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1月25日上午,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一行來我館取景拍攝紀錄片《安娜與中國》。該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聯合錄製,分為上、下兩集,將於2021年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1927年5月,在中國革命的緊急關頭,斯特朗來到中國,並從上海溯江而上到了「紅色的漢口」。
據斯特朗文集中記載,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斯特朗見到了陳獨秀和當時武漢國民政府的顧問鮑羅廷,雙方曾圍繞中國革命的話題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交流。
我館為1927年大革命高潮時期中共中央機關駐地。這裡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開會和秘書廳辦公場所。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澤東、周恩來等數十位黨的重要領導人在此居住或從事革命活動。中共中央在此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鬥爭,作出了一系列影響歷史進程的重大決策,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紅色印記。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的重要歷史見證,我館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和文物價值,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節目組一行先後錄製了陳獨秀復原陳列房間及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外景。
拍攝中,節目組還對黨史專家趙曉琳進行了採訪。趙曉琳從黨史角度詳細梳理了1927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來到武漢時中國革命的形勢背景、實地考察採訪工人的具體情形以及離漢原因等。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她與另外兩名美國進步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埃德加·斯諾並稱為「三S」。她一生先後六次到訪中國,每次到訪的時間都選擇在某些重大而明顯的革命變化時期。1927年5月是她第二次訪問中國。當時的武漢正處於大革命由高潮轉向失敗的關鍵時期,斯特朗實地考察了漢口,親身經歷和感受中國複雜而艱難的革命鬥爭形勢……1958年春天,她衝破重重阻力,第六次來到中國,並在北京定居。1970年3月29日斯特朗在北京逝世,被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墓碑上銘刻著郭沫若的手跡:「美國進步作家和中國人民的朋友」。她85年的生命旅程中,1/3在美國,1/3在蘇聯,1/3在她稱為「理想的歸宿地」的中國。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一生寫了大量關於中國革命的新聞報導和30多部書,諸如《中國大眾:1927-1935年間的革命鬥爭》《人類的五分之一》《中國出現黎明》《百萬農奴站起來》《我為什麼在七十二歲時來到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等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