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沙父親拿著葉沙生前打的籃球。這個籃球隨後被捐了出去。組圖/受訪者提供
你們的出現,讓我有了繼續活下去的理由和對新生活的感覺。葉沙在我身邊生活了16年,而今我將這16年的感情揉成了若干份,分派到你們身邊,陪伴在你們左右,願你們帶著葉沙的眼去感受燦爛的陽光,帶著葉沙的心去感受多彩的世界。 ——葉沙父親寫給葉沙籃球隊的信
葉沙父母在社區參與公益活動。
一支籃球隊,5名球員的球衣號碼分別為20、1、7、4、27,每件球衣上名字都為「葉沙」。這支隊還有一件16號球衣,他就是永遠也不會出現的葉沙。
這些號碼剛好組成2017年4月27日,那一天,熱愛籃球的16歲少年葉沙不幸離世,捐獻了自己的心、肝、肺、腎、眼角膜等,給了7人重獲新生的機會。(點擊連結詳見早前報導)
受捐者用這種方式紀念著葉沙。而這兩年,遭遇喪子之痛的葉沙父母,又是如何走出陰霾?
「謝謝,謝謝你們讓我兒子的東西繼續保留在這個世上。」兩年前,葉沙爸爸聽到受捐者發來的錄音,激動地說。
2017年4月27日,16歲的少年葉沙離世,他捐獻了多個器官,讓7個人重獲新生的機會。為了實現葉沙在職業籃球賽場上的夢想,5名受捐助組建了一支「葉沙籃球隊」,並在最近的在WCBA全明星賽上出場。
「葉沙籃球隊」的出現,讓葉沙爸爸有了新生活的感覺。「你們就是我不滅的念想!我牽掛你們的健康,你們的快樂,你們的一切。」在給葉沙籃球隊寫的一封信中,葉沙爸爸這樣寫道。
也許,新的生活早已經開始。2018年,葉沙的媽媽,在葉沙的臥室裡開了一家「段媽媽烘焙坊」,這家店還經常教小朋友製作糕點。
志願者說,孩子歡快的笑聲時常從葉沙家中傳出。
父親
深夜醒來,吟唱紀念兒子的歌
因為害怕睹物思人,2017年4月葉沙去世後,父母將他生前留下的籃球捐了出去。
但葉沙的籃球夢仍在繼續。不到兩年後,看了葉沙籃球隊在WCBA明星賽的比賽,葉沙父母淚流滿面。他們知道,葉沙的器官正在他們體內鮮活地跳動。
20號隊員:劉福,49歲,肺移植受益者;1號隊員:胡偉,50歲,腎移植受益者;7號隊員:顏晶,14歲,眼角膜移植受益者;4號隊員:周斌,54歲,肝移植受益者;27號隊員:黃山,22歲,眼角膜移植受益者(器官受捐者均為化名)。2017-4-27,這正是葉沙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
其實在2018年9月20日,葉沙的父母就已在器官捐獻志願者群裡看到了短視頻《一個人的球隊》。一個多小時裡,他們把這段視頻看了數十遍。而真正看比賽時,跑動、跳躍、上籃,仿佛打球的正是自己的兒子葉沙……
據葉沙一家所在社區牛角塘社區的工作人員和愛心志願者介紹,這兩年的時間,葉沙爸爸對兒子的猝然離世漸漸釋懷,但還是經常失眠。深夜醒來,他想著兒子,一句一句哼出一首歌。其中兩句是「你在的時候我與你不曾相識,當你離開,你成了我至親至愛的人。」這首歌《夜夜共眠》也是給這支籃球隊寫的隊歌。
酷愛籃球的葉沙生前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和職業籃球隊打一場比賽。沒想到這個願望實現了,葉沙爸爸說,他很感謝這5個人的籃球隊,他們拋開自己的隱私,真正幫兒子圓夢。
葉沙爸爸在寫給葉沙球隊的信中說:「你們的出現,讓我有了繼續活下去的理由和對新生活的感覺。葉沙在我身邊生活了16年,而今我將這16年的感情揉成了若干份,分派到你們身邊,陪伴在你們左右,願你們帶著葉沙的眼去感受燦爛的陽光,帶著葉沙的心去感受多彩的世界。」
「我不是我,是我們。我們是一個人,葉沙!」球隊的隊員表示,他們相約每年的4月27日相聚,紀念這位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的16歲少年葉沙。
母親
在家裡教孩子製作糕點
2018年,葉沙媽媽在家中開了一個烘焙坊——「段媽媽烘焙」。兒子過世後,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
烘焙坊面積不大,收拾得乾乾淨淨。葉沙媽媽負責製作糕點,葉沙爸爸負責手工炒制餡料。
不少人主動做起了「段媽媽烘焙坊」的代言人。2018年中秋,牛角塘社區同心街坊幫幫團策劃,大家還製作了H5進行傳播。「真的是月餅做得好,我們要支持創業。」黨員志願者王淑敏、鍾小平等人經常來幫忙,創業之初,他們都是挨家挨戶上門推銷。
受捐者劉福知了烘焙坊的事。臨近中秋時,他在微信群裡提議,今年中秋節,要讓葉沙吃上媽媽親手做的月餅。幾個人一拍即合。
通過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何一平,5個人都買了一些月餅,他們特意選在中秋節前兩天才下單,避開了訂單的最高峰。根據「雙盲原則」,受捐者和葉沙父母並沒有其他言語和行為交流。
支持葉沙媽媽做烘焙坊,並不僅僅只是幫她貼補家用。現在,段媽媽烘焙坊已經成為社區青少年手工體驗基地,孩子們輪流來「段媽媽烘焙坊」體驗。楓樹山小學的吳奕帛用模板輕輕一壓,月餅就在他手下如魔術般冒出來了,他覺得很新鮮,就越幹越起勁。大家說著笑著,在體驗手工的同時,度過快樂的時光。
社區工作人員說,如果有孩子經常來葉沙家,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應該能很好幫葉沙的父母走出喪子之痛。
來源:瀟湘晨報(xxcbwx)
記者:夏盛 通訊員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