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頭部品牌,是怎樣在群雄環伺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優勢,一步步問鼎行業桂冠的?他們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又有哪些相似的路徑呢?
12月1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而就在上個月,成立不到4年的國貨美妝品牌完美日記,也在美國紐交所敲響上市之鐘。如今,在淘寶、京東平臺,也總有新的類目TOP品牌,刷新著頭部品牌新記錄…
在商業的競技場裡,永遠不缺品牌出線奪冠的新故事。在這些佼佼者中,有步步為營、不斷晉級「長跑型」選手,也有快速逆襲、爆發力十足的「短跑型」選手。
這些頭部品牌,是怎樣在群雄環伺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優勢,一步步問鼎行業桂冠的?他們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又有哪些相似的路徑呢?
01.
品牌競逐頭部的三種路徑
1.把握品類成長紅利,成為品類代表品牌
「定位」理論開創者裡斯在《品牌的起源》一書中提到,品牌的生長和衰老,是伴隨著品類的增長、分化和衰退而變化的。新品類的崛起,往往是新品牌誕生的土壤,有時候甚至是決定品牌能否成為頭部品牌的關鍵因素。
泡泡瑪特崛起為頭部品牌,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盲盒」這一新品類的不斷成長。
在泡泡瑪特之前,受眾往往是玩具收藏者和藝術愛好者,產品主要是偏男性化的機甲、怪獸、動漫和影視人物,市場話語權被國外的知名IP掌控,比如Kaws、暴力熊 be@Rbrick、村上隆、奈良美智等等,消費人群很小眾,渠道分散且薄弱,潮玩市場規模也很有限,泡泡瑪特的前期發展也是磕磕絆絆。
後來,隨著95後、00後人群不斷成熟,以「盲盒」模式為代表的潮玩市場開始發力。泡泡瑪特很好地把握了Z世代人群懶宅萌、注重顏值、喜歡二次元文化、孤獨並尋求治癒的心理,通過低價路線降低了潮玩購買門檻,並通過電商、潮玩超市等多樣化的銷售渠道,敲開了Z世代年輕人千億市值的大門。
乘著品類擴張的東風,2017-2019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從1.58 億一路暴漲到16.83 億,淨利潤從156萬暴漲到 4.5億,一舉逆襲成為如今潮玩市場的獨角獸,成為潮玩品類毋庸置疑的代表品牌。
另外一個典型例子是安吉爾。當時,正值中國居民對家庭飲用水需求升級的階段,普通的飲水機、瓶裝水由於水質較差,已經難以滿足中產家庭對放心水質的要求。
因此,安吉爾把握這一趨勢,著力於品牌升級,劍指「高端淨飲水機」定位,並通過美國進口陶氏濾芯的產品創新,以及籤約頭部明星代言、高端明星單品的打造,幫助安吉爾脫穎而出,成為高端飲水機的代表性頭部品牌,
因此,品牌要善於從消費趨勢中,踩準新品類的增長飛輪,這樣成為頭部品牌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據筆者觀察,像果酒、茶葉、便攜性養生食品等領域,市場需求在升溫,且確定缺少絕對強勢的頭部品牌,有產生頭部品牌的機會。
2. 把握市場梯度差異,攜下沉市場令天下
中國市場是一個巨大又複雜的市場,有著極大的戰略縱深空間。城鄉之間、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甚至市中心與郊區之間,在需求品類、消費水平、購物習慣、生活方式、文化審美,乃至媒介接觸、渠道結構、競爭格局等方面都有極大的差別。
這樣就會造成很多市場的區域空白,任憑再強勢的品牌,都無法完全覆蓋所有的市場和人群,而會存在盲區,這就為新品牌逆襲提供了機會。幾十年來,品牌從下沉市場突圍、農村包圍城市的情節不斷上演。較早的如腦白金、OPPO、VIVO,較近如拼多多、趣頭條等等。
蜜雪冰城茶飲是來依託下沉市場,崛起為頭部品牌的典型案例。該品牌成立於1997年,是一個靠擺攤起家的茶飲品牌,目前在全國已經開出上萬家門店,其中二三線及下沉市場的門店佔比80%以上,被稱為「奶茶界拼多多」。
當一些網紅奶茶的單價邁入30元大關的時候,蜜雪冰城靠著均價6元的奶茶殺出重圍,僅去年一年的營收就高達65億元。在2020中國茶飲十大品牌榜中,蜜雪冰城的品牌指數排名第二。
市場梯度的差異,不光體現在國內市場, 也體現在國際市場上。
比如,脫胎于波導手機的傳音手機,看到了非洲、印度等欠發達市場的巨大潛力,2006年開始將手機推向非洲市場。
通過本土化和低價策略,成為非洲手機市場霸主,市場份額高達44%。2017年,傳音手機開始進入印度,憑藉著在非洲市場的經驗,僅用一年的時間就成了印度手機TOP10品牌。
3.開闢新的細分賽道,在紅海中發現藍海
在一些很成熟的行業,市場競爭已經非常飽和,甚至已經有了很強勢的頭部品牌,比如白酒、乳飲料、護膚品等,可謂壁壘森嚴。這樣的市場,一般來說應該很難有撼動的機會了吧?
我的答案是:未必!原因有兩個:
一是隨著市場成熟,消費者需求不斷多元化、個性化,必然會分化出細分市場。當這個細分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就可能獨立成為新的品類。這時候,新品牌就有機會佔領這個細分品類的心智,不斷把這個品類做深做大,就有可能晉級為頭部品牌。」如果不能成為第一,就換個跑道成為第一」,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市場格局總是存在被打破的因素。雖然說,市場格局一時半會難以根本性變化,但是它依託的根基——消費人群,是可能變化的,營銷所憑藉的資源和工具——傳播媒介和銷售渠道等,也在發生變化,這就為新品牌晉級頭部品牌提供了契機。
比如,小家電這個大賽道,市場進入門檻低,競爭者眾多,且不乏美的、九陽、蘇泊爾這樣的大企業。小熊電器通過對年輕人群的新需求,避開了在電熱水壺、豆漿機等傳統小家電細類的殘酷競爭 ,專注於酸奶機、電飯盒、電烤爐、煮蛋器等非主流細類,開闢了「創意小家電」這一新的細分賽道。
同時,小熊電器還通過「萌家電」的創意設計、新產品研發、電商渠道等舉措,與大品牌進行差異化競爭。從2010年到2015年,小熊電器的銷售規模實現了從1億元到10億元的突破,2019年8月23日,小熊電器在深交所敲鐘上市。
在開闢細分賽道的時候,關鍵是要把握好市場分化的時機,並從競爭對手的固有弱點中,找到差異化的發展思路。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發現:
新的人群。比如傳統酒類賽道,多為喜歡中高度酒、經常喝酒的男性,而「落飲」則將一二線城市20-35歲的年輕女性作為核心目標用戶, 切入低度茶果酒的新賽道,最近已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儘管還不算頭部品牌,但未來潛力不可小覷。
新的場景。比如,當年瑞幸咖啡選擇了「網際網路外賣」這一賽道,專注於「在辦公室飲用一杯好咖啡」的場景,區別於星巴克咖啡「現場品飲和體驗」場景,也擊中了雀巢衝飲咖啡不地道的固有弱點。
新的玩法。比如茶顏悅色、完美日記、花西子等新晉頭部品牌,都使用了迥異於傳統品牌的玩法,通過高顏值的周邊設計、小紅書種草、跨界聯名、從電商渠道突圍等手段,使品牌得以突破傳統大牌的圍追堵截,實現彎道超車。
再比如採納品牌營銷機構策劃的品牌「茶仙記」,圍繞茶文化主題的網絡神幻小說IP,構建起品牌世界,並延伸出「零脂輕茶」系列產品,針對25歲到35歲白領女性核心用戶,塑造年輕、快時尚中國茶品牌,用年輕人最喜歡的方式,講述茶的故事,創造了茶葉營銷玩法的新可能。
02.
塑造「冠軍」基因,促進品牌進化
以上成就頭部品牌的三種路徑,更多的是從戰略層面,分析品牌成為冠軍應該如何洞悉趨勢,把握市場機遇,以及應該走什麼樣的差異化方向,更多是「取勢」。
除了取勢,品牌要成為頭部品牌,還與很多因素相關,比如品牌要素、產品研發、供應鏈、傳播推廣、渠道建設、服務等,這些基本功都不能缺位。
其中,最核心的是如何怎樣塑造品牌自身的價值體系,讓其具備成為頭部品牌的冠軍基因,包括品牌的核心價值、定位、品牌個性、品牌主張、品牌形象核心視覺識別等要素,它是企業經營和資源分配的指南針。
同時,在品牌發展的各個階段,在品牌面對各種不同的內外部情況下,需要能夠給出針對性的品牌營銷策略,為品牌打怪升級、向頭部品牌進化保駕護航。這些工作,沒法一句話盡數涵蓋,它需要專業而系統的品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