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網絡前段時間流傳著一段視頻,看完只覺得非常惋惜。事情起因是,該女子的男友花著她的錢去外面包養小三,還開走了女子的車。
女子很氣憤,想和小三見面質問小三,卻被男友拒絕,於是情緒激動之下,失控奔潰,在大街上脫掉了自己的衣服,拍視頻到網上希望逼男友就範。
男友能背著女子做出這樣的事情只能說明,這個男人的道德素質低下,為了這樣的渣男傷害自己,根本毫無用處,還讓別人白白看了自己的笑話。
她只是當時情緒失控,一時衝動,冷靜下來又該怎麼收場?她的形象已經為了這個不忠的男人而徹底毀掉。
每個人都有情緒宣洩的方法,這位女性是通過街頭裸奔的方式去宣洩自我,但卻是一種過激的舉動,屬於應激行為。
應激行為是個體為了應對緊張和壓力發生的適應性反應,分為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一般人們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焦慮、憤怒、抑鬱等情緒化反應。
該女子在被男友拒絕之後非常憤怒,對方又不在自己身邊,不能在其身上宣洩憤怒,所以選擇了裸奔這種方式來表達,憤怒已經讓她失去了理智。
一般人是不會讓自己輕易處於失控和崩潰狀態的,為什麼人會有這種狀態呢?
從小被嬌慣的人
一個人的生長環境會影響他日後的性格,生活在非常被嬌慣狀態中的人,不論是什麼東西,只要想要或者通過撒嬌、哭鬧都可以得到,身邊人也都討好著自己,有求必應,一般心理承受能力都很低,生長環境就像是溫室,從小就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長大之後,一旦受到傷害或是遭遇一些不能接受的事情,就會很輕易崩潰,不知道該怎麼去調節這種狀態,然後做出一些過激反應。
被過分嬌慣的人,容易對自己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自傲,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不會在乎別人的情緒,只關注自己想要的,從小沒人教過他們如何處理負面情緒,所以他們只關注自己的情緒,一心只想著宣洩,只顧著一時的解脫和快活,不會去思考後果。
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很容易因為失控和崩潰而讓自己受很多的傷害。不僅僅是他們,每個人都要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處於失控的狀態。
轉移注意力
情緒容易奔潰的人在平常跟正常人沒有區別,也會有開心放鬆的時刻,當情緒失控的時候,可以想想那些開心快樂的時刻,也可以深呼吸讓自己放鬆。
平時也可以多運動,多和別人溝通交流,保持好心情,讓自己一直處於樂觀的狀態。
出現情緒奔潰時,逼迫自己冷靜下來,做一些放鬆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慢慢讓自己回歸平靜。這種方法雖然不能非常有效地避免情緒奔潰的生,但至少能不讓自己做出一些失控的瘋狂舉動。
思考讓自己情緒失控的根本原因
在每一次情緒失控之後,都要認真思考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如此失控?找出根本原因,然後理性思考,判斷自己這樣做的行為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或者可以換位思考來判斷。
讓自己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給自己一種心理暗示,在下一次情緒失控之前就會想到是錯誤的,心平靜下來才能對自己進行更好地管控。
要做情緒的主人,不能讓情緒支配我們,情緒失控只會讓自己處於被動的局面,不僅無效而且愚蠢,要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
- The End -作者 | 湯米參考資料:Firestone, T. (2018). Daring to Love: Move Beyond Fear of Intimacy, Embrace Vulnerability, and Create Lasting Connection.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