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上九天攬月擁抱星辰大海。在近期成功實施的長徵八號、嫦娥探月工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級海試等一系列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我省高校發揮學科特色,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參與科研任務,為國家重大需求貢獻著陝西高校的力量。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八號火箭採用了120噸推力的液氧煤油燃料無汙染髮動機。這其中,由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航空宇航製造精密加工技術團隊參與了發動機的研發,和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共同攻克了複雜結構整體加工的編程及工藝等技術難題。
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 劉維偉:「在長徵八號的液氧煤發動機裡邊,它的複雜構件的精密加工,包括整體加工,航天高強度材料的切削,特殊刀具的設計和製造技術等等這樣的難題,我們團隊攻克了這樣的難題,我們與航天六院有深入的長期的合作,後續我們還會繼續地來做相關的研究工作。」
在嫦娥探月工程中,西北工業大學無人系統技術研究院、航空學院分別承擔了某型抗輻射宇航系統晶片、上升器底部受火箭發動機燃氣衝刷的熱流進行了計算分析等研製。近年來,西北工業大學重點參與了載人航天與探月等10個重大專項的論證及科研攻關,深度參與了兩機專項論證、神舟系列飛船研製。
同樣,在「嫦娥五號「任務中,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空間視覺團隊參與了採樣的視覺信息處理系統的研製,確保了任務的順利完成。這支團隊已先後參與了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間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的任務。目前,西安交通大學已開始承擔嫦娥六號的相關研製任務。
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先後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以及深海探測等重大科研項目。在前不久完成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探月,「奮鬥者」號萬米海試中,學校圖像傳輸與處理研究所團隊研發的圖像視頻編碼系統,為「嫦娥五號」和「奮鬥者號」實時直播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堅強後盾。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圖像傳輸與處理研究所 教授 宋銳:「我們要做到原始的視頻和我們通過解壓縮以後解出來的視頻要基本上一致,視頻壓縮是一個組合性的技術,00167圍繞我們國家在航天,航空、還有深空探測,還有深海領域裡面,在圖像視頻處理以及人工智慧處理方面的技術要求,繼續貢獻我們的力量。」
來源:陝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