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羅志祥」事件,想必已經沒有幾個網民不知道了。
一條關於分手的微博,一則關於明星私生活的負面新聞,引發了一場無數人參與的討論。
有同情女主的,更多的則是指責批評唾罵羅志祥,當周揚青的微博面世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永遠地被釘在了「渣男」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有網友還代入恥辱柱嘲諷:「別把他和我掛在一起,太噁心了。」
但嘲諷批評鄙視也好,幸災樂禍吃瓜也罷,這場沸沸揚揚的討論也終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過去。
就像過去那無數的社會娛樂新聞一樣。
但它過境後留下的,除了可以預見的人們未來對羅志祥的抵制外,還能不能有一些深層次的思考呢?
羅志祥九年間的這些縱慾,真的只是對欲望的沉淪,只是單純的渣嗎?
許多涉及到人性與心理的東西,往往需要更多的解讀與分析,才能最終撥開那些浮在面上的喧譁與娛樂噱頭,讓我們領悟到更值得思考的內因。
而有些電影,就值得作為去解讀它的參考。
在經典德國電影《香水》裡,主角同樣是一個傷害了無數女子的「渣男」。主角格雷諾耶是氣味天生有著驚人的天賦。
他能夠制出讓人沉淪聽從於他的香水,為了製作出這香水,他不斷引誘少女,從她們身上取得香味原料,再將她們拋棄殺害。
當格雷諾耶憑藉最終製作出的完美香水讓一批又一批人沉迷其中時,他卻選擇了自殺。
因為看上去他利用天賦制出的香水,滿足了自己幾乎所有的欲望,金錢、女人、權力......
但他內心卻是病態和缺憾的。因為從小被母親拋棄的他,未曾體會過什麼是愛,他也不會愛別人,當他發現自己的天賦後,後面所做的一切其實不過是想用香水,得到他想要的愛。
但被香水俘獲的人們,更像是被控制的機器,這種虛假的控制,在他做出最後的香水,已經再也做不了什麼的情況下,內心的空洞與虛無再無阻隔,那麼活著也就再無任何意義了。
這更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宿命,和找不到方式自我和解造成的。
而羅志祥呢,他從小家庭也算和睦美滿,年輕便已成名,「渣男」的性格大概不是先天造成的。
據傳臺灣曾有人對他說,如果他能戒色,成就將不會低於劉德華。這句話被報導於十幾年前。
而在隨後的歲月裡,羅志祥在事業的起起伏伏中卻從未做到這一點。
帥氣偶像般的面容,不俗的舞蹈等專業能力,讓他在踏入娛樂圈後,既能不愁金錢,也會被無數女生所暗戀。
有錢,有才,但卻沒有足夠的品德,而又身處娛樂圈大染缸......欲望之泥潭仿佛已經從他出道的那一刻起,就將他緩緩地拖入其中了。
隔著一片海,許多信息人們無法全面得知。在過去十幾年間,關於羅志祥各種風流甚至不雅的事跡,臺媒早已報導了無數。
可雖然沒有達到劉德華的高度,但在周揚青發微博之前,你要說羅志祥糊,說他過氣,大概也並沒有。
很多人驚訝於他的時間管理。但從另一方面想,他其實知道自己的顏值與業務能力等,都是維持財富與魅力的所在。
所以他必須苛刻的對待自己,用旁人看來驚人的時間管理能力,既保證自己不因顏值與實力而過氣而被淘汰,同時也堤防著被太多人發覺,然後繼續追求自己的欲望。
他當然是沉淪於欲望的,不然也不會又是持續九年,又是「多人運動」。
但他也是沒有完全色令智昏,他懂得用驚人努力與時間管理去維持自己想要的一切,用虛偽的面具去遮擋不堪的內心。
不然這麼多年過去了,風流無數的他,為什麼現在才徹底曝光,才開始變糊。
《香水》裡的主角是宿命的悲劇與走入歧途,難以自我和解地放縱內心,最後空虛又滿足的離開世界。
而羅志祥,他就像是一邊沉淪追逐欲望,一邊抽身維持著面具這一邊的和諧美好,像是運籌帷幄,拼命平衡,又像是精緻利己主義者的「我全都要」。
當面具與虛偽終於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為的意外坍塌在世人面前,他的未來固然再難復從前,但他想追逐與得到的,也早已在過去的十幾載花花歲月裡享受許久了。
就像在無數的討論中,有些羨慕他的聲音所說的那樣,你笑祥哥糊得好,祥哥笑你......
或許,怎樣警惕並及早發覺、抵制羅志祥這樣聰明又努力的逐欲者,才是在吃完瓜後,留下一地瓜皮的我們,在離場前所需要最後思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