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客賦詩
德興新營士人張得象,字德章。淳熙十一年,省場失利,就趨大學補試,少留旅邸,以待榜出。
嘗與二友生夜詣市訪卜,因入肆沽酒三升,對月清飲。俄一客落拓跌宕,造前曰:「能以一杯惠我否?」張見其已大醉,答曰:「甚好。」取杯滿酌置几上,戲之曰:「觀吾人姿貌,定不庸俗,能賦一詩,然後盡此杯乎?」客披襟不辭,且請命韻。張正欲困以險韻,笑曰:「只用吞字。」隨即高吟一絕句:
行盡蓬萊弱水源,今朝忍渴過崑崙。
興來莫問酒中聖,且把金杯和月吞。
舉杯一吸而盡。方驚嘆其雄新,出跡之,無見矣。張悟為神仙者流,恨交臂不能識也,為之悵惘經日。
德章以恩科得官,為筠州新昌尉。皐之侄攝邑,得其語。
——宋 洪邁《夷堅志》
德興新營有個讀書人張得象(字德章)在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到京城參加了禮部進士考試,結果沒考上,失利後他準備參加大學(宋代的最高教育機構)的補試。他在等著補試榜單期間住在旅店裡。
有一回,他跟兩個朋友大半夜出門,想找間算命鋪子佔卜一下前程。出門路過一家酒館,又想喝酒了,於是三人進去,先買三升酒,三人對月清飲。喝著喝著,忽然來了個人,不知道他是哪兒來的,此人看起來很瀟灑,晃晃悠悠地走到他們前面說:「能不能給我也來一杯呀?」張得象看他已經大醉,就說:「可以!」然後拿出一個酒杯放在來人面前,斟滿酒開玩笑說:「你喝這杯吧,但是喝酒有個條件,你看我們都是讀書人,不是庸俗人物,你不能說喝就喝,也不能白喝,能不能給我們作首詩?作完詩再喝酒?」客人說:「沒問題,你給我個韻腳吧!」張得象心裡想用個「險韻」難為他一下,就說:「你用『吞』字韻吧!」這人隨即高聲口佔一絕:「行盡蓬萊弱水源,今朝忍渴過崑崙。興來莫問酒中聖,且把金杯和月吞。」他念完詩,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張得象等人有點震驚,感覺這詩寫雄渾大氣又有新意。
那人喝完酒就走了,張得象馬上追出去,剛追出去找,就看不見人了。張得象感覺這人會不會是神仙呢?如果是神仙,還沒確認過眼神,神仙就不知所終了,後來他懊悔了很多天。張得象最後是以恩科得官。最後做了筠州(江西高安)新昌縣(江西宜豐)的縣尉。洪邁的侄子洪皐之當時是新昌縣宰,這事就是張得象跟洪皐之說的。
這個宋朝德興新營人的段子告訴我們:遇到了神仙要趕緊確認眼神。
《夷堅志》是文言志怪集,作者是南宋的鄱陽人洪邁。全書原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按甲、乙、丙、丁順序編次。著成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三甲至三癸各一百卷;四甲、四乙各十卷。(今僅存二百零六卷)《夷堅志》之繁浩,為後人嘆為不可及。從文學發展史上看,《夷堅志》又是宋代志怪小說發展到頂峰的產物,是自《搜神記》以來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醉翁談錄》載:當時的"說話"藝人中,"《夷堅志》無有不覽"。明清擬宋市人小說,有不少取材於其中,僅凌濛初的"二拍"、正話、入話出於《夷堅志》的,約有三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