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廢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90%的媽媽都中招!再不改就晚了!

2021-02-07 讀書有範

文 | 晨媽

來源 | 媽媽手冊(ID:jqfans)

結尾曲:Fine樂團 - 呼吸決定




看到這個提問,我笑了。這不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見的問題嗎。我相信,各位媽媽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叛逆不服管。


這個問題有將近300萬的瀏覽量,可以看出如何與孩子和平的相處,是所有父母的難題。


其中一個家長的回答,我表示認同:


他說:我也遇到了和你一樣的問題,直接跟孩子說我做不了,你教我好了。


孩子立馬一副驕傲的小表情,坐的端端正正開始彈琴。


其實,有的時候,厲害的父母,並不是強勢去壓倒,或者反覆去嘮叨孩子,而學會「示弱」,才是家庭教育的利器。


01

虎媽常出犬兒


常常聽到有的媽媽特別驕傲地誇孩子:「我孩子特別聽我的話」。


這些媽媽總是在親子互動中,顯得特別強勢,孩子一定要聽話,一定要按照要求行動,否則不依不饒。


而這樣的虎媽,往往會養出自我很弱的孩子。


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績拔尖、高中班長、長得漂亮、乖巧懂事。


但是她的媽媽就是這樣一位強勢的母親。生活和學習上都管得嚴嚴實實,比如母女倆去逛街,齊明月喜歡白色的衣服:






當媽媽挑了一件粉色,明月同意了,她又說:




最後,齊明月這個優秀的乖乖女,變成什麼樣了呢?


不僅不自信,對事情的判斷上也是努力後繼續猶豫不決。


本該是充滿陽光自信的年紀,她總是低著頭弓著背,明明自己很優秀,卻充滿了自卑感:


「我真的什麼也做不好,我真的很容易犯錯。」



不甘心就這樣一輩子聽媽媽的話,她的反抗來的那麼大膽,那麼暴戾。


高考時那張空白的答題卡就是她對媽媽的「報復」。


這種玉石俱焚的做法,不知道齊明月有沒有後悔過。


但是她的一生,都在被這個決定影響著。



媽媽在孩子面前「示弱」,並不是媽媽真的什麼都不懂,都不會,而是一種有智慧的後退和跟隨,允許和鼓勵孩子做自己。


02

媽媽會示弱,孩子更優秀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上說過:12歲之後,父母的溝通方式一定要改變。最關鍵是,父母要學會示弱。 



「示弱效應」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心理效應。示弱,並不意味著低三下四。它的本質,是以柔克剛。


學會對孩子示弱,是父母的育兒智慧,是父母立足長遠、適當放手的過程。


它不會破壞家長的權威,但可以避免「碰硬碰」帶來的傷害。


芒果臺的《少年說》裡,那個叫袁璟頤的女孩,用近乎哀求的口吻問媽媽:


「我知道別人很厲害,可是為什麼我自己一直在努力,你就從來沒看到過?」



媽媽的回答,帶著不容商量的決絕:


「不打擊,你就該飄了。」



女孩在天台上又難過又委屈。


本來是重建親子溝通的大好機會,卻被媽媽的「強勢」毀掉了。



在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中,父母似乎就是「高高在上」的,孩子就應該是「聽話」的,要無條件地服從父母的決定。


但孩子如果長期處於這種「心理上的弱勢」,要麼在沉默在爆發,叛逆到底,要麼習慣事事由父母決定,變得懦弱沒有主見。


100次的居高臨下未必有1次的撒嬌示弱效果好。


如果父母能夠放棄自己作為父母和成人的優越感,那麼你就能獲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


示弱,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方式,激發孩子成長的潛力、點燃孩子內心的力量,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促使他們更獨立自主、更有擔當。


03

這些話,媽媽多說一些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向孩子示弱呢?


不妨試著多說說這三句話。


1. 我不會,怎麼辦?


很多家長覺得,要在孩子面前無所不能,這樣就能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就會崇拜自己。


其實,父母太強大,孩子反而覺得自己太無能,不敢獨自面對問題。


教給孩子正確答案,不如教給他尋找答案的能力。


媽媽的無知,會激發孩子探索未知的興趣。


問問孩子「怎麼辦?」,是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最好武器。


2.  我不行,幫幫忙


著名的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


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需要最好的母親,只要足夠好的母親就可以了。


足夠好的母親,在起初,能完全適應嬰兒的需要。


隨著嬰兒能力不斷增長,就要進行自我調試,使孩子慢慢地不那麼依賴母親和環境。


不放手,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孩子在「不完美媽媽」面前,也能夠卸下沉重的學習壓力,可以累,可以放鬆。


也能看到媽媽的不容易,感恩媽媽的付出,更想為媽媽做些事情。


媽媽的軟弱,會激發孩子保護家人的欲望。


請孩子「幫幫忙」,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最好工具。


3. 做的好,謝謝你


最後,別忘了溫柔地對孩子說一聲「謝謝你」,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他就會發現做事的積極興趣。


讓孩子深切地接收到正面的反饋,孩子就會知道自己哪些行為是值得肯定,值得去做的,就會慢慢地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媽媽的欣賞,會激活孩子的價值感和自信心。


誇誇孩子「做的好」,是培養孩子自尊和自信的最好裝備。、


我們可以推一把孩子,讓他往前走;


也可以主動往後退,讓他站在前面。



04


美國心理學家齊默爾曼說過: 孩子的信心,相比較他的實際能力,更多地取決於他的自我效能感。


換句話說,孩子內心相信自己能行,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當媽媽越強時,自然就蓋過了孩子成長的光芒;當媽媽懂得弱一點時,原本屬於孩子的成長空間,就有了發展的機會。


愛是及時地牽好手,示弱是適時地放開手。 


既然人生的路註定坎坷,那麼唯有學會放手,才能養育獨立果敢的孩子。


-END-


作者簡介:晨媽,育兒經驗豐富的寶媽,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陪千萬父母共同成長。本文為媽媽手冊(ID:jqfans)原創,400萬寶媽關注的母嬰公眾號。

書友們,

範叔送福利啦!

祝你好運~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歡迎分享轉發到朋友圈(文章經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養廢一個孩子真的很容易,這2種方法多數家長都中招,希望沒有你
    可是在十八歲生日那天,孩子卻選擇了跳樓,事後寶媽發現了一封書信,孩子告訴她:自己如同「野獸」一般一直生活在牢籠之中,根本看不到希望,為了擺脫這種苦楚索性選擇了跳樓。 寥寥數字卻真實地反映出父母教育理念的失敗,其實養廢一個孩子真的很簡單,不知道你中招了沒有。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90%的媽媽都不知道!再不改就晚了!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提出問題代表孩子的大腦在運作、思考,是他們在這個年紀獲得知識、建立認知的最重要途徑。也是在這個時候,璨璨遇見了各種各樣的繪本,那些天馬行空的問題讓她自己在繪本裡找答案吧~認真看完之後肯定會特別驕傲地展示成果:「媽媽,你知道村莊裡有什麼嗎?」「有好多好多小動物,小雞是雞媽媽從蛋裡孵出來的,兔媽媽又生了好多小兔子,小兔子在喝奶~」
  • 媽媽帶娃到飯館吃麵,周圍人搖頭感慨:養廢一個孩子真的太簡單
    媽媽帶娃到飯館吃麵,周圍人搖頭感慨:養廢一個孩子真的太簡單養好一個孩子很難,但養廢一個孩子往往只需要極短的時間。
  • 一個媽媽深思:養廢一個男孩怎麼這麼簡單?照書養或許真是迷信
    導語:對於父母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他們都會花很多心思,甚至還會向專家請教,或者希望通過閱讀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來教育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更加優秀。一個媽媽深思:養廢一個男孩怎麼這麼簡單?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真心心疼,特別後悔!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 你吼孩子,孩子聽到的是什麼?根據美國社會學者默裡·史特勞斯的一項研究,有90%的父母表示曾經吼過孩子。很多媽媽表示,吼娃之後不怕他哭不怕他鬧,更不怕他跟你頂嘴、講道理。就怕孩子調成了靜音模式: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他心裡在想什麼?
  • 一個媽媽深度反思:養廢一個男孩如此簡單,再也不迷信照書養
    孩子在長大之後,如果表現得沒出息,就會經常被家人埋怨,父母也會責罵他們,認為他們不夠努力。但是孩子之所以造成沒出息的後果, 跟媽媽的養育還是很有關係的。我記得網上的一個媽媽在敘述她「養廢」兒子的一個過程,兒子不僅表面上沒有作為,而且他們的身體也會出現狀況。就比如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試問孩子怎麼能有能力去創造成就呢?
  • 又一個孩子被養廢!地鐵內這個小男孩的舉動令人唏噓:太悲哀
    比起年輕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更加疼愛孩子。很多爸媽上班工作忙,就將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老人帶孩子想必大家也懂,一個字就是「寵」。真真實實地「含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無論孫子孫女提出怎樣的要求,老人一應應允,簡直就是心肝寶貝。爺爺奶奶愛孩子這無可厚非,可是過於疼愛就變溺愛。溺愛對孩子的影響極大。又一個孩子被養廢!
  • 養廢一個男孩子,其實很簡單!家有男孩不要錯過,值得思考
    實際上,養好一個孩子很難,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心血和方法,但是養廢一個孩子卻很簡單,只要做到以下4點就足夠了! 要養廢一個男孩,最快的方法就是使勁兒寵他 22歲的晨宇,小時候父母離異,全家人對其都有一種補償心理,有求必應。
  • 孩子膽小懦弱?原因可能在父母,再不知道就晚了
    班級裡一個小孩的媽媽和我吐槽,說小朋友膽子特別小,真搞不懂她在怕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媽媽這麼愛她,難道還是缺乏安全感嗎?是的,愛孩子和幫孩子建立安全感是兩碼事,何況愛也要有度,對孩子過度的愛過於保護,往往是孩子膽小怯懦的根源。孩子膽小懦弱?原因可能在父母,再不知道就晚了!
  • 父母的這些舉動,很容易把孩子養廢!
    導語:生活中每個孩子的性格都各不相同,而造成這些不同的性格,大部分都是父母的一些習慣。
  • 改卷老師最「討厭」這4種字體,中招的同學抓緊改,第一種不能忍
    相反的,如果說自己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就連字體都寫不好的話,是會讓老師改起卷子來都感覺很吃力的,那麼分數自然不會太高。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改卷老師最「討厭」的幾種字體,如果說中招了的話,那就趕緊練字吧:
  • 「再不制止,孩子就廢了」,12歲男孩經常摸媽媽胸睡覺,網友怒懟
    男孩喜歡摸媽媽胸睡覺,網友:再不管,孩子就廢了!小浩今年12歲,學習成績優異的他已被鄰居和老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小浩的媽媽也以孩子優異的學習成績為榮。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卻有個特殊的習慣令媽媽頭疼,那就是一到睡覺的點就要摸著媽媽的胸,否則根本無法入睡,甚至還會大吵大鬧。
  • 嘴上常說這3句「口頭禪」的孩子,一般情商低,10歲前不改就晚了
    就像是口頭禪,嘴上常說這3句"口頭禪"的孩子,往往情商低,10歲前不改就晚了。2、 都怪你自己事情沒有做好不找自己身上的原因去怪別人的孩子也是挺多的,這個行為本來就很不好了,是一個很不負責的行為,但是現在孩子還特別容易把火撒到指出自己錯誤的人身上,說"都怪你"。這句話並沒有把自己的責任拋掉,並且還會更加加深旁人對你的不認可,這句話裡充分透露出孩子的幼稚和低情商。
  • 新手跑者最容易選錯的三種跑鞋,90%的人都中招了,你呢?
    特別一些高階跑者,僅從慢跑需求上來說,是什麼類型的鞋都已經不重要了。但是對於新手來說,如何選鞋依舊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一是因為新手還沒有掌握更科學的技巧,一雙不適合的鞋容易讓自己受傷;二是因為剛剛開始跑步的人,大部分的肌肉群力量並不是很高,如果選擇一些沒有保護設計的鞋,一樣容易導致腿腳受傷。
  • 孩子矮小是「晚長」?專家:可能性小 再不重視就晚了(視頻)
    每個階段都非常重要,會有相應的任務,如果用其他階段去補這個階段的話都是有一定困難的。個子低因發育晚?專家:生活條件好晚長可能性小有家長認為孩子個子低因為晚發育?王素亭說,存在發育晚在醫學上叫體質性的青春期發育延遲。但是不能盲目地認為孩子晚長,晚長是需要條件。
  • 6名中學生「多人運動」,有些知識家長再不教育孩子就晚了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變化也一樣巨大的不僅僅是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是人們的觀念,從前的女孩子把貞操看得比生命都貴重,現在隨著國際化的發展,一切新聞圖書導致歐美觀念來襲。男孩子不負責,女孩不自重,無痛人流更是滿大街廣告。
  • 父母日常的三句「口頭禪」,實際上最傷孩子,你是否還在說呢?
    父母日常的三句「口頭禪」,實際上最傷孩子,你是否還在說呢?人們在生活中都會有自己的口頭禪,為人父母當然也是一樣,可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無意中對孩子傷害很大,看看你自己是否有中招呢?1.再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安全感是必不可少,而能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了,父母要是常說「再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語,很容易讓孩子感覺不到安全感,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這樣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大出息。
  • 這才是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方式,父母再不明白就晚了!
    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 她 11 歲半,六年級。和孩子班上家長聊過做作業的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講究。 孩子幼兒園階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留下一些隱患。
  • 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鼓吹「棍棒」教育!
    老來得子的蔡宗禮跟老婆離婚後,就一直獨自撫養孩子。 蔡宗禮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才會這般窮困潦倒,因此對兒子小瑞寄予厚望。而小瑞也很爭氣,學習成績在班級上都是名列前茅,同時小瑞還是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經常會幫父親做家務。
  • 孩子睡覺的這個小習慣,再不糾正就晚了!
    關注我與800萬媽媽一起科學育兒和共同成長!1一張照片引發的爭議都說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可杭州這位媽媽可太「狠心」了!在她曬出的朋友圈裡,9歲的女兒竟然被她用膠帶封住了嘴,怎麼回事?9歲的女兒安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天都張著嘴,連睡覺都張著,她急得不行,帶安安看過醫生後,醫生的診斷是「口呼吸」。建議用膠帶封嘴,防止孩子變醜,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可憐父母心啊,真相一出,朋友圈好多媽媽也紛紛留言,表示感同身受。這樣一看,孩子「口呼吸」這件事,還挺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