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綜述|音樂出版與編輯素養

2021-02-13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2019年12月5日上午10:00,我校邀請到上海音樂出版社總編輯費維耀先生,為我們作了題為「音樂出版與編輯素養」的講座。本次講座在北414教室舉行,由趙維平教授主持。

費維耀總編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現任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社長,總編輯。上海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像和數字協會副會長,上海出版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上海編輯學會理事。曾獲「全國新聞出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7年被評為第二批「上海領軍人才」、全國第二批「新聞出版領軍人才」;2012年榮獲「上海出版人獎」。

如何做好一名音樂編輯?音樂編輯該如何選題、編輯、出版、發行?相信有志於從事音樂編輯行業的同學都會對此充滿好奇。

作為一名上音校友,費總編從音樂人編輯人兩個視角出發,為我們生動講述了編輯在團隊合作生產過程中的全流程工作要點,以及音樂出版研發人員在網際網路這個新時代所必須具備的多維度職業素養。

講座分為上下兩篇。

首先簡短回顧了上海音樂出版社60多年的風雨春秋。由此引出本次講座的重點——音樂出版社編輯的工作流程

出版社編輯分為兩類:技術編輯、策劃編輯。

從拿到書稿到正式出版,對於編輯來說,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它從無到有,涉及作者、市場、讀者等各個方面。費總編刪繁就簡,將這項工程總結為「七步工作法」:

這一步對接作者,費總編對署名、標題、版稅、叢書系列、有聲配套附件等常識性問題做了提綱挈領的梳理和介紹。

這一步是技術編輯的工作重點。編輯在拿到書稿以後,首先考慮的就是——要做成一本什麼樣的書? 

涉及到紙張開本、板式版心、字體目錄、序言、排版、標題級數、空白處理、分層設計、輯封處理、頁眉設計、正文附件、彩色插頁、插圖注釋、頁碼設計以及延伸宣傳等等。

作為編輯從一開始就要兼顧到閱讀的舒適、書稿的規模、定價的合理等各方面的問題。甚至包括潮流的趨勢,譬如,隨著時代以及人們閱讀習慣的變遷,當代圖書越來越趨向於使用大開本進行印刷。

費主編還從讀者角度出發,對目錄做了特別的強調。閱讀時,首先要看的不是內容,而是目錄,先理清層次,才能在閱讀時與作者同步思考。因此,編輯在目錄的編排上要綱舉目張,邏輯清晰,體現出文章的層級關係。排版上要美觀、科學,顧及到讀者的審美和閱讀習慣。不同書稿在規範化的基礎上也可做一些個性化的設計。

同時,對於作者,費總編給出的建議是:書稿的標題級數不宜過多。這也是作者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音樂表演類圖書經常會出現標題級數混亂的現象,此時,就需要編輯重新進行歸納梳理。

審稿意見單必不可少。包括:作者及學術水平簡介;書稿內容及特色;書稿加工和修改內容等;當出現重大導向性問題時,編輯應列出需要處理的具體內容,並及時將審稿方提出的修改意見轉達給作者,直至達成修改共識。因此,編輯也是溝通作者與審稿方的一座橋梁。

作為一部合格的出版物,封面設計和製作包裝必不可少。美編的工作就是設計書名、封底廣告、勒口、內封、環封、函套、腰封以及書籤、附件等等。要做到合理、簡潔、美觀、生動、圖文對照、相得益彰,既有關聯性,又有個性化。

隨著讀者閱讀要求的提高,紙質圖書的印刷質量也在逐年提升。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印刷出版業一直都力求接近國際一流水準。尤其是上海音樂出版社和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在紙張、裝訂等工藝上都領先於全國。

但趙維平教授對目前國內出版物的質量仍然提出了一些意見:如辭典、字典一類的工具書,由於使用頻繁,需要有更高的紙張質量和裝訂工藝。但限於印刷成本,目前仍無法做到接近國際水準,希望出版社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另外,國內膠水工藝也亟待提高,這方面與國際一流水準的差距還是很大。

編輯的任務是繁複的,不僅需要審稿、編排,還需要對圖書做一些延伸性的宣傳。包括市場分析、銷售預判、舉辦新書發布會以及作者的巡迴宣傳演講等等。

在這個多媒體時代,編輯的工作還包括融媒體的配套活動,如,拍攝新書微視頻;製作免費的片段小樣;以事件營銷的方式,藉助各類新媒體對圖書進行推廣。這些都是當代編輯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

包括及時給作者寄發樣書、稿費,收集作者和讀者對圖書的信息反饋,以及圖書的重版修訂工作等等。以上就是技術編輯的基本工作環節。

費總編用叔本華的名言引出了編輯改變現狀的兩個層面,即個體和團隊的改變。作為編輯,更應注重的是團隊的改變。費總編概述了項目負責人(即策劃編輯)多維度思考的「七步六字」工作要訣。依次介紹了項目策劃的七個法則、項目策劃的七個步驟、項目執行的七種方法、創造優勢的七個元素、考評機制的七個基礎等等。這些工作是策劃編輯在技術編輯基礎上的工作延伸,策劃編輯的工作重點是從市場出發,與市場對接。同時,在學科領域判斷作者的創新度。

從宏觀選題策劃到微觀書稿處理,從聯繫作者,到對接市場,直至出版發行,在網際網路時代,當代音樂編輯的工作是多維度、多視角的。編輯既要有統一規範的流程管理意識,也要有獨特的策劃組織能力,要融細緻入微與宏觀把控於一體。這些都是費總編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以期有志於從事編輯行業的音樂學人,未來能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創新工作中,打造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圖文譜音像立體配套的全媒體精品力作。

在上、下篇之間以及講座結束前,費總編都設置了現場討論環節:

出版社對於不同領域(西方、中國音樂史、民族音樂學等)的音樂文獻,在校對、注釋方面,是否有專業性的技術支持?

編輯與作者一樣,都是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編輯雖然大都畢業於音樂學專業,但很多項目都是第一次接觸。因此,作者首先應對自己的著作文責自負。同時,出版社也會邀請社外相關專家進行把關。

作為著作人,文章中的引文、轉載都必須嚴謹、嚴格。不加考證的隨意引用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作為編輯,首要任務就是消除謬誤。在知識面前,要有錯必改。

出版社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學生?進入這個行業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編輯肩負的責任很大,出版物是流通的社會產品,所以必須保證準確、嚴謹。這就對編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音樂編輯,不僅要有紮實的學科功底,也要有規範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要將漢語語言與音樂語言結合。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編輯,就要有很強的綜合素養,要自信認真、精益求精,並且能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近幾年,上音音樂學系的畢業生在上海音樂出版社的就業率非常高。出版社也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職業保障。很多學生現在都已成為了出版社的骨幹力量。但與此同時,費總編也建議上音能設置「音樂編輯學」這類課程。以便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和梳理能力。而出版社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與實踐的機會。

研究生階段若能多接觸編輯工作,對今後的碩博論文寫作以及未來的著書立說,都會有很大幫助。

費總編的精彩講座不僅使我們對編輯這項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也對未來有志於從事這項工作的同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流學科建設

音樂學理論研究與文化引領創新團隊

(中國音樂史團隊)

綜述:劉莉

編輯:張曉萱

相關焦點

  • 課程綜述|宮宏宇教授|《歌劇理論評論人才培養》
    宮宏宇教授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音樂的海外傳播、中西音樂交流、西人在華音樂生活研究、來華西人與中國音樂研究等方面,並在相關領域做了相當紮實而豐富的工作。宮教授此次為我們帶來了《傑克·鮑地(Jack Body)的歌劇<艾黎>》《上海開埠後來滬巡演的外國歌劇團及其劇目》《普契尼《蝴蝶夫人》研究百年》三場講座。講座由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主任劉紅教授主持。
  • ​何謂懂音樂? ——2016上圖《維也納古典樂派巡禮》 系列講座開講啦
    ——2016上圖《維也納古典樂派巡禮》系列講座開講啦 音樂如水,滌蕩心靈;有了音樂,生活都會多姿多彩。前些年,「上圖講座」舉辦的《名師談樂》、《王博士談樂》兩大音樂系列講座,已成功帶領諸多愛樂者走進古典音樂的大門。
  • 孫銘雪|楓林藝術學校音樂素養教師
    孫銘雪老師音樂素養課教學視頻:         孫銘雪童年時期學習鋼琴、聲樂、樂理與視唱練耳,高中後開始學習中西方音樂史及音樂美學等理論課程;大學本科攻讀音樂表演專業,師從於林勝永副教授,研究生期間師從於大連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李英傑教授。
  • 音樂檔案的成功實踐-----魏小石《音樂檔案的工作價值和方法 》講座綜述
    打開塔石音樂檔案,你可在看到、讀到、聽到,以一個音樂人為背景,關於他的作品、創作經過、演出的文字和照片、信件以及精彩的人生故事等方方面面全面立體的呈現。它告訴我們,音樂檔案所保存延續的不只是傳統音樂,還啟示我們要關注到人以及背後的故事,這正是魏小石老師8月21日至22日,用了2天時間帶給我們的精彩講座《音樂檔案的工作價值和方法》。
  • 音樂素養課程—走進劇場活動:《早安·南美》藝術創作工作坊
    音樂素養課的學員們分組為《早安!南美》的演出用各種自然物拼貼了海報,陳列在了劇場櫥窗裡,相信來自智利的藝術家和觀眾們一定會喜歡的吧!音樂素養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課堂,更需要走進音樂廳和劇場,欣賞高質量的演出。當我們將自己對於音樂的理解分享給孩子的時候,孩子對於音樂天然的敏銳和想像力也激蕩了我們。這是我們真正希望在音樂廳和劇場實現的「親子音樂共享」。    音樂素養課程每學期安排兩次「走進音樂廳(劇場)」活動。
  • 講座綜述|十二平均律與十二平均音
    鄭榮達教授2018年6月5日,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著名音樂學家鄭榮達教授在北603帶來了一場題為「十二平均律與十二平均音」的講座。本次講座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趙維平教授主持,內容涉及律學、音樂史學、音樂聲學等多個方面,主要就中、西方十二平均律產生的歷史淵源、意義及實際運用等問題展開了討論,並從聲學的角度闡述了人們對於十二平均音的實際追求的理論原理。講座分為三個部分展開。第一部分,平均律產生的緣由。在這一部分中,鄭榮達教授對中西方產生十二平均律的不同需要和背景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 運城中學舉辦書院新聲系列講座之「聆聽音樂 完善自我」
    書院新聲河東書院藏書樓書院新聲」是我校開辦的系列文化講座,秉承「以人為本,打造終身發展的學習能力」運城中學舉辦書院新聲系列講座之「聆聽音樂 完善自我」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為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感受音樂內涵價值,在音樂作品中體會音樂要素的形成及作用,我校音樂教師黃宸在大報告廳做了題為「聆聽音樂 完善自我」的專題講座。
  • 【講座預告】戴建勇:自出版和私攝影計劃
    微線體非常榮幸邀請到麻痺公司CEO,影像藝術家戴建勇將在2020年11月29日(周日)晚上6點半舉辦一場主題為「自出版和私攝影計劃」的講座,歡迎大家前來交流
  • 教授點評:音樂學專業怎麼樣,畢業後多數當中小學音樂老師?
    (教授點評200多個熱門專業,近期陸續發出,歡迎點擊上面關注我們)音樂學音樂學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音樂學的基本理論,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以及其他適應音樂工作所具備的音樂技術理論,具有一定的音樂實踐、研究、評論能力。
  • 周慧琳:加強出版強國建設關鍵在編輯
    11月21日—22日,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八屆年會在湖北武漢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周慧琳出席開幕式時指出,要用黨的十九大精神統領編輯出版工作,大力加強出版強國建設,而出版強國的建設關鍵在編輯。
  • 課程綜述|斯奈德教授|《歌劇理論評論人才培養》
    2019年7月16日上午,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上海音樂學院科研處、中國當代音樂研究與發展中心承辦的國家藝術基金《歌劇理論評論人才培養》項目,迎來了法國音樂學家科蕾娜·斯奈德教授為學員們精心準備的第三場講座。
  • 電影藝術前沿講座:法國電影專題研究
    轉自:北京電影學院官網 講座時間:2014年10月13日、14日、16日、17日下午1:30-4:30講座地點:
  • 師資培訓 | 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匡君教授樂理學科知識講座
    我們平常所說的樂理,一般是指音樂理論中的基礎部分,也就是「基礎樂理」。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匡君教授為永輝老師帶來樂理學科知識講座。    講座現場     在講座中,匡君教授耐心細緻的為老師們解答樂理知識。憑藉多年以來的教學經驗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我們梳理歸納樂理知識要點,傳授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
  • 是漫畫編輯成就了強大的日本ACG產業 | 大塚英志講座
    上個月17-19號,《日本漫畫:雜誌編輯的奧義》系列講座圓滿結束了。
  • 編輯領導力:莊瑞琳在衰退市場上發現價值
    .mp334:21來自金融素養教育通訊全文7000字,大約需要15分鐘。編輯領導力的表現比較特殊,不是激勵員工,而是動員作者和讀者。但領導力實現的路徑其實是類似的,好的編輯需要有出版的願景,能夠向作者和讀者溝通出版活動的價值。在市場衰退的困難格局下,仍然會有許多編輯通過在出版與讀者間建立新的聯繫,創造出閱讀的價值。
  • 十二音土壤裡的「靈性」之花 ——阿班•貝爾格的歌劇《露露》講座綜述
    2019年3月7日(周四)15:30~17:00,在上海音樂學院中樓215教室,溫德青教授以阿班·貝爾格的兩部歌劇作為開篇,該文是溫德青教授第一講的第二部分——阿班·貝爾格的歌劇《露露》。溫教授在音樂技術上對歌劇《露露》進行了進一步的剖析,歌劇的第一幕是奏鳴曲式,第二幕則是傳統的迴旋曲,第三幕是主題與變奏形式,貝爾格的歌劇結構是通過音樂本身的結構力來完成的。在配器上樂器組分聲部層次陳述,音響更加細膩、清晰;織體輕薄、透明,流動且具有質感。
  • 【新聞文化論壇】花城出版社音樂圖書出版分析
    四、花城出版社音樂編輯團隊分析 目前,花城出版社音樂出版中心有音樂編輯7人,全部畢業於國內知名音樂院校,其中本科學歷4人,研究生學歷3人。7名音樂編輯的音樂專業方向分別為:2名聲樂方向,2名音樂史論方向,1名作曲理論方向及2名藝術管理方向,其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2名音樂史論方向編輯與1名作曲理論方向編輯,本科專業方向為鋼琴和管樂,可見其團隊的專業配比較為完善——既有聲樂、器樂專業技能編輯,又有理論專業強項的編輯,同時還有藝術管理專業編輯。這樣的編輯團隊共同協作,基本能滿足大部分音樂類教材、圖書的編輯工作要求。
  • 「原創」聽不懂晦澀的古典音樂?沒關係,這個系列講座給你解惑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8月9日10:30,深圳坪山大劇院「戲劇坪山」系列講座開講,首期邀請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學科帶頭人辜曉進,以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為主題,分享古典音樂的欣賞之道。
  • 楊燕迪|學術講座《貝多芬晚期風格再議》
    2020年12月9日周三下午,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特邀我做了一次線上講座《貝多芬晚期風格再議》(「致敬貝多芬·2020」系列學術講座之一)。我驚訝地發現,此次線上講座的累積觀看人次居然達到2.5萬人次(至2020年12月20日)——或許這個人次累積對於網絡傳播不值一提,但對於一個屬於「小眾」的古典音樂方面的專門學術講座而論,或許仍屬某種意外。本公號也趁勢轉發這個講座視頻,權作某種存檔留念。感謝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韓鍾恩教授的主持,也感謝我的博士研究生盛漢同學費心對此次講座做了詳盡綜述,這裡一併附上。
  • 音樂系舉行《非藝術類大學專業鋼琴學習的方向》學術講座
    》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四川音樂學院歌劇合唱系鋼琴副教授、四川省業餘音樂考級鋼琴評委、四川省中小學藝術人才大賽評委曾宏老師主講。文藝學院副院長田彬華、院教學督導華明玲、音樂系系主任吳元會、院教科辦主任饒曉露、鋼琴教研組長路陽、專業教師何嘯磊等校內外老師和音樂系2019級全體同學聆聽了此次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