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應化所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2020-12-25 騰訊網

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圖1,1–11)是依波加天然產物次級代謝物中的一個亞家族,具有獨特的強剛性[6.5.6.6.7]稠環骨架,尤其是所含的手性氮雜[3.3.1]橋環骨架,在吲哚類天然產物中較為罕見。此外,分子中含有包括橋頭手性季碳在內的多個手性中心,且受C20位絕對構型的影響,Dippinine類分子(2–6)中的全碳六元環為椅式構象,而Chippiine分子(8–10)中的六元環為船式構象。活性方面,該類天然產物對逆轉腫瘤細胞的耐藥性,具有潛在的良好活性。基於其獨特、新穎、複雜的結構特徵帶來合成上的挑戰性以及潛在的生物活性,開展此類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研究,對推動有機合成新方法、新策略的發展,對深入開展相關天然產物及其新型類似物生物活性的研究,均有重要科學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韓福社課題組在報導了Dippinine-Chippiine同系天然產物(+)-Tronocarpine(圖1,1)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及其絕對構型確定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Frontispiece cover; Tetrahedron),在該領域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設計並發展出以吲哚-內醯胺衍生物12(圖2)與丙烯醛衍生物的不對稱Michael/aldol串聯反應構建手性氮雜[3.3.1]橋環骨架衍生物(13和14)、分子內氮雜SN2』反應構建含氮七元雜環(1516;1819)、Stille偶聯引入[3.3.1]橋環側基官能團(1617)及催化劑控制的立體選擇性氫化(199–11)等為關鍵反應的發散式合成路線策略,實現了系列依波加次級代謝天然產物dippinine B(4)和C(5),10,11-demethoxychippiine(9),3-O-methyl-10,11-demethoxychippiine(10)、3-hydroxy-3,4-secocoronaridine(11)五個天然產物的首次不對稱多樣性全合成,以及C11位脫甲氧基demethoxydippinine A(3)和demethoxydippinine D(7)兩個類似物的不對稱合成。該研究發展建立的合成新策略和方法對該家族中其他天然產物的合成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於深入開展此類天然產物及其類似物生物活性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並被JACS主編Carreira在Synfacts上進行亮點工作介紹。長春應化所博士生周杰、談東興(共同第一作者)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

圖1.部分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的結構

圖2.部分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的合成路線

來源: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幾種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研究取得新進展
    幾種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研究取得新進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6:53:40 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馬志強課題組在幾種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於
  • 長春應化所與吉大一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長春應化所所長楊小牛、吉大一院院長華樹成分別代表雙方籤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醫療技術、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在材料研發、藥物緩釋等方面開展合作。期待通過雙方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醫學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轉移轉化,不斷產生新的研究方向,形成新的研究課題,為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做出貢獻。  籤約儀式後,雙方開展了產學研對接交流。長春應化所5位科研人員分別介紹了基因檢測試劑和便攜裝置、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檢測、抗菌材料及淨化設備、聚胺基酸抗菌材料和醫療防護材料等醫藥相關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展。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揭示細菌P450催化吡咯並吲哚骨架的立體...
    細菌來源的異源二聚化吡咯並吲哚類生物鹼是一類複雜且生物活性多樣的重要的天然產物。由於該類生物鹼核心結構中有兩個連續的叔碳和季碳手性中心,使得化學合成極具難度,目前尚未有統一高效的化學合成方法實現該類生物鹼的高效快速合成及結構拓展。為解決這一瓶頸問題,瞿旭東教授課題組另闢蹊徑,採用生物學方法在該類生物鹼的生物合成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1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今年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開發以烯二炔天然產物作為ADC藥物payload的機遇和挑戰
    作為強效DNA損傷分子,烯二炔天然產物既是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也是非常有應用前景的下一代ADC藥物的偶聯小分子。烯二炔天然產物有一個共同的結構基序,該結構基序包含兩個在9或10元碳環內的炔基。烯二炔類代表性結構見圖2A。
  • 一個解毒酶的華麗轉身:不僅是清道夫,還能催化植物天然產物的芳香化
    人體內含有各種代謝產物,其中多數為生命所必須,但也有些成分對身體有害。解毒酶可以使有毒化合物轉化為低毒或無毒化合物,是生物體必不可少的清道夫。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陳曉亞研究組,首次發現糖代謝解毒酶能夠催化植物天然產物的芳香化。
  • 上海有機所在複雜活性天然產物全合成方向的新進展
    選擇性抑制劑TMG-chitotriomycin的合成2008年,日本化學家Kanzaki等報導了從鏈黴菌中分離鑑定出結構奇特的四糖化合物TMG-chitotriomycin,該四糖中的因此,四糖TMG-chitotriomycin是研究GlcNAcase的作用機理和發展新型抗菌藥物的難得的先導化合物。近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使用他們自主發展的以鄰炔基苯甲酸酯為離去基的金催化的高效糖苷化方法(Chem. Eur. J.
  • 華東師範大學在Nature刊發論文,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這項研究最大的創新點是:我們首次利用單一分子股線,通過模擬分子伴侶蛋白誘導蛋白摺疊的過程,實現了三種不同分子拓撲結構的構築,完全區別於該領域以前報導的一種合成方法對應一種拓撲結構的策略,大大拓展了分子拓撲學在未來研究拓撲類蛋白功能及構象關係的潛力。」
  •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合成二碳產物
    根據《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應在2100年之前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C以內。據估算,為達到這一目標,2100年之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淨排放剩餘配額約為800Gt。然而,目前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淨排放約41Gt。換而言之,若按目前的淨排放速率持續下去,淨排放剩餘配額將在20年內用完。二氧化碳可以通過人工固碳技術加以回收和循環利用。
  • 上海有機所完成五味子降三萜Rubriflordilactone B全合成
    五味子降三萜是一大類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特別是抗病毒活性的複雜天然產物,主要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漢董和合作者分離和鑑定。其全合成的開拓者是北京大學教授楊震教授;牛津大學教授Anderson、南開大學教授湯平平和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昂三個團隊也分別完成了該家族中幾個成員的全合成。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
    其中許多是通過多步生物合成途徑產生的,而哺乳動物則沒有這種途徑。這些分子維持細菌功能,例如信號傳導,結構成分和能源,儘管有些分子,如蛋白質毒素,主要以其影響宿主系統的作用而為人所知。細菌胺基酸代謝的副產物包括氨,短鏈脂肪酸(SCFA),單酚,吲哚衍生物,神經遞質,有機酸,氣態化合物和胺。 那些最有可能影響腦功能的物質如下所述。腸道細菌編碼多種基因途徑,這些途徑將芳香族胺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代謝成一大串下遊產物,其中許多是神經遞質。
  • 構建軸手性鄰位四取代聯芳基結構研究取得進展
    具有軸手性的鄰位四取代聯芳基結構廣泛存在於藥物和天然產物分子中。許多具有獨特優勢的手性催化劑和配體也是基於軸手性的聯芳基骨架發展而來。
  • 長春所人員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發上獲進展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製作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發上取得進展,為下一步半導體雷射器更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撐。該成果9月2日在《Nature》期刊上發表。由於雷射具有高度均勻的發光特性,因此被廣泛用於從製造、研究到通訊和娛樂等各種領域。
  • 奎寧的全合成之路 —— 致敬有機合成大師Gilbert Stork
    圖 4  Louis Pasteur和Paul Rabe的工作儘管Rabe沒能實現奎寧的全合成,但其所做的工作卻為後來的人們合成奎寧奠定了基礎。1944年,奎寧全合成的「接力棒」傳到了一位傑出的化學家R.
  • JACS|量子化學計算揭示巴西烷型倍半萜生物合成新機制
    巴西烷型倍(Brasilane-type)半萜類化合物的研究由來已久,但其生物合成途徑和機制尚不清楚。最近,有課題組鑑定了一種木黴萜環化酶,該酶能催化產生巴西烷型倍半萜- trichobrasilenol,並利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該天然產物形成的機理,然而,在所提出的機理中,高度協同的骨架重排的可行性備受爭議。
  • 壓力誘發的反常有序-無序相變研究獲進展
    高壓是研製具備特殊性能新材料的重要技術手段,高壓能夠合成許多在常規條件無法形成的新結構,並在常壓下以亞穩相存在。高壓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比如天體內部就處於高壓狀態,研究壓力有關的物質態是認識自然界實體物質的重要前提。鈣鈦礦結構是功能材料的重要結構載體,也是地球內部佔比最大的地幔物質的主要結構形態,對高壓科學具有特殊意義。
  • [論文薦讀]乳品香精的研究進展
    隨著母乳脂質更多功能的發現,嬰幼兒配方乳粉中的脂肪已經可以在脂肪層面實現母乳化,甘油三酯層面的母乳化一直在隨著營養科學的認識而進步。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乳業研究院、上海乳業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揭良、蘇米亞、賈宏信綜述了嬰幼兒配方乳粉脂質母乳化的研究進展。
  • 海洋所北太平洋次溫躍層環流研究獲進展
    海洋所北太平洋次溫躍層環流研究獲進展 2020-09-24 海洋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袁東亮團隊在北太平洋次溫躍層環流研究中取得進展
  • 地球環境所等在北天山山麓黃土來源研究中獲進展
    地球環境所等在北天山山麓黃土來源研究中獲進展 2020-08-31 地球環境研究所 【字體: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atena與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上,這是地環所研究員宋友桂中亞黃土研究課題組關於中亞黃土物源系列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拓展。
  • 開啟高碳醇-異構醇國產化迎來路徑選擇
    高碳正構醇-異構醇生產流程圖高碳醇合成方法主要有油脂加氫法、齊格勒法、羰基合成法即烯烴氫甲醯化,油脂加氫法以天然油脂為原料,產物為直鏈偶數醇,原料和生產規模受限,齊格勒法是以乙烯為原料用三乙基鋁合成,生成C2-C20或更高的偶數碳原子直鏈伯醇,產品醇分布寬,流程長,技術複雜,成本為合成醇中最高,高烯烴氫甲醯化法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生產不同直鏈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