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與南宋的一場小戰役,為何會讓非洲人和歐洲人都「彈冠相慶」

2020-12-19 騰訊網

小小的山丘之上,一位將軍身著戰袍,正威風凜凜地站在城牆之上。風吹動著他的頭髮,眺望遠處,他若有所思,但目光中透漏出泰然自若的神情。此時的他,正有條不紊、沉著冷靜地作著軍事部署。他已經預料到,不久必將有一場惡戰。只是他想不到的是,這場戰爭將深深地影響世界歷史的發展,這個地方也將被歷史永久地銘記,成為了"上帝折鞭之處"。

此地之下,有滾滾而下的江河在這裡流過,不大的面積中卻融合了嘉陵江、渠江、涪江,三面環水的天然優越條件,讓它成為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絕佳戰略要地。傳說中,上古時期,此地鬧饑荒,天帝命一神明手持魚竿,於江中釣魚,挽救了無數生靈的性命,此地因此得名釣魚城。釣魚城更因蒙古和宋朝之間的對峙而流傳百世。

13世紀,北方的蒙古在"只識彎弓射大雕"的硬漢成吉思汗鐵腕的手段之下,逐漸崛起,此時,蒙古早已不滿足自己僅有的那些土地,他們早已有了志奪天下的意向。

南宋,一個漢人政權,卻依舊沉浸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溫柔富貴鄉中,享受偏安所帶來的快樂。南宋,開始成為了蒙古政權中的一塊肥肉,遲早都要把它吃進肚子裡。南宋曾經聯合蒙古滅掉了金國,不過,蒙古人並未感恩,反而因為南宋暴露了自己的弱勢,讓蒙古有了可乘之機。天府之國的川蜀大地成為了主戰場之一。

鎮守四川的南宋將領在很早以前就意識到了防守的重要性,所以在1240年,時任四川安撫制置副使的彭大雅開始在釣魚城修築山寨,然而,草創未就,彭大雅遭人陷害,最後鬱鬱而終,駐防的任務則交到了餘階手裡。

餘階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他抱負遠大,誓死要阻擋蒙古的來犯。為此他採用"守點不守線,聯點而成線"的辦法,將險要之處連接成寨,山城之上,物產豐富,也能解決平時的物資問題。就這樣,在餘階的主持之下,釣魚城形成了星羅棋布的堅實的防禦體系,只等待著敵軍的來攻。不過,餘階在此地也沒有多久就離開了,繼續防守釣魚城的是曾經跟隨他的一位部下,後來也正是這個部下,改變了蒙古的進攻進程,改變了世界,這位將軍就是王堅。

蒙古方面,蒙哥於1251年成為大汗,他野心勃勃,志在天下,柔弱的南宋也成為了他的目標。他一路攻城略地,南宋境內多地不堪一擊,很快被蒙古攻下。短短幾年的時間,南宋就喪失了半壁江山。

蒙哥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又準備再一次大舉南下,在1258年12月,逼近了合州城。蒙哥想讓漢人前去說服城內守城將士投降,於是他派遣了一個使者前去遊說,結果遭到王堅義正辭嚴的反對,並且他為了振奮士氣,還斬了來使,這讓蒙哥大為惱火。

次年2月,蒙哥駐軍在石子山上,準備對釣魚城發起進攻。但由於城內軍民同仇敵愾,加上主將們正確的軍事部署,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蒙哥絲毫未取得任何戰績。

進入四月,合州下起了大雨,蒙古軍隊動彈不得,雨一停,蒙哥又令人進攻。王堅率領手下同敵軍展開殊死搏鬥,終於打退了來攻的敵軍。

蒙哥並未死心。五月,蒙哥再一次猛攻釣魚城,如出一撤,他又一次失敗了,跟隨他將領有不少人戰死,就連他血氣方剛的侄子也差點戰死。

數月的持久之戰,蒙古軍隊戰敗,軍心已經開始有些渙散了,再加上此時南方漸漸進入夏季,炎熱的氣候讓蒙軍異常難受,軍心開始渙散。軍中不少將領認為釣魚城一時間難以攻下,不如暫緩進攻,採取別的路線進攻釣魚城,但卻遭到了蒙哥的無情拒絕。他認為自己是蒙古一個堂堂的大汗,一個小小的釣魚城攻不下,自己的顏面何在?他繼續加緊對釣魚城的攻打。

可是,釣魚城就是如銅牆鐵壁一樣,紋絲不動,這可怎麼辦呢?蒙哥想一探究竟,於是他命人在釣魚城對峙的地方築起了一座臺樓,可以觀測到城裡的一舉一動。七月,為鼓舞士氣,蒙哥親自登上城樓指揮作戰,這被王堅看見了,他馬上令人發射炮彈,只見城內的石頭如雨點般打過來,蒙哥躲避不及,被石頭砸中,受了重傷,10多天後,不治身亡。蒙哥一死,蒙古軍隊紛紛撤退。

蒙哥一死,讓其他徵服各地的蒙古貴族大驚失色,但他們同時也是高興的,他們認為自己有機會爭奪大汗的位置,於是紛紛往回撤。比如,正在遠徵伊朗、埃及等地的旭烈兀聽說蒙哥去世,忽必烈爭奪汗位,不得已他往回撤兵,只留下了少量的軍隊繼續遠徵,但終因為力量過於懸殊,這支軍隊最終戰敗,蒙古侵佔非洲的步伐就此停止。歐洲聽聞蒙哥的死訊,當地的人們也大喜過望,奔走相告這一好消息。

蒙哥之死,引起了蒙古的內訌,由於貴族間的互相爭奪,導致蒙古的四分五裂,蒙古帝國不復存在,各汗國之間彼此很少再聯繫,徵戰只能靠自己,但終難成氣候,蒙古帝國的徵伐成為了歷史,一個小小的釣魚城就這樣被歷史銘記千年。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南宋最後一寸國土,抵擋蒙古大軍36年!連蒙古可汗都命喪於此
    但是有這樣一場戰爭,這樣一座城堡,它在歷史上卻是一個傳奇,在南宋滅國後的二十多年還依舊沒有被攻下,那些最精銳的蒙古士兵最兇殘的蒙古將領席捲了整個亞歐大陸,唯獨在這兒,這個彈丸之地損兵折將,甚至連蒙古可汗蒙哥也命喪於此,進而影響了整個世界。
  • 同樣是被蒙古滅國,為何金國皇室遭到屠戮,南宋宗室卻被善待
    留守於城中的守將崔立,投降蒙古,並將金國兩宮皇太后,公主及其餘宗室500多人送給蒙古人。 史書記載,崔立用37輛大車裝載著500多位金國宗室送往蒙古大營。 1234年2月,逃亡至蔡州的金哀宗完顏守緒上吊自縊,臨終前任命完顏承麟為金國下一個皇帝。
  • 南宋朝打敗蒙古鐵騎,蒙哥真的是無能的蒙古大汗嗎?
    拔都作為黃金家族中最有實力的人,在阿拉喀馬克營地召開忽裡勒臺,與會諸王推舉拔都,但拔都不從,他仔細分析過自己與託雷系的優劣,得出四點:1、封地在西方,東進為汗,沒有實力基礎,在別人封地裡面稱王,那是找死,如果找一個能保護自己汗國的嗣君,同樣可以在自己的汗國列土分疆;2、託雷長子蒙哥是最佳人選,蒙哥戰功卓著、才智出眾,在四大黃金家族中都受到尊重,更關鍵是手握重兵
  • 蒙古鐵騎為何能踏破歐洲,直逼維也納?
    今天我們主要來聊一聊蒙古第二次西徵,也是蒙古大軍踏破歐洲的出徵。 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命令成吉思汗的長孫拔都為帥向西出徵。這一次西徵,蒙古軍所向披靡,當年冬天就打到了伏爾加河流域。次年冬天,蒙古大軍渡過伏爾加河,繼續向西徵討。羅斯各邦一盤散沙,裝備戰術又落後,遇上蒙古騎兵,一點辦法沒有。
  • 縱橫歐亞大陸無敵手的蒙古鐵騎,為何未能攻入非洲?
    不過,為什麼蒙古鐵騎能夠縱橫歐亞大陸無敵手,卻偏偏未能像羅馬人、波斯人那樣,將自己的影響擴展到非洲大陸呢?實際上,這與蒙古擴張過程中,外部的大形勢發生變化有著不小的關係。02原來,就在蒙古大軍西徵的時候,旭烈兀的兄弟蒙古大汗蒙哥,在組織進攻南宋所控制的四川合州釣魚城時負傷,南方氣候炎熱潮溼,疾病橫行,而蒙哥本就因進攻不順利而堵心,再加上傷病折磨,匆匆撒手人寰。
  • 古代蒙古騎兵,可以和歐洲重騎兵正面對抗,他們使用了什麼武器?
    在古代歐洲的歷史上,曾多次遭到遊牧民族的入侵,在面對遊牧民族的軍隊之時,歐洲的軍隊總是敗多勝少。從古代的匈人到後來的蒙古人和突厥人,都曾將戰火燒向歐洲的土地,給歐洲人留下了恐怖的回憶。
  • 面對蒙古入侵時,俄羅斯人為何不堪一擊?看看他們的城市就明白了
    可是讓窩闊臺沒有想到的是,蒙古軍遠徵南宋的戰爭並不順利,在那段時期了,蒙古軍隊吃了不少敗仗,在近六年的血戰中,蒙古軍損失慘重,而且沒有獲得太大的戰果。蒙古大軍遠徵歐洲而在蒙古帝國的西線戰場上,拔都率領的蒙古軍和東歐人的戰爭完全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
  • 蒙古滅金大決戰,只求自保的南宋如何變成了神助攻?
    文/野馬常給人印象積貧積弱的北宋,曾聯金滅遼。那麼,南宋在金朝滅亡中是否也發揮了一些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南宋在金朝滅亡的正面戰場上起到了助攻的作用,間接裡也破壞了金朝的防禦戰力,加速了金朝滅亡。可以說,南宋助攻的任務完成得不錯。南宋破壞金朝防禦力的催化劑作用也比較明顯。南宋消耗了金朝的有生力量,還為蒙古提供了進攻通道。對於蒙金戰爭,南宋的態度原本是有些模稜兩可的。南宋雖然痛恨金朝,也預見到金朝絕不是蒙古對手,但又擔心聯蒙滅金會重蹈當年滅遼的覆轍。南宋政壇當時分化出兩種聲音,主流以真德秀為代表。
  • 朱元璋滅元朝時,蒙古四大汗國為何袖手旁觀?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在滅南宋前,主要進行西徵,然後滅金夏。蒙古鐵騎深入中亞和歐洲,以其屠城的殘酷方式佔領大片領土,如此之大領土當然要有人治理,於是成吉思汗分封兒子朮赤、察哈臺、窩闊臺、拖雷四人,分別成立了金帳汗國、察哈臺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當時蒙古帝國達到了強盛之時。
  • 孤城困守,擋住蒙古鐵騎整整6年,襄樊大戰南宋到底輸在哪?
    看宋朝歷史給人的感覺就是小人得志,英雄氣沮,好不窩囊!但是這樣的宋朝,在南宋末年抗擊蒙古汗國擴張的過程中,卻展現了出乎人們意料的軍事實力。相比同時期的其他國家被蒙古人和其僕從軍快速攻滅,南宋經營長江沿線硬是和蒙古人打了四十幾年。而其中的襄樊之戰是極具代表性的一場戰爭,它的堅韌和陷落都可以說是給南宋王朝畫了一副側像。
  • 朱元璋滅元朝時,為何蒙古四大汗國不出兵幫忙?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在滅南宋前,主要進行西徵,然後滅金夏。蒙古鐵騎深入中亞和歐洲,佔領大片領土。然後成吉思汗的兒子又那麼多,且個頂個的優秀,再加上如此廣袤的土地需要人鎮守,於是分別金帳汗國、察哈臺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他們統一屬於蒙古帝國。
  • 他讓蒙古大軍望城興嘆,卻自盡於南宋的暗算
    站在這樣一個雄關之下,我們會不自禁的吟哦「雄關漫道真如鐵」!一、文人餘玠那麼,這樣一座雄關堅城,是誰修築?這巍峨的雄關源起於——餘玠。蒙古鐵騎虎視眈眈,不過別急,這個時代的宋朝同樣是將星璀璨:趙葵、呂文德、劉整、孟拱、餘玠,可謂是人才薈萃,堪稱後嶽飛時代猛將最為集中的時刻,這樣的陣容,南宋就是想亡國都難。
  • 元朝滅亡後,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但坐觀君還是會堅守這片陣地的,哪怕只有1000個讀者還在閱讀我分享的文章。所以,無論再忙,我還是會擠出時間不定期分享自己喜歡的文章。13世紀初期蒙古帝國的崛起,可以說從根本上顛覆了歐亞大陸的政治與文化格局,同時也間接的影響到了歐洲文明的走向。
  • 一場影響世界命運的大戰,此戰過後,蒙古大軍再無暇顧及西進之路
    1207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自此以後,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後代,在半個世紀裡消滅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大約有四十多個國家。蒙古汗國的版圖瞬間擴大,甚至差一點就踏入非洲的版圖,蒙古幾乎在每一次戰爭中都能獲得勝利,當時,每個國家聽到「蒙古」二字都會嚇得屁滾尿流。
  • 孟珙:滅金國、抗蒙古的南宋猛將,你不知道他的人生結局有多悲涼
    現在跟著蒙古消滅金國,鬼知道吃完會不會又被甩。自身實力不夠強大,選擇依附對象是件很痛苦的事情。金國:你能再幫我一次嗎?南宋:我做夢都想弄死你!蒙古:沒問題,我們弄死他!金國:我死了,你也活不了!南宋:他說的是不是真的...蒙古:你覺得呢?嗯哼?塔察兒見南宋遲遲沒有動靜,又發消息說:金哀宗隨時會餓死,你們不來就沒機會報仇啦,徽欽二帝那個慘呀。去他娘的!先讓老子弄死完顏王八再說!
  • 射鵰英雄傳中,南宋為何不趁著金國衰敗,北伐中原收復失地?
    射鵰英雄傳中,女真人建立的金國與偏安一隅的南宋對峙了一百多年,誰也沒有完成天下的統一,最終雄踞草原大漠的蒙古迅速崛起,以摧枯拉朽之勢南徵北戰、東伐西討,將曾經強盛無比的金國打的苟延殘喘,已經到了滅亡的危急關頭。或許有人會問,南宋和金國是一對世仇冤家,那麼在蒙古攻打金國之時,南宋為何不趁機揮師北伐,收復失地一雪當年的靖康之恥呢?其實這要從當時南宋和金國的關係說起。
  • 蒙古帝國橫掃歐亞,長驅直入打進歐洲,近乎完美的世界徵服者
    歷史發展到了宋朝中後期,原來一直對宋朝虎視眈眈的遼國被後起之秀金朝所滅,緊接著北宋被南下的金朝順道滅掉,緊接著南宋建立,但之後的戰爭一直僵持不下,沒有什麼實際性的進展,隨著歷史的推移,南宋依然健在,金朝的統治危機到來,遠在金朝大後方的蒙古部落覺醒,就像是當年崛起的金朝一樣,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 歷史上陸秀夫抱著南宋皇帝跳海的時候,有十萬人追隨,這是為何?
    首先聚集在崖山的南宋小朝廷,那些戰鬥的軍隊,便是對南宋最忠誠的存在了,即使最樂觀的人,也不認為南宋可以奪回故土,擊敗蒙古,很多人在那裡是求仁得仁的,另外靖康之變中投降的皇室人員,特別是女眷在北方悲慘的遭遇,也讓家眷們大都懷著必死的決心,宋朝文風昌盛,氣節的概念還是深入了人心的,種種原因,讓這南宋悲劇的最後一幕,充滿了感染力。
  • 南宋終於滅亡了
    到貞元元年(1153)遷都燕京,又改燕京為中都大興府,中京大定府為北京。哈哈哈,遼的中京是金的北京,遼的南京是金的中都,金的南京是宋的東京,這很有意思。也就是說,女真人南移的幅度遠遠大於契丹。南移固然因為宋節節敗退,也因為蒙古咄咄逼人。因此金人遷到他們的南京沒過多久,不幸的開封又要為一個王朝送終。
  • 忽必烈為何要將蒙古帝國改為大元?大元二字是什麼意思?
    公元1279年二月,南宋國祚斷絕,大元正式成為天下共主。「大元」國號從1271年11月忽必烈開始起用,1368年閏七月二十七日,元帝妥歡帖睦爾北逃蒙古大漠。八月二日,明軍攻佔大都,由此元朝在中原地區的統治結束,大元國號從此成為歷史。忽必烈為何要以大元為國號?大元與大蒙古國是什麼關係?這一切還得從頭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