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爸媽錢,其實是一種求救信號,父母先不要著急責罵

2020-12-27 丟媽育兒路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偷竊的行為,第一反應通常是憤怒,然後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和懲罰,往往忽視了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責罵懲罰過後,孩子並不知悔改,甚至還會走上錯誤的道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小亮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外地打工,很少陪伴他。這段時間,他總是對老師撒謊,還欺負同學,甚至偷同學的學習用具和零用錢。這種行為不得不讓老師請家長,遠在外地的父母聽聞孩子的這些行為,也是非常生氣,回到家裡二話不說,就是一頓毒打和責罵。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本來以為小亮在父母的「教育」之下會洗心革面,可是他還是一直犯錯,老師無奈只能一次次的頻繁請家長,這讓父母很是頭疼。不管父母怎樣教育,小亮也一直不知悔改,打罵只是治標並不能治本。

小亮父母不能理解,孩子並不缺錢,為什麼還會去偷同學的錢和沒有用的東西呢? 根據一項研究調查發現,大多數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說謊和偷竊的行為,這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從而用這種錯誤的方式去獲得父母的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正如小亮一樣,從小缺乏父母關愛,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讓正處於依戀父母時期的他,因為分離的焦慮和不安,沒有宣洩的出口,從而做出了「強迫性」的偷盜行為。

作為父母要弄清楚孩子偷錢背後的原因,不能輕易地對孩子下定論,這樣不僅不能讓他認識到錯誤,還會讓他內心更加痛苦,甚至會走上危險的道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孩子偷錢的原因有哪些?

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他的全部,他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疼愛。如果父母經常忽略孩子,會讓孩子誤以為父母不愛自己,他們內心會感到迷茫和焦慮,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引起父母的關注,為了達到關注的意願,就會做一些極端的行為,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因「缺愛」發出的「求救」信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

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對於某樣物品過於執著,可是父母卻偏偏不能滿足,就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出現「偷」的行為,這個時候父母最好要進行心理疏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遭受欺凌、被慫恿和勒索

孩子遭受到校園暴力,被其他的同學勒索、欺凌、甚至恐嚇,這也是孩子進行偷盜的一大原因,孩子因此會瞞著父母進行偷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無意識地「偷」

有的孩子對於私自拿父母的錢,沒有偷的概念,他會覺得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不經過同意也可以隨便使用。在這種尚未成熟的道德觀念下,並不認為這是「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總而言之,孩子「偷錢」可能是一種求救信號,家長們最好要重視和孩子的溝通。孩子的成長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才能達到「糾正」的目的,及時規範孩子的錯誤行為。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孩子偷錢原因有四,父母別急於下定論,有一種可能是「求救信號」
    孩子「偷」東西,可能是一種求救信號據一項心理學調查研究發現,多數與父母分離的兒童,出現了偷竊、說謊、破壞等行為,這是因為孩子很無助,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由於缺失良好的養育環境,孩子的情緒發展得不到關注。
  • 父母一定要明白,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實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不僅不希望跟父母溝通,而且特別叛逆。無論父母說好話還是孬話,孩子都聽不進去。很多時候,父母往往說的一句無關緊要的事,就能讓青春期的孩子炸毛,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用現在流行的網絡用語來說,就是「你在教我做事嗎」敏感、叛逆、衝動,是青春期孩子的普遍特點。
  •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打罵孩子就像會上癮一樣,因為很多的教育家都說不要打罵和體罰孩子,可是孩子真的非常氣人的時候,家長跟孩子講道理都不管用,就直接用打罵來管教孩子,這招確實好用,所以家長以後就直接升級為打孩子
  • 這些徵兆,是孩子的求救信號
    擔心給別人添麻煩;害怕跟別人發生衝突;作為家長的你是否注意到,其實這些徵兆,正是孩子在用他的方式向你發出求救信號?02我只能「懂事」家長們總以為,懂事的孩子就是讓人很省心。可他們卻不知道,很多時候孩子變懂事,其實是在傳遞不安的信號。
  • 幼兒園孩子起床磨蹭,不要著急吼叫,原因可能在於父母自己
    天氣冷了,孩子起床磨蹭賴床,成為母子一天的開始。父母受不了孩子的磨蹭而火山爆發,孩子被吼叫、責罵,委屈的哭泣,帶著糟糕的心情去上學,磨蹭真是互相傷害啊。每一個孩子磨蹭的原因都不相同。但抽絲剝繭之後會發現。根本原因有可能都是父母自己。
  • 孩子偷東西了,父母應該怎麼辦?
    有些孩子偷拿東西,並不是出於真的需要這件物品,而是企圖利用偷東西的行為吸引父母或老師的注意力。還有一些孩子長期被忽視或是受過虐待,他們覺得偷來的物品能帶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一些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滿足於想法和行動受到父母的控制。
  • 當孩子出現「偷拿」別人物品時,父母該怎麼辦,做好這3點
    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以上現象,那麼基本就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可別把這種行為認為是「自私」喲!當然這個時期的有些寶寶也會出現大人眼中「偷拿」別人東西的現象,別上火,別介意,孩子真的只是「誤拿」並不是「偷拿」,因為他真的沒有「偷」的概念。其實就這個5歲的小女孩來說,她真的只是因為喜歡才把同學的手錶,偷偷藏起來的。
  • 小孩子偷東西心理分析,及如何處理教育
    事後小編就在想,如果這位媽媽回家發現女兒口袋裡的小零食不知道會如何處理,是置之不理還是會責罵女兒呢。     如果孩子沒偷東西,父母反覆追問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如果孩子真的偷了,反覆追究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雖然還小,但已有了自尊心和羞恥心。
  • 解析《聲之形》:面對校園霸凌,讀懂孩子的「求助信號」更為重要
    聽到這四個字我想每個家長一定都會眉頭緊皺,孩子在入園後就遠離了我們的視線,很多時候我們都擔心孩子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今天我就想從校園霸凌的角度解析《聲之形》,同時也想談談在校園霸凌下,如何讀懂孩子的求救信號。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13歲的女孩玉玉因家境貧窮,一次在超市偷拿了巧克力後被抓,遭受了工作人員的辱罵,其媽媽趕來後非但沒積極安慰和解決問題,反而對孩子又責罵又拉扯,最終在媽媽回家取錢的過程中,玉玉跳樓身亡。無獨有偶,還有一個12歲的男孩小明,因父母發現錢包裡少了錢所以懷疑到了小明頭上,在小明拒不承認後其父親惱羞成怒,將孩子綁在床上打,而當他第二天過來想繼續追問時發現孩子已經停止了呼吸。「偷」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所以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絕對不能偷東西,甚至我們被家長教育「三歲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即使很小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也經常會被父母嚴厲斥責。
  • 孩子偷錢怎麼辦?這兩種反應,你是哪一種?
    這位父親為什麼要用這種殘忍的方式對待孩子,而不是去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跟孩子共同承擔責任,解決問題呢?  這個年齡正是孩子規則意識、道德意識的形成期,父母引導得當,孩子就不會誤入歧途。可是如果父母只是粗暴地懲罰,那麼結果恐怕會比偷東西本身更加嚴重。  棍棒教不會孩子是非對錯,只會讓他害怕,並沒有讓他建立起道德上的自律。
  • 孩子吃手,爸媽要不要幹涉?別著急動手,有些舉動出現後也來得及
    在珠海某小區一戶家庭裡,孩子本來像往常一樣在客廳玩耍,媽媽在廚房做飯,但是不一會,突然在廚房的媽媽聽不到外面孩子的動靜了,立馬順手關掉煤氣往外跑,才發現孩子躺在沙發上,臉色通紅,一動不動,好像昏迷過去了。這讓媽媽看起來很著急,手足無措的情況下,立馬給孩子的爸爸打電話,讓他開車來家裡接他們去醫院。
  • 年輕父母抱臂觀望孩子趴地上哭鬧,不扶也不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
    夫妻倆抱著膀子,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來,也不著急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網友:「三觀正的90後爸媽,我只想說:幹得漂亮!」有些爸媽比較心疼孩子,孩子一哭就去哄,尤其是喜歡用給予物質的方式來哄。比如說「不哭不哭,媽媽給你買玩具好不好」。物質性的哄,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孩子停止哭泣,但這其實是爸媽忽視了孩子的真正需求。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 孩子害羞,不敢社交,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看著女兒這樣,著急不已,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女兒人多的時候,變得大度一些。其實,不僅是這位媽媽,這樣的情況,遇到任何一個孩子身上,父母都會著急不已,擔心孩子以後被人欺負,擔心孩子未來在社會上沒辦法立足。那麼為何孩子在社交的時候,會膽小害怕呢?02 孩子害怕社交,可能是這些原因心理學中有一個說法叫:羞怯型社交。
  • 不要讓自己的無知害了孩子,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實是孩子發出的...
    不僅不希望跟父母溝通,而且特別叛逆。無論父母說好話還是孬話,孩子都聽不進去。很多時候,父母往往說的一句無關緊要的事,就能讓青春期的孩子炸毛,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用現在流行的網絡用語來說,就是「你在教我做事嗎」
  • 妻子給爸媽偷買空調被罵,老公:我的錢,憑什麼給你父母買東西?
    如果不是給我爸媽買空調這件事,我想我會成為他這套理論的堅定支持者。-02-2020年初夏,父母家的空調壞了。爸媽不知道買什麼牌子好,又聽隔壁的大媽說,讓孩子在網上買很方便也安全,於是母親給我打電話,讓我幫忙在網上給他們買一個空調。當時,我想讓柏軍出這筆錢,於是在購買時就輸入他的銀行卡帳號和密碼,一共3000多元。
  • 【家庭教育】聽見孩子的求救信號——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聽見孩子的求救信號——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0-10-21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兒科醫生:孩子發出這些信號,最合適
    三寶媽媽看到這麼多朋友為她出謀獻策,特別感動,準備各種方法都嘗試一下,看看哪個最適合自己的孩子。其實像三寶媽媽孩子這種情況,是每年開學季都會發生的事情,有些父母從來都沒有對孩子進行過如廁的訓練,甚至還以為孩子在上幼兒園後就能學會了。而另一些孩子,雖然學習如廁學的比較早,但是學習的方法並不是特別正確,導致孩子在外面上廁所的時候,仍然會出現尿在褲子上的情況。
  • 「抑鬱症患者的求救信號」值得被所有人重視!
    「抑鬱症患者的求救信號」記得Alison老師第一次問我為什麼會選擇Neurobiology這個專業的時候,腦海裡關於抑鬱症的場景就一幕幕閃過。在Vivianna老師幫我的規劃下,高一,我參加了Brainbee腦科學大賽,獲得了三等獎;高二暑假,參加了斯坦福夏校,在夏校中我了解到,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和腦神經科學有著緊密的聯繫,抑鬱症嚴重到一定程度時,患者的大腦結構相較於正常人會發生一些變化,抑鬱的症狀會通過細節的舉動表達,我們稱之為「抑鬱症患者的求救信號
  • 人體血管堵塞前,有哪些求救信號?血管醫生告訴您這些求救信號
    並不是所有血管堵塞前,身體都有求救信號!一、人體布滿了血管,血管又分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表現不同。二、很多時候,這些求救信號發出後,都比較晚,血管已經堵塞了,身體才會發出求救信號,這時候,需要爭分奪秒的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