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人文江南的脈絡源流,「中國好書」作者徐風推出《江南繁荒錄》

2020-12-27 北京日報客戶端

眼下正是江南草長鶯飛的季節,著名人文作家、「中國好書」作者徐風的最新散文集《江南繁荒錄》近日由譯林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本新作所書寫的江南,不只是物產豐饒的魚米水鄉,與山河相伴而生的還有古碑、牌坊和寺廟……徐風拋開人們對江南固有的「唯美」「詩意」等標籤,透過這些古老遺蹟,發掘潛藏其中的歷史興替,重現具有時代意義的大事件,為讀者探尋人文江南的脈絡源流,講述嬗變中的堅守與繁荒。

描繪江南的文化精神版圖

徐風長居江南,著有長篇小說《國壺》、長篇散文《一壺乾坤》、長篇傳記《布衣壺宗:顧景舟傳》《花非花蔣蓉傳》等。作為地道的宜興人,徐風從事紫砂文學創作十幾年,著作《布衣壺宗》上市引起廣泛關注,入選「2015中國好書」。徐風坦言,過去自己一直通過紫砂來寫江南文化,《江南繁荒錄》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江南深厚的崇文重教氛圍,不是一時一代的功勞,與歷代士人身體力行推行文教息息相關。」在書中,他試圖進行歷史與現實的書寫,致力於描述出一條古今江南人上下求索的精神軌跡。全書以「青玉案」「聲聲慢」「風滿樓」三部曲層層遞進,對江南地域的文化現象細作檢點,對隱藏於民間的風土、情懷、俠義、肝膽、寬厚、仁愛等傳統精神深加描摹,最終,留給現實的迷路人和未來的還鄉者一份永不磨滅的江南精神版圖。

本書由屢獲「中國最美的書」嘉譽的設計師周偉偉匠心設計,經過多次溝通打磨,最終採用青苔色雨花紙為封面底色,傳達江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視覺效果,搭配選擇青石板灰色為環襯底色,封面與環襯,灰與綠交相輝映,象徵著江南的「繁」與「荒」。設計師針對內容特色,選擇桑蠶、紫砂等江南典型元素,對版式精心設計,為全書打造盎然詩意和深厚底蘊的視覺體驗。

走遍鄉野村落探究民間江南

在《江南繁荒錄》中,徐風還將筆觸直指一個容易被遮蔽的民間江南,試圖闡釋士農工商的價值觀。他在書邊手記寫道:「我要寫頭頂的明月,我要寫腳下的厚土;我要記敘父輩的恩德,我要解析時代成長的胎記……我嚮往那隱藏於江南廣袤民間的風土情懷,也流連於那些古老傳說中未被忘卻的俠義肝膽。」

徐風為寫此書,拿出了老記者的看家本領,經年累月,走遍鄉野村落,採訪眾多歷史的見證者和一手資料掌握者,完成了一次系統而精密的田野調查。此外,通過梳理典籍方志,翻閱戲票帳本、家譜院志,甄選珍貴老照片,他用內視角為我們講述何為江南,和文字一同將這些曾經發生在書院、祠堂、茶館,記載於方志、日記中的故事一一呈現。

《江南繁荒錄》正式出版前,已以「繁荒錄」專欄之名獲得了第三屆《鐘山》文學獎。頒獎詞這樣評價:「徐風以搖曳生姿的文字徐徐講述著千年的江南文化風流,其系列作品在江南地帶的一壺一茶一寺一碑一謠一人等等風物人情的細節中,梳理出水鄉江南的人文脈絡。歷史與現實,繁華與荒涼,道不盡的是江南源遠流長的風骨品格、滄桑流韻。視野雖限於江南世情,筆力卻深至人心魂魄。」

該書還入選了2019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項目扶持,並獲得眾多專家和同行的好評。著名作家邱華棟認為,徐風提煉江南的精神符號,他用抽絲剝繭的方式,寫鮮活的世俗生活,寫可貴的人性品質,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活性江南。作家潘向黎評論道:「《江南繁荒錄》之於徐風,有一種『壯年變法』的意味。徐風寫作至此,格局與色調突然一變,此岸已非彼岸,江花日出,照亮了繁與荒。」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俐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應春而動,徐風最新作品《江南繁荒錄》出版
    日前,「中國好書」作者徐風最新作品《江南繁荒錄》出版。徐風拋開人們對江南固有的「唯美」「詩意」等標籤,透過這些古老遺蹟,發掘潛藏其中的歷史興替,重現具有時代意義的大事件,為讀者探尋人文江南的脈絡源流,講述嬗變中的堅守與繁荒。
  • 歷經數十年田野調查,江蘇作家《江南繁荒錄》書寫真實的江南
    「江南」,從前的六府,今天的環太湖流域,山林蓊鬱,自古而今都是著名的魚米水鄉。與江南的山河相伴而生的,還有古老的遺蹟、潛藏其中的歷史興替,以及「人文江南」熠熠生輝的文化精神。近日,譯林出版社推出「中國好書」作者徐風最新散文集《江南繁荒錄》,以內視角探索人文江南的脈絡源流,擷取歷史上命運攸關時刻的人與事件,講述古老江南嬗變中的堅守與繁荒。
  • 評論界多維度熱評徐風《江南繁荒錄》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垚仟)說起江南你會想起什麼? 在宜興人徐風的筆下,江南是繁華也是荒涼,是歷史也是當下,是吳儂軟語也是錚錚鐵骨。徐風以紫砂寫作而聞名,長篇傳記《布衣壺宗:顧景舟傳》曾入選「2015中國好書」。
  • 徐風筆下民間的江南,再造了多義的江南,也續寫了當代的江南
    2017年初至2018年末,徐風在《鐘山》雜誌開闢了散文專欄「繁荒錄」,作為自己的「轉型之作」,欲以一種平白的中國話語,構建出一個有生命溫度的古典人文江南,表現「江南文化的當下境遇」。「繁荒錄」曾獲第三屆《鐘山》文學獎。
  • 徐風:江南的典型氣質是書卷氣
    致力於在地書寫、曾以一部《布衣壺宗》獲「中國好書」的作家徐風在他新近出版、獲「鐘山文學獎」的文化散文集《江南繁荒錄》中,卻將「江南」從它的符號意義中提取出來,復原為這片江水哺育的土地及其所承託的真實的風物與精神,摹畫了一幅搖曳生姿的世情長卷。
  • 繁荒江南有徐風
    中國江蘇網4月7日無錫訊 多年前,劉士林教授策劃,就江南搞一套叢書。我也應約參與,他命題作文,讓我鼓搗了一本《詩人帝王》,濫竽其中。此後,因種種原因,江南頓然間成為滾燙的熱詞,各種論壇,眾多讀物,紛至沓來。但其間魚龍混雜,品流不一,堪可浩嘆。
  • 好書推薦 ‖《江南繁荒錄》
    志江南在繁荒,藏歷史於山河。從湖邊走向桑園的田埂,稱桑埂。忙忙碌碌穿梭在桑埂上的,多半是女人和老人。養蠶的女人,文化人稱「蠶娘」。上世紀六十年代,一部叫《蠶花姑娘》的黑白故事片風靡江南,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桑園的養蠶姑娘。
  • 大型人文紀錄片《江南味道》全集
    八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江南味道》是《中國味道》系列紀錄片的首個拍攝內容,通過記錄人間天堂之地的各色美食和美食家,全景式展現了江南地區的美食傳承和透過美食的生命追求
  • 教育部公布人文社科最重磅獎項!江南大學7項!
    教育部公布人文社科最重磅獎項!江南大學7項!設計學院過偉敏、劉佳的專著《鎮江近代建築》獲得一等獎,這是我校首次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實現歷史性突破。
  • 【光前啟後 汲古慧今】 「縹緗呈彩」——江南藏書文化•金山特...
    「近日,由上海市金山區圖書館歷經一年多醞釀、籌備的「縹緗呈彩」——江南藏書文化•金山特展全面完成布展工作,將於10月1日國慶期間隆重開展,從而為各界讀者獻上一場江南文化與藏書源流的視覺盛宴。」○●●特展現場展出金山圖書館館藏中最能呈現區域藏書文化脈絡的代表性古籍文獻、民國古舊書及藏書類衍生文物近80件。
  • 江南電影:基於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的影像記憶
    電影《廬山戀》(1980)海報電影《早春二月》(1963)海報電影《小城之春》(1948)海報電影《舞臺姐妹》(1964)海報電影《柳如是》(2012)劇照■楊海燕江南文化是中國電影兩條文化脈絡之一本文所謂「江南電影」,是指電影的取景地為江南,講述的是發生在江南的人和事,展現的是江南獨有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
  • 自古江南出美女,是真的嗎?江南又在哪?
    江南,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與其說是一個地理概念,不如說更是一個人文概念。天堂勝景,世外桃源,魚米鄉,佳麗地,三秋桂子,十裡荷花, 遍地綺羅,盈耳絲竹。這一切,當然都是迷倒文人的境界,但其實這往往不過是江南的背景。
  • 深度|江南布衣只有一個
    風格和商業層面的雙重過硬,構成了江南布衣在危機時代的通行證作者 | Drizzie2016年10月,國內服飾集團江南布衣在中國香港上市至今為止,江南布衣是中國第一家,也仍然是唯一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設計師品牌集團。 據時尚商業快訊,江南布衣集團近日公布截至6月30日的2020財年業績,總收入為30.99億元,淨利潤3.47億元。
  • 豫南明珠:北國江南,江南北國
    說起江南呢,你的腦海裡是不是已經泛起漣漪,乘舟西湖之上了呢?說起北方呢,你是不是也為大漠黃沙、孤煙落日寫好了讚歌了呢?但是,大自然奇妙,總有一些地方兼具了南北兩地的風情。它們位於南北交界之處……有著「豫南明珠」之稱的信陽便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 17k小說網不僅出了一個大神作者煙雨江南,還有新晉作者慕玲!
    很多人都說大神作者煙雨江南做的最虧的事就是和17k籤了三本小說,煙雨江南的書放17k真是明珠蒙塵,現在再來起點,道緣不如塵緣,天阿不如永夜,更不如褻瀆了。不過,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好書,依舊是來自17k的作者,不過文筆才思俱佳,絲毫不遜色於煙雨江南。
  • 世界在忙,我在江南水鄉.
    方圓不到1.5公裡的區域內,集聚人口3萬多,集市繁華自是江南之最。鹽官的富庶為吳越翹楚,如今,鹽官古城以小鎮開發的形式,慢慢甦醒,繼承舊日的富庶。 ▲陳向宏手繪草圖有人說,鄉愁是一種精神上的感冒,是中國人文精神家園的一份美麗守望。
  • 原創作者:金風送爽|《夢裡江南》
    散文:《夢裡江南》文/金風送爽一筆淡墨清淺,吟不盡往事如煙。十月季末,移步霜露輕寒,只將清愁鎖於眉間,落入塵凡。一縷素雅琴弦,驚夢江南柳岸,搖曳著一簾情愫未完。所有往事都化為江南的一場雲煙,隨風蕩漾起回憶的波瀾。我不能忘懷江南在心中留下的驚豔。又是暖冬,未見雪瓣。即使江南下雪也不與北國一般,宛若美人輕施粉黛素顏,不似北方粉妝玉砌,一統江山。也少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寂廖畫面。水墨江南,是我夢中的纏綿。碧水藍天,芳草青青,飄逸的柳絲伴著柔柔的暖風,輕輕撫慰著多情的依水綠堤,纖塵不染。
  • 「光影重啟 聚力江南」2020年江南電影大會在蘇州舉行
    作為第二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系列活動之一,8月20日,2020年江南電影大會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舉行。本屆江南電影大會以「光影重啟聚力江南」為主題,由蘇州電影業協會承辦。來自江南地區各城市電影行業協會負責人,各大院線、影管、發行和片方負責人,以及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和蘇州本地電影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大會。
  • 專訪丨爾冬強:沿絲綢之路回望江南田野,尋根江南和吳文化
    ——爾冬強七月初,江南的梅雨季節已進入尾聲,翻滾的熱浪裡氤氳蒸騰的水汽滋養著吳地文化。長時間關注江南文化變遷的著名攝影家、歷史影像學家爾冬強先生在位於蘇州的黎裡古鎮推出了一個特別的展覽《文化自覺:爾冬強江南田野調查文獻展》。展覽呈現了爾冬強集三十年之功所記錄和收集的江南圖像與文獻學珍貴檔案。
  • 江南農民畫,中國民間美術的獨特一脈
    由此,農民畫像是一個窗口,觀者能夠從中窺看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人文等,更有時代背景,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現代化建設中,農民畫堪稱與時代脈搏共起伏,是以個人的 「小時代」記錄著社會變遷的「大時代」。江南很多地方都有散發著泥土芬芳的農民畫。金山農民畫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不僅體現金山或海派風貌,也浸潤著江南文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