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唱響一個民族! 聽《烏蘇里船歌》作者咋說

2021-01-10 央視網
一首歌唱響一個民族! 聽《烏蘇里船歌》作者咋說

原標題:

  新華社哈爾濱8月20日電 題:深入生活千般苦 創作成果分外甜——77歲詞作者講述《烏蘇里船歌》的故事

  白瀛、方沁茗

  1962年,年輕的詞作者胡小石深入生活,創作了反映赫哲族人過上幸福生活的《烏蘇里船歌》。這首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曲,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走紅」的?三位主創中唯一健在的詞作者胡小石,為記者講述了《烏蘇里船歌》的故事。

  「來了就捨不得走」

  胡小石說,《烏蘇里船歌》的誕生,是偶然中的必然。

  1961年,哈爾濱舉辦首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但演出的多是成熟作品,大家都希望第二屆時能有一些本地原創作品。當時22歲的胡小石一路輾轉,搭著老鄉的牛車、馬車,來到了邊疆的烏蘇里江地區。從那時起,胡小石便與赫哲族結下了不解之緣。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境內的赫哲族僅有300多人。

  「1962年,從一個人口很少的民族成了國家56個民族主人公之一,這個民族的新舊社會對比很強烈。」胡小石說,「這種幸福感是很明顯的,所以來了以後我就捨不得走,這正是我要尋找的題材。」

  赫哲族主要分布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餘脈。胡小石跑遍了當時的三個赫哲族聚居地——街津口、八岔、四排。

  把赫哲人的心聲和幸福感集中在歌曲裡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悠揚的《烏蘇里船歌》,展現了赫哲族作為漁獵民族的生活方式。

  在四排鄉,胡小石和赫哲族漁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僅一起住在「網灘」(捕魚時江邊的臨時居所)的窩棚裡,還一起到江裡捕魚。

  「魚汛來時,船隊就要隨時出發。每個船頭都點個燈籠,成排成隊的漁火,很壯觀。」胡小石說,「沒有『生活』就無法寫出鮮活的、有生命力的、貼近大眾心靈的好歌。」

  魚是赫哲族的主食,漁民們在網灘上把魚用醋一煞,就是赫哲族的名菜「剎生魚」。

  「當時沒什麼別的可吃,就把魚當飯吃,一天一洗臉盆,我這個城市青年的胃都受不了。」胡小石說,但赫哲族老鄉非常熱情,吃著魚喝著酒,唱一段跳一段,「二兩燒酒下去什麼都跟你說,只要認為是朋友了,心都能掏給你。我到現在跟他們還有緊密的聯繫。」

  當時,汪雲才為創作話劇《赫哲人的婚禮》的配樂,已先到赫哲族地區採風,積累了大量音樂素材,而郭頌已是小有名氣的歌手,三人同在哈爾濱歌舞劇院工作,於是決定共同創作,而胡小石的歌詞,是第一道工序。

  「在四排鄉附近,藍色的烏蘇里江和白雲飄飄的大頂子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我把赫哲人的心聲和幸福感集中在這畫面裡,寫就了《烏蘇里船歌》。」胡小石說。

  一首歌唱響一個民族

  歌曲還沒發布,郭頌就接到任務訪日演出。在日本,經多次非正式場合的試唱,郭頌有了自信。回國取道香港,郭頌第一次在舞臺上演唱《烏蘇里船歌》,並錄製了這首歌的第一張唱片。

  回到北京,在和郭蘭英、胡松華的民族唱法歌唱家聯合獨唱音樂會上,郭頌終於在內地推出這首歌。這場音樂會,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了音,並將這首歌選作「每周一歌」,一時間傳遍大江南北。

  當時,胡小石正跟《白毛女》的作曲之一張魯在小興安嶺深入生活。「住的招待所房間前面有個小喇叭,每天早上聽這首歌,感覺很熟悉,才知道我們新寫的《烏蘇里船歌》已經一炮打響。」

  1980年,《烏蘇里船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太地區音樂教材,這首中國民族音樂由此走向了世界。「通過這首歌,人們知道了中國還有一個赫哲族,而且還有一首挺好聽的歌。」胡小石說。

  如今,《烏蘇里船歌》已經55歲,此次胡小石帶著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的十餘位詞曲作家,再次來到饒河,醞釀創作「烏蘇里江主題套曲」。

  宋小明、宋青松等中青年詞作家表示,現在的物質條件比55年前好了太多,但要創作出能傳遞出當代精神的優秀作品,就更需要深入生活,將真實的情感化入作品,把上一輩的優秀傳統延續下去。

  77歲的胡小石說,他現在仍然享受著創作的樂趣,「一方面有賴過去的生活積澱,一方面也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見識,力爭保持年輕的藝術之心。只有深入生活吃盡千般苦,創作的成果才會分外香甜。」

相關焦點

  • 《烏蘇里船歌》裡歌唱的打漁民族,現在什麼樣了?
    (2018年10月24日攝)攝影:記者馬知遙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李鳳雙、管建濤、王建)11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一首傳唱半個多世紀的民歌,演繹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變遷——「56歲」的《烏蘇里船歌》,仍在傳唱》的報導。在我國東北角有一條綿延800多公裡的河流,她的名字叫烏蘇里江。江邊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漁獵民族——赫哲族。
  • ...卻有「幸福滿艙」,新時代赫哲人家走向美好新生活 烏蘇里船歌新唱
    屋內,7位赫哲族老阿媽身披民族盛裝,齊聲唱起《烏蘇里船歌》。這裡是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赫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現有5000多人。在同江,赫哲人主要聚居在街津口和八岔兩個赫哲族鄉。正在領唱的吳桂鳳,是赫哲族說唱文學伊瑪堪傳承人。
  • 笛子戴亞丨經典民歌《烏蘇里船歌》,聽得江面波光粼粼~
    戴亞老師的《烏蘇里船歌》錄製自2009年專輯《並非神話》
  • 民歌演唱家郭頌病逝 《烏蘇里船歌》成一生遺憾
    劉和剛稱:「郭頌老師的演唱是獨一無二的,他演唱的所有作品像《烏蘇里船歌》《新貨郎》等都緣於對東北黑土地的熱愛和喜歡,他把東北的地方戲加入了音樂的元素再重新改編、創作,唱出了獨有的韻味。」劉和剛稱:「郭頌老師曾對我說過,希望我把他演唱的歌曲重新翻唱錄一個專輯,如今老爺子去世,作為對於他的感恩、紀念和發揚,我會做這件事情,把他的音樂傳承下去。」
  • 烏蘇里放歌:船歌迴蕩烏蘇里,無限風光在虎林
    烏蘇里、漁村重話,雲臺同上。幾許荷花猶隱映,無邊稻實堪蕭爽。步遊蹤、難得動情懷,聲漸朗。    聊前度,空追想。憐今夕,緣來往。剩有纖纖月,更誰清唱。且喜豪吟千島夢,不辭小酌三山釀。愛夜闌、繾綣鏡湖光,心神養。邊塞橫秋,江鄉過雨,成排松下真風。一年年會,盡在掌聲中。各自詩歌漫浪,憑心論、南北西東。今如此,又將宴席,聊學把尊同。喉嚨。才咽罷,幾番精理,逐處形容。更何人主持,聲脆玲瓏。
  • 大年初五,為你歌唱!月亮?星光?姑娘?這一首愛情歌曲遠比你想的浪漫
    「眼看著你難過,挽留的話卻沒有說,從古至今,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散文小說,愛情都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在現代流行歌曲中,愛情更是最常見的一種表達。只要能表達浪漫,塞納河畔、花店玫瑰、星星月亮、月下老人、丘比特、連牛頓的萬有引力都能來充當愛神之劍。只要能表達傷痛,酒吧、街角、婚禮也都能成為傷心的意象。
  • 經久不衰的漁歌,在豐盈的歲月裡靜靜流淌
  • 波光粼粼,情意綿綿:賞析古典音樂史上最迷人的船歌作品
    蕭邦的《升F大調船歌》作於1845-1846年,樂曲獻給斯託克豪森男爵夫人。蕭邦一生只作了一首船歌,這是純粹的威尼斯水鄉的船夫之歌。典型的船歌是6/8拍子,其強拍在第一拍,弱拍在第四拍。幕啟,布景展示了威尼斯運河旁庭院裡的繁華景象:琳琅滿目的畫廊面向著大運河,臺階上鋪陳著帶裝飾圖案的大地毯,各種花草在火炬的映照中顯得異常鮮豔。容貌出眾的名妓朱利埃塔一面招待賓客,一面與她的情人達彼圖託一起唱起這首歌唱美麗的夜晚的《船歌》。歌曲從獨唱到二重唱,後又加入合唱,以6/8拍蕩漾的節奏描繪了威尼斯河上迷人的夜景。
  • 蕩漾飄搖在歲月中的「船歌」
    「你看那汾河的水譁啦啦地流過了我的家門」(《人說山西好風光》),「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歌唱祖國》),對於走出家門就能把腳丫浸泡於河水中的人來講,「譁啦啦」的聲響都一樣,只不過河名不同而已,在巴黎就叫塞納河,在布拉格就叫伏爾塔瓦河,在俄羅斯叫伏爾加河,在中國就叫汾河、沂河、淮河、洛水……然而,不同河床上飄蕩的船歌,聲響卻完全不同。
  • 雛菊與《六月船歌》
    雛菊就像小太陽,惠瑛如此說。 有一天,因為腳步不穩,惠瑛從窄窄的木橋上滑入河中,這一幕,恰被樸義看到了。那一天是4月15日。樸義對溫婉秀麗的惠瑛暗生情愫。他默默為惠瑛搭好了一座新木橋。為投其所好,開始研究梵谷、莫奈和倫勃朗,並種植起她最喜歡畫的雛菊。 後來,每天下午4時15分,一盆清新的雛菊花就被準時送到了惠瑛家門口。
  • 郭沁《船歌》祛焦躁
    所以《船歌》決定了此樂是緩緩的,飄飄的,蕩蕩的。郭沁恰好把握了該樂的基調,演唱的樂性是在平緩中潛伏著飄蕩,純樸中滲透著健康的體溫,自然中顯現著精微的技術。有人或許質疑,一個17歲的高中女生,小本嗓,純樸地唱這麼一首簡單的《船歌》,哪來的那麼複雜的技術?住在現代化大都市的人都知道,在北京、上海等地要喝上純樸的山泉沒有高科技是根本不可能的。
  • 六月船歌 |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上)
    為了彌補媽媽的小心思,我加了那位可愛小姑娘的微信號,還推薦她聽阿斯肯納奇彈奏的《六月船歌》,跟她說:你的周董也很喜歡這支曲子。結果,她說一點也不好聽。我說:仔細聽,這個城市其實好安靜。安靜得可以聽到落花的嘆息,聽到流水的聲音,一切都仿佛漂浮在一個永恆的夢中,而我們只是委身於這條永恆河流上的一葉小舟,輕柔地搖擺著,隨水漂流。
  • 中國著名歌手一人一首成名曲,非常經典!
    一首好歌的魅力是無窮的,願美好的歌聲千古流傳,永遠散發它不朽的光輝。中國著名歌手一人一首成名曲,值得收藏!喜歡的朋友記得收藏和分給更多人欣賞吧....01. 李谷一《妹妹找哥淚花流》02.
  • 孟德爾頌三首《威尼斯船歌》的曲式分析
    作為浪漫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直努力追求全新的創作風格,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樂中汲取營養.從而使自己的作品極富詩意、浪漫情趣。其作品以簡潔、精煉的和聲與章法、嚴謹明晰的曲式和生動優美的旋律見長。他在短哲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衝突、富於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由他首創的無詞歌無疑是其眾多成就中的一穎耀眼的明珠。
  • 懂一首歌:郭沁《船歌》+肖敏曄《Mad》+胡斯默《無字歌》,一幅畫面一段人生
    昨天很意外的是看著周杰倫戰隊輸了一晚上,初選的時候覺得他的學員都還不錯,當初唱《淘汰》的朱文婷真的被淘汰了,不過她的那首歌本人還真的不太喜歡,忽冷忽熱的真不知道什麼場景適合聽,雖然唱功還不錯。其中最讓我覺得惋惜的是妹妹肖敏曄,因為她唱的《Mad+給我一首歌的時間》真的還不錯。
  • 《舌尖》裡的船歌魚水餃,怎一個「鮮」字了得!
    1產品:黃金比例魚水餃這次出現在舌尖3裡的主角王桂雲,是船歌魚水餃的首席產品官,也是山東面點大王王福昌第二代傳人,父女倆在青島當地非常有名,她做的面點不僅去過聯合國的餐桌,也入過博鰲論壇宴會上各位第一夫人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