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上午10:00,我校邀請到上海音樂出版社總編輯費維耀先生,為我們作了題為「音樂出版與編輯素養」的講座。本次講座在北414教室舉行,由趙維平教授主持。
費維耀總編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現任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社長,總編輯。上海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像和數字協會副會長,上海出版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上海編輯學會理事。曾獲「全國新聞出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7年被評為第二批「上海領軍人才」、全國第二批「新聞出版領軍人才」;2012年榮獲「上海出版人獎」。
如何做好一名音樂編輯?音樂編輯該如何選題、編輯、出版、發行?相信有志於從事音樂編輯行業的同學都會對此充滿好奇。
作為一名上音校友,費總編從音樂人和編輯人兩個視角出發,為我們生動講述了編輯在團隊合作生產過程中的全流程工作要點,以及音樂出版研發人員在網際網路這個新時代所必須具備的多維度職業素養。
講座分為上下兩篇。
首先簡短回顧了上海音樂出版社60多年的風雨春秋。由此引出本次講座的重點——音樂出版社編輯的工作流程。
出版社編輯分為兩類:技術編輯、策劃編輯。
從拿到書稿到正式出版,對於編輯來說,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它從無到有,涉及作者、市場、讀者等各個方面。費總編刪繁就簡,將這項工程總結為「七步工作法」:
這一步對接作者,費總編對署名、標題、版稅、叢書系列、有聲配套附件等常識性問題做了提綱挈領的梳理和介紹。
這一步是技術編輯的工作重點。編輯在拿到書稿以後,首先考慮的就是——要做成一本什麼樣的書?
涉及到紙張開本、板式版心、字體目錄、序言、排版、標題級數、空白處理、分層設計、輯封處理、頁眉設計、正文附件、彩色插頁、插圖注釋、頁碼設計以及延伸宣傳等等。
作為編輯從一開始就要兼顧到閱讀的舒適、書稿的規模、定價的合理等各方面的問題。甚至包括潮流的趨勢,譬如,隨著時代以及人們閱讀習慣的變遷,當代圖書越來越趨向於使用大開本進行印刷。
費主編還從讀者角度出發,對目錄做了特別的強調。閱讀時,首先要看的不是內容,而是目錄,先理清層次,才能在閱讀時與作者同步思考。因此,編輯在目錄的編排上要綱舉目張,邏輯清晰,體現出文章的層級關係。排版上要美觀、科學,顧及到讀者的審美和閱讀習慣。不同書稿在規範化的基礎上也可做一些個性化的設計。
同時,對於作者,費總編給出的建議是:書稿的標題級數不宜過多。這也是作者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音樂表演類圖書經常會出現標題級數混亂的現象,此時,就需要編輯重新進行歸納梳理。
審稿意見單必不可少。包括:作者及學術水平簡介;書稿內容及特色;書稿加工和修改內容等;當出現重大導向性問題時,編輯應列出需要處理的具體內容,並及時將審稿方提出的修改意見轉達給作者,直至達成修改共識。因此,編輯也是溝通作者與審稿方的一座橋梁。
作為一部合格的出版物,封面設計和製作包裝必不可少。美編的工作就是設計書名、封底廣告、勒口、內封、環封、函套、腰封以及書籤、附件等等。要做到合理、簡潔、美觀、生動、圖文對照、相得益彰,既有關聯性,又有個性化。
隨著讀者閱讀要求的提高,紙質圖書的印刷質量也在逐年提升。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印刷出版業一直都力求接近國際一流水準。尤其是上海音樂出版社和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在紙張、裝訂等工藝上都領先於全國。
但趙維平教授對目前國內出版物的質量仍然提出了一些意見:如辭典、字典一類的工具書,由於使用頻繁,需要有更高的紙張質量和裝訂工藝。但限於印刷成本,目前仍無法做到接近國際水準,希望出版社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另外,國內膠水工藝也亟待提高,這方面與國際一流水準的差距還是很大。
編輯的任務是繁複的,不僅需要審稿、編排,還需要對圖書做一些延伸性的宣傳。包括市場分析、銷售預判、舉辦新書發布會以及作者的巡迴宣傳演講等等。
在這個多媒體時代,編輯的工作還包括融媒體的配套活動,如,拍攝新書微視頻;製作免費的片段小樣;以事件營銷的方式,藉助各類新媒體對圖書進行推廣。這些都是當代編輯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
包括及時給作者寄發樣書、稿費,收集作者和讀者對圖書的信息反饋,以及圖書的重版修訂工作等等。以上就是技術編輯的基本工作環節。
費總編用叔本華的名言引出了編輯改變現狀的兩個層面,即個體和團隊的改變。作為編輯,更應注重的是團隊的改變。費總編概述了項目負責人(即策劃編輯)多維度思考的「七步六字」工作要訣。依次介紹了項目策劃的七個法則、項目策劃的七個步驟、項目執行的七種方法、創造優勢的七個元素、考評機制的七個基礎等等。這些工作是策劃編輯在技術編輯基礎上的工作延伸,策劃編輯的工作重點是從市場出發,與市場對接。同時,在學科領域判斷作者的創新度。從宏觀選題策劃到微觀書稿處理,從聯繫作者,到對接市場,直至出版發行,在網際網路時代,當代音樂編輯的工作是多維度、多視角的。編輯既要有統一規範的流程管理意識,也要有獨特的策劃組織能力,要融細緻入微與宏觀把控於一體。這些都是費總編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以期有志於從事編輯行業的音樂學人,未來能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創新工作中,打造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圖文譜音像立體配套的全媒體精品力作。在上、下篇之間以及講座結束前,費總編都設置了現場討論環節:
出版社對於不同領域(西方、中國音樂史、民族音樂學等)的音樂文獻,在校對、注釋方面,是否有專業性的技術支持?
編輯與作者一樣,都是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編輯雖然大都畢業於音樂學專業,但很多項目都是第一次接觸。因此,作者首先應對自己的著作文責自負。同時,出版社也會邀請社外相關專家進行把關。
作為著作人,文章中的引文、轉載都必須嚴謹、嚴格。不加考證的隨意引用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作為編輯,首要任務就是消除謬誤。在知識面前,要有錯必改。
出版社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學生?進入這個行業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編輯肩負的責任很大,出版物是流通的社會產品,所以必須保證準確、嚴謹。這就對編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音樂編輯,不僅要有紮實的學科功底,也要有規範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要將漢語語言與音樂語言結合。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編輯,就要有很強的綜合素養,要自信認真、精益求精,並且能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近幾年,上音音樂學系的畢業生在上海音樂出版社的就業率非常高。出版社也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職業保障。很多學生現在都已成為了出版社的骨幹力量。但與此同時,費總編也建議上音能設置「音樂編輯學」這類課程。以便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和梳理能力。而出版社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與實踐的機會。
研究生階段若能多接觸編輯工作,對今後的碩博論文寫作以及未來的著書立說,都會有很大幫助。
費總編的精彩講座不僅使我們對編輯這項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也對未來有志於從事這項工作的同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流學科建設
音樂學理論研究與文化引領創新團隊
(中國音樂史團隊)
綜述:劉莉
編輯:張曉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