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節 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孝文化傳承節

2020-12-24 博學微課堂

秦生力

中元節一直是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重大祭祖節日之一,自古以來一直備受重視。時間為半個月,比春節、清明節祭祖實際時間還要長得多。中元節也叫七月半,有些地方叫鬼節,我們絕對不能這樣說,那是對祖宗的大逆不孝。中元節和正月十五上元節(元宵節)、十月十五下元節統稱一年的三元節,各地風俗不盡相同。大多只重視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下元節基本上都被忽略。

我們相信,祖先會在每年的七月一日返回家中探望子孫,並且在家做客近十五天,所以需要祭祖。

這十幾天我們當地民俗基本是這樣安排的,七月初一,接祖先。有祠堂、祖堂的都會在祠堂、祖堂、宗堂神龕為祖先上香、上供品、焚冥錢、鳴炮,跪拜行大禮等。

那些祖堂、祠堂被毀或者相距較遠,或者是在城裡居住的家庭,就在家裡掛有祖先照片的廳房擺起一個香案,舉行祭祀活動。

第二天開始,每天早晨漱洗完畢後,第一件事就是為祖先上香後再出門幹活。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會買回火紙、黃表紙也就是冥紙,用白紙做成像信封一樣包裝好,寫上每位祖先的名字諱號,等待七月半結束前集中焚化,給祖先帶走,俗稱包袱。冥紙就是我們通常說祖先在陰間(去世了的祖先生活的世界)能通用的錢幣。現在民俗也在改變,很多工藝人製作一些現代活著的人使用的物件設施紙紮出售,各種電器設備、交通工具等,五花八門,有些家庭也會買回來一些和包袱一起焚燒送給祖先。

包袱大致就像一封書信,格式多半為:中元之期,備袱X面,上奉故X祖X公XX大人(男祖先)收用、上奉故X祖妣X母X老孺人(女祖先)收用,嗣孫XX具,七月X日化等文字,背面書寫一個「封」字,意思是子孫「封」過的包袱,不是其祖先的亡魂打不開。焚化日,在本家屋外或者適合的地方引火焚燒,要求子孫在焚化現場團團圍住,以免所謂的孤魂野鬼搶奪,包袱時也會包一些焚燒給為其祖先擔任運輸的侍者亡魂。

在包袱時,多半長輩還會拿出家譜,或者擬好了的袱單(專門將每年計劃送包袱的祖先名字單),一邊包一邊介紹祖先,特別是那些自強不息有功名的祖先,孝順的祖先,有傳奇故事的祖先,每年都會重複著訴說這些祖先的故事,一代代傳承。因此,中元節在我們這邊就是個相當重要的祭祖節、敬祖節,也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孝文化傳承節。

相關焦點

  • 中元節究竟是什麼?民俗還是迷信,本質是孝文化和家文化的傳承
    中國的是一個血緣聯繫非常緊密的社會,深層次還是反映中國的孝文化,這一天也是為了追憶先人。祭祖這種行為不僅僅是出現在中元節,其它節日諸如清明、春節,也都有緬懷祖先的行為。中元節也俗稱「七月半」,因為這個季節是豐收的季節,祭祀祖先、祭祀土地,也算是用豐收來酬謝,並祈求來年好收成。中元節本是道教對於七月半這天的稱呼,後來唐朝道教興盛,所以中元節的稱呼也就流傳了下來。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七大禁忌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7個風俗禁忌
    七月十五中元節七大禁忌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
  • 七月十五中元節:點一盞燈,願天上人間共安好
    七月十五中元節:點一盞燈,願天上人間共安好 傳統古風
  • 中元節文化闢謠:沒有「初一鬼門開 三十鬼門關」的說法,只有七月十五
    又到了農曆七月,因為七月十五為三官大帝·赦罪地官的誕辰,據說地獄會放出亡人魂魄,加之宗教因素的文化,變成了一年中最大的鬼節——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所以七月也被人們稱為「鬼月」。當然這些可以說是迷信以及民俗信仰,但作為傳承下來的一種祭祀文化,也是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慎終追遠的對先人的奠祭。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今天是9月2日,又是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宮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祭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七月半祭祖習俗古代就有,原本是民間的祭祖節,而非「鬼節」。後來,不少人認為是「鬼節」,這個說法是有誤的。
  • 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七月半,祭親友,拜先祖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節有何區別?「中元節」有什麼禁忌呢
    中元節和盂蘭盆節,是指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的節日,也稱盂蘭盆會、中元節。需要注意,一定意義上,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該節日為「鬼節、施孤,或亡人節、七月半」等。七月半是地官大帝誕辰(聖誕日),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稱為「中元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
  • 一日三節的七月半,究竟有何由來?
    農曆七月十五雖然被看作「鬼節」,但它實際是個履歷非常複雜的節日,在不同的學說體系中都有著不同的意義。道教稱這一天為「中元節」,佛教則叫「盂蘭盆節」,而民間則是「秋祭日」,即現今鬼節。雖然是三個不同的節日,但它們的內在含義都極為神似,即崇尚自然神靈和祭祀先祖,報本反始之意。並不僅是遊魂野鬼出行的日子。
  • 七月十五鬼節的由來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 中元節由來習俗丨農曆七月為啥叫鬼月?為何在中元節這天超度亡靈
    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宗親先人,打點孤魂野鬼。七月十九:太歲星君聖誕。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聖誕。其中,以七月十五最為重要。今年九月二日,就是中元節。七月十五既是道教的中元節,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不論佛教還是道教,都會舉行盛大的法事,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 您知道農曆七月半的說法嗎?給您說說中元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盆節日習俗主要是祭祖、放河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 七月十五中元節,農村老人:「七月半」禁忌多,有道理嗎?
    在民俗,每一年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是一年一度的四大拜祖傳統民族節日之一,其他三個傳統節日各自為除夕夜、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又被稱作「鬼節」、「七月半」、「七月十五」、「孟蘭盆會」等。流傳中元節這一天陰曹地府會開啟大門口,便於先人到世間找尋親人。健在的後代會提早到先人墳前燒紙叩頭;一來是為給先人指引方向,二來是為祈禱庇護子孫後代,以添福免災;三來是為防止先人急需用錢而找美女屍體不便。就算是忙得不相往來,很多人都不容易忘掉中元節前拜祖一事,確實走不開必須在向著先人墳上的方位燒些冥幣。
  •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嗎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今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 中元節我們應該傳承什麼?
    每到農曆七月十四或七月十五,也就是俗稱的「七月半」,中國人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中元節,坊間又稱「鬼節」。在這一天,城鄉很多家庭都會聚集在過世的先人陵墓前舉行祭祖儀式,寄託對先人的哀思和懷念。一時間,田野四處青煙繚繞,時不時還傳出鞭炮的鳴響。這種祭奠方式,不僅汙染環境,還極易造成火災,事實上也不符合過中元節的初衷。
  • 中元節的神秘之處在哪?
    圖片來源網絡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盂蘭盆節、地官節等,準確來說,中元節、地官節是道教的節日稱謂,當然現在也已演變為民俗節日。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即「解倒懸」之意。佛典《佛說盂蘭盆經》中記載了「目連救母」的故事,盂蘭盆節由此而來。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祭祀的節日,並且中元節是一個有深遠歷史的節日,那麼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意思呢?中元節祭祀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釋義: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舊俗有燒衣包、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 【民俗文化】農曆七月的「鬼節」——中元節即將到來,這些風俗禁忌...
    此刻,我們進入農曆七月——也是我國傳統民俗中「鬼月」已接近半月,農曆七月七月中,最引人注意被稱為的「七月半」/「鬼節」的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即七月半),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節日。
  • 七月十五中元節,懷念逝去的親人的一段話
    七月十五中元節,懷念逝去的親人的一段話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 曾經摯愛的親人, 你們在那邊過的好嗎?
  • 七月十五,中元普度——中元節由來
    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禮記·月令》中寫到在孟秋(農曆七月),「是月也,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對於祭祀亡靈,是個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