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周一,點擊上方「關注」,讓你每天三分鐘看懂一本書/一部電影
私信我回複數字「01」,還有我花299元買的各種資料送給你哦!
今天我想推薦給大家的是一部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這個電影的標籤是
反正我看完是覺得背後涼颼颼的
今天我主要從科幻和人性方面跟大家交流一哈!
在看這部影片之前,我必須先幫大家排個雷:
排雷完畢,你當然可以選擇不去看,我不敢說你一定錯過了一部好電影,畢竟每個人的評價標準都不一樣,但你一定會錯過我接下來要說的幾個知識點。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叫《Coherence》,翻譯過來就是「相干性」,簡單說就是一種讓兩列波產生幹涉的性質。
這部片子是在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詮釋是正確的設定下,描寫了「多世界」也就是平行世界發生相干時所發生的一些事情。
是不是很繞?明明每個字都認識,但連在一起就是聽不懂
千萬別放棄,先去看看電影,然後再回來看一遍我接下來要說的,你只會覺得這個宇宙真奇妙,當然,或許還會伴有脊背發涼。
在談論相干性之前我們必須先提一下影片中也出現的一個概念——薛丁格的貓。
首先,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指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
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丁格貓」。但是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箱子後才知道結果。該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
這隻貓在我們打開容器前是處於又死又活的狀態,但是只要門一開,這種狀態立刻解除,我們得到的便是一個確定的狀態:死或者活。
如果把電影裡的人比喻成那隻貓的話,那每個平行世界應該就可以算作那個容器。
但是這個部電影真正要講述的不是這隻貓是死是活,而是各個平行世界有了相干性後所發生的一些事情。
而導致這次相干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彗星的降臨。
一隻貓從又死又活的狀態變到死或者活的狀態,這種突變的本質可以用量子力學解釋。而目前最普遍的兩種詮釋是哥本哈根詮釋和多世界詮釋。
而這部影片採用的是多世界詮釋。即整個宇宙空間中存在著多個世界如圖,每個圓圈代表一個世界,而彗星的作用是讓每個世界有相干性,每個世界的人可以看到其他世界的人,甚至可以通過中心點去到另一個世界。(只適應於本片)
那麼是誰創造了平行世界?
在這部影片中其實是我們每一次的選擇。
另一個世界就像是另一個版本的你,比如說現在你有兩條裙子,一條紅色一條藍色,那你就有兩種選擇,如果你選擇了穿紅色出門,那麼分裂出的另一個世界的你就一定是穿著藍色裙子出門。
而在影片中,如果最開始停電他們所有人都選擇不出門的話,那接下來就不會有任何事情的抉擇,自然也就不會有另一個世界的出現,他們只需等到彗星結束後,整個世界還是會跟平常一樣。
(至於你可能會疑問的為什麼一開始沒有任何人做抉擇,可是就已經存在另外一個世界,這個影片並沒有解釋,大概率是因為彗星的出現使世界進行了第一次分裂)
這個影片告訴我們,要是停電了就洗洗睡吧。
可這一伙人偏不,非得出去看看,這一看就是一次抉擇啊,他們出去看了,那就會分裂出一個不出去看的世界。
就這樣,貼什麼樣式的創可貼,拿什麼顏色的螢光棒,等等一系列小事每進行一次抉擇就產生一個世界。
所以當他們打算用篩子為每個人標號的時候,總共有8個人,每個人有6種可能,這1個世界就產生了6的8次方個世界。
注意,是一個世界,而在搖色子之前已經產生了很多世界。
所以,現在的宇宙有成千上萬個世界,有成千上萬個你我。
你可千萬不要認為你就是「你」,因為另一個世界的你可能在過著你痛恨或想要的人生。
所以下次如果你的朋友在說一件與你相關但你自己又完全沒有印象的事時,那可能是你走錯空間了,當然也可能是TA走錯了
在這部影片裡,女主EM把自己殺了。
乍一聽,你可能會覺得不是我瘋了就是她瘋了。
是她抑鬱了還是咋的?非得在彗星來的時候整個自殺?
當然不是,準確的說她殺死的她並不是她。
EM最後所在的空間一團糟糕,直接起了內訌,所以她逃出來在所有的世界中選擇了最祥和的一個世界。
但是那個世界有一個她怎麼辦?
反正女主選擇的是把最好的世界裡那個最好的EM殺掉,然後自己成為她。
如果是你,你又會怎麼辦?
先別急著回答。
不要覺得這道德淪喪殺人犯法就不經大腦的說出no,也別過於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說yes。
我的這個問題的淺層含義其實是希望你能夠認真回望一下目前的人生,然後平心而論,你喜歡現在的你嗎?
就拿我自己來說,20歲了,面臨過的抉擇自然很多。
這些選擇,大到我到哪裡上初中,高中的時候學文學理,高三那年是否挑燈夜戰,放假回家的每個周六是不是多刷一套題,小到今天吃什麼,遇見誰,做什麼髮型,穿什麼裙子.....
這個世界的我在過著這樣的生活,平平淡淡,毫無波瀾,性格普通,喜歡文字,在一所不上不下的大學就讀著,那另一個世界的我或許早就考上了什麼名牌大學,又或者沒考上大學。
總之,在這個宇宙中,總有一個世界的我比我好,也總有一個世界的我比我差。
我們似乎總在說「好」,她過的比我好,她比我好看......
可我們都知道在這個語境下的「好」其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評判的標準也是主觀的。可能這個世界學理的你飽受數學折磨,曾經無數次的想過「當初為什麼不學文」。
可是你又怎會知道選擇了文科的你就不會羨慕這個世界學理的你呢?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例子不妥,學文學理本質沒什麼好壞。
你可能會說,沒考上大學的那個你一定羨慕考上名牌大學的那個你,或許吧。
但「想」跟&34;是兩件事,你會為了成為那個所謂的更好的你殺了你自己嗎?
現在的你的一切都是基於過去一些有意無意的選擇,即使是已經過去了,甚至已經看到結果了,但我卻依然不敢說哪個選擇是正確的,哪個又是錯誤的。
就像我想買一條裙子,如果我買了,我可能會後悔,因為我穿著不好看。
但我要是不買的話一定也會後悔,耿耿於懷自己錯失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裙子。
照目前來看,我應該不會殺了我,而不殺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我連一隻雞都不敢動。
當你面前有選項的時候,快速抉擇是很困難的,所以我索性讓自己沒有選項,那就是在熄燈後還是洗洗睡吧,等著彗星的結束。
以上。
作者:周一,一個夢想有機會做鹹魚的女人,私信我回復「01」,送你各種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