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最缺少安全感的一群人!

2021-03-03 Surgeon忠士

提及外科醫生,大多數老百姓幾乎還是停留在影視劇中的印象吧,至少我學醫之前是這個樣子,內科和外科是怎麼回事,怎麼區分?一直是搞不清楚,相信現在也有一大半的人搞不清楚吧!

至於電視劇中那個英俊瀟灑、超凡脫俗的外科醫生估計幾千人的醫院也挑不出了幾個,大多數還是普通人,和身邊的你我一樣,只是多了一個職業標籤,他是外科醫生!

與影視劇中外科醫生的那份從容淡定相比,普通的外科醫生常常是焦慮和不安的……

因為,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有機體,不能按照修理機器的模式一概而論,意外會在每一個黑暗的角落伺機反撲,即使你把手術做到極致,也難免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情況,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醫學的局限性,要相信醫生並非萬能,醫學同樣也是,還需要發展和進步!

正因為如此,好多外科醫生都嚴重的缺乏安全感,手術後最怕的就是「午夜兇鈴」,基本上這個時間單位打來的電話肯定沒有好事,誰都不會半夜喊你去醫院吃餃子,肯定是病人出現了什麼狀況,而且還不是簡單的問題!

基本上接到一個這樣的電話,你這一夜就交代了,即使什麼事也沒有,估計你也別想在天亮之前睡著覺了,因為無論你選擇怎樣舒緩的音樂作為鈴聲,半夜的突然響起都會讓你心頭顫抖的。

鈴聲響起的那一刻,你的大腦會瞬間閃現一下近期的術後病人,誰會出現怎樣的問題!

慢慢的,加之長年的夜班和熬夜加班,基本上沒有神經衰弱的外科醫生不多吧?

相比「午夜兇鈴」的,「臺下兇鈴」也很嚇人,這個時候基本上手術都結束,等待麻醉甦醒,你也正準備吃上一口飯,倒在沙發上稍作休息了,突然本組醫生的一個電話絕對會讓你放鬆的神經立馬緊張起來,患者突發了什麼狀況?會不會腹腔內出血了?是不是找不到器械、縫針或是紗布了?等等!

每一個都非你所願,卻讓你苦苦糾結其中的!

只要是病人沒出院,都會有無數種可能出現的意外可能,所以手術前醫生都是會列出一長趟的意外情況讓病人家屬籤字,而且好多項目都會涉及生死,大多數還是會被認為是推卸責任吧,其中心酸有幾人懂?

最希望你痊癒出院的肯定是治療你的醫生護士吧……

相比於病人的不信任,醫生恐怕在接二連三的意外之後也很難再有太多的自信了,漏的多了看那個都像是漏了,出血多了覺得哪一很血管結紮都不確切,恨不得夾上一排夾子才算放心,肚皮厚了會不會脂肪液化?腹壁薄了會不會形成切口疝?引流管會不會移位?會不會鑽進去大網膜?會不會肺栓塞?會不會突發心梗、腦出血?還有一萬種可能出現的意外!

估計,這個階段的外科醫生多半都會患上「焦慮症」吧!

拋開治病救人,職業的成就也時刻牽絆著外科醫生這顆脆弱的小心臟,處在高校、醫院改革風口浪尖的這一代,你永遠不知道政策明天會是怎樣的走向,今天明天或許只是一夜之差,某些政策恐怕就會出現180度的翻轉,你辛辛苦苦攢下的一點「家底」可能會在一夜之間變成廢紙,到時候恐怕村東頭的廁所都不會要你這點所謂的心血吧!

臨床和科研的矛盾估計還得存在若干年,新冠疫情暴露的短版很快又會被短平快的利益收割所抹平,誰肯幾十年如一日紮根臨床不求晉升、不求進步?誰又肯甘心埋頭科研默默付出?誰又肯放棄彎道超車拿自己的短版去硬碰別人的強項,只要身份和地位有了,一切都會隨之而來!

榮譽、光環,當然還是卓越的手術技術……

假使你放棄了對科研和晉升的追求,就想甘心當一名普通的醫生,你也無法脫離社會現實而獨善其身,老百姓憑什麼會信任你?誰又會推薦病人讓你去救治?你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醫生……

有些時候並不是我們不想做出選擇,而是你無處選擇,因為你周遭得環境也在每天不停的刷新著、淘汰著、產生著新的替代品!

幾遭努力和失敗之後,大多數人從最初的躁狂開始變得消沉,淡漠……

本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級別的提高,這樣的不穩定因素會越來越少,然而事實並非如你所願,各種考核制度接踵而來,應接不暇,幾十年前那簡單的手寫病歷,已經變得面目全非,裡面充斥著各種籤字單,本以為電腦會減輕人的工作負擔,卻不曾想它卻變成了幫兇,除了浪費紙張實際上沒有解決絲毫實質性的問題!

你不知道怎樣的文件會突然從天而降,又突然銷聲匿跡;

你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別人會對你很好,又很突然的都離你而去;

你不知道為什麼你的命運通常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然你更不會知道每個病人的治療結局是好是壞……

外表光鮮著,內心卻在無比彷徨著,如同一葉浮萍飄蕩在浩瀚的醫海之中,身邊的每一絲改變都可能對你造成無法挽回得影響,每天謹小慎微的維繫這脆弱的各種關係,生怕一不小心會得罪哪個大人物,而後的結局可想而知……

慢慢的不安全感變成了被害妄想症,覺得身邊處處都是危機,遍地都是敵人,每天帶著面具巧妙的的隱藏起自己,每天都要警告自己把破嘴封上,別瞎BB,看的慣的和看不慣的似乎都與自己無關,或許這樣才是最聰明的做法吧!

外科醫生幹得越久就膽子越小,基本上所有可能的意外情況你都知道,每個環節都會有不同的可能,這就是一個機率的問題!

於是,開始出現了幻視、幻聽、幻覺……

自己真是那個華佗在世、扁鵲再生嗎?還是算了吧,這兩人好像也只是活在後來流傳的神話中吧?

迷茫中,百思不得其解,出去走走吧!

呼吸著初秋的涼風甚是清爽,迎面走過來一對母子,母親正在耐心的教育著他:「你所有的努力不就是為了贏得別人的尊重嗎?」

是呀,我們所有的努力到底是為了什麼?小時候就很迷茫,大了還是一樣吧……

回到文章開始之前,那些披著大衣風流倜儻的外科醫生像足了精神病,而我們呢?是一群潛在的精神病患者吧,因為該有的症狀都有,只是還在潛伏期而已……

相關焦點

  • 一張外科醫生照片,引發無數人模仿...
    畫面中,無影燈下,四個女外科醫生穿著手術服,戴著全套醫用口罩、帽子、手臺,圍著手術臺,溫和而堅定地凝視著患者,正準備動手術。雜誌正常刊行出售,很多美國人都看到了這張封面圖。大部分人看到也沒覺得有什麼,就是一本《紐約客》雜誌嘛,並不會影響大家的日常生活。但在看到這張封面圖的眾人之中,有一個人,卻被這張畫徹底震驚了。
  • 良醫|外科醫生真的會消失嗎?
    200年間,「外科醫生」從剃頭匠變身自帶光環、受人追捧的手術臺絕對權威,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介入治療技術出現,「手術」不再是外科醫生的「獨門絕技」,「外科醫生」的定義和價值正在發生改變。機器已經加入手術,輔助醫生工作特別是人工智慧在外科手術上的應用,很可能進一步瓦解外科醫生過去在手術臺上的權威身份。
  • 麻醉醫生最討厭&最喜歡的外科醫生大起底
    2021-01-09 17:08:30 來源: 壹生 舉報   每一個麻醉醫生
  • 許志亮:一位外科醫生眼裡的詩和遠方
    閩南網12月16日(閩南網記者 梁政 通訊員 黎斌 文/圖)在人們的印象中,外科醫生大多忙碌在無影燈下,仿佛他們眼中只有冰冷鋒利的手術刀,容易給人一種嚴肅認真、不苟言笑的感覺。其實不然,在第909醫院耳鼻喉頜面外科就有這麼一位外科醫生,他不但愛笑,還愛寫詩,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詩裡還飽含著醫者仁心的大愛情懷。他的名字,叫許志亮。
  • 外科醫生的私生活是不是很亂?
    回想起來,外科醫生的工作很多時候都是自作孽,不忍看著病人承受疾病的痛苦折磨,非要憑一己之力當救世的菩薩,但是卻不懂,神和人還是有天壤之別的!菩薩不管救世成不成,都會有人供奉,外科醫生成功了別人會認為是理所應當,失敗了只能自己獨自面對。試問,這種每天都在風險和挑戰中掙扎的生活,每天都毫無規律可言的作息叫不叫亂?
  •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有哪些
    說起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對於患者來說,都是穿白大褂的,沒啥區別。但是從細微的一些細節還是能夠看出區別的,而且還非常有趣,比如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吸收的姿勢、吃飯的速度、走路的樣子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心臟外科手術百年傳奇|心臟|手術|醫生|外科醫生|布萊洛克|-健康界
    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外科醫生,被後世尊稱為"外科之父"的奧地利醫生比爾羅特,就曾經下過這樣的"魔咒":「在心臟上做手術,是對外科藝術的褻瀆。任何一個試圖進行心臟手術的人,都將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當然,這個「魔咒」後來被證實是錯誤的。
  • 神經外科醫生都很自負?那是有原因的……
    神經外科大夫也許是所有外科大夫裡最難成長的。大概這也是我在美國見過的很多神經外科大夫都很自負的原因,他們和史蒂芬都很像,不然也不會選擇這個專業:最好的成績,高昂的學費,多少輪的考試和多少年臨床的煎熬,多少次的面對死亡才能最終成為一名神經外科大夫。
  • 是時候告訴你外科醫生的真面目!
    2. 外科醫生到底什麼時候上班?4. 外科醫生喜歡開什麼?6. 令外科醫生最傷心的有哪些事?外科醫生最擅長什麼?說葷段子一個說不好葷段子的外科醫生。。。。。。不存在的做一臺能輕鬆說學逗唱的手術最能體現術者的心理素質和操作技能
  • 高血壓外科醫生蔣紹博
    2013年,蔣紹博出版國內第一本《微創高血壓外科》學術專著,標誌著他從一名泌尿外科醫生向高血壓外科醫生的轉變;  近年來,「讓醫生和公眾知道外科手術能治療高血壓疾病,讓更多的高血壓患者,儘早查明病因,告別藥物治療!」
  • 《外科風雲》與《實習醫生格蕾》, 中間差了多少個《心術》?
    劇最後是順利播出了,可是看了前面幾集,卻讓人有點失望。菌菌期待的是像《實習醫生格蕾》、《豪斯醫生》這樣的「人性呈現+職業呈現」。拿《實習醫生格蕾》來說,講述了一群年輕的實習醫生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他們在事業上的前進與磨練,在高強度醫療訓練的同時又摻雜了大量的喜劇和愛情元素。
  • 內科醫生 VS 外科醫生,到底有啥區別?
    內科醫生 VS 外科醫生,到底有啥區別? 回見您 NO.3 人呢?>隨時準備上班的是外科醫生 NO.7 醫患篇 被自己的患者一眼認出的 是內科醫生 帶上口罩——患者認識
  • 自由執業、女性、外科醫生…這部醫療劇真能撩!
    大學附屬醫院日益衰敗,醫生間的等級制度逐漸崩壞。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醫療系統,進入弱肉強食的時代。如眾星捧月的外科醫生,因勞動條件過於艱苦而人數銳減。為了填補空缺,緩解臨床危機,一種全新種類的醫生——自由醫生誕生。他們不隸屬於任何大學醫院,拒絕一切規則和束縛。米倉涼子飾演的門姐(大門未知子,Doctor X),就是一名狂拽炫酷吊炸天的自由醫生。
  • 自由執業、女性、外科醫生,這部醫療劇真能撩
    大學附屬醫院日益衰敗,醫生間的等級制度逐漸崩壞。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醫療系統,進入弱肉強食的時代。如眾星捧月的外科醫生,因勞動條件過於艱苦而人數銳減。為了填補空缺,緩解臨床危機,一種全新種類的醫生——自由醫生誕生。他們不隸屬於任何大學醫院,拒絕一切規則和束縛。米倉涼子飾演的門姐(大門未知子,Doctor X),就是一名狂拽炫酷吊炸天的自由醫生。
  • 【Assbender】漢尼拔:外科醫生的袖口
    圖源:41.media.tumblr.com/fa384e47e8c60c0e3e818abc7d89940e西裝夾克的兩側袖口通常有二到四顆紐扣。其中一個來源是納爾遜勳爵(Lord Nelson)控制年輕海軍校生和新海軍用袖子擦鼻子。但是功能性的紐扣(Functioning buttons )則用來合閉真正的扣眼,一般稱之為「外科醫生的袖口(surgeon's cuffs)」。如今,外科醫生的袖口只是一種款式,然而一開始製作出來是為了更實際的功能。
  • 麻醉醫生:一群真正的無名英雄!
    一般醫療劇,把眼光投向的是外科醫生,《X醫生:外科醫生大門未知子》《外科風雲》;急診室醫生,《急診室的故事ER》《黑色警報》;乃至所以,麻醉醫生也被稱作「手術室的隱形俠」,「不見陽光的人」。也才有這麼一種說法——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麻醉醫生》頗有開宗立派的架勢,它隆重地推出了這個長期失語的部落。
  • 外科醫生怎麼看"外科風雲"? 業務水平"令人著急"
    原標題:外科醫生怎麼看《外科風雲》?   電視劇《外科風雲》劇照。   曾出品《琅琊榜》的良心團隊正午陽光最近推出的醫療劇《外科風雲》正在熱播。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邢燕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最近看同事在群裡曬劇中的「漏洞」,「有人說,像白百何這樣當醫生早就『死』一百回了」。   業務水平「令人著急」   男主角一出場,頭銜就露「破綻」   邢燕說,對於醫療劇自己一般都會關心一下質量如何,這部《外科風雲》看了兩眼就覺得有點「離譜」。
  • 嚴秉泉:一個好的外科醫生如同一個優秀的藝術家
    一如當時其他的精英份子,我在美國開始了正規的住院醫生培訓:普通外科培訓在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心胸肺外科培訓在波士頓的麻省總醫院。隨後,我於1992年返回香港並加入了中文大學外科學系,擔任心胸肺外科講師。我在職業生涯中一直致力於心胸肺外科微創手術的發展,在學術事業上可說甚為成功。我在1995年晉升為心胸肺外科主任,並在2002年晉升為外科講座教授。
  • 假如李雲龍是一個外科醫生
    重新溫習《亮劍》的時候,我竟然發現,李雲龍和外科醫生有那麼一點相像,假如他穿越到現代,成為一個三甲醫院的外科主任會是什麼場景呢?主治醫生魏大勇問道,魏大勇因為一直單身,綽號「和尚」。「批,批,批個屁地屁!這幫設備科。」「那,咱咋辦啊?」「老子自有辦法。想當初,老子剛進咱們醫院的時候,全國會做這大血管手術的都沒幾個,最重要的是缺設備,體外循環機總共就一臺,胸腔鏡根本就沒有。我去管院長要錢,你猜院長怎麼說?
  • 外科醫生,要小心看不見的敵人
    我曾經以為,在武俠世界裡,當屬九陰真經、葵花寶典、降龍十八掌這些武功最厲害,因為,它們一旦使出來,幾乎就沒有對手;可是,現在我卻認為,最厲害的武功當是隱身術,整個人都藏起來了,你跟他怎麼打? 外科醫生治病救人、除疾祛痛也是一樣,你得知道對方得的是什麼病,患的是什麼疾,痛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痛,才能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