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馬麟畫選——南宋後期經典作品

2021-03-01 君來訪書畫苑



宋 馬麟 秉燭夜遊冊 絹本設色 24.8×25.2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此圖取材自蘇東坡海棠詩:「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繪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廡,茫茫夜色中庭院燭光高照,映照園中海棠盛開。一士人據太師椅當門而坐,品味幽靜月夜良辰美景。馬麟對自然觀察敏銳,寫生功夫頗深,抒情小景工緻細膩,表現宮廷園苑亭廊建築和園林布局,作品有院體畫工整細緻的特點,極富有情致。


宋 馬麟 荷香清夏圖卷 絹本設色 41.7×450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

此圖卷描繪一平湖柳堤、荷香清夏的山水景物。畫中以寬闊的湖面為主體,林中雲霧縈繞,茅庵空落。左岸上亂石嶙峋,柳蔭蔽日,樹上群鳥翔集。在廣闊的湖面上,微波輕蕩,碧葉蓮蓮。湖的對岸,遠山逶迤,柳林如煙,小橋曲折,雲霧飄動如練。畫中構景,平遠開闊,布置簡潔。畫中筆法細秀,描物具體,尤其柳樹變化多姿,樹葉絲絲勾出,又如煙動。其用墨以淡為宗,又濃淡相間,著色亦淡雅,更加烘託出了其境界的祥和安靜。


宋 馬麟 靜聽松風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理宗書「靜聽松風」,下鈐「丙午」、「御書」二璽,左下鈐「緝熙殿寶」印,成畫年代下限為淳右六年(1246)。前景高士戴冠覆紗,左腳半跏,右腳舒展,胸部微袒,右手輕執衣帶,一拂塵置於地。高士凝神諦聽,松葉、藤蘿等都隨風勢翻飛,松濤聲在蜿蜒水流和遠景山峰圍繞的空間迴盪。清高宗題詩認為畫中人物為「特愛松風,每聞其響,欣然為樂」的梁朝陶弘景。亦有學者比對理宗肖像,認為此畫呈現理宗愛松形象。


南宋 馬麟《三官出巡圖》 軸設色絹本 174.2×122.9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馬麟 夏禹王像 絹本設色 249×11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禹,傳說中古代夏部落的領袖,姒姓,名文命,亦稱大禹。此圖繪夏禹手持如意笏,頭戴王冠,身披龍袍,端莊地立於畫面的正中。作者充分地利用線條的造型的能力,生動地刻畫了夏禹慈祥和藹的形象和內在性格。


馬麟 層疊冰綃圖軸 絹本設色 101.7 × 49.6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僅繪三枝仰俯有致的宮梅,枝條清癯如鐵線,簇簇白梅綻放,構圖極精簡。梅枝以細筆重墨雙鉤,淡墨暈染。梅花以淡墨圈瓣,復以白粉罩染,有透明感,令人感受到梅花清香冷豔的風韻。本幅款識「臣馬麟」。另有宋寧宗皇后楊氏題:「層疊冰綃」,並題詩:「渾如冷蝶宿花房,擁抱檀心憶舊香。開到寒梢尤可愛,此般必是漢宮妝。賜王提舉」。欽鑑藏印十二方。


馬麟 暮雪寒禽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麟 梅花雙雀圖 私人藏


馬麟 長松山水圖頁 絹本設色 25.1×650px  大都會博物館


宋 馬麟 溪頭秋色圖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


南宋 傳馬麟筆 梅花雙雀圖 絹本著色28.0×725px  東京國立博物藏

馬遠和馬麟

  南宋山水畫家中,最主要的是南宋後半期的馬遠和夏珪兩家。他們和李唐、劉松年,四個人在過去被認為是所謂南宋「院體」的代表。馬遠和夏珪在當時和後世都曾有廣泛的影響。

  馬遠是繪畫藝術的世家。他的遠祖馬賁,本為「佛像馬家」之後,以擅長寫生馳名於元祐紹聖年間(公元十一世紀末)。他曾畫百雁、百猿、百馬、百牛、百羊、百鹿等圖,可見是善於觀察禽獸的生活動態的能手。馬遠的祖父馬興祖,紹興年間為畫院待沼,並善於鑑別名跡。伯父馬公顯,父親馬世榮,兄馬逵都是有地位的畫院畫家,他們的專長都是花鳥。
  馬遠的活動主要的是在光宗趙惇、寧宗趙擴時期(公元一一九○—一二二四年),以擅長山水、人物、花鳥「獨步畫院」。他的作品上時常有趙擴或皇后楊氏的題字。

  《踏歌圖》描寫農民的歌舞歡娛的活動,有歌者,有舞者,有觀者,神態生動。畫家是用一種有興趣的態度對待為貴族們所不齒的「村野粗俗」的人物和他們的生活的。這幅畫上的上半部出現代表著帝王都城的建築物,目的是要說明,如畫上那四句皇帝的題詩中所說的,歡樂是由於豐年,而豐年是由於皇宋的統治。但畫面上下兩部分缺少構圖上有機的聯繫,使我們看出,以擅長巧妙構圖出名的畫家馬遠,在這兩個思想之間,喪失了他的技巧。
  《遠山柳岸圖》顯示了馬遠的卓越的構圖技巧。隱隱出現在煙霧水氣中的遠山和層層村落樹木組成了背景,在如此背景之前,兩株柳樹集中地傳達出暮秋季節的蕭瑟的氣氛。柳樹的形象表現了挺秀的姿態之美,並且有秋風中零落的特點;而且在畫面上佔了起控制的作用的位置,秋柳的形象和布局產生了最大的藝術效果。

  《寒江獨釣圖》是另一幅可以說明馬遠的構圖技巧的最成功的範例。一時扁舟飄浮在水上,四周的空白,不著一筆,卻有力地描寫了江面上空曠渺漠。這幅畫在構圖技巧方面的創造性使畫家進入古代著有功績的藝術匠師的行列。

  《竹澗焚香圖》(舊題馬遠作品)利用了蒙濛霧氣刪減掉一切不必要的枝節,使主題的細節突出。這一幅畫是描寫士大夫們的悠閒生活,特別是描寫了他們的內心生活。疏竹和潺潺流水形成的幽靜環境中,一個人焚香默坐。這些可視的因素說明了他的內心的寧靜。《深堂琴趣圖》敏銳地表現了音樂的情調和士大夫的內心生活的作品。這一通過環境描寫以間接的描寫士大夫生活的方法在馬遠的作品中很常見,是南宋時代開始流行的表現方法。

  《梅石溪鳧圖》描寫了野顯在幽僻的崖澗下活潑的追逐著,是一幅美麗的花鳥畫,可見馬遠的家庭傳統的新面貌。由馬遠畫的《白薔薇圖》,可知他也擅長纖美精細的一體。

  《水圖》十二幅描寫狀態不同,甚至不同光線照射下的各種水勢,充分顯示出古代優秀畫家提鍊形象的能力。

  馬遠的兒子馬麟,也是有名的畫家。

  馬麟的《夕陽山水圖》畫了黃昏時候水上,翻飛的四隻燕子。《層疊冰綃圖》特別選擇了梅枝的疏影橫斜的姿勢,加以表現。這兩幅圖畫可以說明畫家對於有抒情作用的事物的具體形象的敏銳的感受能力;也說明以馬遠為代表的一部分南宋畫家在創造藝術的意境時的高度技巧。馬麟的《觀瀑圖》用有力粗獷的筆觸表現了景色,畫風與《層疊冰綃圖》的工致纖麗完全不同,由此可見他的豐富才能。


相關焦點

  • 青年藝術家馬麟作品賞析
    」維度中國畫展」,並獲優秀獎2010年參加天津圖書大廈舉辦的「新水墨」中國畫展聯展2010年作品入展「雙十佳」中國畫作品展2011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馬麟作品集》2014年作品參加濰坊《文博會——中國畫節》2014年作品參加《水墨新青年》展 2014年作品參加東營《文博會——中國畫節》2014年作品參加
  • 馬麟的秉燭夜遊:人生不滿百,空懷千歲憂
    ▲ 馬麟《秉燭夜遊圖》南宋的宮廷畫家馬麟曾畫過《秉燭夜遊圖》。在兩宋浩氣縱橫的大山水中,《秉燭夜遊圖》並不是廣為人知的大作,這件作品繪製於扇面,作為當時宮廷用團扇的裝飾供上流社會把玩。縱使身旁的僕人、朋友帶給他熱鬧,也無法緩解他對於「修短隨化」的悲傷;又或者,院主人又是興奮的,在這個良辰佳夜,僕從們體貼地在院中點燃蠟燭,以備他隨時遊玩之需;自己的好友也一併來到,縱使生命短暫,可是和好友一起、欣賞美景,還有什麼遺憾呢?而他,似乎格外珍惜短暫的生命,好像馬上就要從椅子上起身,去借著燭火觀賞自己花園的美景了。
  • 南宋畫家林椿工筆花鳥作品欣賞
    林椿,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間畫院待詔,賜金帶。
  • 【經典欣賞】古代十大傑出女書法家作品欣賞
    薛濤作品欣賞吳彩鸞,生卒年不詳,唐大和年間(823—825)河南濮陽縣人,吳猛之女,夫文簫。家貧,以抄書為業。吳彩鸞作品欣賞武則天(624-705),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楊妹子作品欣賞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女書法家,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
  • 【水墨記|人物誌】馬麟——心有古人毋忘我
    古人之法琳琅滿目,古人之意亦非時人之意,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師古人之心而不師自我之心,終為妄談。如何能走出一條合乎我心的常與變的互生之路才是學畫之關鍵所在。聚集千萬才能提煉出一絲精華,繪畫之事任重道遠,願我能一直堅定心中的「唯美」,守住「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之信念,哪怕在這條路上是蝸行前進,也要留下自己的足跡。
  • 南宋遺老蔣捷的經典作品: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700多年前,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面臨滅亡的危險,1276年的春天,蒙古的鐵騎攻破臨安。城破了,緊跟著就是家亡,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四處流浪。在這些流浪的人中,有一位著名的詞人蔣捷,蔣捷是1274年的進士,南宋滅亡後,他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其後的作品多是抒發故國之思、人生蒼涼之苦。亡國之痛,旅途之苦讓他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句,一首《聽雨》道盡人世蒼涼、人生無常,「少年聽雨歌樓上」「壯年聽雨客舟中」「而今聽雨僧廬中」,誰讀到這樣的句子不會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呢?
  • 趙孟的行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書法作品欣賞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的一部心經,後人書法家和普通人喜歡拿來創作和抄經的經典作品。當屬有韻味的作品還是要屬於趙孟的行楷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以說是佛教經書中集合所有的精華,流傳之廣,是大部分都認可的。但是如果從書法的角度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作品不多,為什麼要說趙孟的行楷書法作品。趙孟南宋的著名書法家,有很多的經典作品,主要是行楷為主,楷書的書法四大家之一。除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這幅經典作品之外,還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經典之作,道德經,洛神賦書法界裡面耳熟能詳的作品,稱為楷本臨摹經典之作。
  • 紀錄片《南宋》展現南宋的歷史進程,更記住了辛棄疾和他的這首詞
    這部紀錄片一共7集,真實地還原了當時南宋的繁榮與沒落,我們仿佛曆經千年穿越到南宋時期,感受波瀾壯闊的南宋歷史。南宋,同北宋一樣,是一個文化極為繁榮的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偉大的文人,如辛棄疾、陸遊、嶽飛等,他們的出現讓南宋更多了一抹人文氣息。
  • 南宋文學家文天祥,草書真跡《木雞集序》欣賞,行筆飄逸結體雋秀
    書法線條的力度只關係到書法作品的優劣,甚至是存亡。那麼什麼是有力量的線條呢?所謂有力度的書法線條是指書法作品優質、美觀、生動、鮮活的線條。優秀書法作品的線條之美,首先在於有力量,這種力量是書法的生命力。這種力量不但能表現出作者書法的功力、技巧和智慧,而且還能表現出作者內在精神世界。有美感的書法線條,其特點是一致的,那就是「有力度」。也就是傳統書法理論上所稱的「筆力」。
  • 在中小學生陶藝作品裡欣賞文物
    12月20日(周日)上午,在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舉辦了「杭州市中小學生陶藝大賽」配套活動《看「活起來的文物」——動手有功》公益體驗活動。聽講解、觸陶泥、觀修坯、賞作品,發現文物背後的故事,從工藝美術技藝的視角欣賞市中小學生陶藝大賽優秀作品。
  • 棗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宋中後期民族英雄!
    南宋中後期軍事家,民族英雄,左武衛將軍孟宗政第四子。出身將門,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為嶽飛部將。他早年隨父於棗陽抗金,在孟宗政死後接管忠順軍,累官京西兵馬鈐轄。紹定六年(1233年),擊敗入侵的金國恆山公武仙所部。端平元年(1234年),參與蔡州之戰,聯合蒙古滅亡金國。宋蒙戰爭爆發後,統領南宋川蜀、京湖兩大戰場,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
  • 他是南宋書法家,用藝術徵服了金國人
    雖然北宋蘇軾等人有少量正書作品,如《赤壁賦》、《醉翁亭記》等,但由於融入更多的行書意趣,在筆法、結體等方面自然有別於晉唐楷書的基本法則,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正楷字體,因而研究和學習楷書的人通常不去借鑑和取法北宋人的楷書。唯有南宋張即之的楷書,因筆法峻落跌宕,結體端雅勁健,氣格在顏真卿、褚遂良之間,而被認為有宋一代於楷書方面之卓有成就者。張即之(1186-1263),字溫夫,號樗寮。
  • 南宋帝陵的權葬制度與南宋帝陵墓葬的簡化
    後來南宋帝陵在元朝被破壞殆盡,南宋統治者再也不能歸葬中原。本文結合文獻和考古資料,通過對於南宋帝陵石藏子和北宋皇陵的對比,進一步了解南宋帝陵制度背後的歷史因素。北宋覆亡與宋室南遷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虜宋徽宗、欽宗兩位皇帝以及皇室宗親和權貴大臣等三千多人盡數北上。
  • 藝術史經典·東方美學賞析課 ——賈朋愷媽媽課堂筆記
    陽光雨叢&藝點點·2020暑期線上研究組藝術史經典·東方美學賞析課陽光雨叢&藝點點 2020暑期線上研究組——「藝術史經典·東方美學賞析課」特別邀請到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博士尹鵬老師給孩子們和家長們開了美育四講,第一節下課10分鐘之內,聽課各方都在抒發感受,其中8
  • 龍泉青瓷大師苑|張紹斌藝術作品欣賞
    而且,張的作品靈感產生自他本人寧靜平和的心態中,通過手工拉坯展現,每件作品的造型獨具神韻。而捏泥拉坯手法與構思造型的自然契合,也使作品在開片紋路上各呈風格。南宋早期龍泉窯支釘標本二層臺式圈足,胎色灰黑,薄胎厚釉,裹釉支燒,做工細膩規整,釉面瑩淨柔和,器物形制隱隱有汝窯風範,但圓而稍粗的支釘痕卻是典型龍泉窯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