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錢原因有四,父母別急於下定論,有一種可能是「求救信號」

2020-12-23 母嬰參考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Juice

最近,朋友雅雅跟我吐槽了一件讓她頭疼的事情,她發現8歲的兒子偷偷拿了她錢包裡的100塊錢,她耐心詢問緣由後,才得知孩子拿錢是為了請客。儘管兒子已經承認錯誤並道歉,可是雅雅內心依舊感覺到焦慮,她害怕孩子重複這種行為。

孩子在成長中出現任何一點差錯,父母都擔心影響會影響未來,面對偷錢這種行為,家長們難免恐懼、焦慮,到底該如何解決呢?

案例

小田是一名留守兒童,正在上小學二年級,最近這段時間,他的各種行為讓班主任不得不請家長,原因就是小田總是撒謊,並且還偷同學的學習用具,當聽聞一向乖巧的孩子有這些行為時,小田爸爸氣急敗壞地對著他就是一頓吼罵。

本來以為在受到批評後,小田能「改過自新」,可是他再一次犯錯了,小田爸爸又是打罵,又讓他寫檢討書,然而治標不治本。

小田父親搞不懂平時都有給孩子零花錢,必需的學習用具也都不缺,為什麼會去偷盜一些作用不大的東西呢?

相信多數父母在面對孩子說謊、偷盜等行為時,往往都是心煩意亂,不分青紅皂白地將孩子定義為小偷,從道德層面對孩子進行教育,可是這樣的結果卻是孩子只是表面的順從,並不能真正意識到自身的錯誤,這是什麼原因呢?

孩子「偷」東西,可能是一種求救信號

據一項心理學調查研究發現,多數與父母分離的兒童,出現了偷竊、說謊、破壞等行為,這是因為孩子很無助,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由於缺失良好的養育環境,孩子的情緒發展得不到關注。

正如小田一樣,當他處在依賴父母的情感依戀階段,而父母的離開讓其體驗到分離焦慮、內心不安以及無望,進而出現強迫性盜竊的行為。

偷竊的物品本身並不能帶給小田真正的滿足,她只是將一種對愛的渴求與衝動,以偷竊的形式宣洩出來。

多數父母聽聞孩子偷竊的消息,第一反應是憤怒、焦慮、惶恐,進而對孩子進行法律和道德層面的教育和懲罰,卻忽視了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

父母在沒有搞事情的緣由以前,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孩子進行責罵和懲罰,這樣只會讓孩子內心承受更多的壓力和痛苦,並且不知悔改,反覆加強這種行為的出現,甚至走上違法的道路。

孩子偷錢的原因有哪些?

1、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

如果孩子特別想要某樣物品,可是父母偏偏不給買,可能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出現情緒反彈,繼而出現偷錢傾向。

2、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疼愛,怎麼做才能提高父母對自己的興趣呢,他們會選擇做超出常規的行為來博得注意力,尤其是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時,他們內心很迷茫、焦慮,會嘗試做極端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注意,正如小田的情況,這是一種典型的缺愛的「求救信號」。

3、遭受欺凌、被勒索

有的孩子可能遭受到校園暴力,被高年級的孩子勒索,並被恐嚇、威脅不許告訴父母,孩子瞞著父母偷錢。

4、無意識地「偷」

有的孩子可能認為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如果有需求,可以不經過同意就使用的,正如家裡的其他物品一樣具備使用權,他們尚未形成成熟的道德觀,在「唯我」心理趨勢下無意識地拿錢,並不認為這是「偷」。

總而言之,遇到孩子偷錢的情況,家長們大可不必大驚小怪,孩子的成長過程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父母首先要做的搞清楚原因,而不是上來就責罵和懲罰,只有了解孩子的情感和需求,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及時規範孩子的錯誤行為。

相關焦點

  • 孩子「偷」爸媽錢,其實是一種求救信號,父母先不要著急責罵
    作為父母要弄清楚孩子偷錢背後的原因,不能輕易地對孩子下定論,這樣不僅不能讓他認識到錯誤,還會讓他內心更加痛苦,甚至會走上危險的道路。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孩子偷錢的原因有哪些?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他的全部,他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疼愛。如果父母經常忽略孩子,會讓孩子誤以為父母不愛自己,他們內心會感到迷茫和焦慮,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引起父母的關注,為了達到關注的意願,就會做一些極端的行為,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因「缺愛」發出的「求救」信號!
  •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打罵孩子就像會上癮一樣,因為很多的教育家都說不要打罵和體罰孩子,可是孩子真的非常氣人的時候,家長跟孩子講道理都不管用,就直接用打罵來管教孩子,這招確實好用,所以家長以後就直接升級為打孩子
  • 父母一定要明白,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實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那為什麼孩子在青春期後,會突然變成這樣呢?其實這並不是孩子跟人學壞了,性格發生變化了,而是孩子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的階段。敏感、叛逆並不是孩子真的想這樣,只是他們想健康度過此階段發出的求救信號。父母不僅不應該排斥反感,反而應該重視。
  • 人體血管堵塞前,有哪些求救信號?血管醫生告訴您這些求救信號
    並不是所有血管堵塞前,身體都有求救信號!一、人體布滿了血管,血管又分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表現不同。二、很多時候,這些求救信號發出後,都比較晚,血管已經堵塞了,身體才會發出求救信號,這時候,需要爭分奪秒的搶救。
  • 孩子零花錢有講究:給晚了容易「偷錢」,給早了成「啃老族」
    相信生活中,部分家長也會發現孩子有「偷錢」的行為,往往都是棍棒教育或者嚴厲斥責,但從不探究孩子偷錢的真相,比如為什麼偷偷拿錢、拿錢去做了什麼、是不是平時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等等。    孩子零花錢有講究:給晚了容易「偷錢」,給早了成「啃老族」  在心理學上,孩子「偷錢」不僅是一種錯誤行為,還可能是心理障礙,比如跟父母溝通不順、被同學脅迫、父母給晚了等等
  • 在孕期,孕婦內褲如果有這三種變化,可能是寶寶在「求救」的信號
    因為在這個時期孕婦要對自己的狀況和腹中寶寶的生長狀況都要隨時注意,孕媽如果沒有及時的感受到一些不正常的症狀,很有可能就會危害到腹中小生命的安全。在孕期,孕婦內褲如果有這三種變化,可能是寶寶在「求救」的信號,孕媽一定要重視。第一,內褲上有鮮血。
  • 孩子從家裡偷錢花,媽媽發現後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少孩子有過「偷拿」父母錢的經歷,有些父母即使有所發覺,卻覺得無傷大雅,選擇「睜隻眼,閉隻眼」,不會去責罵孩子。而孩子也自認為「神不知,鬼不覺」,私下還會竊喜不已。其實,父母發現孩子從家裡偷錢花,選擇的教育方式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 這些徵兆,是孩子的求救信號
    擔心給別人添麻煩;害怕跟別人發生衝突;作為家長的你是否注意到,其實這些徵兆,正是孩子在用他的方式向你發出求救信號?這一類孩子,從小做事都會小心翼翼,看人臉色做事,以維持自己聽話懂事的標籤人設,從而贏得父母、老師、朋友的關愛。這樣的「懂事」,本質上是內心對外界恐懼的一種自我保護。
  • 孩子偷錢怎麼辦?這兩種反應,你是哪一種?
    我很理解那位母親的心情,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候的行為存在道德瑕疵,長大了就可能觸犯法律。  孩子在家偷錢,在外偷東西,或許是許多父母都頭疼過的問題。  一是他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偷」,更不知道「偷」是一件不好的事;  二是他雖然知道偷東西不對,可是他太想要了,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 孩子偷錢,如何正確教育?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質疑過一個觀點:想讓孩子表現得更好,就要先讓他感覺糟糕。簡.尼爾森認為,被打罵的孩子,並不是真正聽了父母的話,只是被父母的力量和權力震懾到了,恐懼攫住了他們。 所以說,棍棒教育並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還可能在孩子心裡留下嚴重的陰影,讓他們的性格發展受到阻礙,甚至影響一生。
  • 狗狗打噴嚏,不一定是感冒,有可能是求救信號
    在飼養狗狗的過程中,相信寵主們都見過狗狗打噴嚏吧,其實狗狗打噴嚏不僅是感冒那麼簡單,這有可能是其它問題的信號,主人千萬別忽視了,最好觀察清楚!
  • 如果孩子偷錢怎麼辦
    有一次我去接孩子放學,被幼兒園老師叫住了,他告訴我孩子書包裡面有10塊錢問是不是我給他的,我當時蒙圈了,自己從來沒有給過他錢,10塊錢哪來的,肯定是自己拿的,想到這裡我非常生氣想立刻進教室把兒子教訓一番。
  •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愚蠢的家長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1、孩子爭強好勝 有些孩子之所以會偷父母的錢,就是因為很多孩子都特別的爭強好勝,比如很多孩子在一起玩,其他孩子炫耀自己有什麼樣的東西或者自己有很多的零花錢,那時候沒有零花錢的孩子會特別的難過,想要通過一些方式能讓別的孩子知道自己也是有零花錢的,所以這個時候很多孩子就會選擇偷錢的方式
  • 解析《聲之形》:面對校園霸凌,讀懂孩子的「求助信號」更為重要
    聽到這四個字我想每個家長一定都會眉頭緊皺,孩子在入園後就遠離了我們的視線,很多時候我們都擔心孩子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今天我就想從校園霸凌的角度解析《聲之形》,同時也想談談在校園霸凌下,如何讀懂孩子的求救信號。
  • 身體器官的求救信號
    身體出現一些異常情況,可能是某個器官的呼救信號! 1. 心臟的求救信號:眼睛的彎月 有一個女孩,發現眼睛裡面,角膜下緣,出現了一對彎彎的「月亮」,當時沒太在意,後來皮膚上開始長出大大小小的黃色的瘤子,她才開始看病。
  • 懷孕期間,若內褲上有這些信號,可能是胎兒在求救,可別大意了!
    相信有很多的孕媽媽都相信自己與胎寶寶有著莫名的感應,別看這小傢伙在腹中,也別以為就你媽媽能和小傢伙做互動,其實小傢伙有的時候也是在和你打著暗示,只不過是孕媽媽沒有覺察到,或者是不懂這一些暗語罷了。懷孕期間,若內褲上有這些信號,可能是胎兒在求救,可別大意了!
  • 【家庭教育】聽見孩子的求救信號——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聽見孩子的求救信號——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0-10-21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偷錢,你怎麼辦?(家長老師必看)
    找到了一些父母小時候玩的玩具,找到了一個望遠鏡,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圖書...自此豆豆再也沒有偷拿過錢,偶爾看到落在茶几上的錢還會主動給交給爸爸媽媽。我們不禁要讚嘆豆豆媽的做法,她明白,孩子總是特別在乎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所以她讓孩子去尋找錢,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孩子才會覺得錢來之不易。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過偷偷拿走別人東西,偷偷拿走錢的經歷。
  • 孩子不愛說話?並不是性格原因,而是孩子的求救信號!
    但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就不是這樣了,就拿朋友家的孩子小琴來說。孩子今年已經四歲了,還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家裡看繪本,自己一個人玩玩具,很少出去和別人接觸。當詢問他要不要出去玩的時候,他總是搖頭表示不想,問他想幹嘛的時候,他就指著玩具和繪本,或者自己去拿玩具或繪本。有一次帶孩子出去玩,幾個孩子媽媽,在小區裡面聊天。
  • 孩子常說這3句「口頭禪」,可能是在向你「求救」,家長要重視
    小王起初不以為意,只當孩子有時候心情不好,直到有一回看到孩子在眼神呆滯地站在陽臺上望著下方,才忽然察覺到有些不對,急忙帶著孩子看心理醫生。 別錯過了孩子的求救信號 當孩子常說下面3句口頭禪時,可能是孩子正在向你求救,家長要重視起來,別不當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