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文藝範」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撰文:韋伊
單就結構和主題來看,《獨自在夜晚的海邊》可以算是洪尚秀近年作品中最乏善可陳的一部。然而,加上婚外戀私奔的新聞,且新聞的女主角金敏喜又成了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扮演的角色恰恰是一位跟導演發生婚外戀的女演員……這些聳動效果的疊加,為讀解這部電影頻添了許多趣味。
費裡尼說:「我了解自己不是被當作導演,就是被當成瘋子。身為導演的一項權利就是:你被允許做夢。」而洪尚秀導演行使這項權利的方法是:允許角色做夢。
在《不是任何人女兒的海媛》裡,海媛在夢境中見到了崇拜的演員簡·伯金,也看到了不倫戀的對象在她把兩人的關係告訴自己朋友後的反應。在《自由之丘》裡,主人公森在夢境裡與偶遇的咖啡店老闆娘產生露水之情,最後又與失聯的戀人喜相逢。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看似是洪尚秀走得最遠的一次——在100分鐘的片長中,夢境佔據了95分鐘,但其對夢境的呈現遠較前兩部來得荒誕。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許多匪夷所思的事,在夢裡會顯得理所當然。正是藉助這樣的通識,通過黑衣人在異國的海邊背起主人公英熙,以及在江陵的酒店陽臺上擦拭玻璃又被其他人視而不見的畫面,洪尚秀反覆提醒著觀眾:這只是一場夢。
至於他這樣做的原因,可以有多種解釋,可能是在表達這些所謂戀情的糾葛無非就是黃粱一夢;也可能是將圍觀他的緋聞的觀眾與電影的觀眾重合,傳達出:你們所聞非實。
然而,相比之前的兩部,夢境在《獨自在夜晚的海邊》裡的作用變得單一而乏味。
在《不是任何人女兒的海媛》裡,因為現實與夢境的對照,海媛的不倫對象的虛偽和懦弱暴露無遺,她也得以正視心知肚明卻想要逃避的現實。
而《自由之丘》的妙處在於夢境與現實的邊界模糊不清,無從判斷森究竟和咖啡店老闆娘發生了肉體關係,還是維持著一起喝酒的朋友關係,愛情和欲望孰勝孰負到最後仍是個謎。所有這些都能觸動觀眾自發地思考主人公的境遇與選擇。
而在《獨自在夜晚的海邊》裡,所有影像的呈現都是作為夢境主體的英熙的單一視角:她玩夠了帥哥,卻因為跟其貌不揚的已婚導演真心相愛而遭受非議,不得不遠赴海外避風頭;她的已婚或者找到伴侶的朋友,或承受孤獨,或失去自我;她的演技備受讚賞,卻因醜聞的影響無法得到好的工作。
因為沒有現實或者他人的視角作為參考,整部電影有點像是一個人的宣洩和宣言。從這個角度看,說洪尚秀和金敏喜想借這部電影來洗白,確可成立。
在洪尚秀過去的電影裡,他都能保持一種局內人和局外人的雙重姿態,尤其是在他火力全開嘲諷男同胞的時候。可能是因為這次愛得熱烈,終於陷入當局者迷,表達得過於迫切和直白,其實技巧再高明一點,「洗白」的陳詞會更有說服力。
說整部電影沒有現實的參照似乎也不確切,夢境往往能反映一個人最真實的心境。不論是洪尚秀的前作,還是七十多年前的《愛德華大夫》,抑或是被視為神片的《穆赫蘭道》,但凡影視作品中涉及夢境,都無法超脫弗洛伊德的認知範疇,皆反映潛意識的心理過程,都是對自己最透徹的直視。《獨自在夜晚的海邊》也不例外。
從英熙與前後三組朋友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她的本我、自我與超我的交戰。以漢堡為背景的故事,顯然是反映她想要逃避當下的大環境。她對著婚姻不幸的朋友說:「我想要的不過是活得像我自己,不會動搖,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可以活得像自己。」這是本我的基本訴求。而美麗、演技好、惹人疼,這些從朋友口中說出的讚美,其實是她希冀從他人那裡獲得的認可。
而她清楚導演有孩子,「孩子可是很強大的」,又無法確定他是否會趕來異國找她。這表明她對這段感情的信心不足,導演無法完全滿足她情感上的需求。
於是,代表母性形象的溫柔、貼心的女性朋友,便成為她轉移愛戀的客體。所以,不論是異國的姐姐,還是江陵的姐姐,她都會對她們說:「一直待在一起吧。」
如果洪尚秀的工作方法真如外界所言:沒有劇本,只有大綱,很大程度上藉助演員的臨場發揮。那麼,英熙的心路歷程或許就是金敏喜的心路歷程,這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恐怕還是會如很多人所預想的,無法以幸福收場。
金敏喜與洪尚秀。金敏喜憑藉此片獲得了第67屆柏林電影節影后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