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曹瑋是北宋開國將領曹彬的兒子,在父親的影響下,他也成長為了一位優秀的軍事家。曹瑋出生在將門之家,從小便有勇有謀,喜愛讀書,通曉古代兵書謀略。在他的少年時期,他就曾經跟隨父親在外任職,因此體會了戰場的殘酷。在宋真宗繼位之後,他被調任渭州,在此期間他治軍嚴明,賞罰分明,得到了士兵們的一致認可。
在他知鎮戎軍的時候,他用自己的方式招納了一大批少數民族,打敗李繼遷的入侵,甚至還在此地修建軍事基地,牢牢捍衛著宋朝的統治,使邊疆地區得以穩固。李繼遷去世之後,他曾經建議趁機消滅李氏政權,但是沒有獲得準許,於是他便帶領軍隊前往河西地區。在他的一生中,多次為北宋王朝立下悍馬功勞,曾經抵禦吐蕃入侵,大敗西夏軍隊,可謂是一位難得的將帥之才。他擔任將軍的四十多年裡,在這期間沒有失職,因此曾經有人這樣讚揚他「平居甚閒暇,及師出,多奇計,出入神速不可測」。
根據歷史記載,曹瑋出生在宋太宗統治時期,是北宋著名開國將領曹彬的第四個兒子。在曹彬擔任天平軍節度使的時候,曹瑋也在軍中任職。但必須要強調的是,他並不是依靠著父親的庇護而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他有勇有謀,實在是一位難得的將帥之才。在宋太宗統治時期,党項人李繼遷就已經在積累力量,並多次騷擾宋朝邊境,宋朝朝廷也多次派遣李繼隆等將領出兵,但都無功而返,朝廷只好放棄一些邊境重鎮。
而一直鎮守在邊疆地區的曹彬自然得到皇帝的重用,在他臨終之前,皇帝還詢問他哪個兒子可以重用,曹彬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曹瑋可以。於是皇帝立馬召見曹瑋,並任命他為渭州知州,要知道這個時期的曹瑋年僅十九歲。在他擔任渭州知州期間,他治軍嚴明,對違反命令的人嚴懲不貸,並擅長利用間諜獲取敵軍的消息,顯得極為老成。他也憑此得到了皇帝的欣賞,逐漸在朝堂中擁有一些定位。
景德元年,突然傳來李繼遷去世的消息,曹瑋立即上奏皇帝,希望能夠趁此機會攻打其部落。但是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非常狡猾奸詐,為了保全自己,竟然卑躬屈膝,並獻上了大量的奇珍異寶來討好皇帝,而朝廷也想通過詔安的政策來穩定邊界,因此放棄了這個機會,從而釀成了大禍。而這個時期那些河西大族的一些部落紛紛想要歸順宋朝,但是其他的將領十分猶豫,害怕因為收納他們得罪李德明,只有曹瑋親自率兵前往,將其接納,從而削弱了李氏家族的力量,而李德明也害怕曹瑋的威名,而不敢多加挑釁。不久之後曹瑋又和其他將領共同配合之下大敗一少數民族,並使之滅亡,導致隴山地區的蠻族紛紛主動臣服。
曾經河湟地區吐蕃族的首領帶領軍隊到達了廓州,想要在此召集更多的人馬。不久之後在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之後,他又前往另一座城池繼續著這樣的行為。勢力越發壯大的李立遵已經不滿足現今的地位,要求朝廷為他升官加爵,宋朝朝廷對此猶豫不決。知道此事的曹瑋卻對此強烈反對,認為此人野心勃勃,如果今天滿足了他的要求,那麼明天還會有其他的要求,再說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皇帝,若是答應了他,那麼則會導致皇帝顏面受損。
這次皇帝接受了他的要求,拒絕了李立遵,導致李立遵大怒,直接集結軍隊三萬多人準備入侵宋朝。軍隊還沒有到來,邊疆地區已經謠言四起,形勢十分緊急,曹瑋也在積極的準備戰鬥,請求皇帝增兵。但宋真宗卻認為曹瑋害怕,甚至想要派人替換他。好在在宰相的勸說下,曹瑋才能夠繼續帶領軍隊。
結語
李迪曾言:瑋知唃廝羅欲入寇,頗窺關中,故請益兵為備,非怯也。且瑋有謀,諸將皆非其比,何可代?出生在一個將門世家,再加上父親在朝廷中的威望,如果曹偉沒能繼承父親的衣缽,那麼或許等待他的將是世人的謾罵。但是好在他做到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在軍隊擁有了聲望,並被皇帝看在眼中得到了皇帝的欣賞重用。與父親一樣,他也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國家,始終替趙氏家族保衛著江山,實屬是一代忠臣。
參考資料:
《邵氏聞見後錄·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