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生活裡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可是,愛又是一件非常需要掌握分寸的事情。
愛發生在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繫的個體之間,而一旦我們對別人的「關心」超越了界限,那麼「愛」就會在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壓力,最後讓相愛的人們之間產生裂痕。
治療師朱迪斯 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闡述了親密關係中一系列的「情緒勒索」行為。
很多時候,我們會將「情緒勒索」等同於「愛」。
這種錯誤的認知,是親密關係中壓迫感形成的一種重要原因。
那麼,「情緒勒索」與「愛」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控制與自由「我是為了你好。」
「我是看重你,才會對你這麼嚴厲的。」
打壓與接納「你太讓我失望了。」
「我沒想到你是一個這麼糟糕的人。」
當面對情緒勒索時,我們往往會產生一種糟糕的感受。「我不夠好」。「我太糟糕了。」這種感覺可能會在內心油然而生,隨之產生一種無力感,最後甚至演化成為一種憤怒與攻擊。在生活與職場中,打壓也是一種常見的情緒暴力。從理性角度來分析時,我們可能能夠意識到,上司或者伴侶對於自己的打壓實際上僅僅是他們情緒的一種宣洩,而非對於我們自身行為與能力的客觀評價。可是在面對打壓時,不舒適感是大多數人會產生的一種應激反應。
我們需要一些客觀的評價來反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對於來訪者的接納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在愛裡也一樣,只有我們接納了對方優點與缺點,那麼批評才會成為對方前進的一種動力。缺乏接納的評價,只會打壓對方的信心,進而內化形成一種自卑情結。
冷暴力與積極溝通沉默,也是情緒勒索一種常見的方式。心理學的感覺剝奪實驗告訴我們,缺乏外在信息的環境對於人來說,是一種煎熬。在親密關係中也一樣,缺乏足夠的信息反饋,會造成一個人情緒的崩潰。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給彼此保留足夠的思考空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這與冷暴力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給彼此空間,是溝通後達成的一致。溝通不一定是通過言語,有時候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去交流,可能是給對方倒一杯水、準備換洗的衣服或者準備一頓早餐。適時的停止言語溝通,彼此之間依然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關心。而冷暴力,往往是切斷了信息交流的大多數渠道,用沉默與不作為,鞏固自己的權力感。
愛是需要溝通的,不管是言語、行為還是其它的表達。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是通過溝通形成的。情感的聯繫,需要在客觀世界裡通過交流搭起一座橋。
愛是生活的必需品。
每個人都需要愛,因為愛能夠讓我們與這個世界產生一種聯結。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產生的一種體驗。
當我們對自己的情緒缺乏足夠的自我意識時,往往就會用這些情緒試圖去控制別人。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很難完全避免不越過情緒這條邊界,但我們需要學習去感受與反思自己的情緒是否對我們愛的人形成了壓力。
愛是需要學習的,它也的確值得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在親密關係裡,我們很難完全避免不越過情緒這條邊界,但我們需要學習去感受與反思自己的情緒是否對我們愛的人形成了壓力。
測試TA是真心愛我的嗎?他愛我有多深?戳「閱讀原文」看超好用的真愛識別器。
註: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原作者可隨時聯繫我們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