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培育毛囊或拯救禿頭;四成脂肪肝患者並不胖 | 聞周周

2020-12-27 澎湃新聞

睡前刷手機容易抑鬱

#健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薛天與合肥學院教授趙歡帶領的合作團隊在6月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的研究中指出,長時間的夜間藍光照射,會通過小鼠大腦特定的神經環路,引起抑鬱相關症狀。

他們構建了夜間光幹擾模型,模擬當前社會的不正常光照模式。持續3周,每晚9點至11點用藍光照射小鼠兩小時。儘管小鼠晝伏夜出與人類相反,但它們的行為同樣受到每日光照變化和晝夜節律的影響。

研究發現,增加夜間照明後,小鼠的晝夜節律沒有明顯改變,但逐漸出現了一些異樣的行為。比如,當被迫遊泳時,它容易表現出一副愛動不動的放棄狀態;面對糖水,偏嗜度下降了——對「快樂水」的興趣降低了!

由於這些行為與人類抑鬱行為有一定相似性,科學家將其定義為抑鬱樣行為。不僅如此,取消每晚的藍光照射後,小鼠也沒有馬上恢復,抑鬱樣行為仍持續了長達3周的時間。

不過,在這項研究中,作者提醒道,小鼠實驗存在一定局限性,能否由小鼠推及人類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事實上,科學家此前已經在人類的視網膜裡找到了自感光神經節細胞,也就是這條神經環路的第一站。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機不離手」「眼不離屏」靡然成風,如何應對由此帶來的潛在健康危害?作者表示,人類不過百餘年的工業化歷程帶來了大量全新的生存環境變化,人類機體可否有效適應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這項研究提示,應該保持規律作息,尊重生物學規律,避免擾亂機體的正常運作,從而保持個體的健康。

(澎湃新聞)

科學家利用人類幹細胞培育出毛囊

#生物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為脫髮和燒傷患者帶來了希望,他們用人類幹細胞培育出毛囊組織,並成功在老鼠身上長出毛髮。

脫髮和脫頂大多是由於毛囊受損導致的,因此最有效的治療途徑就是移植新的毛囊組織。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利用人體幹細胞成功在培養皿中培養出皮膚類器官使這一治療方法實現了。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幹細胞可以形成任何類型的皮膚組織,在移植到缺少毛髮的小鼠身上後,有超過一半的移植物上長出了2到5毫米的新毛髮,這些新長出的毛髮幾乎與自然形成的毛髮無異。

哈佛醫學院的整形外科醫生卡爾·科勒教授(Karl Koehler)說:「這表明類器官能夠與小鼠表皮融合併形成長出毛髮的新皮膚。這些皮膚類器官在生長因子和其他化學物質的混合物中需要培養4到5個月,就能產生皮膚表皮和真皮。」

由於皮膚的結構和質地非常複雜,因此也是人體最難模仿的器官之一。它有毛囊、腺體等附屬物,對調節體溫和體液至關重要,這些有助於保護身體免受疾病和傷害,並控制觸摸和疼痛感。

科勒教授表示,由於皮膚的複雜性,在培養物和生物工程移植物中重建皮膚附屬物是一個尚待解決的挑戰。現在,我們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可用於脫髮治療。

此外,皮膚類器官或還可以治療包括癌症在內的其他疑難雜症。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模型用於研究皮膚類器官發育的細胞動力學,以便用以探索一系列遺傳性皮膚病和癌症的治療方法。一旦該方法應用於臨床,那些脫髮、傷疤、遺傳性皮膚病、燒傷等患者都將得到革命性的治療。

(快科技)

地球首個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

#生物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關鍵組成部分可由相同原料製成。這表明,地球上出現的第一個生物或許並非由純RNA或DNA組成,而由這兩者混合而成。

許多研究人員懷疑,RNA首先出現,隨著生命體變得日益複雜,發展出製造DNA的能力,而DNA最終取代RNA成為基因的載體。

RNA和DNA的組成部分名為核苷酸。RNA和DNA都使用一組4個核苷酸。每個RNA核苷酸對應1個DNA核苷酸,兩者稍有不同。

在最新研究中,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約翰·薩瑟蘭及其同事用簡單的碳基化學物質製造出DNA的兩個核苷酸。在生命出現於地球之前,這些碳基化學物質可能很豐富,其中包括氰基乙炔,其每個分子僅包含5個原子,在宇宙中也很常見。在此之前的2009年,薩瑟蘭團隊使用同樣的化學物質製造出了RNA的兩個核苷酸。

薩瑟蘭團隊將RNA核苷酸與新的DNA核苷酸結合在一起,獲得了全套4個核苷酸。他說,基於該核苷酸集合的雜交分子可能先於純RNA或DNA出現。薩瑟蘭說:「當我們研究RNA和DNA時,發現它們密切相關,我們的最新研究表明它們是『兄弟』而非『父子』。」

此前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DNA可能很早就已形成的證據。那麼,地球上第一個生命體內的RNA和DNA如何協同工作?薩瑟蘭猜測,這個原初的遺傳分子不是純RNA或DNA,而是半個RNA和半個DNA組合在一起。

(科技日報)

四成脂肪肝患者並不肥胖

#健康

很多人認為,只有體型肥胖的人才是脂肪肝的高危群體。不過,《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最新發表的一項涉及24個國家或地區、覆蓋1057.6萬受試者的數據分析顯示,全球脂肪肝患者中約40%為非肥胖人群,近1/5還是瘦子。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徐京杭介紹,肥胖和脂肪肝密切相關,卻不是胖人的專利,「即便總體上體重不超標,算不上肥胖,但可能存在肝臟內脂肪過度堆積的情況,從而表現為脂肪肝。」

徐京杭表示,迅速減肥、營養不良等都是瘦人患上脂肪肝的常見原因。迅速減肥時,體內大量脂肪需要通過肝臟排出體外,這時候肝臟內脂肪原料過多,無法及時進行處理,多餘的脂肪組織就會沉積在肝臟,出現脂肪肝。

營養不良導致脂肪肝是因為肝臟在代謝脂肪時需要多種物質參與,比如需要一些蛋白質運輸脂肪,在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不足時,肝臟代謝脂肪的能力受損,無法把脂肪及時排出,就會讓脂肪大量沉積於肝臟,形成脂肪肝。

此外,長期大量飲酒、不愛運動、喜歡甜食、濫用藥物、遺傳代謝問題等也是瘦人出現脂肪肝的原因。

據《中國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顯示,我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達12.5%~35.4%,脂肪肝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肝臟疾病。脂肪肝不僅可導致肝硬化、肝癌,還可誘發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疾病,降低人體免疫功能。

徐京杭提醒,管住嘴邁開腿,早期、輕中度脂肪肝比較容易被逆轉。「少吃甜食、甜飲料、精製米麵、油膩食物,而蔬菜、蛋白質類食物是不能少的;避免久坐,保持健康的體重,儘量將腰圍控制在健康範圍,男性不超過90cm,女性不超過85cm。同時,要保證每晚7-8小時的充足睡眠。」

(新京報)

大氣二氧化碳含量2300萬年來最高

#環境

當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達到很長時間以來的最高值。據近日發表在《地質學》期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科學家發現當今大氣CO2濃度超過了過去2300萬年的最高紀錄,且其飆升的速度也前所未有。

自從工業化以來,人類不斷升級發展需求,溫室氣體的排放越來越強勁。長期研究表明,從19世紀初開始,CO2濃度急劇上升,這一時間點就在工業革命的前後。目前,CO2被認為是溫室效應最強的汙染物之一,而CO2濃度升高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目前,已有的直接記錄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但在這之前,情況就非常模糊了。科學家們鑽出的冰芯,可以讓人們「看」到遠在270萬年前的情景——當時的CO2濃度還不到300ppm。

此次最新研究中,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時間,追溯到2300萬年前。團隊通過研究古代植物的化石遺骸來實現這一目標。因為當植物生長時,它們會從大氣中吸收CO2,植物的組織會保留某些穩定的碳同位素,尤其是碳-12和碳-13。當這些植物變成化石後,科學家們就可以研究同位素的含量,以確定植物生長時的CO2濃度。

研究團隊通過這一方法發現,在整個2300萬年的時間裡,CO2濃度大多在230ppm到350ppm左右波動。這遠遠低於現代水平。研究同時發現,在過去的漫長歲月裡,CO2濃度從未像我們現在所經歷的這樣,如此劇烈地攀升。

研究人員指出,在過去2300萬年中,變暖事件都與CO2濃度的上升幅度有關,其中包括發生在1500萬到1700萬年前的中新世中期,以及300萬到500萬年前的上新世中期。

去年5月,夏威夷的莫納羅阿天文臺測量的數據顯示,CO2濃度創下了415.26ppm的新高,該濃度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高。如今這項最新研究,進一步證明了當前人類所面臨挑戰的嚴重性。

(科技日報)

穿山甲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動物

我國將中華穿山甲從國家二級保護提升至一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高度支持及讚揚這一升級舉措。隨之增強的保護措施不僅有利於對穿山甲的救助、棲息地恢復和保護、種群保護和物種研究,同時執法及處罰力度的加大會使得犯罪成本增加,也有利於控制穿山甲盜獵行為、加強打擊其非法貿易,並提升公眾對穿山甲的保護意識。

WWF此前多次建議加強對中華穿山甲的保護,並提出將其保護升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WWF從未停止在國內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工作,通過研究和實踐獲得經驗,並向有關部門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同時希望所倡導的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可以為國家相關法制的完善提供建設性思路和建議。

此次的穿山甲保護升級舉措,無疑向社會和公眾傳遞了積極的信號,WWF也將繼續支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開啟的對現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工作。

全球共有八種穿山甲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附錄I中,其活體、死體及製品的國際商業性貿易被嚴格禁止。中華穿山甲保護升級後,意味著所有穿山甲已全部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目前,中華穿山甲,馬來穿山甲和菲律賓穿山甲已處於極度瀕危。瀕危物種,無論是用於食物還是藥物,無論其是否有效,都不應再被經營利用,因為它們已經瀕危或處於滅絕的邊緣。「沒有哪一種文化或傳承,值得以一個物種的滅絕為代價!」WWF北京代表處副總幹事(項目)周非說,穿山甲在生態系統中的價值遠遠超過它們的肉和鱗片的價值。」保護穿山甲,拒絕穿山甲及其製品消費,任重而道遠。

(新浪科技)

人類細胞首次實現可控可逆變透明

#生物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日發表一項生物技術研究,一個美國研究團隊稱,首次在實驗室內成功將人類細胞可控、可逆地變成透明。這一成果有助於開發材料科學和生物工程的獨特生物光子工具,並極大推進人類對多種生物系統的透徹理解。

儘管自然界許多動物出於隱藏目的,已經進化出可受自身控制的透明度,但是迄今為止,對於活的人類細胞和組織的動態(即可控和可逆的)透明性的發展,仍然難以捉摸。

科學家們已知有許多頭足類動物能夠改變其皮膚傳播、吸收和反射光的方式,實現偽裝的目的。譬如,雌性乳光槍烏賊就可以通過這種機制,將外套膜從近乎透明的顏色變成白色以躲避攻擊。不論是哪種情況,這個過程都是通過一系列白色素細胞來控制的,白色素細胞包含的反光蛋白質能夠改變細胞的光學性質。

此次,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人員阿隆·格羅德斯基及其同事,受頭足類動物的適應性皮膚細胞的啟示,並從其結構和功能中汲取靈感,著手設計並改造了人類細胞。這些細胞包含可重構的基於蛋白質的光子結構,能夠有控制地、可逆地變為透明。

研究團隊選擇的是人類胚腎細胞,通過改造使它們表達乳光槍烏賊外套膜中的反光蛋白質A1。之後,他們研究了表達該蛋白是否影響人類胚腎細胞與光的互作,以及這些性質是否可控。他們在實驗室使用不同濃度的氯化鈉溶液,改變了工程細胞的透明度。

透明化可以讓科學家們對細胞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都精確觀察,而可控、可逆的掌握這一變透明過程,將對細胞內部動態過程有更深刻的了解。研究人員總結表示,他們的最新成果將能更加清晰地顯示活細胞和活組織內部所有的發生過程,並通過這一步加深科學家們對於各種生物系統的認識。

(科技日報)

原標題:《睡前刷手機易抑鬱;幹細胞培育毛囊或拯救禿頭;四成脂肪肝患者並不胖 | 聞周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禿頭有救了!幹細胞技術讓人造皮膚長出毛髮
    此前,利用幹細胞技術只能獲得特定類型的皮膚細胞,無法再生出包含毛囊、汗腺等附屬結構的完整皮膚。而《自然》雜誌報導的最新研究,首次在體外培育出包含這些附屬結構的皮膚類器官,並在移植到小鼠背部後長出了2—5毫米的毛髮。人的皮膚結構複雜而且極為重要。
  • 脂肪肝患者看過來,這個指標升高,先別急
    但是,10%-20%脂肪肝患者,特別是脂肪性肝炎的患者,其血清轉氨酶的水平往往會升高,有的患者升高程度會很明顯。血清轉氨酶升高往往令脂肪肝患者非常擔憂。在肝病科門診,大多數脂肪肝患者的血清轉氨酶水平是高的,因為一般轉氨酶不高的單純性脂肪肝患者往往不會前往醫院就診。轉氨酶升高是怎麼回事?
  • 白衣天使捐獻造血幹細胞 給患者送去重生禮物
    " 白衣天使 " 梁女士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陌生患者生命 通訊員萬芳攝南寧雲 - 南寧晚報訊(通訊員梁穎怡 記者韋薇)日前,今年 24 歲的百色市醫護人員梁女士在醫院採集造血幹細胞,紅色的液體順著軟管輸入採集袋中。
  • 美科學家培育出奇特人造皮膚,「程序猿」的頭禿有救了?
    美科學家使用幹細胞技術,製造出一種奇特的人造皮膚,有望拯救頭禿。除了有點貴,時間有點費,其他都很完美。美國研究人員利用具有再分化能力的幹細胞,在實驗室內製造出了具有完整組成和一定三維結構的人類皮膚組織。這種包含毛髮的皮膚「類器官」,與發育中胎兒的頭皮組織非常相似。當研究人員把培養好的皮膚組織移植到小鼠身上後,後者居然長出了類似人類的毛髮。
  • 《三十而已》中的脂肪肝越來越高發,原來瘦子也會「中招」
    三、高脂肪高熱量飲食、久坐不動者四、過分節食、營養不良者↓↓↓↓像許幻山這類的吃貨群體就是脂肪肝青睞的對象,他現在屬於中度脂肪肝患者,不加以控制,脂肪肝也會誘發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杭州de體檢季檢查出了一位美女二胎媽媽患有脂肪肝。39歲,155cm,90多斤,一直保持著走路或者騎自行車上下班的習慣,肉吃得也不多,飲食上相對也比較注重。瘦子得脂肪肝這種情況並非個例,中國的脂肪肝患者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體重指數是正常的(即BMI<25kg/m2)。
  • 帥氣小夥做髮際線植髮後4個月卻成了禿頭,醫院:非植髮引起
    小張表示,植髮手術四個多月後,後腦勺卻開始大把脫髮,「到現在,我頭頂和後腦勺幾乎都沒頭髮了,偶爾頭皮還會紅腫」。「1塊錢植200毛囊」、「打包價XX元全包」,目前網上能看到很多植髮相關的廣告,都是以低價吸引患者。這種情況後期可能會在手術過程中虛報毛囊數量或者降低手術質量,對患者傷害會更大。
  • 麥當勞能治禿頭了?也許是史上最幸福的治禿方法
    但只要一想到「禿頭」這個顏值殺手我就忍不住想跪下唱徵服~ 要知道,沒使用PDMS之前他們成功培育出來的毛囊細胞不過50個...為了檢驗這些這些細胞的活性,他們將其移植到了小白鼠的肉體。一般來說,植髮費用=移植的毛囊單位數量X毛囊單位單價,而這個單價從8、9塊到20塊不等。
  • 美科學家發現「禿頭」治療新方法,HeyBro米諾地爾走紅生髮藥市場
    近些年,「禿頭」已成為輿論風口浪尖上的話題。為了對抗脫髮,目前人類已努力了幾千年,然而結果卻差強人意。不過,這依然磨滅不了科學家們逆轉「禿頭」的決心和熱情。
  • 第10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幹細胞移植應用澆灌生命之花
    8月6日,捐獻志願者冰冰(化名)在四川省人民醫院血液科志願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些生命的種子將救助一名血液病患者。冰冰也成為了四川省第265例、中華骨髓庫第10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幹細胞是珍貴的生命資源,患者急需幹細胞挽救生命,科學家需要幹細胞開展醫學研究。對於急需使用幹細胞的人來說,幹細胞已經十分稀缺,能與自身匹配的幹細胞少之又少。
  • 39歲美女二胎媽媽才90多斤,體檢查出脂肪肝!專家:瘦子得脂肪肝並非...
    在大家的印象中,脂肪肝應該是胖子「專屬」,為什麼瘦子也會得脂肪肝? 事實上,脂肪肝越來越在年輕、長得不胖的人群中高發,讓我們先來看看幾個例子。 // 中國近1/3脂肪肝患者體重指數正常 有的人看著不胖,但脂肪已經累積在內臟 // 脂肪肝,也稱脂肪性肝病,通俗地說就是肝臟裡面的脂肪堆積得太多了。
  • 幹細胞治療能夠緩解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痛苦!
    MS患者接受幹細胞治療 初次注射後,接受脊髓液幹細胞治療的患者中約有20%表現出改善。六個月後,這一比例上升至73%,患者的行走能力,肌肉力量,神經功能的認知功能以及手部靈活性得到顯著改善,功能性MRI還顯示患者運動功能的改善。 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沒有發生任何與治療相關的嚴重副作用。在為期1年的隨訪中,40%接受靜脈注射幹細胞的患者和60%中樞神經系統接受幹細胞治療的病例「凍結」了病情發展,而安慰劑組僅為10%。
  • 如何拯救禿頭少年!
    我們很多年輕人早就成為了禿頭大軍的一員,我也不賴。想想當初高二的年紀正是風華正茂頭髮烏黑髮量飄飄。如今,走入了大學的校園,發量逐日遞減。一、扛不住的發量根據中國脫髮相關行業的數據顯示,男性的脫髮人數要大於女性的脫髮人數。
  • 高博上海(閘新院區)35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血樣採集入庫
    配型難,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隊伍亟需擴大據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統計,我國有血液病患者近400萬,僅白血病每年新增約4萬名患者。針對血液病患者因沒有找到配型而失去最佳救治時機的現狀,中華骨髓庫和各地分庫發出了倡議,呼籲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到拯救生命的隊伍中。據中華骨髓庫官方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中華骨髓庫庫容2812573(人份),捐獻造血幹細胞10286(例數);上海分庫庫容約10000(人份),捐獻造血幹細胞約507(例數)。
  • 幹細胞技術對糖尿病又有新進展
    有數據顯示,全球約有4.6億尿病患者,其中我國約有1.16億糖尿病患者,佔全球的1/4。糖尿病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極具危害性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5、視力問題,患者出現視力下降,視覺模糊等問題。6、出現明顯的疲勞感明顯,病人倦怠、乏力,即使處於休息狀態,身體也感到十分疲勞。7、莫名其妙變瘦,怎麼吃也不胖,看起來很不健康。截止到目前為止,臨床上對於糖尿病仍然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
  • 麥迪森健康:大熱天怎樣才能清肝火,降低脂肪肝?
    全球 100 個成年人中就有20~30個脂肪肝患者 肥胖症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高達60%~90% 在中國,脂肪肝綁架了越來越多年輕人 沿海地區,更是淪為脂肪肝的重災區
  • 交大二附院脂肪肝診治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6月5日上午,由中國醫師協會授牌的西安交大二附院脂肪肝診治中心在醫院醫療綜合大樓前舉行揭牌儀式,院黨委書記韋俊榮、院長賀西京、著名消化內科專家羅金燕、龔均、等及相關科室醫護人員參加了儀式。韋俊榮書記和羅金燕教授為西安交大二附院脂肪肝診治中心揭牌。
  • 華北理工大學在校生劉欣瑜捐獻造血幹細胞
    原標題:華北理工大學在校生劉欣瑜捐獻造血幹細胞「劉欣瑜同志: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您於2020年08月17日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您的這一人道善舉使患者獲得了重生。特頒此證。」日前,華北理工大學2019級婦產科學專業研究生劉欣瑜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功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獻200ml造血幹細胞。
  • 臨床案例丨幹細胞治療腦出血後遺症,有望康復腦出血患者!
    目前,基於幹細胞的再生醫學技術治療腦出血後遺症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國內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總體而言,幹細胞修復腦出血後遺症十分有前景,在臨床研究中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幫助患者更好恢復有巨大的潛力。幹細胞治療腦出血後遺症的臨床進展神經幹細胞和間充質幹細胞是腦出血後遺症臨床研究中最常用的幹細胞類型。
  • 從脂肪肝到肝癌只有四步!醫生:這三類人最危險,做好2件事可逆轉
    每年體檢季,很多人發現自己有脂肪肝,但態度很是佛系:脂肪肝不癢不痛,沒有不舒服,不用當回事。 其實,我們的小肝臟特別堅強,被脂肪天天欺負還在默默忍受,但是哪天真的受不了,脂肪肝就可能成肝癌了。 脂肪肝還會發展成肝癌?真不是嚇你,我們一起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