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皇權易主
貴由汗藉口「西巡」欲剿滅拔都,不幸中途病死,根據慣例,妻子海迷失攝政,她很想將皇位傳給窩闊臺系,但是此時黃金家族之首的拔都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託雷遺孀唆魯和帖尼量更是瞅準千載難逢的機會,全力一擊,勢必要託雷系接掌帝位。
拔都作為黃金家族中最有實力的人,在阿拉喀馬克營地召開忽裡勒臺,與會諸王推舉拔都,但拔都不從,他仔細分析過自己與託雷系的優劣,得出四點:
1、封地在西方,東進為汗,沒有實力基礎,在別人封地裡面稱王,那是找死,如果找一個能保護自己汗國的嗣君,同樣可以在自己的汗國列土分疆;
2、託雷長子蒙哥是最佳人選,蒙哥戰功卓著、才智出眾,在四大黃金家族中都受到尊重,更關鍵是手握重兵,掌握將近90%以上的軍隊;
3、蒙古本土和東方領土均在其麾下,如果蒙哥上臺,那麼託雷系東方稱王,朮赤系西方稱帝,大權將牢牢把握在兩大黃金家族手中,拔都是朮赤系的代表;
4、窩闊臺系諸王年幼,難以託起大局,眼前不是託雷系的對手。
因此他以退為進,全力支持蒙哥,為自己獲取最大的權益。
但是窩闊臺和察合臺系也並非吃素,他們首先以忽裡勒臺召開地遠離成吉思汗聖地為由不參會,致使人數不足,拔都無奈只能再次召開忽裡勒臺,在這個過程中,唆魯和帖尼量更是展現非凡帝國女人的才華與智慧:外圍環境上,蒙古本土及東部託雷系絕對權威,西部朮赤系獨霸天下;內部環境裡,用厚禮和恩惠交往百姓,自古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百姓還有啥話說,用手腕和利益爭取親友和族人,對大臣恩威並用利益相交,對支持者大加封賞,對觀望者蘿蔔加大棒,對反對者軍隊恐嚇,經過一系列努力,除了窩闊臺和察合臺核心成員外,黃金家族大數同意參加,共同推舉蒙哥繼任大汗。
窩闊臺和察合臺也是活該丟位,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竟然趁著蒙哥繼位大宴臣僚之時,失烈們、腦忽和也孫脫三位親王帥兵奔襲,軍隊強大不如別人,政治勢力不如別人,繼承人認可度不如別人,這時候貿然奔襲,又沒有內應,如何幹的過別人。
本質上來講,還是成吉思汗沒有順暢君王繼位的通道,幼子守業和忽裡勒臺正是為派系爭鬥打下制度的烙印,女人幹政更是火上澆油,每一次汗位的選舉都是帝國更加分裂的痕跡,汗位選舉越多,分裂的痕跡越深,直至分崩離析不可調和,尤其是託雷系拿下窩闊臺系之後,黃金家族的分裂已成必然,蒙古帝國實力就此削弱,這對一個本來就缺乏統一經濟基礎的龐大政治聯合體又在一統天下的道路上前行的帝國,快速的四分五裂不可避免。
至此,經過兩代糾葛,至蒙古第四代君王之時,託雷系終於問鼎汗位,蒙哥也以三位親王叛亂為由,打擊異己鞏固地位。
然而一個深深的隱患使託雷系寢食難安:窩闊臺後人合法繼承性為何被剝奪?這也為後來託雷系後人繼位埋下定時炸彈。
蒙哥七策
蒙哥繼承大位之後,才是真正意義上軍政大權集君王於一身,窩闊臺和貴由雖然貴為帝王,但是軍隊領屬權限始終掌握在託雷一派當中,他們只有徵調權利,這次蒙哥繼承大位,終於在本質上進行了統一,蒙哥利用軍隊便利,嚴格控制和林都城外圍察合臺與窩闊臺的勢力,將他們牢牢封鎖在自己的封地,之後開始進行自己的鐵腕統治,肅清異己勢力,但大部分卻帶有私慾的性質:
1、將海迷失剝去衣服填進口袋,投入水中淹死,就像呂后處置戚夫人砍腿削足,北宋劉太后處置李夫人流放皇陵一樣,這樣處置貴由汗的夫人,手段殘忍,更加激化了窩闊臺系一系的仇恨,也讓自己大汗的榮譽有汙點,堂堂大汗容不下先夫人,必定廣受非議。
2、抓捕貴由之子失烈門,其二弟忽必烈把失烈門帶到自己的中原封地,但卻最終無法保他平安,蒙哥還是派人把他活活淹死,這也從側面說明蒙哥比不上忽必烈,蒙哥已經登上帝位,皇權已經不受威脅,又握有龐大軍隊,這時候要團結各方,將力量用在掃平四方,開疆拓土上面,在這個過程中強化自己的力量,實打實的獲得眾人的尊重與愛戴,這些都要等到忽必烈去完成了。
3、肅清宗室反對勢力及朝中舊臣部將,查處窩闊臺系黨羽,一舉蕩平皇權反對勢力。分割窩闊臺封地,就像漢武帝頒布的推恩令一樣,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窩闊臺一脈再無勢力與汗庭抗衡,但是蒙哥卻不曉得,土地與軍隊無法與你抗衡,但是窩闊臺系的皇權正統你是無法用武力泯滅的,只有做出更大的成就,使用懷柔政策,才能取得眾人心服口服。
4、政令統一;收回前任所有大汗頒布的璽書和牌符,今後各宗親未經朝廷批准,嚴禁頒布,凡是朝廷頒布的,必須由大汗親自過目,並由大書記官謄抄副本備查,任命大斷事官,掌管一切調查和訴訟,朝中官吏逮捕他人,要把案情直達聖聽,各地頒布的敕令,用本名族語言和文字書寫,同時將成吉思汗頒布的《札撤》作為蒙古的法律準則,這些敕令、案件、抓捕、法律準則定的制定,維護了皇權統一,結束了政出多門的混亂局面,但是蒙哥並未徹底根治混亂局面,而且作為朝廷過度關注案件、抓捕等這些小事,也分散了朝廷的力量,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職稱帝國的運行,朝廷就沒有力量去大規模的進行外部戰爭。這就是為什麼蒙古帝國兵力強大但是文治艱難的所在,始終無法吸納中原先進的統治基因。
5、穩定市場,嚴格稅吏;嚴禁頒發牌符與外國商人,委派專人管理商品交換,軍隊將領不得經商,不得從事商業活動;來往驛卒不得霸佔民家馬匹;稅吏不得徇私舞弊,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徵稅,老弱病纏者免稅。
6、宗教平等,不得幹政;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信仰,朝廷尊重不排斥,但是宗教不得幹預政事,即使是國教薩滿教也不得幹預,這樣就有效的保護了皇權不受外力的牽扯,更加保證了皇權的純粹。
7、宗王將兵;即位之初就命令忽必烈總理南方軍國庶事,這也為忽必烈徵服南宋奠定基礎,讓帝王親自感受南方先進的生產力和文明,體味到華夏文明統治基因的強大,就如何治理龐大的蒙元王朝畫下制度的刻痕;旭烈兀總理西方軍國庶事,這也就是後來的第三次西徵的序幕。
蒙哥通過以上7種手段,終於將內部勢力統一,穩定的後方給予了蒙哥充分的精力處理外圍的事務,西徵、難攻也就順理成章提上日程。
三度西徵
蒙哥從各宗王處抽調十分之二組成西徵大軍,由旭烈兀帶領,戰略目的是徵服木剌夷和報達這兩個國家,後擴張至敘利亞和埃及,在西南亞建立新的大汗國。1252年,西徵軍先遣部隊12000人開拔出發。
木剌夷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獨立宗教國家,沒有什麼生產能力,唯一的物資來源就是暗殺搶掠,對波斯各部造成恐懼,劫掠蒙古商旅更是家常便飯,當年蒙哥就對他們深惡痛絕,這次大權在握,肯定要剿滅這股匪患;先遣軍在大將怯的不花的帶領下,一路攻城拔寨,但是木剌夷地處伊朗高原,地形複雜,半山腰建城,巖石上鑿壕,致使蒙古軍在吉兒都苦堡攻擊受挫。
後旭烈兀帶領大軍到來,對吉兒都苦堡層層圍困,終於迫使木剌夷首領魯克那丁開城投降,並表示絕不加害魯克那丁,魯克那丁的投降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各城守軍見魯克那丁投降,紛紛歸降蒙古軍,木剌夷全境陷落。
中間有一個插曲,更顯蒙哥的朝令夕改,木剌夷首領魯克那丁入朝拜見蒙哥,蒙哥沒有接見,讓人傳話說令魯克那丁繼續執掌木剌夷,當他們返回時,卻被蒙哥派兵追殺,首領被殺,直接導致木剌夷全境被血洗,亡國成為必然,蒙哥是不是因為木剌夷前期劫掠過蒙古商隊而產生的報復心裡,這已經不得而知,但是木剌夷的滅國足以震懾西部諸國,對蒙古西徵會產生積極作用。
但是報達(今伊拉克巴格達地區)國卻恰恰相反,雖然吏治腐敗,兵無鬥志,其國王卻蠻有氣節,堅決不投降,這是自作孽不可活的節奏,處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鑄就了巴格達的財富與輝煌,但是卻沒有造就他們高昂的鬥志,旭烈兀圍而不攻功而不破的計謀奏效,短短半個月,報達即報投降,國內幾百年儲藏全部繳納,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蒙人視之,亦不甚惜,更甚者是七天殺戮,巴格達城邦幾乎蕩然無存。
之後,蒙軍乘勝西進,拿下阿拉伯大部分地區,攻打大馬士革未能成功,轉而北上,旭烈兀的另一支軍隊進攻賽普勒斯各國,地中海收到震蕩,信封耶穌教的東羅馬和西歐各國紛紛與蒙古聯繫,願意結盟共同打擊伊斯蘭教國家,勝利在望,蒙古兩支軍隊已經對埃及形成包圍之勢,各方勢力也已經團結或臣服於蒙古大軍周圍,一雪前恥剿滅埃及指日可待,但天不假年,此時,蒙哥卻離開人世,帝國高層的震蕩再次被提上日程,旭烈兀慌忙將軍隊交予怯的不花,自己東歸汗庭,西徵告一段落。
南攻大宋
旭烈兀西徵的同時,蒙哥也沒有閒坐汗庭,南攻大宋是他擴張之路上不得不為之的開疆拓土,蒙古本土上,察合臺與窩闊臺系已經與他貌合神離,西部統帥拔都對他有支持登上汗位的大恩,除了從南宋哪裡獲取額外的土地和利益,其他已經別無他法,而宋蒙聯軍剿滅金朝之後,地緣政治上已經接壤,聯盟關係已經隨著大宋的襲擊蒙軍而破裂,更重要的是大宋的孱弱已經通過軍事、政治、民生顯露無疑,而忽必烈經營南部漢族地區十幾年,對南宋習俗已經掌握透徹,同時忽必烈拿下大理,對南宋迂迴包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攻打南宋條件已經成熟。
1253年秋,蒙哥親徵南宋,攻擊較為順利;1259年在重貴山北部召開軍事大會,商討進退之策,蒙哥最終決定繼續進攻合洲之釣魚山,就是這個著名的釣魚山之役,捍衛了南宋王朝的尊嚴,打擊了蒙古軍隊的囂張氣焰,釣魚山軍民頑強抵抗,程度之烈,完全超出了蒙軍的想像,連續攻擊五個月始終不見成效,就連蒙哥自己也被守城宋軍飛石所傷,軍中條件有限,致使蒙哥傷重而亡,蒙軍就此北歸,侵宋戰爭就此失敗告終。
釣魚山一役的勝利對蒙宋雙方的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
首先,蒙哥的傷亡直接導致蒙古大軍的全線潰敗,蒙古帝國高層的空虛致使外出徵戰的忽必烈和旭烈兀緊急回援汗庭,南宋三面被圍的困境得以暫時緩解,並且換來了短暫的和平,但是南宋當朝宰相賈似道卻沒有抓住機會整軍備武厲兵秣馬修明政治,反而混淆視聽得過且過,這最後的南宋王朝鹹魚翻身的機會就此划過,天亡南宋,為之奈何;
其次,延緩西進開疆拓土的步伐,汗庭空虛,旭烈兀緊急東歸,剿滅埃及就此終止,西徵打下的良好局面就此被終結,如果釣魚山一役蒙古勝利,埃及就會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踏過埃及,前方就是一望無際的非洲平原,世界就會為之重新改天換地,只是可惜!
最後,為忽必烈創下不世之功奠定基礎。蒙哥是一位保守的草原英豪,如果蒙哥拿下釣魚山,對中原文明將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從他處理蒙古宗親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端倪,這樣的帝王統治下的龐大帝國是不牢靠的,而忽必烈久居南方,處理過更多的中原事件,對中原文明的嚮往與尊重為蒙古帝國統治基因注入新的活力,會為草原帝國強化大版圖的統治打下中原文明先進的制度印痕,從這一點說,釣魚山一役是蒙古帝國戰術的失敗,也是戰略性統治目標轉移的關鍵。
最後一問
南宋王朝——更深層次分析,即使是賈似道和南宋君王勵精圖治,一個垂垂老矣的王朝是無法與年輕的草原帝國相抗衡的,南宋王朝無論在政治、軍事、土地、生產力、民眾等各方面都無法與草原帝國抗衡,唯一的經濟和統治體制文明也許優於蒙古,但是文以武備,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文明與經濟的發達體就是野蠻人待宰的羔羊,也許野蠻人最終會滅亡,但是文明體的重生又要經歷多少的磨難與無辜;有沒有一種方法,讓文明得以無限的延續,不再備受欺凌,不在滅亡的邊緣沖天一擊?恐怕沒有,人性的倦怠與享受總讓人陶醉於過往的輝煌,擁有著無限的榮耀與威望往往貶低野蠻的行徑與體格,除非受到外力的強烈衝撞才能喚醒那融入骨血的尚武與強力,文明——註定是一部血洗與反血洗的歷史,強大的武備才是文明的開始與結束。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幹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作者:和融,魚羊秘史特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