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7日晚,雲門舞集、北京陶身體劇場共同完成的《交換作》將重磅亮相四川大劇院。3位國際級編舞家——72歲的林懷民、43歲的鄭宗龍加上34歲的陶冶,祭出各自原創新作——《秋水》《乘法》《12》。《秋水》也是年底將退休的林懷民為雲門舞集編創的最後一支作品。
12月3日晚,雲門舞集和陶身體劇場的靈魂人物——林懷民、陶冶,在方所與觀眾進行了一場生動輕鬆的交流,為本周末即將開演的《交換作》做「熱身」,同時跟觀眾分享了不少好玩的事情。
《交換作》,顧名思義是兩個舞團「相互交換」的作品。陶身體劇場創辦人暨藝術總監陶冶為雲門舞集編舞,作品名為《12》,雲門舞集接班人鄭宗龍為陶身體劇場新創作品《乘法》。
陶身體劇場成立於2008年,因傳奇般的發展蜚聲國際舞臺。陶冶曾在金星舞蹈團和北京現代舞團工作,他說,雲門舞集在舞蹈行業認知當中,是一個大神級的存在。從很小的時候,看到天馬行空的《逐夢》開始,雲門舞集就是遙不可及的一個符號。這次《交換作》的靈感來自於在淡水的一次促膝長談。「前年,陶身體受邀到雲門劇場去演出。我和鄭宗龍見面以後,一見如故。我們談論了很久,相見恨晚。我說,不如你給我們陶身體劇場編一支舞吧。他說,那你也給雲門舞集創編一支吧。」
這個大膽的提議,也得到了林懷民的讚賞,以至於他還要「加入其中」。林懷民說,「看到秋天京都的水安靜地流著,上面浮著紅色的葉子,我就想我要來編這支舞,叫做《秋水》。5位雲門最資深的舞者來跳,他們最年輕的34歲,還有兩位已經50歲了。跳完這一支舞,他們也要退休,永遠離開雲門的舞臺。」
「我看這個作品,總是很感傷,想到他們就要離開了,流了很多眼淚。」陶冶感性地說。
陶冶編創的作品是《12》,「12個舞者,跳12支獨舞,12猶如數字的圓滿。」八月炎夏,陶冶赴淡水的雲門劇場與雲門舞者一同工作,一開始把這次創作想得很「浪漫」:「世界上沒有比雲門更幸福的舞團了。雲門劇場附近有山有海,非常安靜。周圍非常原生態,還有粉色的夕陽。沒想到,在創編的時間裡,一直足不出戶,沒日沒夜地排練舞蹈,一直在趕時間。」
林懷民透露,他這支舞中「舞者把身體折來折去的,就像在摺紙一樣,非常有趣」。
不少觀眾當然是為「雲門舞集」林懷民而來。交流會上,溫和、詼諧的他主動擔當起主持人的任務,開門見山地說:「我就是那個聞名不如見面的老頭兒。雲門成立46年來第一次來成都,非常喜歡這裡。這是跟大家初次見面,也是跟大家告別。」
重慶崽兒陶冶多次來成都,他說:「成都好吃好逛好生活,有歸宿感,我和老婆一路吃,吃到了方所。」
林懷民早就說過,自己會在2019年12月31日退休。離開了林懷民的雲門還是雲門嗎?
「雲門不應該變成我的作品的一個博物館。雲門應該交給年輕的生命,年輕的創作者。我的時代(今年)12月31日就結束了,明年1月1日開始將是鄭宗龍的時代。未來的雲門將由鄭宗龍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的編舞家,做出來的東西跟網際網路時代的觀眾來對話。」至於雲門的未來,林懷民若有所思,「看風怎麼吹,水怎麼流,我們探索著不斷往前走。」
談及退休以後的生活,林懷民笑著調侃道:「我退休也不是我身體壞了,頭腦昏了,我在家裡面追劇。最近我剛剛看了《長安十二時辰》《那年花開月正圓》《天盛長歌》。看《我和我的祖國》的時候被張譯的《相遇》打動,我現在的偶像是他,正在『補』張譯的作品,剛剛看了《雞毛飛上天》。」他轉而問身邊的陶冶:「《少年的你》你看過嗎?我看過了,好電影。」
◎ 來源:紅星新聞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