的up主,發布實體專輯和周邊。
Up主們身在利益環節中,想法也變得更多。若溪對記者表示,對於策劃來說,需要統籌給不同職責的成員的費用,而PV的價格高了,撥給音樂的費用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但PV也是給別人打工的。」若溪轉而又說,她認為真正的獲利者是歌手。記者注意到,很多Vocaloid曲目被翻唱,其中有些原作者視頻的點擊量反而不如翻唱歌手的點擊量。請翻唱歌手翻唱自己的原創作品,還成為音樂人的一種合作推廣方式,但隨著翻唱歌手獲得名氣,並且籤約公司,翻唱什麼作品也變得不能由自己做主。魏源記得有一名翻唱歌手翻唱歌曲開出了高達6位數字的價格,不過他並不知道最後是否成交。
「B站音樂區上有才的人是越來越多的。但是能真正冒出來,能得到相對比較多的流量的,還是很少。」魏源感慨。
維度曾經在畢業時想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但在實際了解到音樂行業的情況後,維度目前只是把在B站投稿當作一個愛好。對於B站引入主流音樂的舉動,他認為除了商業盈利外,也是給未來的音樂人、想轉型的音樂人看,讓他們可以嘗試更豐富的風格,不僅僅是二次元。
「你不能培養一個人才,然後人才跟整個世界格格不入這個樣子。」維度說道。
風雲資本創始人侯繼勇認為,B站的優勢是獨特定位核心用戶,這些用戶對B站的所有服務都會有信任感,都會追捧,獨特定位的平臺都會有這樣的溢出效應。B站所面臨的挑戰則是,其用戶規模與其他平臺相比,仍然算一個垂直細分的平臺。
據B站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B站月均活躍用戶達1.28億人,同比增長38%;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首度破億,同比增長43%達1.14億人。《2019年抖音數據報告》披露,抖音日活用戶截至2020年1月為4億人。
音頻區定位困惑
B站的音樂區更像是一個展示平臺,而音樂人最終還是需要把作品發布到流媒體平臺上。
據媒體報導,B站的音頻區早在2017年就已設立,是專門用來聽音頻內容的一個分區,但這一區域目前顯得有些「落寞」,甚至有受訪用戶並不了解有該區域的存在。記者注意到,音頻區也推出了付費音樂,但這些曲目還是以二次元類或日系歌曲居多。up主投音頻稿需要單獨投,也因此,當記者搜索一些音樂區up主,並未看到相關音頻。
記者也從多名音樂區up主了解到,在B站發布音樂作品目前並未有太多約束。比如在網易雲音樂入駐音樂人,首先歌曲內容質量有一定的門檻,在B站則不會對作品質量做約束;在網易雲,音樂人也可通過參加官方培養套餐獲得最多增幅20%的廣告分成等激勵內容,也意味著歌曲版權上與網易雲官方建立合作,如參與高級官方培養套餐的音樂人的歌曲在一定期限內只能在網易雲中播放。
而在B站發布音樂作品,只需要成為up主並上傳音樂作品即可。up主可以向官方申請版權保護,不過up主自身是既可在B站投稿,也可搬運至任意的流媒體。
有觀點認為,B站對標海外的YouTube,國外主流樂壇明星也會選擇在YouTube發布單曲和MV,不過B站的音樂區、音頻區似乎還未得到完全的「去二次元化」,此外也似乎並未完全準備好作為流媒體所需要的版權管理,功能上甚至連「一鍵導入歌曲」或者「掃描本地歌曲」也沒有添加。
2月14日,記者就音頻區定位問題詢問B站公關,截至發稿,對方未回復。
也有觀點認為,B站內部實際把網易雲作為競品之一,而無巧不成書,網易雲在2017年3月發布的4.0版本添加了視頻功能,在4.2版本視頻有了自己的獨立頁面,同年9月,B站推出音頻區。
(編輯:張靖超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