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K12教培領域行業巨頭精銳教育的創始人、董事長張熙做客了海南衛視《艾問頂級人物》。作為一檔定位於與全球知名創始人深度對話的欄目,《艾問》曾與無數頂級創業者探討他們背後的精彩故事。
此次,張熙與主持人艾誠一起,徜徉在他曾經的母校哈佛大學的校園,在這個世界頂級的學府內,向觀眾娓娓道來他從事教育的初衷以及他所帶領的精銳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行業頭部梯隊的位置。
曾經的武俠少年 如今的教育園丁
兒時的張熙,酷愛讀書,尤其熱衷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他表示他曾讀過的武俠小說在七千本以上,看多了豪情萬丈的大俠英雄,張熙從小便萌生了自己的武俠夢,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當時總想著如果以後自己也能夠為別人做點什麼那該有多好」,隨著時光的流逝,曾經渴望仗劍走天涯的少年,憑藉著自己的堅忍與仁厚,一步一步締造著自己的俠義道路。
在參加當年的高考一舉奪魁成為福建省高考狀元後,張熙先後走進了北京大學與哈佛大學商學院這兩所世界一流的學府,人生軌跡得以徹底改變。談及高端教育對自己的影響,張熙表示,北大以深厚的文化底蘊教會了他什麼是家國天下情懷以及如何耐住寂寞進行鑽研,而哈佛商學院則以聞名遐邇的哈佛案例教學法給他上了生動的一課,極大地鍛鍊了他的主動思考能力以及前瞻緊密的商業邏輯。
在哈佛求學期間,張熙萌生了創業的念頭,選擇何種行業成為了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他研究了不同的商業模式,看了上萬個商業案例,進行了大量的背調與思考,最終選擇了賽道長、賺錢難的教育行業。
冥冥之中,一切仿佛自有主宰。「我從兒時開始就想著自己也能做一個俠者,能為別人做有意義的事,北大四年教會了我什麼是情懷,哈佛教會了我如何運轉商業,當我萌生了創業的念頭時,所有的經歷已經逐漸歸一,我最終決定從事教育行業,一切都是那麼水到渠成」。
「我自己就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當我有能力之後便有非常強烈的意願去幫助其他像我一樣的少年,我想通過教育來回饋社會,我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把我受到的北大哈佛的高端教育化為內動力,幫助別人改變命運。」
曾經夢想義薄雲天的少年,如今已變為甘為孺子牛的園丁。事實上,張熙的一路歷程早已把兒時懵懂的武俠執著轉化為對育人成才事業的堅守,他想幫助無數個像他一樣的少年,心懷夢想擁抱夢想,並腳踏實地地實現它。
謀變教育創新定位細分市場 一舉成為高端教育領頭羊
確定了紮根教育之後,張熙開始著手進行仔細而全面的市場調研。2007年的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GDP增速高達14%,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與此同時,縱觀國內教育行業,大眾教育的市場已經較為成熟,而對於聚焦高端的精英教育,市場卻依舊處於一片空白。
在此時代背景下精銳應運而生。憑藉著在哈佛接受的世界頂級商業思維訓練,張熙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迅速鎖定了高端個性化教育這一藍海,「教育的發展需要創新,我們要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做教育。科班出身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能進行比較精準的市場把脈並形成清晰的企業發展規劃,我在2007年底寫商業計劃書的時候就定位要成為中國最大的高端教育集團,今天再回頭看,我們已經做到了」。
2008年,精銳在上海成立,自成立之初精銳便聚焦國內高端教育市場,強調個性化、差異化、精準化教學。張熙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存在,都有無法被複製的優勢,只有量身定製、因材施教的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獨有的特性,在張熙看來,這也是精銳教育最大的優勢,也是精銳在業內最明顯的差異化。
結合自己的切身教育經歷,張熙把所受的高端教育精髓全部內化到精銳的個性化教學中去,他所帶領的精銳把哈佛案例教學法延展到了基礎教育,強調主動思考,提出「以學為主、以教為輔,主動學習、多元互動」,同時率先提出「學習力」概念,涵蓋學習動力、學習能力與學習毅力。
張熙認為,從一個人的長遠發展角度來看,知識本身並不是第一重要,因為知識會不斷演化,但是學習知識的能力永遠不會過時,而一個人絕大部分學習的方法及習慣,其實都是在中小學時期形成的,因為那是一個人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而精銳的主要目標群體正是中小學學生。
2018年,行業沉澱十年之後,精銳遠赴美國紐交所上市,如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國內高端教育這一市場領域,精銳早已成為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其差異化競爭策略的優勢也得到了市場的充分驗證。對於張熙來說,他的徵途還在繼續。「國內的教育市場其實很大,發展也很快,現在業內幾家巨頭加起來才佔到不足2%的市場份額。對於精銳來說,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好自己的節奏,明白自己的優勢所在,堅定腳步,始終堅持與同行之間的差異化發展定位,同時加快走向世界的腳步,未來十年精銳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多元化高端教育集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