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質的「變態」作家川端康成,對情愛的描述,都是初戀的陰影

2021-01-07 西風原上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的信號所前停了下來。"這是小說《雪國》的開頭,雪的憂傷和哀泣落滿了載重的火車,被譽為諾貝爾文學獎上最美的小說畫面就此展開。

川端康成的小說總是極美的,但卻常常帶著一股子清冷寂寞的悲傷。他的文學是以悲傷和孤獨作為底色的,他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或許只有經歷刻骨銘心的悲痛,才能寫下刻骨銘心的作品。

熟悉川端康成的人,除了喜歡他的文字之外,對他那充滿悲涼與絕望的童年都充滿同情,而對他神秘而又遺憾的初戀又滿懷好奇,直到2014年,人們才發現了他在93年前寫下的11封信,揭開了這一段愛情的謎底。

童話般的初戀,最後卻無疾而終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在日本大阪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這樣的開頭看似美好,然而痛苦卻早已藏在邊邊角角的影子裡。命運無聲地將殘忍的悲劇寫在了他一生之中,他逃不開,脫離不掉,只能落寞而又孤寂的消耗完蒼涼而又漫長的一生。

在川端康城還未來得及感受人世的溫暖時,他的父親和母親就因為肺結核去世,年幼的他只能在祖父母的撫養下長大,姐姐芳子牽著稚嫩的他,用同樣稚嫩的手擦乾了他的眼淚。

然而命運似乎從來沒有打算放過這個可憐的孩子,7歲那年一向疼愛他的祖母去世,10歲的時候,姐姐芳子離開人世,14歲那年連最後一位親人,祖父也離開了他。

一個幸福的家庭變成了一座座擺設整齊的墓碑,年少的川端康成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悽涼與悲哀。在他已經習慣了生命之中只剩下悲涼的孤獨時,一個女孩闖進了他的生活之中。女孩有一雙清澈而又溫柔的眼睛,氣質憂鬱而又乾淨。

這樣美好而又帶著哀傷的女性形象,時常出現在川端康城以後的文學作品裡,只是在以後漫長的日子裡,他卻閉口不提他的初戀——伊藤千代。

1919年,川端康成20歲,那是他就讀於第一高等學校,腹有詩書氣自華,流露出藏也藏不住的才華橫溢,那時他已在多個雜誌發表了自己的小說,雖然沒有之後的那些小說出名,文筆也十分青澀,但已初露大師的鋒芒。

他在一家咖啡館裡認識了15歲的伊藤千代,伊藤千代自小命運悽苦,被西方寺的主持收為養女,15歲便在咖啡廳裡做女招待,過早地體會到生活的不幸,因而她的身上總帶有一種憂鬱的氣質。

有人說兩個相似的人總是會相互吸引的,川端康成和伊藤千代就是這樣,他們緊緊相擁,用彼此的溫柔和細膩化去童年的不幸和苦難,用同樣傷痕累累的翅膀為彼此遮風擋雨。

川端康城甚至當時寫了一篇名叫《千代》的小說,發表在他們學校的文學雜誌上。他們手拉著手在咖啡館裡度過陽光璀璨的下午,他們在雪地裡奔跑,跳躍,歌唱,擁抱,他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早晨,上午與下午。

1922年,川端康成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外出求學,伊藤千代自然是十分的不舍,於是川端康城主動前往伊藤千代養父母的家中與伊藤千代定下了婚約,滿心歡喜地等待著畢業之後迎娶他所心愛的女子。

塵封了93年的11封信,揭開了往事斑駁的傷痕

童年缺失愛與溫暖的人大多數都是這樣,只要看到一點點關於幸福與溫暖的希望,就想毫不猶豫地抓住。川端康城滿懷欣喜和不舍地踏向了遠方求學的道路。

原本他以為這次命運終於對他手下留情,卻不知這樣的信息之後藏著更大的悲哀,不久之後,川端康成等來了伊藤千代的絕交信,美好的初戀化為泡沫。

川端康成著急忙慌地趕往家鄉,然而他只見到了伊藤千代憔悴的神情和決絕的笑顏,他們的婚約徹底的被撕毀了。但是其中的原因卻很少有人知道,直到那些塵封的信件,終於在時光的流逝之後重見天日。

2014年夏天,人們在鎌倉市內的川端康成宅邸,發現了一些未曾公開的信件,人們才恍然大悟,川端康成當年撕毀婚約的真相,那些白紙黑字記錄的斑駁往事,卻遠遠比人們想像中的更加殘酷和荒唐。

"千代在西方寺遭僧人性侵"《川端康成全集》的補卷中記錄了這些不幸的內容。"對我來說就是死掉了,也遠比把這些事情告訴您幸福。我請求你就當我這樣的人也不存在於人世上了吧……"這是伊藤千代寫給川端康成的絕交信。

她不敢把真相告訴自己心愛的男人,她萬萬沒有想到奪走自己清白的,居然是撫養自己長大的男人。痛苦在心中交織,所謂的絕交信看上去更像是絕筆信。從此川端康成對於戀愛的態度,對於感情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認為一切都是虛無的,空泛的,存在著的一切都必將走向滅亡,他對生活充滿了絕望。

那個生命中清純美麗,溫柔如同女神一樣的初戀,結果卻被她的養父汙辱了,這是一種怎樣大的悲哀。他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子蒼白憔悴的臉,卻只能無可奈何地選擇離開,內心的哀傷與憤怒化為絕望,融入他的筆尖。

很多年之後,在他享譽世界的《雪國》之中,他寫下了兩個女子,一個一舉一動都散發著肉慾,風情萬種的句子。一個一顰一笑空靈青春,如同初戀般美好的樣子。對倫理的踐踏,對愛情的追求,對欲望的奢靡,這一切之中似乎都帶有著伊藤千代的影子。

人性與欲望都藏在痛苦與掙扎之中,大師的作品往往建立在大師的苦難之上,很多人都覺得川端康成是一個神經質的"變態"作家,因為在他的作品之中,有太多的詞彙去描寫男性對女性的侵犯,情愛的虛無以及人性的殘酷,就那樣赤裸裸地展露在他那些唯美的荒唐文字之中。

然而這一切都只因為他的絕望的無奈的童年,因為那再也回不去的美好如同泡沫的愛情。人生最大的殘酷在於,你以為自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救贖的光,沒想到這背後卻隱藏著更大的不幸與絕望。

川端康成在《雪國》之中涉及了極為複雜錯綜的人物關係,用唯美空靈的筆調將那些淫亂的,奢靡的,哀傷的,不幸的,痛苦的。情感糾結全都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欲望達到了極致,空虛卻在無邊的蔓延。

有人說讀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沒必要談劇情,那只是一種淡淡的虛幻美麗和內心的精神感覺的變化。其實不然,一個人心境的變化往往與之前與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有關,透過書籍層層映射的美麗與虛幻哀傷,我們依然可以窺見川端康成的一生。

若有似乎的寂寞,無法言說的虛無,最終都會映照出自己的影子。透過輕盈哀婉的雪花,似乎看到一個絕望的少年,呆呆的站立在雪地之上,那個纖瘦的女子在他的眼中只留下了一個背影,一個遠去的,再也無法回來的背影,情感細膩的人往往就是這樣,享受孤獨,衝進虛無。

川端康成的一生一直瀰漫在這樣的孤獨絕望之中,他在這樣的一生之中領悟的生命的真諦,最後衝進虛無,悄無聲息卻又決絕異常。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但是,川端並不是故意傷害女性的作家,因幼年失去了母愛,從少年時期就非常嚮往女性。作品中女性有各自的不幸,但她們的心和愛情卻一直很純粹,可以看出在川端康成的心中,女性是美和藝術的化身,是傾注心血的最高理想。03川端康成的女性觀是怎樣形成的?
  • 川端康成:被初戀摧毀的日本少女
    《伊豆的舞女》描寫的是少年時期的川端康成一次逃學後的旅行,在旅行中川端邂逅了美麗的少女舞者燻子,兩個人一見鍾情,由此產生了一段短暫而又永難忘懷的少年初戀。初戀是什麼?有人說,初戀像一枚青澀的果子,迎著早春的第一縷陽光結在初綻新芽的枝頭上。你在一生中的每一次回眸,都能看見它那麼孤獨地傲立著,不染一絲塵埃。
  • 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吞煤氣自殺,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悲劇人生
    除了我國的莫言之外,另一個大名鼎鼎的亞洲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在年輕的時候非常陽光,性格也十分開朗。在高中的時候,他就經常會用假期打工賺來的錢到處旅行,並且他還非常享受這個窮遊的過程。他成績不算太優異,但為人誠懇,所有人都很樂意和他做朋友。可以說,青少年時期的川端康成,在外人眼中是一個非常積極向上的年輕人。
  • 川端康成:悲暖之愛
    川端康成(1899~1972)這一幀描述「我」與舞女離別的文本片段,在舞女「揮舞她手中的白色東西」之時,披戴出一層白色薄暮般的分明悵惘,卻也在「我聽任淚水向下流」,「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之間,盈出薄荷糖衣一般「甜蜜的愉快」。這奇異的悲喜交織的情感,出現在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伊豆的舞女》的最後部分。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溼漉漉的世界第一初戀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名作。
  • 《睡美人》是川端康成的 / 小彌書評
    喜歡川端康成,和喜歡餘華喜歡蘇童喜歡格非喜歡莫言喜歡……那是一樣的一種喜歡。沒有特定的形式特定的要求特定的偏好。
  • 川端康成《睡美人》生命兩極的矛盾與碰撞
    可憐的老人們未竟的夢中的憧憬、對無法挽回的流逝歲月的追悔,難道不都包含在這秘密之家的罪惡中嗎?《睡美人》(1961)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這部小說主要敘述了一位年近七旬的江口老人先後五次到一家秘密妓院過夜的經歷與感受。
  • 諾獎得主川端康成:口含煤氣罐自殺,表妹:哥哥的衣服淨是墳墓味
    川端康成,一生多有磨難,在功成名就的不久便以"口含煤氣罐,躺在棉被上,臉頰憋得通紅。"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川端康成,日本現,當代小說家。他還在襁褓之時父母接連去世,後祖母與姐姐也陸續離去。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在川端康成的一生之中,丁點的溫暖都會成為他的溫暖依靠。他最不能忘懷的是婚前的四段愛情史。巧合的是,四段愛情的女主人公都叫做千代。
  • 豆瓣8.2《千隻鶴》|好色、物哀、幽玄,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
    避開懺悔或罪孽,川端康成掙脫世俗道德約束,只描述那份自然流露而出,超越現實的純真之美。所以菊治幾經思索,最後加深的反而是對太田夫人的愛。川端康成對於「好色」美學的認可,由他本人的自述可看出一二。「戀愛因而便超越一切,成為我的命根子。
  • 川端康成: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
    舞蹈藝術研究者島村前後三次前往白雪皚皚的北國山村,與當地的藝伎駒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陷入愛戀糾葛,簌簌落下的雪掩蓋了一切愛與徒勞……在《雪國》裡,川端康成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規範,在朦朧中展示事件,創造出一種虛幻的美,超越現實美的絕對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顆粒的精神田野。「虛無」構築起《雪國》的思想靈魂,突顯了小說的主題。
  • 從《美麗與哀愁》看川端康成文學的獨特藝術風格
    父親雖學醫,但也擅長書畫,祖宗曾收藏過許多名家僧侶的書畫,因此川端康成從小就受到這種影響,他也熱愛繪畫。川端康成曾經說過他想成為一名畫家,雖然他最終選擇了文學之路,但他能夠使藝術欣賞與文學創作自由地交叉。因此他有一個習慣:在生活中反覆欣賞藝術作品,寫作時總是把他們放在眼前。
  • 川端康成為何自盡?他22歲時,表妹對著他說:你的衣服淨是墳墓味
    1972年,川端康成外出後再未回來,助手在浴室中發現了他,此時的他嘴裡含著煤氣罐,身邊放著酒與酒杯,他未留下隻言片語來表達自己的離世根源。日本乃至全世界的人將川端康成的自盡歸結於外界的影響。1970年,三島紀由夫切腹自殺,一堆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允許見到他的最後一面。三島紀由夫的離世令川端康成悲痛不已,他甚至一度對弟子說離世的應該是他。
  • 日本文學巨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這十句語錄充滿情感
    說起來日本作家,肯定要提到的一個人是川端康成。我大學時很喜歡川端康成,讀過他的很多書,比如《雪國》、《伊豆得舞女》、《古都》。過了那多愁善感的年紀,再也沒拿起川端康成,一直想著,有時間再找出他的書,重溫一遍,試圖產生一些新的閱讀體驗和火花,我還蠻期待的。因為隨著年齡的不同階段和閱歷的增長變化,同一本書,肯定是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的,我期待在重讀川端康成時,在時空中與他再次邂逅,感受那些人物和故事,他們就好像是我久違的朋友,又好像剛剛結交的新友。
  • 一城一作者 | 《古都》川端康成筆下四季都美如畫的京都
    這兩天讀了川端康成先生的《古都》,和故事裡的一對孿生姐妹一起穿越京都的四季,感覺他筆下的京都就是這樣一座四季都散發著不同魅力的城市。京都是我一直想寫的城市,那個被稱為「完整保存了中國唐朝歷史的城市」,那個四季都是美景的城市,那個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筆下美的獨一無二的城市。她的存在,仿佛就是為了承載所有人的喜愛和讚美。
  • 川端康成: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一是孩童時期,二是垂死之時
    「日本最偉大的兩個作家,一個是三島由紀夫,一個是川端康成。川端康成一生創作了一百多篇小說,他用他的作品影響了整個日本文化的審美。1968年,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給他帶來了無上的榮譽,但是在獲獎四年後,這位日本文壇泰鬥級的人物,突然以吞煤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未留下隻字遺書。川端康成生前說過:「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
  • 川端康成為何自殺?他22歲時,表妹便說:哥哥的衣服淨是墳墓味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散文《參加葬禮的名人》中寫過這樣一件事。他因為少年時參加的葬禮太多,漸漸成了家鄉的名人,大家都叫他「參加葬禮的名人」,人們一致認為「名人不來,葬禮就舉行不了」。大概在他十五歲左右,他又參加了一場葬禮趕回(地名,在畿內的西側)的表兄家裡。
  •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柔情蜜意消解在伊豆的旅程中
    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中很出眾的代表人物,於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傳統文化基礎上吸收借鑑了西方現代文學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形成了對日本國民文化性的獨特表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會流露出一種獨特的物哀、幽玄美學,《伊豆的舞女》就是他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 川端康成的愛情觀: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一是孩童,二是老人
    看過川端康成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總是能將事情看得透,以優美、簡潔且富有意境的語句將形色人物展現在讀者眼前,在川端康成的愛情觀中有這麼一句話: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意識孩童,二是老人。一.幼年親人相繼離世,在悲傷中磨礪成長我們都認為,孩童時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單純且富有童真回憶的年紀,可川端康成不同,他的童年是在面對親人的一一離世中度過的。
  • 川端康成:人是不斷消失在過去的日子裡的
    1899年6月11日出生大阪北區此花町的川端康成,幼時孱弱多病,家人呵護備至,少跟外界接觸,導致生活封閉、性情孤僻。三歲前,雙親感染肺結核,先後辭世,由祖父母收養,寄居大阪三島郡豊川村舅父的黑田家。七歲時,祖母棄世;十歲時,唯一的姊姊芳子罹患熱病,並發心臟麻痺夭折,親人接踵過世,他的精神受盡折磨,難忍熬煎,僅能藉助閱讀加重生命能量。
  • 川端康成:日本獲諾貝爾文學第一人,卻口吞煤氣自殺,有何苦衷?
    這是川端康城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彌留之際竟還記得感恩救護車的司機。他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人感動又惋惜。這樣一個站在文學巔峰,並對所有生命心懷敬意的老人,為何輕易就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早年經歷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出生於大板市的一個醫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