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啤酒市場最近幾年都表現出疲態,一邊要和白酒紅酒競爭,另一邊還要應付國外的啤酒品牌。青島啤酒最近幾年的發展勢頭並不是太好,但是在19年的利潤又增長了近三成,有了重回巔峰的架勢。
百年歷史的老品牌
青島啤酒已經有將近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最遠還要追溯到19世紀的清朝末年。當時德國佔據了青島,因為喝不慣當地的白酒,所以就自己建了一個啤酒廠,後來一戰結束又被日本搶過去。
抗日戰爭結束後,這個啤酒廠被政府接手,改名為青島啤酒廠。但是那時候發展的並不好,一直等到了1972年,青島啤酒才迎來了它的出頭之日。那時候青島啤酒遠銷美國,過了十年銷量增長近十倍。
頻頻遭遇對手
上個世紀80年代,青島啤酒在世界都已經打響了名氣。這麼火的啤酒市場自然也會迎來不少對手,1980年創立的燕京啤酒開始和青島爭奪市場。青島啤酒在往後的二十幾年裡和燕京啤酒爭得難捨難分,兩家分別在上個世紀末先後上市。
就在這個時候真正的強敵--華潤雪花出現了,財大氣粗的華潤是創始人看到青島啤酒上市才決定進軍啤酒市場的。當時為了打入市場就收購了瀋陽的雪花啤酒廠,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瘋狂收購其他地區的啤酒廠。
華潤也靠著這種擴張的速度,迅速躋身於啤酒界的第三位。後生可畏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的,收購差不多的華潤耗資上億在全國推廣雪花品牌。
青島啤酒顯頹勢
其實青島啤酒也在做,但是因為青島旗下的品牌過多就導致了價格混亂,青島啤酒就放棄了子品牌山水,這是因為這種混亂的經營體系才導致了後來青島啤酒的下滑。
2003年,外資企業漸漸開始接觸國內啤酒市場。美國排名第一的AB公司和青島啤酒搭上了線,而排在第二位的SAB和華潤雪花聯手。這兩家的發展模式也是很不一樣。
華潤雪花和SAB旗下的子品牌都很少,但是青島啤酒和AB卻還是在瘋狂的收購中小型啤酒廠。這也就導致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華潤雪花一心一意的發展自己的啤酒品牌;青島啤酒旗下的子品牌卻成為了累贅,青啤沒辦法充分使用資源。
啤酒市場三分天下
銷售差距逐年的顯現,到了2013年,青島啤酒的產量只有雪花的75%。現在的啤酒市場主要被華潤雪花、青島啤酒和百威英博佔據。隨著低端市場的利潤持續走低,啤酒廠商也逐漸向高端市場發展。
一直做高端啤酒的百威還是牢牢的佔據著46%的高端市場份額,華潤經過一系列的收購也搶佔了15%的市場份額,青島啤酒也稍低。
今年青島啤酒的業績雖然上漲,但是無論在市場份額還是營業收入上都和雪花還有一段距離。雪花始終佔著26%的份額,青島啤酒只有18%。
今年的第一季度,青啤的啤酒銷售的主要渠道餐廳和酒店,都面臨較長時間的關門,利潤也下滑了4成,當然整個啤酒行業都是這樣。但是百年老品牌卻被後起之秀超越,青島啤酒還需要更加的努力才是。
你們最愛喝哪種呢?
參考資料:
財華網:《青島啤酒一年廣告宣傳費9.58億,行業算多嗎?》
紅商網:《失去的部分區域市場 青島啤酒迎來利潤拐點了嗎》
界面新聞:《品牌價值1637億,青島啤酒「稱王」背後的「三國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