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川端康成的大名在日本文學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川端康成的一生中創作了無數佳作,在日本文化界掀起了波濤駭浪,作為日本文學巨匠,川端康成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逐漸走上了人生巔峰,可這名文學頂峰的大師,卻在某一日借同家人散步為由,支開自己的助理,以吞煤氣的方式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看過川端康成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總是能將事情看得透,以優美、簡潔且富有意境的語句將形色人物展現在讀者眼前,在川端康成的愛情觀中有這麼一句話: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意識孩童,二是老人。
一.幼年親人相繼離世,在悲傷中磨礪成長
我們都認為,孩童時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單純且富有童真回憶的年紀,可川端康成不同,他的童年是在面對親人的一一離世中度過的。川端康成在剛滿兩歲時,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後來在十歲時,自己的姐姐也離他而去。
那時候的川端康成身邊就只剩下年邁的祖父了。可祖父是個雙目雙耳都殘疾的人,就連與川端康成進行溝通都難以做到,從小,川端康成就習慣獨自一人待在屋裡靜靜坐在角落讀書,後來,祖父也離世,川端康成就成了一名徹頭徹尾的孤兒。
童年的悲慘回憶給川端康成內心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親人的相繼離去讓川端康成在好長一段時間無法釋懷,對生活也喪失了熱情,在川端康成的諾貝爾獎佳作中——《雪國》就說道"這樣的生活是徒勞無益的。"這句話是對他當時對生活最直接的情感體現。
二.追求內心的"美好"
即使經歷再如何痛苦,川端康成內心追求"美"的期望卻無法抹去。從川端康成的文章中就能看出來,他喜歡用華麗優美的語境去描繪事物,還飽含細膩的情感,在他的文章中總是有著安逸、舒適和寧靜美好的氛圍。
川端康成對愛情的描繪,沒有跌宕起伏的橋段,沒有可歌可泣的經歷,在川端康成的愛情故事中,就是恬靜而美好,即使在悲傷的氛圍中,也難掩那肅靜淡雅的情感。是對人世間愛情的真正認知體現。川端康成筆下的愛情,沒有纏綿悱惻和驚天動地,平淡、感傷、朦朧、徒勞是他描寫愛情的底色。
如在《雪國》中,駒子對島村愛的深沉,島村對於駒子的愛,雖然有所體會,甚至感動,卻始終感覺是一種徒勞。《伊豆的舞女》中,男主人公和阿薰雖然都能感受到對方對自己隱隱約約的情愫,但是至始至終都沒有相互傾訴過愛慕之情。《古都》中,千重子面對青梅竹馬的男伴水木真一的愛情告白,並沒有表現出一位正常花樣少女應有的喜悅和甜蜜,內心滿是悽冷和憂傷。
所以在川端康成看來,愛情應該是在平淡中開始,平淡中發展,亦在平淡中無聲息地結束,這樣是最好不過的了。
死亡,是恐懼的代名詞。但是川端康成卻認為:死亡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
三.千言萬語不過一個"家"
即使嘗遍世界各地的美味食物,其實最終千言萬語也比不過一個"家"。簡單的家常菜,才是我們無法割捨的味道,始終讓我們沉浸在幸福房中,即使簡單,卻最是平淡且具有溫度,在川端康成的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花在旅遊上,他享受旅途給他帶來的輕鬆和自在,一步一個腳印,看過不同的風景。
不僅如此,川端康成的愛情認知中認為:男人只有在孩童時期和垂死之際才會具有美,在這兩種狀態下,男人是無性的,一旦男人跟性關聯上,醜陋和邪惡便會沾染他。川端康成對愛情的態度是純潔而美好的,他認為在愛情上更注重伴侶間精神和靈魂的契合,男人不能被肉體和欲望驅使產生邪念,這樣的愛情不是真實的。
川端康成的童年經歷讓他養成了愛閱讀的好習慣,由於親人相繼離世,川端康成在沒有親人好友陪伴的環境下早已習慣了"孤獨",他學會了在"孤獨"中享受"孤獨"給他帶來的感覺,養成了對周圍環境敏感的觀察力和認知能力.。
總結:在這個錯綜複雜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對"美"的含義有不同的認知,由於童年缺乏關愛和溫暖,川端康成的一生都在追求"美",對美好的事物有著無窮無盡的渴望,這種的追求方式雖然極端,卻是美好、安逸和素雅的。
在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獎的三部作品中,《雪國》就是一部極具代表的作品,他是川端康成三部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具有唯美主義的風格,如果你想體會川端康成筆下對美好事物的描繪和細膩的情感體現,這本書便不容錯過。
對於"美好"的追求,你有什麼看法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歷史的變革與時代的發展我將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