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

2021-01-07 佛系女的修行之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最後的四句偈。

其中有為法與無為法相對比,無為就是涅槃道體,形而上道體。實相般若就是無為法,證到道的那個是無為,如如不動;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前文說過,如如不動不是一動也不動的狀態。

夢幻,有夢有幻。夢,我們每個人都做過,可是哪一個夢境能夠留住?能夠實現?美夢成真也只是一個願望。夢境中的種種情況無論是好是壞,都會醒來。醒來的那一刻,夢裡的一切就已經成為了過去,不可得。當你當下回憶夢境的時候,夢境已不可得。未來會不會實現此等美夢,更是不可得。因為未知,所以不可得。幻也不是完全的沒有,當幻存在的時候,幻就是真,這個世界也是這樣。這個物理世界地球也是假的,它不過是存在的時候比較久而已,這個久也是相對的,秒相對於百年,百年顯得久,百年相對於億年,億年顯得久,地球存在時間與宇宙時間相比,地球的幾百萬年也就是彈指間就過去了。你還覺得長嗎?夢幻來的時候,夢幻是真,當夢幻過去了,就是不存在。

泡影是真是假?泡泡的美麗也就幾秒,之後就破了。有的堅持時間長一些,最終也是消失。

影子是真是假?電影也是一種影子,鄧麗君已經不在人間了,張國榮也不在了,但是每次一聽到她的歌聲,一看到他演的電影,就好像他們都在你的眼前一樣,這是真是假?

有人說《金剛經》是一部講空的經典,但是整個經裡佛陀也沒有一句是講空,也沒有告訴你什麼是有。其實空與有都是法相。執著於這些就是著相。著了自己所想的法相。這真相沒法說,一說就錯,所以說不可說,不可說。

這「夢幻泡影」的形容,就是叫你不要執著,不住,並沒說什麼空與不空。你如果說空是沒有,《金剛經》說:「於法不說斷滅相。」,夢幻來來去去都是要在其中不能取於相,如如不動,不住於相。

當你在夢幻中,不著於相。當你做官的時候,不被官相困住;當你做生意的時候,不被錢困住;要不住於一切相,如如不動,一切如夢如幻如泡影。如露如電亦如此理。

如果你覺得念完了《金剛經》之後,一切皆是空,那一切所能看到的「有」,當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方法,你應該這樣去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以後才能--不住於相,如如不動。如果著相了,學佛也是著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相關焦點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隨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去是觀這幾句話來自《金剛經》。很多年前讀的時候,只是單純的喜歡……今兒!莫名其妙地發生了些子莫名其妙的事!心裡就覺得,這簡直不可理喻!因為平日裡親近佛菩薩,念佛的緣故,就曉得這是份試卷,這是來考核成績來了……雖然心知肚明了,可自己填寫的,看起來還不錯的答案自己並不滿意,有種無莫名的惆悵在裡頭。然後!腦海裡就浮現出了些經文……什麼叫做一切有為法?按經文的話說,凡是如夢幻泡影的現像和看起來在待會兒就不一定在的現像(如露亦如電)大概就算得上是了吧!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在夢中,一切皆只是念頭形成的'相',可說是'名字相',不是實物,稱之為"無";但是不能說沒有這個夢,也不能說沒有一切相,稱之為"有",也就是'相有體無'。心的念頭和心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就叫做"不一不二",也是:"色'(相)既是空(心),空既是色"。
  • 如何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名經典名句,共同感悟佛法智慧,有不妥的地方,敬請指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首先在這裡指出「有為法」與「無為」是相對的;根據南懷瑾大師的解釋,無為就是涅槃道體,形而上道體;「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這裡面蘊含著很深的佛教哲學思想,南懷瑾大師繼續解釋:「一切有為法如夢一樣,如幻影一樣,電影就是幻。
  • 《金剛經》: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在《金剛經》裡,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教人們「應作如是觀」?原來佛家是從「本質」看問題的,而我們俗人習慣於看事物的表象。設問,世界上有任何一樣事物是不需要諸多條件就能產生和存在的嗎?答案是:沒有!萬事萬物都必須依賴各種因緣條件才能產生和存在,因為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和存在的過程,然後也必然會滅去,區別只有時間的長短。在佛家的觀念裡,「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造作之法。
  • 【白露】《金剛經》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白露】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經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開示:《金剛經》上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說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真的,這是宇宙人生真相!所以一切現象沒有一個現象是存在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相續相。這個要認清楚,認識清楚之後,你對於一切現象就不會執著了。不執著,給諸位說,你就沒有煩惱了,為什麼?得失的念頭沒有了,曉得無得亦無失,有得才有失。能不能得到?得不到。
  • 75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75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有為法是什麼?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金剛經》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一直被禪宗奉為圭臬。他們對這句話的信奉程度,達到了沒有文字,沒有言語。最後甚至達到沒有法,一切皆無,只剩下「當頭棒喝」。但是諸多法門,對這種修行方式,持懷疑態度。認為禪宗的這種方式,會是佛經走向消亡的第一步。雖然禪宗並不認同這一點。
  • 《金鋼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鋼經》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家的觀點認為,一切有為法都是有作為有造作的因緣所生法,緣合則有,緣散則滅,一切有為法包括事物、物質、意識、精神以及所有現象不離成住壞空「規律」。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釋義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一切有為事相,皆是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變化靡常,執捉不住。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道體聚散無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在穿透時空的佛眼看來,世間一切因緣際會而生的事物,都是道體聚散而形成的暫態平衡,都將經歷成住破空的演化過程,而化為他物,正如夢境易醒,泡沫易破,朝露易散,電光易逝,都是曇花一現。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中的「有為法」,究竟指的是什麼?
    在《金剛經》的結尾部分,佛陀說出了一個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很多人認為這裡的「有為法」指的是有為的(修)法,其實這是不對的。佛陀真正說的有為法,其實指的是五蘊。佛陀講法幾十年,對於眾生的概念一直都是:眾生都生存在五蘊的糾纏中。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1:希望一直如少年,乾淨純粹心安,看透不美好卻相信美好,見過不善良卻依舊善良2:有些心事只能自言自語,有些秘密只能講給朋友。8:無論有什麼樣的記憶,時間都會把回憶裡的淚水風乾。再好的過去,回憶的次數多了,味道也就淡了9: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10:有苦,自我釋放;有淚,欣然品嘗;風吹雨打知生活,苦盡甘來懂人生!
  • 禪樂 |《泡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世間一切皆似夢似幻,似泡影終不見世間;一切皆似夢似幻,似泡影無需嘆。 此作品由慕音樂全網發行,誠意推薦!願一切音聲遍滿十方,願一切眾生吉祥如意。"點擊上方音頻收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間萬種,如晨露閃電般轉瞬即逝;世間萬物,結系一念之間,如鏡花水月般虛無縹緲… 則旭法師坦言,借《泡影》想告訴身處喧譁浮躁世界中迷失自我的人們: 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終會如泡影消失,正如彩虹下繽紛美麗的氣泡,唯美卻易碎;或又是像做了一場華麗的夢,夢醒而無蹤。
  • 心上蓮花答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什麼意思?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兩偈是什麼意思?心上蓮花:  1、這首偈中的「我」,不是指釋迦牟尼fo,而是指「自我」,「如來」,指每位眾生本具的本覺、fo性、自性fo,而不是指眼前講法的釋迦牟尼fo。  2、我們修行,實際上就是一個破除我執與法執的過程。
  • 佛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如泡影;如露、如電
    一切都是不真實的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觀有為法如夢——無明不覺故有生死,生死大夢憑誰自覺?祖師說:「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如露,陽光一出就不見了觀有為法如幻——幻指心識,經說:「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畫。」七佛偈云:「身從無相中手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 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金剛經》上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物質現象有生有滅,精神現象,就是意念,有生有滅,自然現象也是有生有滅,都有生滅。佛法講只要是有生有滅就不是真的,它是假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不生不滅。我們看所有的現象,是有生有滅,現象的本體不生不滅。
  • 《金剛經》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話說在《金剛經》的最後,有一首著名的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廣為人知,千百年來,不知被多少人學習過,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首偈呢?為了說明這首偈所指,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金剛經》。
  •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第一次見到這句話,是在北大天才柳智宇出家前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上。在信中,他說佛陀早已告訴了我們六道輪迴、因緣果報、苦空無常等等事實真相。然後,又例舉了許多苦。
  • 《金剛經》導讀第七講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2500年多前,須菩提請佛陀為那些想要發菩提心或者已經發心的修行者開示降伏煩惱、安住菩提心的法門。為此佛陀為其開示:「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密。以是名字。汝當奉持。」發菩提心對於修行者而言是如此重要,為此本寺特開設「《金剛經》導讀專欄」,由於曉非居士為大家導讀《金剛經》。
  • 佛曰:一切皆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在《宇宙超度指南》的世界裡,人類以光年為單位穿梭宇宙。空舟和澈丹這一對師徒,乘坐一艘叫做奈何船的飛船,從一處到另一處,超度各式各樣的死者,這是他們在宇宙中的營生,而他們的顧客,稱他們為度魂僧。科技發達後的若干年,生與死的問題,生存與競爭的問題,卻始終存在。李誕在他創造的科幻情境中,沒有選擇成為未來戰士,也沒有選擇成為救世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