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M2相機——攝影記者最為鍾愛的相機之一

2021-02-14 最視覺

圖片選自:王琛影像博物館全球限量版相機典藏

王琛影像博物館的收藏品之一Leica M2 於1958年面世。M2與M3並行生產了8年。M2的設計理念既是技術和美學上的,也是經濟上決定的。M2最初被認為是M3的簡化版,但是事實上M2並不是簡化版本。M2的銷售價格因為採用了其他的原料,所以當年的銷售價格要比M3便宜10%左右。

1958年雜誌上有關Leica M2相機的相關報導

隨後1967年是LEICA M3,M2和M4同時生產及銷售共存的年代,當時在法國的三種機身的銷售價格是Leica M3 : 1526 法國法郎,Leica M2 : 1339 法國法郎,Leica M4 : 1698 法郎。 但是在Leica M2 面世後的20年, M2與Rolleiflex 雙反是當年攝影記者最為鍾愛的相機之一。

Leica M2 總產量為 85200 臺 (約是 Leica M3 的三分之一), 從1958 開始(NO.926001) 到1968 (NO.1207000) ; 其中1871臺為黑漆版,20臺灰漆版 (德軍專用版)。

Leica M2的外觀設計延續了M3的風格,但是更為簡約,取景器周圍的金屬壓縮框取消了,同時釋放鎖定鏡頭按鈕周圍的金屬環也被刪除。因此,從外觀上來講,Leica M2的純淨的直線線條外觀達到了幾乎是Leica M系列機器美學的頂峰。

Leica M2 面世後曾經有過小改動: 1959增加了自拍, 回片按鈕改成了與M3一樣的一個小扳手,  從1960年開始 Leica M2 可以裝配快速過片附件Leicavit MP 。

 但是總的來說 Leica M2,延續了LeicaM3 ,為後來的M系列奠定基礎,尤其是取景器方面。所以承前啟後 ! 有人說過:一直認為M2是萊卡所生產的最好,最可靠的相機。

來源:王琛影像博物館

相關焦點

  • 曾被拍賣出最高價的leica 0-serie的復刻版相機
    在1923年,徠卡公司共生產了25部Leica 0-Serie相機,用於測試市場反應。目前為止,這25部Leica 0-Serie相機僅存12部。在維也納的WestLicht Photographica拍賣會上,一部Leica Null-Serie(又稱0-Series)相機最後以216萬美元高價賣出,成為世界上最貴的相機。
  • 【影像典藏】Leica最後一款以數字命名的膠片相機——leica M7
    圖片選自:王琛視覺藝術中心古董相機典藏      王琛收藏leica M7膠片相機是在2002年美國的PMA博覽會上,Leica 推出的,從而翻開Leica M系列的新篇章。圖片選自:王琛視覺藝術中心古董相機典藏M7因為是電子快門帘幕,快門的聲音幾乎聽不到,比其他M機的快門要輕。M7設有A門(光圈優先系統),其中1/60和1/125秒可以實現機械快門。
  • 新手攝影入門,如何挑相機?
    入手的相機是否適合?……上面這些問題都困擾著每一個攝影小白今天我們請來了攝影博主@黑桃大怪獸他總結出來的新手入門相機挑選經驗或許可以給到你一些借鑑和參考~下面是關於卡片機和微單的簡易推薦攻略給那些愛旅行、愛拍照的小可愛們
  • 【攝影器材推介】戰地(紀實)攝影師與經典相機
    因此,從事藝術的工作者,尤其是攝影記者,就不應該再自囚於玻璃棚裡,自我陶醉,而必須深入社會各階層、各個角落,去尋找現實的材料。」混血相機在東方這是一臺掛著美國商標的德國相機,這是一颱風靡世界30年的精美工藝品,這也是一臺走上過中國反法西斯戰場拍下不朽畫面的拍攝利器,這就是Kodak Retina(柯達雷汀娜)。
  • 百年經典——LEICA相機
    於是,那一臺檯曆久彌新的相機,從百年前的1914被設計製造出來,一直到現在2014。 前九十年幾乎是十年一次的設計變革,1996年後往後的十年間隨著科技進步,優化的時間大幅縮短。在這裡我們取其幾款經典的設計做介紹1913年,Leica相機的原型「Ur-Leica」誕生,由德國相機設計家奧斯卡·巴爾奈克(Oskar Barnack)所設計。
  • Leica CL是一臺怎樣的相機?
    徠卡家族眾多產品線中,無反系列也是徠粉們日常關注的焦點之一,無反系列中Leica CL呼聲非常高。這不前段時間,徠友們留言,想要就這款相機的性能和使用進行一些了解。 關於Leica徠卡相機和他的朋友們 這是一個、兩個、三個.一群·喜歡用徠卡相機來攝影表達的朋友們的自組織交流平臺,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徠卡相機核心用戶社群,我們一起
  • 「Leica徠卡相機和他的朋友們」500px攝影部落上線啦!
    「Leica徠卡相機和他的朋友們」攝影部落的成立旨在將全球熱愛徠卡,喜歡人文,熱衷街拍的攝影人集結起來,共同成長、相互激勵,創造出更多優質作品,我們希望為廣大街拍攝影愛好者提供更加直接、純粹的創作、交流、分享的平臺。
  • 攝影課堂|拍照前的相機設置小技巧
    了解數碼攝影的都知道,照片分為 JPG和RAW格式,JPG文件較小,適合預覽和批處理,RAW格式用來做後期調整。徠卡相機的RAW格式是DNG,DNG是原始文件,保留了如ISO設置、快門速度、光圈值、白平衡等設置,後期修飾的餘地比較大。
  • 適合攝影新手的相機周邊配件推薦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你好科技我覺得,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們不僅僅要會拍照還要會拍視頻,因為這樣才能約小姐姐出來一起創作,才能更好得記錄生活中的點滴,前段時間我為了更好的拍攝視頻,入手了一些SmallRig斯莫格的相機配件,我覺得我的這個配件組合方案適合大多數攝影愛好者,所以今天將這套組合方案分享給大家
  • Leica 徠卡旁軸相機歷代型號
    提到「徠卡」相信朋友們一定不會陌生,現在的奢侈相機品牌,下面我們來看它的由來。  徠卡(Leica)是由一家同名的德國公司生產的照相機的品牌,由徠茨(Leitz)和照相機(camera)的前音節組成。
  • 徠卡 M10-P、M10-R 和 M10 Monochrom 相機發布新固件: 利用計算成像修正透視畸變.
    以上所列相機的用戶完成更新後,便可激活透視控制功能。原理是運用相機集成的定向感光元件來識別機身是被保持在一個水平位置,還是向上或向下傾斜了。基於該信息,LPC就可利用「計算化成像」來修正成像畸變——這種在建築攝影中讓人煩惱卻常見的現象。其中,「計算化成像」是指用機內算法成像的過程。 相機顯示器上能生成修正透視畸變而裁切後的圖像預覽。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徠卡M-A | 冬雨
    2018年,自己第一臺膠片相機,leica M-A。購買的時候桌子上一字排開M3,M2,M7,M-A。當時不懂,覺得應該選個新的,後來才明白了老機器的美,遂逐漸補齊了M3和M2。可你如果你了解leica歷史,你就明白它的計數器來自M3,他的取景器甚至前臉外形幾乎來自M2。是的,就是將上個世紀的最好的技術進行了融合,沒有什麼創新,但是有傳承,就像廣告說的:啥也沒有,但有著leica屹立百年不倒的品質。
  • 《遛相機帶你玩攝影》04相機曝光三要素之一:光圈
    很多初學攝影的學生,如果沒有老師帶著,在實際拍攝中,常常會糾結該選擇多大的光圈?用多大的快門速度?以及感光度要設置多大?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曝光控制是攝影技術中最為重要與最多變化的核心技術,雖然說相機的操作越來越方便和簡單,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曝光原理的話,實際應用中會遇到各種沮喪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攝影的愛好。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完成一個攝影曝光,需要兩個很重要的步驟,那麼,到底什麼是」攝影曝光「呢?
  • 攝影大師們都用的是什麼相機?
    從古至今,攝影的發展就離不開器材的進化。下面看看各國攝影大師都是用的什麼相機吧。
  • 那些被明星玩兒「壞」了的相機.
    一提到明星,他們總是眾人圍觀的焦點,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媒體和大家的視線中被注視,他們總是被包圍在無數快門聲和閃光燈中,被擺拍、抓拍甚至偷拍,他們是記者鏡頭中的主角
  • 攝影愛好者:拿相機的藝術愛好者還是拿相機的拍照愛好者
    當我們說「攝影愛好者」這個詞的時候,實際上應該正確理解它背後的隱含意義:這個「攝影愛好者」是作為拿相機的藝術愛好者,還是作為拿相機的非藝術愛好者?區分它們既有語境的因素,也能夠明確攝影的目標。很多人竭力混淆這兩者的差異可能是無法理清藝術和攝影之間真正的關係,有些人則是為了掩蓋某些私心,比如天天約美女拍私房的那些「攝影愛好者」,就故意混淆「攝影」「藝術」這兩個詞背後的真正意涵,「攝影是藝術」,「裸體是藝術」,「女人的身體是很美的」,然後達到偷窺女人身體的目的。(荒木經惟是個幌子,這個問題可以另外談)。 同樣,拿相機的記者也跟藝術無關。
  • 這是一份風光攝影相機挑選指南
    對於風光攝影師來說,相機具備的能夠最小化或在線顯示圖像所需時間的能力往往掩蓋了一系列的其他核心功能。風光攝影可以被認為是最慢節奏的圖像製作流派之一。因此,它與許多其他的攝影類別沒有相同的需求。這篇文章從最基本的功能到一些最先進的技術方面進行分析,力求在購買新相機的時候能夠選到最為合適的相機。
  • 攝影圈|尼康將結束在日本生產相機 \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揭曉
    又到了每周一無忌君聊新聞的時間啦~上周,尼康表示將結束持續70多年的日本國內相機機身生產,全部相機生產線將轉移至泰國工廠;與此同時,尼康正式推出Z7和Z6微單相機固件3.2版,支持視頻錄製成Blackmagic RAW格式;vivo宣布與蔡司成為全球影像戰略夥伴,進行多個層面深度融合與合作;最後,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最終揭曉,19位攝影師獲殊榮!
  • 日本攝影大師鍾愛的LOMO相機,玩法多樣,拍出真我!
    LOMO開始於一臺前蘇聯間諜用的相機LOMO LC-A:1991年,兩個維也納學生在布拉格遊玩,發現了這部相機。用它拍出的照片,成像效果及濃豔的色彩非常驚豔,這類照片因相機的名字而得名,被稱為LOMO(Lomography)。
  • Chrome | 無相機攝影
    致力於影像藝術的傳播和推廣,涵蓋教育計劃、攝影藝術類留學和藝術遊學等服務。為喜愛影像藝術的年輕人,提供一個認知與交流的平臺。無相機攝影相機與攝影的聯繫變得如此緊密,以至於很容易假設拍攝一張照片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就像不用畫筆就可以繪畫一樣,攝影其實也可以不通過相機來完成。最基本的說,照片只是光在感光表面上的作用所產生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