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從軍多年,為何能騙過所有人?她的父親不一般

2020-11-23 騰訊網

序:花木蘭是王者榮耀中的長城守衛軍的隊長,更是中國傳統故事中巾幗英雄的形象,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但是在花木蘭從軍數年中為什麼沒被人發現是個女孩子呢?

● 職務的特殊性

做個猜測,有這樣一種可能,花木蘭在軍中擔任的職務是高級將領的參謀、幕僚、文書、傳令兵之類的。從事這一類工作的士兵一般要單獨居住,因為他們往往要隨身攜帶一些重要的文書印信之類的東西,而且會知道一些軍中的重要信息,跟普通士兵住在一起保密性太差。

所以,這種職務會有相對獨立的居所。這樣一來,日常起居露出破綻被人發現的概率就很小了。

幹這個活的人主要在軍隊高層活動,和基層士兵接觸少,自然不容易被人發現端倪,而且這樣一來,也不會顯得格格不入。

這個工作接觸最多的人是軍隊中的指揮官,那個年代等級森嚴,軍隊指揮官不會過多的注意身邊的普通人,軍務繁忙也不會有精力注意。頂多有這麼一兩位將領偶爾想一下:那個姓花的小子怎麼這么娘啊。

●殷實的家境

從花木蘭入伍前的那些逛街買裝備的情況來看,一會去東市買駿馬,一會到西市買鞍韉,這樣還沒買完,還要去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一系列下來應該要不少花銷,儼然一副大戶人家的樣子。古代馬匹跟現在的高端轎車差不多等級,大戶人家才能買得起,自帶裝備上戰場,極有可能是府兵貴族。

《木蘭詩》中有這麼一句: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這樣看來木蘭就是二代家庭啊,木蘭爸爸名字都上去了,八九不離十是武勳貴族,搞不好木蘭爸爸是功臣或者軍隊要領呢。

而且,木蘭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首先,住在城裡,爹媽「出郭相扶將」,有錢人住城裡。其次,家裡有豬羊,而且,木蘭有自己的房間,「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所以,其實比較明顯了,木蘭從軍相當於地方富豪或者鄉紳為了逃兵役,讓女兒出去鍛鍊。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為什麼12卷都有木蘭老爸的名字?很明顯,木蘭老爸在當地絕對是有影響力的示範人物,和木蘭一起去的人,很多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自然會為她保守秘密。

●朝代特徵

《木蘭詩》講述的應該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故事,那時候北朝婦女地位很高,家中頂門立戶的大有人在。而且軍事貴族也不是一個人從軍,都是帶著部曲家丁,自成一部的。花家族當然沒法和李家這種皇親國戚相比,但有十幾個乃至幾十上百親信應徵也不是奇怪事。這種情況下,其他部隊不知道她的性別也可以理解。

木蘭既然不是漢人,那為什麼名字這麼像漢人呢?,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經推行過漢化政策,鮮卑人統一學漢人文化,改漢姓,行漢禮。就連皇族都改姓元氏,所以花木蘭是鮮卑人有漢民不奇怪。

其次,鮮卑人採用的是府兵制,相對於募兵制而言,府兵制雖然局限性很大,但是更能保證兵員質量。一朝入幕府,永世為府兵。而且不光你本人是幕府公有財產,你兒女也是。

只要戰端一開,直接按登記點名,如果被點名的年老不便,就讓後代繼承官爵接著上,還不用搞體檢那種。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的魏晉南北朝男色盛行,男子以白為美,整體上偏中性化,流行塗脂抹粉,不留鬍子,扮弱柳扶風。 魏晉南北朝非常看重顏值,連選官都會考慮長相,所以由《木蘭辭》中一句「木蘭不用尚書郎」可看出木蘭並不是一個大老粗,而且長得應該還比較俊俏。

●戰友兄弟情

即便推翻以上所有觀點,花木蘭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士卒,從她退伍歸來時,那麼多士兵不回自己家跟著木蘭來到她家可見花木蘭在軍中的人緣是相當不錯的。

她在軍中立過赫赫戰功,也隨戰友們出生入死,甚至還救下過戰友的性命,想想這樣一個同生共死的好兄弟,有一天發現她是個女孩子,如果上面知道了她就會被殺頭,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我想大概都是替她繼續保守秘密。這就是執子之手,死生挈闊,戰友間的兄弟情誼!

我永遠相信那是份人性的善意,是那份忠良熱血幫助花木蘭隱瞞了十二年的真相。

●番外

按理說,衝她爹的名氣,木蘭去了差不多是中層後備幹部起步!部隊領導一看花名冊:喲,花將軍的兒子啊,都長這麼大了,一表人才!話說你爹當年和我一起怎麼怎麼樣balabala......

對了,大侄子,你有什麼要求?睡眠質量好不好,叔還能給你安排個單間?

軍需官,來,給花將軍的兒子整個單人行軍帳篷......對了,還有其他要求隨時跟叔說。

花木蘭:額......

●總結

經過以上各種觀點,可以看出花木蘭在軍隊中應該是類似傳令兵的職能。這種職務一般都是獨來獨往的,吃喝拉撒住都是自己一個人。這樣的話,參軍那麼多年沒被發現是女的也變得合情合理了。

感謝閱讀本篇文章,你覺得為什麼花木蘭沒有被人發現她的秘密呢?歡迎與評論區的小夥伴分享。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花木蘭從軍12年,為何軍營沒人發現她是女生?看這兩張照片就懂了
    導語:花木蘭從軍12年,為何軍營沒人發現她是女生?看這兩張照片就懂了。最後木蘭就下了一個決定,買來駿馬之後,又買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等等,總之全副裝備都買好後就上了戰場。 然後花木蘭就毅然決然女扮男裝,代替自己的父親從軍。而從軍的這十幾年時間裡,花木蘭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讓人覺得驚訝的, 那就是等到花木蘭歸來之後,她的戰友才發現原來花木蘭是女生, 為什麼從軍12年戰友們都不知道呢?
  • 花木蘭從軍10年為何無人發現她是女兒身?歷史真實結局令人唏噓
    花木蘭從軍10年為何無人發現她是女兒身?歷史真實結局令人唏噓 花木蘭是我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一位巾幗女英雄,她替父從軍,商場殺敵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對於史料上對於花木蘭的記載卻總是閃爍其詞,沒有確切的考證資料,我們最早了解到的花木蘭是從一首《木蘭辭》開始的,所以可以推斷她是南北朝的北魏時期的人,當時遊牧民族不斷侵犯北魏邊境,常年戰亂,因此朝廷必須強制徵兵。
  • 花木蘭代父從軍12年,為何沒被發現女兒身,《木蘭詩》中已交代
    提到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她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去參軍。還有一首關於她從軍的《木蘭詩》,相信大家都背誦過。不過,這其中肯定也有很多人有過如此疑惑,花木蘭從軍12年之久,為何一直沒被發現是女兒身呢?今天,小編就來講講這其中的原因。
  • 花木蘭替父從軍,忠孝兩全?
    古人在作文章的時候,往往不直接表明意圖,或借景抒情,或以物喻人,或明褒暗抑。這並非故弄玄虛,而是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更巧妙的使文章變得合理化。西遊記中的天庭另有所指,紅樓夢裡的賈史王薛也另有深意,並非作者非要這樣寫,而是不得不如此!
  • 98年的經典動漫也不輸給現在的風採,《花木蘭》替父從軍
    01花木蘭為何替父從軍迪士尼的《花木蘭》部分內容是與原著不符的。花木蘭在南北朝的時候還有一個弟弟,這個是事實。且說到花木蘭的父親,匈奴攻上南北朝的時候。南北朝皇帝開始全國各地開始徵兵,要求各家各戶都得出一份力為國家抗擊匈奴。花木蘭的父親花弧當時年紀是年邁老人了。她的父親早期是在軍中參過軍的,因為戰爭的緣故斷了一條腿後才回到老家開始務農。
  • 花木蘭從軍上廁所和大姨媽怎麼解決的?難怪沒人發現她的身份
    關於花木蘭的故事,在中國早已是家喻戶曉。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年後凱旋迴家。
  • 替父從軍十二年,為何木蘭女扮男裝從未被發現?
    事實上,如果我們回顧木蘭所處的歷史年代,或許能找到答案:主要是當時的兵役制度保護了她。一般認為,《木蘭辭》「產生於北魏對柔然的戰爭,因為與詩中的地名相吻合」,北魏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拓跋鮮卑建立的一個朝代,木蘭的身份是鮮卑人或鮮卑化的漢人。
  • 花木蘭替父從軍十二年而無人知是女兒身,果真是她隱藏的好嗎?
    通過《木蘭辭》我們了解到,花木蘭替父從軍長達十二年,而根據我們現有的常識來看,花木蘭在十二年間能夠隱瞞自己「女人」的身份而不被周圍人所知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是女性天生的生活和身體特徵所決定的,非人為所能左右。
  •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就在花木蘭為自己沒能為花家帶來榮耀而哀傷之時,軍隊的徵召令就來到了。由於花家沒有男丁,只有花木蘭一個女兒,她的父親花弧年事已高伴有殘疾。可面對國家危難,花弧還是接下了徵召入伍的軍令,這就意味著花弧要應徵入伍,這對花家來說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
  • 花木蘭代父從軍12年,為何沒被士兵識破女兒身?每月那幾天怎麼辦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早在我們上中學時,就曾學過這首詩詞。在大家眼中,花木蘭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巾幗英雄,打破了大家對古代女性的認知。當然,花木蘭這個人物就跟祝英臺一樣,是被杜撰出來的。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關於她的記載,但不管怎樣,花木蘭一直都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那個時間,突厥人入侵中原,百姓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
  • 《花木蘭》女勇士不只是替父從軍
    電影《花木蘭》除了表達替父從軍的孝心,還側重於描寫女子如何擺脫待嫁命運,為自己爭取立足之地。即使電影的時間跨度沒有詩中所寫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那麼誇張,也不妨礙木蘭成長為真正的女勇士。女子=隱形人?  花家有兩個女兒,身為姐姐的木蘭(劉亦菲飾)從小就不安分。
  • 花木蘭替父從軍愛上了他
    今年九月份熱映的《花木蘭》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就像我們小學課本裡說的一樣,木蘭替父從軍得了功績回鄉封將軍。《花木蘭》 還有一個事情就是,因為古代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小木蘭的這些作為讓街坊鄰裡都覺得她不像是一個女孩子,父母因此也開始擔憂女兒能否嫁一個好的人家。
  • 花木蘭替父從軍屬於什麼類型的故事 花木蘭幾種文學形象解析
    不過在當時,有一個人相對比較確定的經歷倒是也可以被視為花木蘭這個文學形象的原型之一,她就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女平陽昭公主。史書上沒有記載這個平陽昭公主的名字,在李淵起事反隋時,她和自己的夫君住在仍被隋朝控制的長安。她知道自己父親起事之後,先讓自己的夫君柴紹孤身出逃,自己也離開長安,散盡家財之後廣招各路豪傑,響應父親起事。
  • 深度剖析 | 為什麼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同伴不知是女郎?
    但是對於花木蘭這個人大家了解嗎?今天我就根據《木蘭辭》分析一下花木蘭為什麼從軍12年,同伴都不知道她是女孩子呢?花木蘭長得是否漂亮?迪士尼公司出品的《花木蘭》是由劉亦菲主演。歷史上的花木蘭是否真的像劉亦菲那樣漂亮?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 花木蘭從軍12年,為何從未被發現「女兒身」?迪士尼揭曉了答案
    華特迪士尼改編的真人版《花木蘭》電影,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而延期播放,但似乎並未因此而影響電影的熱度,《花木蘭》在北美地區上映後獲得一片好評,大部分影評人甚至認為相對於先前動畫版的《花木蘭》,真人版的《花木蘭》改編得非常棒,故事敘事優美有力,無奈在國內觀眾眼裡卻「差評如潮」,豆瓣只有4.8的評分更是印證了
  • 花木蘭替父從軍,角色反串的背後是難以言說的民族大義
    一般認為,《木蘭辭》是一首北朝民歌,也是一首樂府詩,大約產生於北魏對柔然的戰爭,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是一首以歌頌女性為主題的敘事民歌,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我們先說花木蘭的形象,再談《木蘭辭》的主要藝術特色。
  • 最早的花木蘭電影中,1939年的「她」為何讓人過目不忘?
    最早的花木蘭電影中,1939年的「她」為何讓人過目不忘?早期中國電影人是如何拍攝我們自己的花木蘭?那時候電影裡的花木蘭長什麼樣?撥開歷史迷霧,我們發現1939年陳雲裳主演的《木蘭從軍》是早年中國電影中最經典的花木蘭形象。
  • 《花木蘭》千人試鏡,為何「神仙姐姐」能脫穎而出獲得角色呢
    》千人試鏡,為何劉亦菲獲得了這個巾幗英雄角色?其實看過她電視劇,稍微了解她的人,都會覺得沒那麼意外《仙劍奇俠傳》的趙靈兒,《神鵰俠侶》的小龍女,《功夫之王》的金燕子,《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白淺,每一個角色都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和美好的回憶,畢竟神仙姐姐這個愛稱不是亂起的。
  • 花木蘭不只是從軍,細說10位經典花木蘭(下)
    關注小餅乾,你想看的我都知道~上篇我們寫到了包括胡姍,李霞卿和陳雲棠在內的花木蘭形象,但其實在各種影片中還有不少「花木蘭」比如黃梅戲中的凌波,豫劇裡面的常香玉.....到了90年代隨著人們思想的開放,對於花木蘭的創作不再只是局限於保家衛國的巾幗形象而是開始對她的個人生活展開創作。
  • 花木蘭替父從軍,又不是參加民兵,為何出發前要四處買、買、買
    《木蘭辭》是我國南北朝時期開始流傳的一首民歌,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到了宋朝被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由於讀來琅琅上口、故事情節曲折,因此與另一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