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中國好書」作者徐風
最新作品《江南繁荒錄》出版。
該書志江南在繁荒,
藏歷史於山河
所書寫的江南,
不只是物產豐饒的
魚米水鄉……
徐風拋開人們對江南固有的「唯美」「詩意」等標籤,透過這些古老遺蹟,發掘潛藏其中的歷史興替,重現具有時代意義的大事件,為讀者探尋人文江南的脈絡源流,講述嬗變中的堅守與繁荒。
全書以「青玉案」「聲聲慢」「風滿樓」三部曲層層遞進,對江南地域的文化現象細作檢點,對隱藏於民間的風土、情懷、俠義、肝膽、寬厚、仁愛等傳統精神深加描摹,最終,留給現實的迷路人和未來的還鄉者一份永不磨滅的江南精神版圖。
本書由屢獲「中國最美的書」嘉譽的設計師周偉偉匠心設計,採用青苔色雨花紙為封面底色,傳達江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視覺效果,搭配選擇青石板灰色為環襯底色,封面與環襯,灰與綠交相輝映,象徵著江南的「繁」與「荒」。設計師針對內容特色,選擇桑蠶、紫砂等江南典型元素,對版式精心設計,為全書打造盎然詩意和深厚底蘊的視覺體驗。
聚焦士人影響下,民間江南的耕讀傳薪
徐風長居江南,著有長篇小說《國壺》、長篇散文《一壺乾坤》、長篇傳記《布衣壺宗:顧景舟傳》《花非花蔣蓉傳》等。
作為地道的宜興人,徐風從事紫砂文學創作十幾年,著作《布衣壺宗》上市引起廣泛關注,入選「2015中國好書」。
徐風坦言,過去自己一直通過紫砂來寫江南文化,《江南繁荒錄》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江南深厚的崇文重教氛圍,不是一時一代的功勞,與歷代士人身體力行推行文教息息相關。」
在書中,他試圖進行歷史與現實的書寫,致力於描述出一條古今江南人上下求索的精神軌跡。《江南繁荒錄》正式出版前,已以「繁荒錄」專欄之名獲得了第三屆《鐘山》文學獎。
頒獎詞這樣評價:「徐風以搖曳生姿的文字徐徐講述著千年的江南文化風流,其系列作品在江南地帶的一壺一茶一寺一碑一謠一人等等風物人情的細節中,梳理出水鄉江南的人文脈絡。
歷史與現實,繁華與荒涼,道不盡的是江南源遠流長的風骨品格、滄桑流韻。視野雖限於江南世情,筆力卻深至人心魂魄。」
透過數據與影像,回望鄉村變遷
在《江南繁荒錄》中,徐風還將筆觸直指一個容易被遮蔽的民間江南,試圖闡釋士農工商的價值觀。
他在書邊手記寫道:「我要寫頭頂的明月,我要寫腳下的厚土;我要記敘父輩的恩德,我要解析時代成長的胎記……我嚮往那隱藏於江南廣袤民間的風土情懷,也流連於那些古老傳說中未被忘卻的俠義肝膽。」
徐風為寫此書,經年累月,走遍鄉野村落,採訪眾多歷史的見證者和一手資料掌握者,完成了一次系統而精密的田野調查。
此外,通過梳理典籍方志,翻閱戲票帳本、家譜院志,甄選珍貴老照片,他用內視角為我們講述何為江南,和文字一同將這些曾經發生在書院、祠堂、茶館,記載於方志、日記中的故事一一呈現。
作家潘向黎評論道:「徐風寫作至此,格局與色調突然一變,此岸已非彼岸,江花日出,照亮了繁與荒。」
書名:《江南繁荒錄》
作者:徐風
出版單位:譯林出版社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