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石韻-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精品展

2021-01-19 南山供秀

 

「佛光石韻——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精品展」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全國非國有博物館協作體、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全國非國有博物館協作體古代石刻專業委員會、ACBD大唐西市藝術品中心、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承辦,2016.11.17 – 2017.02.15在ACBD大唐西市藝術品中心展出。


本次展覽共展出30多件來自陝西、上海、天津、深圳等地非國有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佛教石刻藝術精品,既有北魏、北周、北齊的石刻藝術品,也有大唐盛世的佛像、菩薩、經幢,造型精準,雕刻一流,美輪美奐。這些珍貴的藝術精品,由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陝西華廈石刻博物館、上海阿虛博物館等非國有博物館提供。


「這次展覽的規格可以說是國內民間古代石刻收藏的集大成和最高水準,也是國內首次這樣大規模展出」,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作為承辦單位和重要參展單位,展出了數件高古石刻精品,原來大家認為民間收藏未必有很高水平,這場展覽便可以看出其實是可以和國有博物館媲美的。」


佛光石韻——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精品展


佛教石刻藝術,是一種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石刻藝術。中國佛教石刻輝煌的藝術成就,為世界所矚目。


中國佛教石刻藝術的歷史可上溯到東漢年代。隋、唐時期是中國石刻藝術最燦爛輝煌的時代。此時的石刻造像,布局嚴謹,刀法純熟,佛像面容貼切近人,身體圓潤豐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與完美。


中國現存的佛教石刻造像,多為魏晉、隋唐時期作品,內容均取材於佛教人物或故事。作為一種宗教文化,佛教石刻造像反映了佛教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及漢化過程,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佛教石刻藝術的成就,是中華文化傲然於世的財富,不僅弘揚了佛教教義,促進了漢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展現了佛法的智慧和深邃,淨化人心,莊嚴國土,普度眾生,才是它真正的意義。


主辦單位

中華文化促進會全國非國有博物館協作體


承辦單位

全國非國有博物館協作體古代石刻專業委員會

西安大唐西市藝術品中心ACBD

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


協辦單位

陝西省民間博物館協會西安古代石刻藝術研究會


指導單位

中華文化促進會

陝西省文物局

陝西省宗教事務局


參展機構

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

陝西華廈石刻博物館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

上海阿虛博物館(籌)

天津石雕藝術博物館

鄭州漢石雕博物館

深圳金石藝術博物館

河北石刻專業委員會

江蘇石刻專業委員會

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

桂林市果實生活空間

西安美易藝術品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超群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佛立像  北周  高:130cm



佛立像  北周  高:145cm 



佛立像  唐  高:222cm



菩薩立像  北齊  高:150cm



佛首  唐  高:24cm



菩薩像  唐  高:39cm



背屏一佛六弟子造像  北齊  高:52cm 長:53cm


背屏觀音造像  北魏  高:28cm 長:13.5cm 寬:7.5cm



菩薩造像  北齊  高:42cm



彌勒座像  唐  高:36cm




供養菩薩


菩薩造像  北齊  高:41.6cm




力士造像殘件  高:24cm


力士造像殘件  高:24cm



天王造像  唐  高:46cm 寬:29cm 厚:18cm



力士像  唐  高:40cm



樂伎底座  唐  高:25cm 長:130cm 寬:65.5cm



佛手  北周  高:30cm 寬:15cm


佛手  北周  高:20cm 寬:12cm



造像碑  唐  高:57cm 厚:29cm 寬12cm



護法獅  唐  高:47cm


護法獅一對  唐  高:67cm



護法獸  六朝  高:16cm 長:20cm 寬:8cm



經幢頂部殘件  長:84cm 寬:41cm


經幢底座  直徑:105cm 厚:41cm




舍利函一對  北魏  高:38cm 長:49.5cm 寬:29cm



佛陀坐像(犍陀羅風格)  高:78cm 長:42cm 厚:9.5cm



舍利塔殘件(犍陀羅風格)  高:42cm


佛陀故事塔形構建(犍陀羅風格)  高:46cm 長:33cm 厚:7.5cm


阿特拉斯頭像  高:24cm 長:15cm 厚:13cm


四面佛塔  北魏  高:43cm



銅鎏金造像一組  唐























  

敬請關注南山供秀公眾平臺


—— 南山供秀 ——

| 淘寶店 |

(淘寶搜索南山禪)

https://shop57811131.taobao.com/?spm=a230r.7195193.1997079397.2.9ZHy0P


微店上新 |



結緣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了解!

相關焦點

  • 宋代石刻藝術,惟妙惟肖
    《宋代石刻藝術》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開放空間舉辦的重要專題陳列,旨在通過內容豐富的石刻精品,向觀眾展示兩宋時期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喪葬習俗以及匠心獨運的宋代石刻藝術。 本次展出的30尊浮雕畫像,匯集了四川地區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多數屬首次展出。
  • 展訊速遞 | 穿越千年的印記,中國古代石刻拓片等你來品鑑
    拓片,指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及其上面的文字、圖案拓下來的紙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香泉寺臥佛像拓片中國古代石刻拓片藝術珍品展展覽時間:即日起至2021年
  • 書法傳奇||少年遊 · 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徐瑋
    為充分展示當代書法藝術創作風貌,不斷活躍網絡書法藝術氛圍,持續推出書法精品和藝術人才,引導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承續中華文脈,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更好地堅守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的創作理念,中原書法藝術中心特別聯合知石藝術館、少年遊網絡科技共同策劃組織了「書法傳奇 ·少年遊」——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期為廣大書家和眾多書藝、詩詞愛好者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機會和良好的交流平臺
  • 書法傳奇|少年遊 · 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宋衛東
    書法藝術與詩詞之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能夠展示高品位的人格精神與性情志趣。二者歷來關係密切,相互影響、相互激發、相得益彰。通曉書法者,易於領會詩詞之要義,精於詩詞者,亦易會通書之法理。為充分展示當代書法藝術創作風貌,不斷活躍網絡書法藝術氛圍,持續推出書法精品和藝術人才,引導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承續中華文脈,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更好地堅守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的創作理念,中原書法藝術中心特別聯合知石藝術館、少年遊網絡科技共同策劃組織了「書法傳奇 ·少年遊」——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期為廣大書家和眾多書藝、詩詞愛好者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機會和良好的交流平臺
  • 黃樹煌:文武雙修的石刻藝術文化傳承者
    黃樹煌現系地術拳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全國職業院校武術項目」傳統技藝大師」 、華光學院武術教研中心主任、古代石刻收藏家研究員。華夏匠人黃樹煌:文武雙修的石刻藝術文化傳承者文:吳然教授(華光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
  • 萬恆藝術·發現——錢玲萍國畫精品展
    展覽主題:萬恆藝術·發現--錢玲萍國畫精品展主辦單位:萬恆藝術館協辦單位:藝美視界網、北京旭日金陽商貿有限公司、北京安貝馳科技有限公司開幕時間:2019年12月21日(周六) 15:00展期時間: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5日 (9:30-17:00,16:30停止入場)展覽地點:炎黃藝術館(炎黃苑
  • 「聖地石華」大展揭開濟寧石刻書法的千古面紗
    「聖地石華·濟寧漢魏石刻書法大展」是第五屆孔孟之鄉漢碑行的重頭戲,該展覽以拓片形式集中展出了唐以前的濟寧石刻書法,重點突出了漢魏石刻,整個展覽分為漢魏石刻、摩崖石刻、漢畫像石題記三大版塊,展出各類拓片百餘種。
  • 涵碧精品藝術周 | 吳卿金雕
    2010年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委託吳卿製作「東吳大翼戰船」,以當代金雕藝術的手法,加上歷史文獻的考證,吳卿歷時一年多製作,重新再現二千年多前的古代戰船。由三公斤純金打造的長43公分,高16公分的「春秋時期吳國大翼戰船」模型。其原型取材於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北京)與上海交大船舶數字博物館藏的大翼戰船,並依照文獻記載等比例縮小製作。
  • 涵碧精品藝術周 | 吳卿金雕
    2010年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委託吳卿製作「東吳大翼戰船」,以當代金雕藝術的手法,加上歷史文獻的考證,吳卿歷時一年多製作,重新再現二千年多前的古代戰船。由三公斤純金打造的長43公分,高16公分的「春秋時期吳國大翼戰船」模型。其原型取材於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北京)與上海交大船舶數字博物館藏的大翼戰船,並依照文獻記載等比例縮小製作。
  • 「懷瑾握瑜」湖南民間收藏玉雕藝術精品展隆重開幕
    10月21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文物商店和北京華夏靜觀文化承辦的「懷瑾握瑜」湖南民間收藏玉雕藝術精品展在湖南省文物總店開幕,來自民間收藏的大小玉器百餘件在此展出。靜觀總經理陳軍介紹,與國有博物館、文物系統相比,民間收藏自有特色,是前者重要的補充部分:「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由其他材質無法替代的魅力,作為愛玉之國、崇玉之邦,玉被賦予了深刻的內涵。特別是在清代,玉雕在選材、工藝水準和製作規模上都達到了古代玉雕藝術發展的頂峰。
  • 12月19日,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展鄭州展,在鄭州博物館開
    本次展覽利用「讓金石不朽,給物象留影」的傳拓藝術,以石刻載體為基礎,以金石拓本為依託,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解析黃河文化的博大內涵,使人們在感受金石傳拓藝術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把黃河文化寶貴的精神財富持續弘揚起來、傳承下去。
  • 九日山:祈風石刻講述海絲故事
    九日山全景(陳英傑 攝)九日山,位於南安市境內豐州鎮西面,距泉州市區約7公裡,距南安市區16公裡,是我國著名海外交通史跡,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申遺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22處遺產點之一。
  • 大足石刻論文集┃大足石刻面面觀
    在中國石窟藝術史中,屬較晚的石窟,由於它誕生在佛、道、儒三教高度融合的年代,使石窟藝術這個外來藝術門類,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徹底完成了自身的中國化進程,當之無愧地成就了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在世界石窟藝術中標新立異而獨領風騷。「大足石刻」這座縱貫千餘載,橫容儒、釋、道的藝術寶庫,多稜鏡般地折射出五光十色的人類智慧和有益於現實的文化積澱,不妨從幾個主要角度來鑑賞一番。
  • 龍門農民畫藝術精品展在惠州舉辦!
    部分作品獲獎情況:1976年,作品《農科站新兵》在全國農業學大寨美術作品展展出。1980年,作品《南崑山新氣象》、《人月共團圓》獲廣東省民間美術作品展三等獎。1981年,作品《學行步》獲廣東省年畫作品展三等獎。
  • 【怡聚德書畫藝術】(35)佛光普照,書畫同輝一一祈福蓁山觀音寺大雄寶殿上梁殊勝圓滿!王民德、趙建軍、沈沁中國書畫三人展
    5月24日(農曆四月十八),煙臺蓁山觀音寺,佛光普照,海會雲集,香雲普蓋,梵唄悠揚。大雄寶殿隆重舉行上梁祈福法會儀式。為慶祝這一盛事,煙臺怡聚德書畫藝術一條街將於5月28號在怡聚德美術館第三展覽館特舉辦王民德、趙建軍、沈沁大型書畫三人展,祈願世界和平、國基鞏固、社會安寧、百姓安康,祈願法輪常轉、山門清淨、海眾安和!
  • 從籍籍無名到世界遺產,大足石刻為何能吸引世人目光?
    (金沙遺址博物館供圖) 目前,「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展出,這是大足石刻史上最大規模的外展。開幕當天,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來到金沙遺址博物館,為成都觀眾講述了大足石刻的發現歷程。
  • 元旦看展不想排長隊?這些小眾博物館不可錯過!
    中國古代建築展陳列在太歲殿院落,系統而全面地介紹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歷史、技術成就與藝術風格。對古建愛好者來說,是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精彩課堂。 想感受古代藝術的魅力?這裡絕對是優選之一。 館內有兩個專題陳列館。「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珍品陳列」所展出的青銅器精品100餘件(組)展現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發展歷程與獨特魅力。
  • 【臺北宇珍2017年秋拍】三場私人專場及瓷雜藝術臻品齊聚亮相
    【重要中國瓷雜工藝精品】,香港及新加坡,1998年展覽/著錄《石韻揭諦:印石巧雕展》,歷史博物館,臺北,2016年,編號115附作者與本作品合影照片TWD 500,000-700,000RMB 111,100-155,600
  • 四川考古院獨臂博士 「想給古代石刻文字安個家」
    四川首次大規模啟動古代石刻文字調查與整理,計劃用5年時間,聯合各地文物部門,對四川現存清代(含)以前的古代石刻文字遺存進行梳理,形成20餘萬張石刻文字拓片。「這些資料是最珍貴的原始素材,必將成為巨大的資料寶庫。」趙寵亮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全面深入,這些石刻文字的價值將日益凸顯。這是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