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研究所專欄 第104期
近日一張40萬的帳單在網絡上激起了巨浪,大家紛紛感嘆:「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裡面有一道清酒凍半頭鮑,單價就值12800元,很多人跑過來問所長,貴到嚇死人的半頭鮑是啥?今天,我們一起來講講鮑魚。
01
半頭鮑、溏心鮑是什麼?
/ 鮑的等級怎麼分?/
鮑魚也稱鰒魚,儘管名字裡帶 「魚」字,實際上是鮑螺科的一種海螺。鮑螺的殼很扁,開口特大,殼口沒有「厴[yǎn]」遮蓋。鮑魚能藉助寬大平展的腹足,將自己緊緊吸附在礁石上,由此躲避敵害或抵禦海水衝刷,發達又具彈性的腹足,就是我們最熱衷食用的部位,腹足通過中央卵形的閉殼肌與螺殼牢牢相連。
鮮活鮑螺 | stock.tuchong.com
我國食用鮑魚的歷史悠久,三國梟雄曹操就是鮑魚的忠實擁躉,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也沒少誇鮑魚。在保鮮技術不發達的舊時,人們除了偶爾食用鮮鮑,還嘗試用繁複的工藝去炮製幹鮑。鮑魚的個頭等級按「頭」數計,即每司馬斤(約600克)有幾隻,就稱為「幾頭鮑」,頭數越少,代表著鮑魚越大。
譬如,「兩頭鮑」指的就是一粒鮑重半斤(約300克),若是「半頭鮑」則重兩斤(約1200g),這裡默認是指的幹鮑淨重。
煨乾鮑 | 123rf.com.cn正版圖庫
幹鮑烹飪時需要經過繁瑣的泡發過程,再用高湯小火久煮㸆味,慢煨至鮑肉中心呈半凝「溏心」狀態,入口柔韌間又帶有些許粘牙,就便是所謂的「溏心鮑」。「溏心」的形成與否,對鮮鮑的種類、幹制的工藝、煨煮的手法有一定要求。
「溏心鮑」 | stock.tuchong.com
鮑肉還可以細分為下腹足、上腹足和閉殼肌。下腹足是最下面扁平橢圓形結構;上腹足略大一圈,生有許多絨狀觸角和小丘用於感知;中央卵形的扭狀部位是閉殼肌。上下腹足和閉殼肌的口感略有差異,鮑肉按膠原含量從低到高依次:閉殼肌<下腹足<上腹足,膠原含量與烹熟後的硬度成反比,因此烹熟後閉殼肌最硬,下腹足次之,上腹足最軟。
幹鮑不同的部位 | stock.tuchong.com
溏心並無太多神奇,因為鮑肉富含膠原,膠原蛋白經長時間加熱,會轉化為柔軟的 「溏心」質感,本質上和皮凍相仿。大的幹鮑之所以昂貴,不僅在於原料本身稀少和幹制重量的損失,更在於泡發和烹製時的人力與時間成本,以及文化屬性的賦能。鮮鮑幹制質地改變,但食材本身滋味欠奉,仰仗高湯㸆煨加持,美妙與否,見仁見智,有時體驗不重要,圈子和門檻很重要.
溏心幹鮑 | stock.tuchong.com
蛋白質、多糖等大分子形成的溶液,通常比較粘稠,漫長的演化賦予了身處食物匱乏的人類一種原始本能,即看到粘稠的、膠質的食物就和有營養聯繫起來,這也是為何古人常將這類黏糊的食物奉為上品的原因,鮑參翅肚、蜂膠燕窩、雪蛤阿膠,全都這個路數,雖然本身營養大多乏善可陳。
02
鮑魚究竟可以長到多大?
/ 有「半頭」的幹鮑嗎?/
鮑魚的個頭,不同種間差異很大,簡單按大小梳理一些較大的鮑種:
我們最常食用的一種是皺紋盤鮑 Haliotis discus,外殼呈深綠並伴有紅棕,又稱蝦夷盤鮑(エゾアワビ),它被看作是日本黑鮑(クロアワビ)的一個北方亞種,殼長8-15公分。如今廣泛的人工養殖,產量巨大,平時吃的「小鮑魚」大多是它,那種尺寸製成幹鮑「百頭」開外。
皺紋盤鮑(常見小鮑魚) | joanncutie.wordpress.com
常說的「澳洲鮑」,一般包括赤鮑螺 Haliotis. rubra和平滑鮑螺 Haliotis. laevigata兩種,它們的主要特徵就是有著濃重色彩的腹足邊緣,於是分別又俗稱「黑唇鮑」和「綠唇鮑」,個頭在10-15公分左右,主要產自維多利亞州、塔斯馬尼亞州。
澳洲「黑唇鮑」和「綠唇鮑」 | seafoodfrontier.com.au
常說的「南非鮑」,指的就是原產於南非的南非鮑螺 Haliotis midae,也是一種比較著名的大型食用鮑種,極其粗糙的土黃色外殼,是南非鮑的經典特徵,它的殼長一般可以達到20公分,上世紀末大量進口到國內製成幹鮑。
土黃色的南非鮑魚|scholar.sun.ac.za
近年來常見的「紐西蘭鮑」,代表性的就是紐西蘭鮑螺 Haliotis iris,紐西蘭獨有的著名物產,因烏黑的腹足得名「黑金鮑」,殼長可達20公分,在紐西蘭毛利文化中,被信奉有避邪和保護種族的神奇力量,外殼拋光後能煥發出彩虹般的炫彩。
紐西蘭「黑金鮑」 | abalonefarm.com
如果說體型最大的一種鮑螺,可能要數紅鮑 Haliotis rufescens,紅鮑是美洲西海岸常見的一種鮑魚,外殼呈淺磚紅色,最大的特點就是身形無比碩大,大小像一個臉盆,殼長達到30cm以上,重好幾千克。
美洲紅鮑螺 | tinyatlasquarterly.com
加州產紅鮑 | valtenbergs.com
紅鮑主要生長在加拿大哥倫比亞省至墨西哥沿岸,在美洲當地的吃法比較粗放,通常切成牛排大小煎著吃或裹粉油炸,美洲紅鮑的鮑肉纖維比較粗糙,常見的吃法是切片白灼或曬乾煲湯,紅鮑在美洲當地的吃法更加粗放,通常切成牛排大小油煎或裹粉油炸。
加州的鮑魚節 | abalonefarm.com
最後說回幹鮑,幹鮑由於本身的稀缺、幹制的重量損失、泡發和烹製的成本以及飲食文化的賦能,市場價值遠遠高於鮮鮑,而且差別不光在於個頭,產地和種類也是極其重要的考量,比如日本網鮑、吉品鮑、禾麻鮑為最優,中東鮑、南非孔雀鮑、澳洲鮑次之。
plaza.rakuten.co.jp
雖然大型鮑魚並不少見,但也不是所有的鮑魚都能做成幹鮑,比如上面提到的紅鮑,由於肌肉纖維比較粗,不適合幹制。因此,傳統的「兩頭鮑」已經極為的罕見,所謂的「半頭鮑」只有理論上的可能性。近年來流行的「清酒凍鮑」,其實多數情況下用的是鮮鮑。
要連結的先別急,近期多關注吃貨研究所店鋪(偷偷告訴你,下周就上啦!)
本文來自果殼
嚴禁二次轉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你 可 能 還 會 喜 歡
關 注 所 長
關 注 所 長
不 再 錯 過 好 文 章
/ 蘋果用戶如何不再錯過所長 /
/ 安卓用戶如何不再錯過所長 /
加了星標/置頂了「吃貨研究所」,再也不怕錯過所長的推送啦!
看完點個讚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