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長者則敬也,見幼者則愛之」,在楊和鎮清泰村文化中心,一幅幅杜氏家訓亮相牆上 ,倡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理倫守重等。
這些家訓文化,源於清泰村的《杜氏族譜》。
杜氏族譜
有800多年歷史,共70冊、73序號,記載了「杜氏」一族31代、800多年在高明的發展歷史,是佛山市最厚、保存最為完整的族譜之一。
族譜曾藏於後山山洞
族譜記載了當地祖先從南雄珠璣巷遷到高明的經過,以及後代的發展,還有各朝代的經濟、社會的現象和發展。族譜為清初時所著,分五次成譜,標有清代康熙帝、乾隆帝、鹹豐帝、光緒帝,以及1917年的續編日期。
在1917年最後一次修譜中,族譜還加進了幾張照片。資料圖
據說,該套族譜建國前是放當時楊梅鎮(後與人和鎮合併為楊和鎮)的一個富豪家中。建國後,怕族譜被發現,此人便連夜將這套珍寶藏於後山的山洞裡。直到1998年,他的後代將族譜從山洞裡搬出來,並交給杜相枝老先生(族老,也是清泰杜氏一族歷史的守護者)保存,直至如今。
族譜目前存放於清泰村
這套族譜雖然經歷了幾百年風雨,但保存得非常完好。族譜用粗線裝訂,封面為牛皮紙。據佛山市圖書館有關方面人士表示,這種紙質可防蟲。
族譜裡的字體皆為繁體,注有各代各房的情況,亦記錄有各代杜姓族人的成就,如在廣西、山東做知縣或刺史等。
楊和鎮清泰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杜景鴻:我們通過深挖族譜的家風家訓,發現很適合現在的道德規範,與精神文明建設也息息相關的,於是我們將它提煉出來在文化中心掛牆宣傳,弘揚中華5000年的文化底蘊。
接下來,清泰村委會將把杜氏家訓宣傳工作,植入宗族各祠堂,同時挖掘宗族來源、村落名人軼事、家族歷史民俗等,將以文化入手,構建新農村新家風,從傳統村落、自然景觀、田園民宿和民俗文化等方面開發鄉村旅遊項目,振興鄉村發展。
記者:李玉冰 杜國初 任家文
圖片:任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