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號稱「領先二十年」的臺灣綜藝,近年來的發展卻呈現出每況愈下的情形。
今天,據臺灣媒體報導,資深主持人張小燕的節目《小燕有約》已於春節前停播,這意味著臺灣主持界的常青樹張小燕完全結束了手頭的主持工作,更重要的是,這再次把人們的關注點聚焦在了日漸低迷的臺灣綜藝上。
早年間,內地綜藝起步時都是爭相模仿臺灣的王牌節目;現如今,曾經的臺灣王牌節目紛紛停播,部分本土節目甚至開始借鑑起了內地的當紅綜藝,這「一來一回」不免讓人唏噓,那麼這些年臺灣綜藝究竟怎麼了?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情形的發生呢?
《小燕有約》的停播事出有因,並不讓人意外
在臺灣,張小燕資歷頗高,貴為主持界「三王一後」中唯一的一名女性,不過《小燕有約》卻是一檔開播時間不足一年的節目,這是什麼情況呢?
事實上,在《小燕有約》之前,張小燕一直在臺灣中天電視臺主持老牌訪談類節目《SS小燕之夜》,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節目收視不佳而被電視臺停播,《小燕之約》是張小燕隨後轉至TVBS電視臺重啟的一檔節目。只不過,雖然節目名稱、所屬電視臺不同,但停播的因素卻有相同之處:沒能把握住觀眾的口味,節目收視不佳。
除此之外,據相關媒體所報導的張小燕的表述來看,配合電視臺整體的節目編排也可能是被停播的原因之一。相關報導中提及,張小燕回應稱:「由於電視臺接下來要打選舉戰,趙少康政論節目延長變2小時,算是配合政策。」
反正在這樣主客觀因素的作用之下,臺灣老牌主持人張小燕開設的節目遭遇失利,沒能逃脫夭折的命運。
雖然節目發展不順,但能夠被人們稱為「三王一後」中「一後」的張小燕絕對堪稱如今臺灣主持界資歷最老、地位最高的主持人之一了。如果了解到生於1948年,今年已經70歲高齡的張小燕還能身居工作第一線,就會不由得感慨其工作敬業度之高、精力之充沛、職業生命之長。
《小燕有約》如今雖然遭遇停播,但也曾經身居臺灣最火的訪談類節目陣營,這背後大部分得益於主持人張小燕多年深厚的訪問功底,雖幽默機智,但不失治癒溫暖,這種主持風格為節目打造出了鮮明的標籤。
曾經「領先二十年」的臺灣綜藝,如今為何顯得有些落後了?
《小燕之約》的停播,是個體節目生命周期的自然終結,還是臺灣綜藝整體沒落的時代縮影?【話娛】(ID:huayufunds)小編對這個問題表示頗為好奇。
早年間,因為內地娛樂節目發展的稚嫩、臺灣節目談話內容尺度大、輕鬆活潑,臺灣綜藝曾是內地綜藝爭相效仿的對象,如《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大學生來了》等,這點從《快樂大本營》《超級訪問》等內地節目中可以明顯看出。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自2012年以來,國外的節目尤其是韓國綜藝對內地綜藝的影響日趨加深,內地綜藝也開始獲得了爆發性的增長,《中國好聲音》成為當年的現象級節目。其後的《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都成為風口一時無兩的綜藝,即使到現在仍然是幾家一線衛視的王牌「綜N代」。
2014年,國內網綜「元年」開啟,幾大視頻播放網站開始投入大量資源搶佔網綜市場,大陸綜藝市場呈現出快速發展、生機勃勃的景象。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灣綜藝市場日漸萎靡,節目經費捉襟見肘,創新乏力,人才流失,就連本土觀眾都對臺灣綜藝漸漸不買帳,轉投韓綜甚至內地當紅節目,這沒能使臺灣綜藝痛定思痛,反而進一步加快了其走向衰退的過程。
娛樂內容構成了人們重要的大眾精神文化消費部分,它的繁榮與否是跟大環境之下的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的。在大陸,新興中產階級崛起,消費升級,年輕人群對於娛樂內容的消費欲望不斷攀升,這些都是大陸綜藝不斷發展的市場動力。反觀臺灣,近年來島內社會環境動蕩,經濟陷入低迷的狀態,對外界的敏感度又在下降,所以表現在綜藝行業,不前進,相當於就是在退步了。
作者:秋實
應聘簡歷發送郵箱2529607074@qq.com
轉載、投稿、商務合作可掃我
微信號:huayu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