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的要記住!這些徵兆,是孩子的求救信號

2020-12-24 大思英語

最近一位媽媽遇到一個問題,她說:我家孩子總喜歡討好同學們。

同學想玩玩具,他就拿下去給大家玩;同學想借東西,即使是他的心愛之物,他一樣給了出去。

同學一說「我再也不跟你玩了」,他都會低頭妥協,主動道歉;

他甚至會把零花錢都拿出來給別的孩子買零食...

媽媽說:孩子對同學言聽計從,也不知道如何去幹涉孩子的交際。

這種問題其實很常見,但卻是不少家長最容易忽視的情況。

因為有些家長覺得事情「不大」,想和同學之間搞好關係是人之常情;

然而這事兒其實也「不小」,如果孩子持續進行這種行為,那他以後可能發展成「討好型人格」。

更具體的,你會看到討好別人的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

不敢表達自己心裡真實的想法;不懂如何拒絕別人;會揣摩對方的意思,看別人的臉色;擔心給別人添麻煩;害怕跟別人發生衝突;作為家長的你是否注意到,其實這些徵兆,正是孩子在用他的方式向你發出求救信號?

01

害怕被孤立

正常來說,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去討好別人,如果突然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就得多留點心思,詢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不過對於不同的孩子,往往也有不同的理由。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位家長親身經歷的事兒。

這位家長發現女兒有段時間總是會帶點零食或貼紙去幼兒園分給其他小朋友,想想這挺好的,女兒愛分享,是件好事兒,還可以交多點朋友。

結果發現,是因為班上有幾個女孩組成了一個小團體,每天會給想跟她們玩兒的女孩打分。

打分,是為了用分數來決定其他人能不能和她們一起玩,而決定分數高低的,是其他人有沒有「聽從」她們的話。

於是女兒經常為了獲得高分而去討好那幾個女孩。

貼紙和零食,就是女兒因為害怕被孤立而用來換取「分數」的。

這只是很多孩子討好同伴的典型原因之一。

年紀尚小的他們並不知道這其實是遭遇到了隱形的校園霸凌,他們只知道,如果不去討好其他小朋友,就沒人跟自己玩了。

他們所能做的,只有滿足對方,再讓對方來「接納」自己。

如何幫助孩子不去「討好」別人

首先建議家長平時接送孩子的時候多問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學校的情況,多去傾聽孩子的想法,當然不是質問,而是平和地交流,先讓孩子感受到你給他的安全感,他才會把事實說給你聽。

如果孩子年紀太小,不懂交流或聽不懂道理,那請及時收藏這份繪本清單,這些繪本能夠幫你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底線或想法:

《不是我的錯》《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把帽子還給我》《我不一個人忍耐》《不要被霸凌打敗》《欺負別人一點也不好玩》除了可以陪孩子閱讀這些繪本之外,也可以跟孩子交流如何交新朋友的一些方法,及時為孩子提出建議或意見;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友誼雖然珍貴,但真正的友誼必須是以平等、友善、尊重為前提。

02

我只能「懂事」

家長們總以為,懂事的孩子就是讓人很省心。

可他們卻不知道,很多時候孩子變懂事,其實是在傳遞不安的信號

就像《想見你》裡出生在極度重男輕女家庭裡的陳韻如,她就只能「懂事」,上下學總是很準時,從來不遲到早退;父母離婚時,只爭奪弟弟的撫養權,沒人管她,她也不吵不鬧。

顯然這樣的「懂事」不是成長中一個順其自然的結果,而是因為害怕。

害怕什麼?害怕如果表現得不好,家人就會不喜歡她,拋棄她;害怕在學校如果表現得不好,老師同學就不喜歡她。

這一類孩子,從小做事都會小心翼翼,看人臉色做事,以維持自己聽話懂事的標籤人設,從而贏得父母、老師、朋友的關愛。

這樣的「懂事」,本質上是內心對外界恐懼的一種自我保護。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了解真正的「懂事」

想看一個孩子是真的「懂事」還是「討好」,有個很簡單的方法——

家長可以多觀察孩子的眼睛和說話的語氣,如果始終帶著愉悅,那說明他是發自內心去做的;

如果孩子總是顯得沉默,目光帶著躲閃和畏懼,那很大可能就是在討好,這樣越「懂事」的孩子,家長就要越注意。

面對孩子出現「老好人」的情況,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不用違心委屈自己去討好他人,認真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多點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告訴他你可以幫助他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真正的懂事,是懂得感恩和換位思考、主動體貼他人、並以此為樂。那些讓自己不舒服的「懂事」,並不會幫助他快樂成長。

03

我只是在學爸爸媽媽

曾經有一位媽媽分享了個發生在她家的趣事。

她家兩個孩子,老大6歲,老二3歲。有一天她聽見大寶對二寶說:

「你要是不聽話,我就把Ipad裡的動畫片都刪掉!」

二寶聽完立馬服軟,對大寶言聽計從,說啥做啥。

她一開始覺得畫面很可愛,因為覺得二寶毫不猶豫相信了大寶,傻愣傻愣的。但是很快她就覺得不對勁。

因為大寶「訓斥」二寶的語氣跟她一模一樣。是的,孩子不會發現,原來自己平時都默默在模仿媽媽對自己的「威脅」。

不難看出,成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有部分是因為家裡有易怒的父母,甚至有喜歡用「不平等交換」來讓孩子聽話的父母。

像這位媽媽的二寶,他只有去討好,才能得到暫時的安全感或者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他認為這樣才能得以繼續「生存」的策略。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做自己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是從自己身上先做改變。

所謂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會養成什麼性格,或溫柔或暴躁,或勇敢或膽怯,他以後會成為一個領導者或去討好別人,作為父母的影響最大。

如果不想孩子成為一個討好型的人格,就是不要再讓孩子生活在患得患失的恐懼之中,而是給他提供一個溫馨的、安全的家庭環境。

特別是年齡尚小的孩子,其實很需要家長的及時指導,因為很大部分孩子不太會主動尋求幫助,所以這需要家長主動發現問題。

只有你在家庭中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格,培養孩子自立自主的能夠力,做真實的自己,在生活中才不會去對別人刻意討好。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說:

要讓兒童把人際關係的敏感期發展好,就要讓他自己完成這樣一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直到孩子需要,成人才介入。

「我不這樣做,他們就不跟我玩怎麼辦?」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因為你的回答,都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的交友觀。

我們確實不能手把手教孩子遇到每個問題該如何處理,但我們能做的,是從孩子小時候的教育開始,及時發現孩子的「求救信號」,讓孩子學會以積極的態度處理問題,以自信的態度,靠人格魅力去交朋友,才能發現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打罵孩子就像會上癮一樣,因為很多的教育家都說不要打罵和體罰孩子,可是孩子真的非常氣人的時候,家長跟孩子講道理都不管用,就直接用打罵來管教孩子,這招確實好用,所以家長以後就直接升級為打孩子
  • 身體器官的求救信號
    身體出現一些異常情況,可能是某個器官的呼救信號! 1. 心臟的求救信號:眼睛的彎月 有一個女孩,發現眼睛裡面,角膜下緣,出現了一對彎彎的「月亮」,當時沒太在意,後來皮膚上開始長出大大小小的黃色的瘤子,她才開始看病。
  • 各種癌症在發作前的徵兆,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一定要懂得!
    在癌症來臨前,身體向你發出很多求救信號,每一次都給了你防止癌變的機會。這些機會,一定要懂得及時把握! >出現了久治不愈的咳嗽,一旦超過兩周,用藥也沒有好轉,都建議做一下胸片檢查,看看肺部是否有病變。
  • 人體血管堵塞前,有哪些求救信號?血管醫生告訴您這些求救信號
    並不是所有血管堵塞前,身體都有求救信號!一、人體布滿了血管,血管又分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表現不同。二、很多時候,這些求救信號發出後,都比較晚,血管已經堵塞了,身體才會發出求救信號,這時候,需要爭分奪秒的搶救。
  • 孩子常說這3句「口頭禪」,可能是在向你「求救」,家長要重視
    小王起初不以為意,只當孩子有時候心情不好,直到有一回看到孩子在眼神呆滯地站在陽臺上望著下方,才忽然察覺到有些不對,急忙帶著孩子看心理醫生。 別錯過了孩子的求救信號 當孩子常說下面3句口頭禪時,可能是孩子正在向你求救,家長要重視起來,別不當一回事。
  • 孩子「偷」爸媽錢,其實是一種求救信號,父母先不要著急責罵
    這種行為不得不讓老師請家長,遠在外地的父母聽聞孩子的這些行為,也是非常生氣,回到家裡二話不說,就是一頓毒打和責罵。作為父母要弄清楚孩子偷錢背後的原因,不能輕易地對孩子下定論,這樣不僅不能讓他認識到錯誤,還會讓他內心更加痛苦,甚至會走上危險的道路。
  • 在更多三浦春馬離開前,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 如何識別求救信號
    如果這些「求救信號」能被及時注意,一切是否會有所不同?現在看來,這些話並不是憑空說出口的。三浦春馬的朋友也透露過,三浦從兩年前便開始酗酒,常常會喝下「超乎尋常」數量的酒,更有自暴自棄的舉動。這些自殺行為前的徵兆,如果能更早被關注到,或許我們現在還能擁有這樣燦爛的笑容。
  • 孩子偷錢原因有四,父母別急於下定論,有一種可能是「求救信號」
    儘管兒子已經承認錯誤並道歉,可是雅雅內心依舊感覺到焦慮,她害怕孩子重複這種行為。孩子在成長中出現任何一點差錯,父母都擔心影響會影響未來,面對偷錢這種行為,家長們難免恐懼、焦慮,到底該如何解決呢?案例小田是一名留守兒童,正在上小學二年級,最近這段時間,他的各種行為讓班主任不得不請家長,原因就是小田總是撒謊,並且還偷同學的學習用具,當聽聞一向乖巧的孩子有這些行為時,小田爸爸氣急敗壞地對著他就是一頓吼罵。
  • 【健康解碼】這些來自心臟的「求救信號」,你發現了嗎?
    但實際上心臟病早期有很多細微徵兆,有很多人在患上心臟疾病後不自知。那麼,哪些症狀是心臟對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 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李建平專家告訴我們,由於不同的心臟病在發病前都有不同的徵兆,所以我們應抓住一些典型特點來加以判斷。以最常見的冠心病,也就是我們百姓常說的心肌供血不足來說,它的典型表現主要有以下五點。        李建平:第一個是誘因。
  • 父母一定要明白,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實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李玫瑾老師在一個視頻中說過這樣一個事:怎樣判斷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呢?如果孩子放學回來,啥也不說,回家後就直奔自己的房間,然後把門一關,這說明孩子進入青春期了。李玫瑾老師的這段話點明了青春期孩子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不待見父母。
  • 【家庭教育】聽見孩子的求救信號——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聽見孩子的求救信號——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0-10-21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太好動?培養自控力是關鍵,但這些調皮信號家長要警惕
    然而,孩子有以下這些情況,家長還是需要警惕:和孩子說話,他好像聽不到一樣,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情。提醒孩子收拾玩具或者收拾書包,總是要不斷地重複要求,甚至需要幫他才能完成。家長可以加強和孩子的之間的語言溝通,比方說要求孩子穿衣服或收拾玩具時,給孩子做示範,很明確地告訴他怎麼做,多長時間做完。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安排好日常活動和學習。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做。
  • 人在「猝死」前,身體或會發出3「求救信號」,早發現早自救!
    作為健康人要了解猝死的一些徵兆,提前進行猝死處置,完全可以救自己一命。人在「猝死」前,身體或會發出3「求救信號」,早發現早自救! 信號1——心跳加快,發慌 心臟跳動的次數必須要保持規律,每分鐘50-60次,當心臟跳動過快,超過100次
  • 解析《聲之形》:面對校園霸凌,讀懂孩子的「求助信號」更為重要
    聽到這四個字我想每個家長一定都會眉頭緊皺,孩子在入園後就遠離了我們的視線,很多時候我們都擔心孩子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今天我就想從校園霸凌的角度解析《聲之形》,同時也想談談在校園霸凌下,如何讀懂孩子的求救信號。
  • 3歲女童肚子裡長了惡性腫瘤,孩子有這些徵兆家長千萬要重視!
    新聞多一點>>孩子出現這些徵兆要注意!孩子不會像大人一樣去有效的表達自身的感受,所以需要家長對兒童惡性腫瘤這類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並關注孩子有否異常,當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時須高度警惕,及時到醫院就診:1.持續低燒。
  • 狗狗生病前的「求救信號」,每一個都很明顯,主人要留意
    下面這些狗狗生病前的「求救信號」,每一個都很明顯,主人要多留意,早發現早治療哦。1、大喘氣或是咳嗽如果你發現狗狗連續幾個小時都有咳嗽、喘息聲音很重,說明它身體正在處於不舒服的狀態,你可以先看看是不是有異味在喉嚨卡住了,如果不是的話,最好帶它到寵物醫院就診。如果狗狗開始咳嗽出粉紅色的泡沫,那就已經是很嚴重的症狀了,已經危及生病。
  • 別傻了,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要重視
    人們之所以會放屁,是因為我們在用餐時會吸入一些氣體,這些氣體與食物一起進入腸道,經過菌群分解產生更多氣體之後,到達一定的數量就會在人體肛門排出,雖然放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一個人每天的放屁數量超過15次以上,那就說明身體不太正常了,這可能是身體向你發出的求救信號。放屁多是排毒嗎?
  • 冬季肩痛要上心 或是心臟在求救
    劉永欣指出,冬季天氣寒冷,是心血管類疾病的高發季節,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基礎病的人要特別注意,平素吸菸、嗜酒、精神緊張的人也要高度重視。有家族史的人,中老年患者要定期體檢。尤其要注意身體上突然出現的異常症狀,特別是以上講到的這些不典型症狀,切莫大意。  注意!
  • 孩子患上抑鬱症,作為家長的您,需要經歷這些階段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需要經歷這3個階段?1、重塑自己家庭的環境對於大家來說家庭和諧是最主要的,歡樂的環境中孩子生活的會非常的輕鬆,因為孩子有自我歸因的能力,當家庭中出現爭吵孩子都會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好,自己的錯誤。
  • 野外生存之簡述國際通用求救信號
    鑑於當時海難事件頻繁發生,往往由於不能及時發出求救信號和最快組織施救,結果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國際無線電報公約組織於1908年正式將它確定為國際通用海難求救信號。這三個字母組合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只是因為它的電碼 ...---...(三個圓點,三個破折號,然後再加三個圓點)在電報中是發報方最容易發出,接報方最容易辨識的電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