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在母親節當天發了一條微博,並配一張手抱小寶寶的圖。
沒想到就這麼一條有感而發的微博,竟然引來了網友們的群嘲。匪夷所思的是,原因竟然是papi醬的寶寶隨了父姓。
眾所周知,papi醬出道以來,一直以「獨立女性」自居。她曾坦言「不想生孩子」,和老公在婚後依然保持「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夫妻相處模式,也引來了網友的一片讚譽——尤其是那些打著「女權」旗號提倡女性獨立自主的女性朋友們。
但不想生孩子的papi醬最終還是生了孩子,而且這個孩子居然沒有跟著papi醬姓!對於喜歡papi醬且一直在爭取女性權利的網友們來說,這無疑刺痛了她們的神經。於是她們開始失望,開始叫囂,甚至開始諷刺:papi醬人設崩塌了。
這一起以孩子的冠姓權問題引發的群嘲,幕後的推手,是部分女性對獨立的偏激意見,以及對權利的誤解。
一個多月前,一起因為離婚事件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某女子在網絡發帖稱自己與丈夫離婚了。而據該女子自述,老公是外人眼中的好伴侶,「五官中上等身高183一身腱子肉,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不抽菸不喝酒不應酬,下班就回家,帶娃做家務,支持她追求理想發展事業」,還願意隨她去其他城市生活。同意離婚後,「他表示尊重我的追求,同意我的要求,相信自己『能夠重新贏回我的感情,不做夫妻可以做愛人。』」
怎麼看怎麼覺得這老公已經比絕大多數老公優秀了吧。那為什麼還要離婚?原因無它,因為老公對「吃到嘴裡的冠姓權堅決不肯放手」。即使老公答應改成「父姓+母姓」,她仍然覺得憤懣不平:「婚姻於他百利而無一害,於我卻是遭受了生育損傷時間成本和喪失了冠姓權。即便他承認搶走了我的又怎樣,我沒辦法再奪回來。」
最後她終於成功離婚,「放棄了撫養權,只分割財產」。而放棄撫養權的原因,用該女子的話說,是因為「性別不同因而不願意單獨撫養孩子」,同時覺得自己「無法坦然面對有一天他也要佔據其他女性的資源與紅利。」
這就很矛盾了。
既然如此深惡痛絕,男權又有什麼這麼狠心把孩子的培養權利拱手讓給那個「冥頑不靈 」的大男人並任由他培養出一個男權2.0?
既然想改變女性被對待不公的現狀,不是更應該以身作則教會自己的孩子尊重女性嗎?又何來教育不好男孩子一說?
抱歉,在這位媽媽身上,我實在看不到她對丈夫和孩子的愛。
婚姻,仿佛是她驗證「婚姻吃盡了女性的紅利」的體驗;而孩子,則是實現「女權」的鬥爭工具罷了。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對於自身權利的爭取和覺悟也越來越高。
這是好事一樁。
但凡事過猶不及。有些極端的女性,生生把爭取男女平等變成了女性強權:可A(更有利於男方)可B(更有利於女方)的事情,必須B,不然就是不平等就是男權!
因冠姓權而離婚以及papi醬孩子隨父姓引來的群嘲,就是赤裸裸的例子。
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說明這是一個可A可B的事情。
不過因為中國一直以來的傳統觀念認為,只有男孩才能繼後香燈,女孩最終會是別人家的人,因此繼承父姓意味著傳宗接代,影響了很多代人的性別價值取向。
從這個角度看,女性爭取冠姓權,確實有助於性別價值取向的理性回歸。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安徽長豐縣試點 「姓氏改革」——子隨母姓能獲得千元獎勵——以消除姓氏傳承意識,降低男孩偏好。目前,該「姓氏改革」已初見成效,新生兒男女比例從130:100下降到114:100,有效降低了新生兒比例失衡。
這是社會導向的結果。
但,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讓孩子隨母姓才能彰顯女性的權利和母親的重要性。
心理諮詢師李雪曾說:
尊重不是鬥爭得來的。鬥爭是在說,我的權利握在別人手裡,要向別人討要。
事實上,一個人怎麼過自己人生的權利就在自己手裡,不管別人是否認可我、尊重我,不管別人歧視不歧視我,我自己的事情,都會自主選擇自我負責,不需要乞討任何人的尊重和認可。
要求別人尊重自己,不可以歧視自己,這是無邊無際的自戀幻想。當我沒有現實邊界妄圖操控別人的思想言行,也就在邀請別人侵犯我的邊界評判我、操控我。
這話放在極端「女權」主義者身上,同樣適用。當覺得男性必須滿足女性的要求時,並不是在追求「平等」,而是女權們深惡痛絕的「男權」的性轉版本。
女性對權利的爭取,要靠掙脫強加的束縛和精神上的真正獨立實現,絕非企圖在涉及到性別「戰爭」中處處壓對方一頭。
即使被部分網友認為思想偏激的林毛毛,也一再強調要「女尊」而不是「女權」。她倡導的,是對不公平的強加給女性身上的枷鎖勇敢說「不」,而非全方位碾壓男性。
那個因為冠姓權問題而離婚的媽媽,那些嘲笑papi醬的女人,她們要的不是「平權」,而是企圖將「紅利多在男性一方」扭轉為「紅利應該更多地讓渡給女性一方」的「強權」。
那麼,女性的獨立自主,究竟體現在哪些地方?
▍ 首先,體現在自由意志上。
不是「必須按我的意思來」,而是「我可以遵從內心,自由地做出選擇」的自尊自重:
若享受婚姻帶給我的安全感,就選擇無怨無悔地走進婚姻;
若覺得婚姻是一種束縛和剝削,就無所畏懼地選擇不婚。
可以尊重傳統讓孩子冠父姓,也可以要求孩子隨母姓,重要的是,可以自由選擇能在冠姓權問題上與你達成一致的伴侶;
若覺得相夫教子最能體現女性價值,就心甘情願在家當好全職太太;
若渴望在職場打拼出一片天空,就努力做到「男人可以的我也可以」。
……
▍ 其次,是抗爭之精神:對枷鎖,勇敢say no!
比如,爭取自己根據法律應有的繼承權;
比如,在職場上勇敢奮鬥,不因為自己是女性就縮手縮腳,或者主動認同那些職場上對女性的偏見;
比如,堅決捍衛自己的生育自由,即可以生,也可以不生孩子的自由。
……
▍ 最後,是對女性的尊重。
對權利的爭取,需要整個群體的覺醒。這需要「引導」,但卻不能靠「強求」。
獨立自主的女性,必定是擁有「尊重」他人的能力的。尤其是,尊重其他女性發自內心做出的選擇,而不是因為對方的選擇與你不同就大肆批判。
比起男性強權之下對女性的欺壓,女性對女性的「不善」,對女性的傷害同樣巨大,甚至更大。
在我眼裡,papi醬是個勇敢的女性。她擁有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獨立,也敢於跟世俗的觀念(如婚後兩家人就變成一家人)「叫板」。
但同時,她又不「強權」,不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將伴侶的訴求置於腳下。
尊重自己的成長,並根據對生活目標的期待來調整自身行為,這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追求平等和權利,是人生來有之的「權利」。而真正的男女平等,是為了追求合作共贏,而非爭個輸贏高下。
所以,要警惕,別讓追求平等的「權利」,變成了阻礙你進入幸福親密關係的「枷鎖」,更別讓它成為,你尖酸刻薄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