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的多、尿得多、體重下降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但不少人不知道的是,這些症狀在糖尿病的早期通常並不會出現,隨著病程的進展尤其是糖尿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有一些併發症出現時才會明顯的表現出現,特別是體重在糖尿病早期更多地表現為超重甚至肥胖,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才會表現為體重的下降直至消瘦,因此體重可以看作是衡量糖尿病治療情況的一項指標。
既然如此,當有糖尿病的人越來越瘦時,就要及時分析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提高體重逐漸胖起來。那麼,有糖尿病的人越來越瘦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血糖控制不佳
張先生對自己的血糖不太在意,總認為身體又沒有什麼不舒服,醫生讓服用的降糖藥也是想起來就服用,忘記了就一笑了知,結果一年多體重下降了10多公斤,整個人看起來比之前小了一號。
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控制好血糖是最基礎的治療,當空腹血糖經常超過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經常高於10.0mmol/L,表明機體對血糖利用能力較差,為獲得足夠的能量維持各項生理活動,機體不得不通過分解蛋白質、脂肪來供能,皮下脂肪不斷減少、肌肉蛋白不斷消耗,體重便會不斷下降而消瘦。
第二,飲食控制過於嚴格
李大爺自從發現有了糖尿病,在日常吃喝上沒少下功夫,在他的思想認識中糖尿病就是吃出來的毛病,堅信吃出的毛病就可以再吃回去,對自己的吃喝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結果血糖確實達到了他想到的結果,體重卻在不斷下降。
這種情況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見,為控制血糖而在飲食上刻意追求「少」,實際上是對「少吃」存在誤區而導致的。要知道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不是控制吃什麼,而是要限制全天攝入的總熱量,總熱量需要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提供,其中60%由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提供,20%應由脂類食物如食用油、堅果類食物等提供,15%應由瘦肉、奶蛋、豆製品等來提供。因此,有糖尿病的人少吃一點主食是可以的,但同時必須吃足夠的脂類食物和優質蛋白,尤其是肉奶蛋如果攝入不足,就會導致營養不良而導致消瘦。
第三,運動鍛鍊量過大
身體裡的血糖多了,就想辦法把它排出去,李先生的做法是只要有時間就去做運動,每天上下午及晚上都要去快走幾個小時,而且很有毅力一直堅持著,本想著身體會越來越結實強壯,可沒想到體重越來越輕,到了消瘦的程度。
運動是消耗能量的過程,對控制血糖非常有幫助,但並非運動量越大越好。研究證實:每天一次持續30-45分鐘可出汗的運動,即可達到促進血糖利用的作用,且這種效應可持續近20個小時,過量運動反而會加重胰島細胞的負擔導致其損傷,還會因消耗血糖過多而分解脂肪、蛋白供能,也是體重下降的一個常見原因。
第四,伴有其它疾病發生
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控制好血糖是必須的,但並非最終目標,阻止與延緩各種併發症的發生才是最重要的。劉女士對自己的血糖很關注,自備了血糖儀經常測量,但卻從來沒有去過醫院做其它方面的檢查,直到近一年不斷消瘦才去看了醫生,醫生說她的消瘦與併發症發生有很大的關係。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對全身各項生理功能都會產生影響,導致消瘦的一個常見原因是糖尿病引起了甲狀腺功能亢進,這種情況機體會長時間處於亢奮狀態,對葡萄糖、脂肪、蛋白消耗過度;糖尿病還可能引起周圍神經病變,比如胃腸神經受損後嚴重影響消化吸收,致使營養不良發生等等,
綜上所述,有糖尿病的人要「吃胖」需要從上述多方面找找原因,針對性地採取相相應措施。比如血糖控制不佳要調整降糖藥的用藥方案、飲食控制及運動鍛鍊過於嚴格要給予調整、如果發生了併發症進行針對性的治療等。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