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2020-12-24 馨香智慧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相信不少的家長有這樣的煩惱:自己家裡的孩子常閉門不出,自閉,不敢與別人打交道,有社交恐懼症,迴避社交!

1、社恐的本質是什麼?

陳果老師說:是因為太在乎結果了,太在乎自己身處的環境,人,事,物對自己的印象。太想要個好結果,所以焦慮、多愁善感。不少孩子由於外貌、長相、身高、成績等跟別人有差距,就從心底裡瞧不上自己。對自己要求太高 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底氣標準,怕露怯!

或許有些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沒有關注孩子身心靈的成長,沒有從家庭環境或者學習環境中得到很好的指引和鍛鍊,導致孩子潛意識裡是缺愛的,是低自我價值的。

2、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高敏感帶來的高壓力?

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高敏感帶來的高壓力?

當孩子遇到困境,負面情緒如自身消化不了,能量一直無法提高。

1、學會去傾聽,而不是指責和謾罵。放低姿態,跟孩子和平共處,照顧孩子敏感、脆弱的神經,幫助孩子找到最舒適的狀態。

2、幫助孩子接納自己、擁抱自己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有任何困惑、煩惱可以隨時跟我交流、溝通,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凪的新生活》: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終究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大人
    其實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總是去一味的討好別人,讓自己的內心去獲得滿足,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會去一味的討好其他人,只想要去滿足自己內心無法滿足的需求,想讓自己不會受到其他人的排斥,希望自己不再孤單寂寞,就因為這些心理的存在,使得人成為了討好型人格。
  • 《以家人之名》: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有多讓人心疼
    李爸想炒椒鹽蝦給子秋,子秋卻說已經吃過晚飯了;因為有欠償心理,子秋直接對李爸說他不喜歡吃肉,就愛吃菜。看到這裡,我不由想起一個問題,被收養的孩子大多數都屬於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具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都表現為大人眼中的「乖孩子」,他們聽話,懂事,讓父母省心,是親友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也是老師表揚的好學生。殊不知,小時候的乖小孩,長大後可能都是討好型人格,不僅敏感自卑,而且缺乏主見,沒有自我。
  • 高敏感型人格
    高敏感人格常常表現為對外界刺激更加敏感的一種複雜人格,在本質上是內向型人格與其他人格的一種複雜變體,約佔人群的20%~30%之間。如同人的性別可以分為男人和女人,我們也可以將人格分為敏感型和復原型。30%的高度敏感型人,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估計人群中每5個人就會有1個高度敏感型的。
  • 「關門聲大點就覺得你不愛我了」|高度敏感型人格的27個顯著特徵
    而在親密關係中,有些人就因為自己的過度敏感,處理不好和伴侶之間的矛盾。高敏型人格這麼「脆弱」,真的就無藥可救了嗎?美國作家賽珍珠曾形容高度敏感的人的世界:碰觸對他們是拳擊,不幸等同於悲劇,喜樂等同於至福,朋友對他們來說是戀人,而戀人是神。
  • 導致「討好型人格」的3大根源和表現,孩子若有徵兆,家長要重視
    討好型人格,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指的是喜歡討好別人,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即使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如果你的孩子他高度敏感,過分在意他人情緒,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也不會拒絕別人。那麼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存在著討好型人格。
  • 高敏感型人格是種天賦 || 你是高敏感型人格嗎?
    大約70%的內向者是高敏感型人格,而不是所有內向者都是。有些表面上大大咧咧的人,其實也擁有這種特質。在人群中,大概有30%的人是屬於高敏感型人格。你是高敏感型人格嗎?你是高敏感型人格嗎?如果不太確定,先對照下面這份清單自我檢測一下。1、有著超乎於常人的想法、疑問和很多情緒。
  • 「討好型人格」讓我病入膏肓…有救嗎?
    這部劇有多打動人心?很多網友看了直接感慨 「主角就是我啊」。所以好好一個人,怎麼就要唯唯諾諾地試探空氣和人心,這種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在日本的社交網絡上有一個詞,叫 「KY」,它來自於日語 「空気が読めない」 的發音 「kuuki ga yomenai」 的兩個首字母,意思是 「不會閱讀周圍的氣氛,沒眼力見」。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中招」,那你可能就是「討好型人格」,簡單來說就是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的感受。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電視上,我們經常看見這樣的人格出現。大家對於這種人格的討論也非常多,「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怎樣緩解改變這種人格」、「為什麼有人願意委屈自己,討好別人」等等。想要認識它,或許要從了解它為何形成開始,今天西西君就來與大家,聊一聊討好型人格的成因。
  • 賀子秋有多乖,李海潮的心裡就有多苦,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沒有自我
    心疼孩子的李海潮當時就下定決心要收養賀子秋,供賀子秋上學,讓賀子秋進城。討好型人格的賀子秋賀子秋完全活得沒有自我,討好型的人格,讓他找不到自我,他可以為了討好妹妹,生平第一次打架,為了討好爸爸李海潮,承擔很多家務。賀子秋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 孩子不想跟別人分享,父母的強迫,會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夠說明孩子的性格良好,為人大方,具有優秀的品質。因此很多時候孩子明明不願意分享,但是家長會強迫孩子進行分享,而這種強迫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王女士的老家在山東,每到秋季蘋果下市的時候,老家的親戚總是會給王女士郵來一些新鮮的蘋果,清脆甘甜非常好吃。
  • 《以家人之名》討好型人格的賀子秋,藏著3000萬孩子的隱痛
    作者:智慧主創團來源:智慧父母ID:gh_7377be104ede最近,《以家人之名》大火,裡面那個「討好型人格」的賀子秋也頻頻上熱搜。討好型孩子的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酸網上有人總結了一些「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所具有的共同點: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喜歡;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出自這3種原生家庭,也許一生都難擺脫
    有一種性格往往讓人感到悲哀和心疼,這就是「討好型人格」,是指人為了討好別人而一味委屈自己,不斷壓抑自己的真實訴求,即使受了委屈和欺負也不懂得反抗。日本影片《被嫌棄的松子》中的女主角松子身上體現的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在原生家庭中父親關注的似乎永遠只有長期臥病在床的妹妹,而松子則是那個躲在角落裡被忽視的孩子。
  • 「段子手」李雪琴:我是如何成為討好型人格的
    表面上看用「生氣」的方法確實能鎮住孩子一時,可是父母常常用情緒控制孩子,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年齡小,看到父母生氣會以為他們不愛自己了, 長此以往,容易形成消極的性格,自卑、憂鬱、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與人相處。在這種心理作用下,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自我價值低。
  • 「討好型人格」侵蝕孩子的人生,若孩子出現3種情況,家長要重視
    相信很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性格,甚至有些二胎的家庭,父母會更偏愛性格更好得到孩子,但是家長要明白,一個孩子的性格主要指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但是仍舊有很多父母將孩子的性格教育的很不好,反過頭還會埋怨孩子,尤其是在這個社會當中,陪父母培養出來的「討好型人格」更是數不勝數。
  • 「關門聲大點,就覺得你不愛我了」|高度敏感型人格的4個顯著特徵
    久而久之,這些孩子的內在感受就會形成一種脆弱而敏感的心理。如果經常處於一種無法被滿足的狀態之下,他們對外界的信息反饋就會變得異常敏感。因此,判定一個人屬於高度敏感型人格,也必須是從兒童時期起這些性格因素就一直存在,而不是因為中間發生心理疾病或經歷創傷後引起的。當然,也可能有高度敏感型人格和同時患有心理疾病的情況。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看看自己中了幾槍!
    1有一期《奇葩大會》上,九歲出書、二十二歲當上副主編的「天才作家」蔣方舟自曝自己是個「討好型」人格的人,她提到:「我從沒有和任何一個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從來沒有把自己最真實、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給別人。」
  • 擁有高敏感型人格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蘇菲說
    這一點其實並沒有什麼嚴格的定義,但往往高敏感人格的人多少擁有那麼幾項特別敏感的感知能力。就像一個高度敏感的儀表,別人接收到相同的信息指針可能才轉過三分之一,高敏感人的指針已經一下子飆到頭了。因為每一拳都像是打在自己臉上,無比痛苦……至於如何斷定自己是不是敏感型人格,我覺得只要看一點即可:是不是總有朋友跟你說,「你想太多了」。如果是,那麼,恭喜你!高敏感人的快樂更加快樂,痛苦也更加痛苦。所以如果沒有一個快樂陽光的童年做底子,恐怕是真的很容易抑鬱。
  • 這三種父母,容易養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特別是第一種
    推薦理由 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上有個名稱是「迎合型人格」,他們害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喜歡說「對不起」、不會拒絕別人、喜歡迎合他人、沒有原則和底線。
  •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有怎樣的錯誤心理邏輯?
    從來沒想過要討好娛樂圈和粉絲,做自己喜歡的音樂,過自己不被理解的生活,43歲的樸樹內心是富足的。這種堅持做自己的狀態,哪怕是普通人都很難實現,更何況是一個曾經紅透半邊天的歌手?說到底,你有沒有勇氣只為自己而活,不去在意他人的評價?
  • 討好型人格是這樣的,你中招了嗎?
    生活中,你們遇到過討好型人格的人嗎?不斷迎合和取悅他人,把給別人帶來愉快當做自己最大的幸福,這很有可能是我們身邊一些人的真實心理現狀。電視劇中賀子秋就是討好型人格,甚是讓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