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020-12-23 吵吵鬧鬧小生活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希望一直如少年,乾淨純粹心安,看透不美好卻相信美好,見過不善良卻依舊善良

2:有些心事只能自言自語,有些秘密只能講給朋友。有些痛苦只能默默承受,自己還是要靠自己拯救。真正的痛苦,沒有人能與你分擔,你只能把它從一個肩頭,換到你的另一個肩頭。

3:我每次想到你的時候,心坎就像是遇到了春風一樣,暖和且柔和,讓我不能自拔。

4: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取必然,順其自然;我不需要山盟海誓,只需要你陪我走過每個春夏秋冬。

5:若不執著於快樂,快樂會自然而來。若不逃避於痛苦,痛苦會自然遠離。放下不是放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輕鬆不是懈怠,是閒適的一種悠然

6:我們理應認真對待世界,珍惜一分一秒,一生一世!一期一會,且行,且珍惜!一生愛戀千年憶,半世風雨照相隨,等到茶靡花事了,忘川岸抵再輪迴。只因,愛,就此一次。

7:時日漸行漸遠當你回望,你就會發現,你曾經以為不可放手的東西,只是生命裡的一塊跳板,令你成長。光陰早就把最美妙的東西加在了修煉它的人身上。那個美妙的東西,是清淡,是安穩,是一顆最自然的心。

8:無論有什麼樣的記憶,時間都會把回憶裡的淚水風乾。再好的過去,回憶的次數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9: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

10:有苦,自我釋放;有淚,欣然品嘗;風吹雨打知生活,苦盡甘來懂人生!其實人生,就是一種感受、一場歷練、一次懂得!告訴自己,人一定要靠自己

11: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吧,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12:一個懂你淚水的朋友,勝過一群只懂你笑容的朋友。如果你想喝碳酸飲料,就不要怕胖;如果你喜歡一件衣服,就不要猶豫它的價格。明明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你都忍住了,那你就失去很多快樂的機會。

13:我們太年輕,以致都不知道以後的時光,竟然那麼長,長得足夠讓我忘記你,足夠讓我重新喜歡一個人,就像當初喜歡你那樣。

14:不要老是想著過去。接受現在,暢想未來,用一個最甜最美的微笑面對未來。

相關焦點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在夢中,一切皆只是念頭形成的'相',可說是'名字相',不是實物,稱之為"無";但是不能說沒有這個夢,也不能說沒有一切相,稱之為"有",也就是'相有體無'。心的念頭和心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就叫做"不一不二",也是:"色'(相)既是空(心),空既是色"。
  • 如何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名經典名句,共同感悟佛法智慧,有不妥的地方,敬請指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首先在這裡指出「有為法」與「無為」是相對的;根據南懷瑾大師的解釋,無為就是涅槃道體,形而上道體;「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這裡面蘊含著很深的佛教哲學思想,南懷瑾大師繼續解釋:「一切有為法如夢一樣,如幻影一樣,電影就是幻。
  • 75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75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釋義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一切有為事相,皆是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變化靡常,執捉不住。
  • 《金鋼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鋼經》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家的觀點認為,一切有為法都是有作為有造作的因緣所生法,緣合則有,緣散則滅,一切有為法包括事物、物質、意識、精神以及所有現象不離成住壞空「規律」。
  •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經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心上蓮花答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什麼意思?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兩偈是什麼意思?心上蓮花:  1、這首偈中的「我」,不是指釋迦牟尼fo,而是指「自我」,「如來」,指每位眾生本具的本覺、fo性、自性fo,而不是指眼前講法的釋迦牟尼fo。  2、我們修行,實際上就是一個破除我執與法執的過程。
  • 《金剛經》: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在《金剛經》裡,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教人們「應作如是觀」?原來佛家是從「本質」看問題的,而我們俗人習慣於看事物的表象。設問,世界上有任何一樣事物是不需要諸多條件就能產生和存在的嗎?答案是:沒有!萬事萬物都必須依賴各種因緣條件才能產生和存在,因為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和存在的過程,然後也必然會滅去,區別只有時間的長短。在佛家的觀念裡,「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造作之法。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隨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去是觀這幾句話來自《金剛經》。很多年前讀的時候,只是單純的喜歡……今兒!莫名其妙地發生了些子莫名其妙的事!心裡就覺得,這簡直不可理喻!因為平日裡親近佛菩薩,念佛的緣故,就曉得這是份試卷,這是來考核成績來了……雖然心知肚明了,可自己填寫的,看起來還不錯的答案自己並不滿意,有種無莫名的惆悵在裡頭。然後!腦海裡就浮現出了些經文……什麼叫做一切有為法?按經文的話說,凡是如夢幻泡影的現像和看起來在待會兒就不一定在的現像(如露亦如電)大概就算得上是了吧!
  •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最後的四句偈。其中有為法與無為法相對比,無為就是涅槃道體,形而上道體。實相般若就是無為法,證到道的那個是無為,如如不動;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前文說過,如如不動不是一動也不動的狀態。
  • 《金剛經》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話說在《金剛經》的最後,有一首著名的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廣為人知,千百年來,不知被多少人學習過,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首偈呢?為了說明這首偈所指,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金剛經》。
  • 【白露】《金剛經》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白露】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經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開示:《金剛經》上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說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真的,這是宇宙人生真相!所以一切現象沒有一個現象是存在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相續相。這個要認清楚,認識清楚之後,你對於一切現象就不會執著了。不執著,給諸位說,你就沒有煩惱了,為什麼?得失的念頭沒有了,曉得無得亦無失,有得才有失。能不能得到?得不到。
  • 佛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如泡影;如露、如電
    一切都是不真實的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觀有為法如夢——無明不覺故有生死,生死大夢憑誰自覺?祖師說:「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一切有為法如電當下即空一切有為法可分為三門:一、唯識門,就是從唯識上來說,唯識門中又分三分,就是能知見分,所知相分,見相二分所依自證分、又名自體分。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中的「有為法」,究竟指的是什麼?
    在《金剛經》的結尾部分,佛陀說出了一個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很多人認為這裡的「有為法」指的是有為的(修)法,其實這是不對的。佛陀真正說的有為法,其實指的是五蘊。佛陀講法幾十年,對於眾生的概念一直都是:眾生都生存在五蘊的糾纏中。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道體聚散無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在穿透時空的佛眼看來,世間一切因緣際會而生的事物,都是道體聚散而形成的暫態平衡,都將經歷成住破空的演化過程,而化為他物,正如夢境易醒,泡沫易破,朝露易散,電光易逝,都是曇花一現。
  • 有為法是什麼?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金剛經》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一直被禪宗奉為圭臬。他們對這句話的信奉程度,達到了沒有文字,沒有言語。最後甚至達到沒有法,一切皆無,只剩下「當頭棒喝」。但是諸多法門,對這種修行方式,持懷疑態度。認為禪宗的這種方式,會是佛經走向消亡的第一步。雖然禪宗並不認同這一點。
  • 佛曰:一切皆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在《宇宙超度指南》的世界裡,人類以光年為單位穿梭宇宙。空舟和澈丹這一對師徒,乘坐一艘叫做奈何船的飛船,從一處到另一處,超度各式各樣的死者,這是他們在宇宙中的營生,而他們的顧客,稱他們為度魂僧。科技發達後的若干年,生與死的問題,生存與競爭的問題,卻始終存在。李誕在他創造的科幻情境中,沒有選擇成為未來戰士,也沒有選擇成為救世先知。
  •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第一次見到這句話,是在北大天才柳智宇出家前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上。在信中,他說佛陀早已告訴了我們六道輪迴、因緣果報、苦空無常等等事實真相。然後,又例舉了許多苦。
  • 靜坐要避風,防風如防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 須知靜坐要避風,防風如防賊。 」 轉眼到汕頭已經幾個月了,逐漸的習慣了晨跑遇見師父師兄時和他們打個招呼,偶爾遇上僧眾們做功課,也在殿外靜坐薰陶下精神。南國的春是短暫的,還未曾領略過杏花雨楊柳風的溫柔,就直接準備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了。
  • 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
    後面論理,想闡述這些本質變化有沒有理論基礎,觀念指導生活,這個「觀念」是什麼?在最後,感慨一下浩瀚煙海中,也曾不理解的一些事實和現象。阿三渡我。2020年的前三月,基金遭遇數次大跌,目前的累計收益年華6%。如果嚴格按照既定的規則,這個數字只會更高。這是實踐和反饋相互印證的交替前進。它是大事,這玩意只要不虧,整個系統還能運轉三十年。在書法漸悟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