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半劍:被蔑稱為雜種劍,卻是中世紀戰場最強

2021-02-24 冷兵器說

在美國作家喬治·馬丁的長篇史詩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裡,臨冬城公爵艾德·史塔克的私生子瓊恩·雪諾的身世一直是迷,有很多傳言說他是艾德與星墜城的亞夏拉·戴恩小姐之子,艾德則對國王勞勃·拜拉席恩說瓊恩的母親是一個叫薇拉的女子,而甜姐島伯爵高德瑞奇·波內爾則認為瓊恩是艾德和咬人灣一個漁夫的女兒所生。但是書迷群中許多讀者又推測瓊恩是雷加·坦格利安與萊安娜·史塔克之子。

《冰與火之歌》瓊恩·雪諾


看了以上長得跟裹腳布、又似繞口令的「媽媽你是誰」後,你可能想仰天長嘯:哥麼,你媽到底是誰?

雪諾的媽是誰,這不是咱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我們的重點是雪諾所持的那把劍。在書裡,瓊恩·雪諾曾多次被人挖苦:雜種拿著雜種劍——絕配。

雜種劍是啥?請聽古兵揭秘君慢慢道來。

《冰與火之歌》裡持手半劍的瓊恩·雪諾

所謂雜種劍,即手半劍,手半劍是十五世紀歐洲主流武器,一直統治中世紀戰場直到中世紀結束。它的全名叫做:一手半劍(hand-and-a-half sword),顧名思義,是介於雙手握持和單手握持之間的一種劍。


正確的握持方式如下圖所示:


握持一手半劍的盔甲騎士

在當時的歐洲,劍大致可以分為:單手劍、雙手劍、一手半劍。單手劍如騎士劍適合突刺,雙手劍適合劈砍,而一手半劍則集成了這兩種劍的優點,並且,它比單手劍重量大、長度長,因而威力和攻擊範圍也更大,同時,它又比雙手劍輕便,易於攜帶,出擊速度更快。

有人說一手半劍是單手劍和雙手劍的混血子嗣,因此得了個諢名「雜種劍」。

握持雙手劍的歐洲古代戰士


雙手劍劍術演習


雙手劍對抗演習

手半劍無論單雙手握持,還是配盾都效果拔群,可以說是最完美的劍。在十五世紀,西班牙蘭多士兵多使用手半劍配合盾牌,這種裝備讓他們在戰場上表現得極其出類拔萃。

西班牙蘭多士兵

另外,手半劍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設計:配重球在護手前3英寸,能夠有效平衡重心 ,利於用力靈活 。這種設計也使得劍技更多變,除強攻外還有防守攻擊並重的劍技——較重的劍身和十字護手可以用于格擋防守,同時劍尖攻擊。

《中世紀劍術入門》(The art of long sword combat )這本書裡就詳細記載了紛繁多樣的手半劍劍術要義:

《中世紀劍術入門》手半劍擊劍姿勢總結

手半劍一般長1到1.2米左右,劍身上有樋,頭部尖銳。其中最經典的是德式手半劍,外形優雅華麗,主要配合德式優雅的劍術。

手半劍


手半劍劍術展示


手半劍的形制並非始終如一,而是不斷改變改進的,在其最早出現的十三世紀,手半劍劍身有血槽,血槽使得劍身硬度更高,到了十四世紀初,此時劍身仍有血槽,但劍尖變得更加尖銳,到了十四世紀末,血槽被突出的劍脊取代,劍尖的尖銳程度和硬度有所增加。

早期帶血槽的手半劍

後期帶劍脊的手半劍

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可能有人會想問。

答案並不複雜:主要是當時歐洲戰場上的防禦裝備在改進,為了擊破防禦,不得不改進攻擊武器,就如俗語言見招拆招。

在十三世紀,當時的防禦裝備是鏈子甲,而在十四世紀,則是板甲(盔甲)。鏈子甲禁不住劈砍,而堅硬的板甲能夠經受住劈砍,但對於刺擊則束手無策(半手劍的劍尖可以輕易地刺入板甲縫隙裡),所以,後期的半手劍的設計是在不斷加強刺擊方面的效果。

穿鏈子甲的人

古代歐洲盔甲


古代歐洲盔甲


【古兵揭秘君有話說】

我們的目標是做集專業和趣味於一體的冷兵器科普平臺,若諸位朋友對我們的公眾號有什麼建議、疑問,可以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古兵揭秘君在此恭候~

歡迎轉發、評論、收藏,也期待與您的交流!

相關焦點

  • 弄明白《權力的遊戲》這幾把劍,就能看懂角色命運
    最具代表性的物是劍,最重頭戲的重逢是狼家子女。其中,當年忍受著私生子身份的雪諾和不守規矩而常被批評的二丫兩人惺惺相惜、關係最親,多年以後的重逢情景也甚是感人。猶記第一季時,臨別之際雪諾找來鐵匠密肯,親自監製了一把小劍給妹妹二丫當作禮物。二丫歡呼雀躍,和《權遊》裡其他被主人賜予名字的劍,以及中世紀歷史裡那些與主人一起流芳百世的劍一樣,二丫也要給自己的小劍起名。
  • 歐洲中世紀戰場上的刀劍霸主,你知道其中幾個?
    英格蘭寬刃劍是中世紀歐洲軍隊最普遍的裝備。長3英尺左右,單手揮動。劍有兩刃,一擊不中,不用翻腕即可回擊。十字形把手多為所制,劍柄末端常有一圓球,非為裝飾。注鉛,以維持用力砍劈時手腕的平衡。自羅馬帝國湮沒後,這種兵器廣泛的出現在各個戰場上,從百年戰爭到紅白玫瑰,直到14世紀,鎖子甲取代簡易的皮甲,沉重的寬刃劍逐漸失去用武之地,退出歷史舞臺。德國雙手劍是中世紀末和文藝復興時期僱傭兵所使用的最著名的劍,也是最笨重的武器之一。它凝聚了德國工匠高超的技藝。雙手劍十分巨大,你不可能一隻手握著劍揮舞自如,兩隻手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它的威力。
  • 學習刺劍就能成為戰場高手?這才是《權力的遊戲》裡的最強外掛
    刺劍劈砍能力是戰五渣級別,不能和手半劍(hand and a half sword,囧司令的「長爪」就是典型的手半劍)進行對砍,也不能向多個方向進行攻擊,因此在一對一PK時主要「用尖的那頭刺人」。西班牙的紳士們只有在「你瞅啥」「瞅你咋的」時才用它乾死對手,在徵服美洲、搶奪義大利的戰爭中依舊以手半劍和圓盾為主要格鬥兵器(後來進行了兵器改革,有傭兵也使用刺劍,但大家的評論是普遍不好用)。
  • 高富帥的人馬刀槍——中世紀的騎士們都使用什麼武器?
    中世紀騎士的烏龜殼真的很難打穿 劍和騎槍 中世紀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劍。 劍是一種可以快速移動的武器,可以刺傷和切割肉體,劍可以造成最大的傷害。基於劍的運用,中世紀的戰士開發出了複雜的技巧。這把劍"給了較為羸弱的人希望,寄希望於嫻熟的技巧可以戰勝蠻力。" 劍的受歡迎程度還有其他原因。中世紀金屬加工技術的限制意味著劍最初是昂貴的,賦予了使用劍的騎士一種社會地位。
  • 這幫在戰場上背鍋的廚子,居然是中世紀的終結者?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終結了中世紀的奧斯曼帝國第六任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所率領的耶尼塞裡軍團,也是「蘇丹親兵」。高白帽,八字鬍,是耶尼塞裡軍團的標誌特色,看過《奪寶奇兵》的朋友們可能對於穿著這種裝束的士兵有多強並沒有什麼實感。
  • 《鬥羅大陸》比比東隨手一擊,劍骨雙鬥羅命喪戰場,寧風致太可憐
    因為前期最強的封號鬥羅馬上就要出場了,這個人就是唐三的父親唐昊,被譽為最年輕的封號鬥羅,也是當代昊天宗的昊天鬥羅,他的出場代表主角和武魂殿的戰鬥徹底打響,雙方也不會再做一些莫須有的表面功夫。比比東從一開始就是強者的身份,小舞的母親是十萬年魂獸,魂環就在比比東的身上,唐昊也因武魂殿成為了半個廢人,七寶琉璃宗在不遠的將來也要被比比東滅門,所有受到傷害的正派都會以唐三為核心,開始對抗強大的武魂殿。
  • 中世紀版GTA《俠盜獵馬手》跳票 延期至2021年Q1發售
    《Rustler (Grand Theft Horse)》(暫譯為《俠盜獵馬人》)是一款中世紀版GTA風格遊戲。近日官方宣布遊戲跳票,本作將延期至2021年第一季度發售。遊戲的Steam頁面已經上線,官方也公布了遊戲介紹內容。
  • 劍來:當阿良和左右傾力出劍時,誰有資格為他們護劍一程?
    不過隨著那一道橫亙半座天下的劍氣長橋劃破長空,左右應該已經在用最快的速度趕往戰場,有他與阿良聯袂出劍,這也讓人們對這一戰的結果不至於絕望。就像書中所言,這二人聯袂出劍就像是老大劍仙陳清都出城傾力廝殺,而後者是數座天下諸多十四境大能中的天花板存在,面對這份戰力,如今這個沒有託月山大祖的蠻荒天下如果不是糾合了超半數明面上的巔峰戰力圍攻的話,恐怕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出來一戰,包括初升和蕭愻這兩位十四境大能。
  • 【獵奇】中世紀最著名的永不開刃之劍——仁慈之劍
    這個著名的武器之所以稱其為仁慈之劍,因為它的劍尖被削掉,以示君主的仁慈。此劍的劍尖據說是被天使所折斷,意在制止一次錯殺的行為。這是一把短劍,劍尖為方形,它是英國國王和皇后加冕期間使用的五隻劍之一,另外四隻英國加冕劍是寶石之劍,國家之劍,靈性之劍,正義之劍,象徵意義不言而喻。
  • 中世紀騎士的一套裝備,有多麼複雜和昂貴?
    下面說一說騎士的劍    劍對於騎士來說,不僅僅是武器,更是身份和榮譽的象徵。騎士手中的劍,一般都要有一個受劍儀式。領主或者神職人員,會進行祈禱或祝福,讓劍賦予特殊的意義:為上帝服務,打擊敵人;保護人民,維護正義。
  • 【預測】最強魄劍之哀劍,此劍會為誰而哀?
    劍山下,無數劍修墳墓矗立,提醒後人曾有一個輝煌的劍道文明埋葬於此。劍祖為他們立碑,墓中無屍骨,只有一柄柄劍在訴說他們主人屍骨無存的悽涼。劍山的機緣,天資強如冥王也感嘆太過沉重,他這樣一位在聖境敢拿神劍磨礪自身的真神也只能取一部分。劍祖身懷八絕,劍膽、劍魄、劍魂、劍心、劍譜、劍骨、劍源、劍道奧義。
  • 歐洲中世紀十大冷兵器,第三種名叫「雜種大劍」,石中之刃上榜!
    1.羅馬寬劍:自從第二次布匿戰爭時吸收了西班牙劍長處的這種劍出現之後,在好幾個世紀裡一直是羅馬士兵的專用裝備。這種劍完全就是為步兵方陣作戰而存在的:雙方的士兵「盾牌頂著盾牌」地拼殺時,劍比一般希臘世界重裝步兵所使用的長矛更加便利。
  • 將演員蔑稱為「戲子」,是對表演藝術和現代文明的褻瀆
    由於社會地位低下,所以演員在封建社會被蔑稱為「戲子」,也如人們在吃了農民種的糧食,卻要把農民蔑稱為「鄉巴佬」一樣。   這樣的網文;一港臺歌星因歌迷辱警事發後,就有標題為《戲子當道,國家必亡》的網文。這些文章觀點認為,演員的收入遠超科學家,某草根明星離婚要分割的房產就達九處(含一處美國房產),而屠呦呦的諾獎獎金也只夠在北京買半個客廳;同時,媒體及社會對名星演員的關注和宣傳遠高於科學家和科技事業。這其實是把兩個毫無可比性的職業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有意製造社會矛盾。
  • 劍風傳奇:三個虐菜狂魔,一言不合就變身,他是神之手下最強使徒
    劍風傳奇:三個虐菜狂魔,一言不合就變身,他是神之手下最強使徒劍風傳奇是一部優秀的黑暗硬核動漫,在前期的時候就是戰場模式,後期直接轉變為高魔世界。雖然這個轉變令粉絲有些錯愕,但看起來是真的帶感。格裡菲斯因恨而覺醒霸王之卵,成為第五位神之手,打開幽界大門。
  • 中世紀騎士的雷霆—騎槍
    不過在藝術作品中,騎士的標誌性武器是劍,其中比較有名的如亞瑟王的石中劍,騎士羅蘭的聖劍杜蘭德爾。但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騎士們主要的武器是他們的騎士槍(lance)。  當時面對著在山上列陣的英格蘭步兵,諾曼人方面的陣列由弓箭手打頭陣,步兵緊隨其後,而諾曼騎士們在最後壓陣。這種戰術搭配明顯是想先憑藉弓箭手削弱敵人,然後通過步兵的強力突擊打出缺口對手,最後騎士們在向著對手陣型的缺口處發動騎槍衝鋒,打垮敵人後再追擊逃兵收割戰果。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作為回報,在戰爭時期,騎士有義務為領主出戰。同時,騎士需要自己準備打仗要用的武器裝備。一般來說,騎士並不是孤身一人,在發生戰爭的時候,騎士還會帶上他的隨從們,一同為領主作戰。富裕一些的騎士,可以湊出十個人左右的隨從,跟隨自己一同作戰。而囊中羞澀的騎士們,可以就只有一個侍從,跟隨自己戰鬥。騎士與騎士之間,差距也是很大的。
  • 動漫界最強的五把劍,天叢雲劍、乖離劍,還有?
    ,不過從整個動漫界來看,這些劍還不是最強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動漫真正最強的五把劍。《犬夜叉》殺生丸——天叢雲/《火影忍者》宇智波佐助——草雉劍天叢雲劍又叫草雉劍,在《犬夜叉》和《火影忍者》中都出現過,這把劍的原型是日本三大神器之一,是日本神話中最強的神劍,相傳是須佐之男打敗八岐大蛇之後出現的神劍。在《火影忍者》中草雉劍比須佐能乎的十拳劍還要厲害,在《犬夜叉》中更是能夠有一擊斃命並且將人化為傀儡的神器。
  • 最強的劍(淺談:西洋劍的發展與演變)
    劍的變化並未停止,護手又開始變小,原來能為劍手提供很好保護的交叉護手逐漸退化為裝飾品。劍身繼續收縮,形成了小型劍的樣子──三角形,異常輕捷,長度在30~33英寸之間。小型劍看起來像美麗、致命的小玩具。它們輕盈纖細,非常迷人。很多人都把它們看作終極寶劍和最具殺傷力的決鬥武器。我個人強烈反對這種看法。
  • 抗戰時「小日本」這一蔑稱是如何來的
    從蔣介石到東北軍閥二張父子,再到臺灣作家柏楊、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水均益、笑星趙本山、中長跑教練馬俊仁、乃至5歲的幼童,至於街頭巷尾的各色人等,更是不絕於耳、百說不厭的稱其為小日本。對小日本這一蔑稱,究起原因一方面除了表達對日本軍國主義和侵略軍的憤怒和憎恨,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地理面積和人口都比中國小、日本侵略軍的身材普遍比中國人矮小。對於日軍的身高普遍比較矮小這一點,稱其為小日本倒也比較貼切。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主要與日本陸軍進行作戰,日本的空軍和海軍主要在太平洋戰場上。
  • 中世紀音樂
    就從欣賞的層面來看待這一時期的音樂多以宗教目的為主,對一般對欣賞古典音樂有興趣的人,也許枯燥了點。漫談中世紀的音樂理論,大約可從幾個層面來探討,天主教與葛麗果聖歌(gregory chant)之間的相互發展,中世紀簡單的計譜法以及民間音樂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