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剽悍晨讀,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今天是2020年8月19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
這本書是由國際知名設計心理學博士蘇珊·魏因申克所寫。本書以科學研究和作者30多年的設計經驗為基礎,觀點均引證自國外正規專著和論文,以最權威的心理學知識,為讓你了解我們每一個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原理。
這次我們分享閱讀時的三個特點,分別是:電子書和紙質書、閱讀時的眼睛和閱讀時的大腦。
『電子書和紙質書』
「我到底該讀電子書,還是紙質書呢?」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選擇,你只要了解不同閱讀方式的特點,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從閱讀習慣上講,電子閱讀比紙質閱讀更難。其中從難易程度上講,計算機屏幕大於手機閱讀、手機閱讀大於Kindle電子書、Kindle電子書大於紙質印刷品。
這種難易程度的劃分,來源於視覺感受。
閱讀電腦屏幕時,其實它的影像是不穩定的,時常會刷新,而且屏幕也在發射強光;
閱讀紙質印刷品時,影像是穩定的,不會刷新,而且報紙反射光,不會發光。
從電腦、手機、kindle類閱讀器到紙質書,它們進入眼睛的光線是從高到低依次排列的。所以它們給眼睛帶來的疲勞度也不同。
作為電子產品,電子墨水模擬了紙質印刷效果,反射光且影像穩定不刷新。
這就是很多人願意拿kindle類產品閱讀的原因。
另外,如果你實在離不開電子產品,想要在電腦或手機上也獲得不錯的閱讀體驗,那麼有兩件事你一定要注意:一方面你設置的字體最好大一點;另一方面你字與底色的對比度要足夠大。其中,最佳可讀性組合:白底黑字。
『閱讀時的眼睛』
你有沒有留意過自己閱讀時的眼睛?
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閱讀方式是:逐字逐句。但實際情況是,在相同的時間內,我們閱讀不同的段落,讀過的字數是不同的。
具體來說就是,當我們遇到大段落和長句子時,我們的閱讀速度會不自主地加快;當我們遇到短段落和短句子時,我們的閱讀速度會不自主地放慢。
對於長句長段落而言,我們在閱讀時是跳字進行的。
也就是說,其實長行更易讀,因為打斷掃視和凝視連續性的次數更少,每次讀到行末,眼睛的掃視和凝視動作都會被打斷。對於同一篇文章,如果每行較短,則全文中打斷閱讀的次數就較多。
只是,因為當下人們的閱讀能力在不斷退化,造成了人們更喜歡碎片化的短段落閱讀。但是如果你沉迷在這類文章的閱讀中,你的閱讀能力將每況愈下。
證明這一結論的案例有電子書上的分欄閱讀。
數據顯示,人們閱讀較寬的單欄文章更快,比如一行字是100個字符,而閱讀較窄的分欄閱讀則相對較慢,比如一行字是30個字符。
想要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速度,那麼單欄閱讀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閱讀時的大腦』
人們的智商和能力普遍來講相差不大,但是往往在認知上有比較大的距離。
比如,你看這樣一段話:「三羧酸循環的調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底物的濃度和產物的反饋抑制。除了琥珀酸脫氫酶以外,參與三羧酸循環的其他脫氫酶都會生成還原型輔酶。」
對化學家而言,這就像小說第一段的第一句一樣。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就像天書一樣。
太強調閱讀不強調理解,是對閱讀的不負責任。
對於任何文字,我們的大腦都有對應的認知區域。只強調閱讀速度並不明智。理解和運用才是閱讀的終點。
閱讀時,我們的大腦就像一臺信息對比儀,它會把眼睛接收到的新信息和以往的舊信息做對比,然後比較雙方的差異或差距。
就比如前面那段話,如果你從沒聽說過琥珀酸脫氫酶這類概念,雖然每一個字你都認識,但是合起來你就不知道它說的是什麼了。
或者說,閱讀時我們並不是逐字逐詞地準確讀完再理解,而是同時對下文進行猜讀。你已有的知識越多,猜讀和理解就越容易,速度也越快,理解也越好。
總結一下,關於閱讀的心理學原理非常多,這次選取的三個點非常有代表性,如果你理解了這些規律,就能正確選擇閱讀方式,並且正確運用閱讀技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給你帶來啟發,記得給我們點讚鼓勵喲。
參考書目:《設計師要懂心理學》[美] 蘇珊·魏因申克
PS:剽悍一隻貓是誰?
暢銷書《一年頂十年:個人財富與影響力升級指南》作者。
社群商業戰略專家、個人成長戰略深度研究者&踐行者。微信公眾號矩陣有百萬讀者。
他是樊登讀書首席社群顧問、磨鐵文化集團首席圖書品牌戰略顧問。
他還是學習型社群「剽悍江湖」創始人、極致踐行者大會/社群商業牛人大會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