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021-03-02 大象國學

 

【經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釋義】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世間所有的現象,都像夢境、幻像、水泡、影像,像露珠、閃電一樣的虛幻不實,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真實得到。應該時時作這樣的觀想,就能得自在。

 

《金剛經》上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說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真的,這是宇宙人生真相!所以一切現象沒有一個現象是存在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相續相。這個要認清楚,認識清楚之後,你對於一切現象就不會執著了。不執著,給諸位說,你就沒有煩惱了,為什麼?得失的念頭沒有了,曉得無得亦無失,有得才有失。能不能得到?得不到。得到那是妄想,得不到的。你得到什麼?自己身體都得不到,剎那生滅,何況身外之物?沒有一樣能得到。「夢」,凡夫都會作夢,作夢的時間很短暫,醒來之後就知道夢是空的。殊不知我們人生雖然是數十年寒暑,在無盡的時空裡面確實就像很短的夢境一樣!你常常這樣想,這是事實,絕不是虛構的。「幻」就是我們一般講變魔術,魔術叫幻術,當然是假的,不是真的。「泡」是水泡,像肥皂,我們小朋友吹泡泡,時間很短暫,它就破裂了。「影」是影像。「露」是露水,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電」是閃電。這六樣東西都是時間很短,比喻虛幻不實。露跟電都是無常的,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暫。我們想想我們這個人、這個生命生活在這個世間,就算你壽長,活到一百歲,一百歲的人不多,一百歲的光景在整個宇宙裡面是一剎那,太短太短了。如果要在忉利天的眼睛裡面看,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忉利天看我們世間人,可憐!早晨生的,晚上死了,朝生暮死。我們如果能常常想到這一點,想到這個事實,你就會覺悟了,你自自然然能把這一切無常虛妄的舍掉,取真常。你要是能常常學習這樣子觀察,用這個標準來觀察宇宙人生一切萬法,「五欲」自然就斷了。五欲是財色名食睡,自然對這個就不起貪戀之心。為什麼?曉得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就能夠放下。眾生迷,迷的是什麼?把真的當作假的,假的當作真的,這恰恰叫顛倒,叫顛倒妄想。世間一切萬法無常,是假的,我們把它當作真的;常住真心,不生不滅,這是真的,佛在經上常常說的,我們偏偏把它當成假的,對於真妄、邪正、是非、善惡都顛倒了。事實真相明白了,我們對於貪戀五欲六塵這個念頭自然就斷了。《金剛經》上給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話說得千真萬確。有為法是指什麼?就是三界。三界是有為法,三界不是真實的。既然是虛偽而不實在的,如果我們在這裡面分別、執著、貪戀,豈不是大錯特錯!就好像作夢,夢中是虛偽的,在夢裡面患得患失,在夢裡頭爭名奪利,打得頭破血流,一覺醒來一場空,什麼也沒有,就這麼回事情。人生就是作夢,迷惑顛倒!覺悟了就好比在夢中清醒,夢中清醒再看夢中境界那很有趣,遊戲神通。自己沒事了,看著別人在做大夢,看著別人在顛倒是非,那就是聖賢。

大千世界從哪裡來的?自性迷了,就現這個境界;自性要是覺悟,這境界就沒有了。所以這個境界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非有非無,這是給你講的真相,就像作夢一樣,夢中那個境界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你說沒有,確實有境界現前,醒過來還記得很清楚;你說有,醒過來之後再也找不到。我們實際上這個環境確確實實是一個夢境,所以佛教我們要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能這樣看法,你就很自在。所有一切煩惱從哪裡生的?從得失裡頭生的。你曉得那是夢一場空,有也很好,沒有也很好,多快樂、多幸福。所以,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統統都沒有了。由此可知,這些執著分別妄想煩惱實在講毫無意義,都不是真實的。就像你作夢,夢裡生煩惱,夢裡有執著,這完全是錯誤的,沒有一法是真實的。這是講能變的心性,不生不滅,無去無來。因此在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裡面,不要去認真,不要去執著,有什麼好爭執的?要放下,記住,這是為我自己;如果為大眾的事情那要爭,那要執著,為什麼?眾生的福利。個人沒有,絕對沒有,個人心清淨,個人心無爭,妨害大眾安全的這個要執著,還要爭執。不為自己,為眾生,這叫菩薩,這是佛法不壞世間法,這個要知道的。

一切供養中,法布施第一。

文章您已閱讀完,勿忘順手點在看

閱讀原文是連結,願君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在夢中,一切皆只是念頭形成的'相',可說是'名字相',不是實物,稱之為"無";但是不能說沒有這個夢,也不能說沒有一切相,稱之為"有",也就是'相有體無'。心的念頭和心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就叫做"不一不二",也是:"色'(相)既是空(心),空既是色"。
  • 如何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名經典名句,共同感悟佛法智慧,有不妥的地方,敬請指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首先在這裡指出「有為法」與「無為」是相對的;根據南懷瑾大師的解釋,無為就是涅槃道體,形而上道體;「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這裡面蘊含著很深的佛教哲學思想,南懷瑾大師繼續解釋:「一切有為法如夢一樣,如幻影一樣,電影就是幻。
  • 75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75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釋義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一切有為事相,皆是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變化靡常,執捉不住。
  • 《金鋼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鋼經》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家的觀點認為,一切有為法都是有作為有造作的因緣所生法,緣合則有,緣散則滅,一切有為法包括事物、物質、意識、精神以及所有現象不離成住壞空「規律」。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1:希望一直如少年,乾淨純粹心安,看透不美好卻相信美好,見過不善良卻依舊善良2:有些心事只能自言自語,有些秘密只能講給朋友。
  • 《金剛經》: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在《金剛經》裡,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教人們「應作如是觀」?原來佛家是從「本質」看問題的,而我們俗人習慣於看事物的表象。(題外話)在我為了寫這篇文章打開詞典,想要確定一下「緣」這個字的字義的時候,著實嚇了一跳,與「緣」字的組詞之多,遠超平時想像,正應了那一句「書到用時方恨少」。詞典上大致將事物分為「有緣」和「無緣」兩大類,我們的文化受釋家影響之深可見一斑。現在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佛家觀念中的這個「緣」。「緣起說」是佛教的基本理論之一,認為世間萬事萬物均由因緣而生,亦由因緣而滅。
  • 《金剛經》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話說在《金剛經》的最後,有一首著名的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廣為人知,千百年來,不知被多少人學習過,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首偈呢?為了說明這首偈所指,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金剛經》。
  • 佛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如泡影;如露、如電
    一切都是不真實的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觀有為法如夢——無明不覺故有生死,生死大夢憑誰自覺?祖師說:「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有為法如泡影觀有為法如露——露指今生果報,無論是苦樂榮華,貧富貴賤,皆不長久。觀有為法如電——電喻世智辯聰,如閃電一樣,靠不住,聰明不敵生死,幹慧豈免輪迴,枉用心機。
  • 應作如是觀|南風不朽
    Z| 排版轉自網絡| 配圖|應作如是觀 宙以混沌伊始,
  • 世間無常法 應作如是觀
    無常是萬物的因,亦是萬物的果。佛教從因緣法的角度,說明諸法是因緣生,由於因緣會變異而終將滅壞,因此說無常。究其奧義,生為有常,滅為無常,中間不過是緣,與天地之緣,與萬物之緣,與親人之緣,與愛人之緣,與子女之緣。緣為何,為因亦為果,不過是從一端到另一端。緣無常形,法無定式,故成大自在。
  • 佛曰:一切皆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不過用金剛經上最後的文字來作結,似乎要顯得有氣質一些:一切皆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最後的四句偈。其中有為法與無為法相對比,無為就是涅槃道體,形而上道體。實相般若就是無為法,證到道的那個是無為,如如不動;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前文說過,如如不動不是一動也不動的狀態。夢幻,有夢有幻。夢,我們每個人都做過,可是哪一個夢境能夠留住?能夠實現?美夢成真也只是一個願望。
  • 佛教: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修行真的是短暫人生的真諦嗎
    昌樂法師《練習空性》第93講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今天講後半部分的如泡跟如露、如電。肥皂泡,大家看到過,很美,可它很脆弱,隨時隨地就破滅了,跟我們的黃粱美夢一樣。其實從更長遠的維度來看,生命真的如泡一樣,隨時會破滅,極其短暫。如露,露水也是這樣,它的存留時間極其短暫,太陽出來以後,它就揮發掉。如泡形容脆弱性,如露形容短暫性。無論生命它的存在是脆弱的還是短暫的,這都是在告訴我們,但念無常,當珍惜。我們總覺得時間大把的有,其實不然,我們應當珍惜。只有學會珍惜,只有學會倍加努力的人,生命才會顯得更有別致的意義。這是如露。那如電呢?電是什麼?
  • 靜坐要避風,防風如防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 須知靜坐要避風,防風如防賊。 」 轉眼到汕頭已經幾個月了,逐漸的習慣了晨跑遇見師父師兄時和他們打個招呼,偶爾遇上僧眾們做功課,也在殿外靜坐薰陶下精神。南國的春是短暫的,還未曾領略過杏花雨楊柳風的溫柔,就直接準備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了。
  •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有為法」的特點就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夢幻泡影露電都是轉瞬即逝的東西,不穩定,很容易就成「空」。於是功名利祿也好,美食美色也好,都像「夢幻泡影露電」一樣,轉瞬即逝。這就引申出了「無我」和「空」兩個概念。佛經卷帙浩繁,都是對這兩個概念的不同見解。但不管見解是什麼,手段是什麼,過程是什麼,目的都是脫離苦海,尋求精神解脫。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隨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去是觀這幾句話來自《金剛經》。很多年前讀的時候,只是單純的喜歡……今兒!莫名其妙地發生了些子莫名其妙的事!心裡就覺得,這簡直不可理喻!按經文的話說,凡是如夢幻泡影的現像和看起來在待會兒就不一定在的現像(如露亦如電)大概就算得上是了吧!為什麼要應作如是觀?嘿嘿!假使迷戀夢幻泡影假使把如露亦如電當真嘿嘿!敢這麼幹,保準你不是在愁中就是在病中,要不然就是在痛苦中……唉!扯遠了!《金剛經》決定要讀得,尤其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些什麼》!
  • 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
    如無心,心念,心學,吾心外無物的心,唯物辯證的物,就沒法找到那靈光一現,用時間將事件串成一串,經緯分明,縱橫有致,你能遵循脈絡梳理出起始和終點。更重要的是,明白當下所處的焦點。這些,是在看了心理、哲學、宗教、社會學、歷史人文、詩歌,是在接觸網際網路、旅遊、醫療、文化傳媒、出版、房地產、教育培訓,是在了解表達、交往、溝通、冥想、信念,是在嘗試書法、寫作、吉他、茶禪。
  • 《金剛經》: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金剛經》上講:『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那有一樣是真實的呢?這些都是事實,而《大般若經》說得更詳細、更透徹。歸納宇宙人生的真相,實實在在說,就是一個因果循環的現象,因果相續的現象。所有這些假像,在你眼前過一下而已,你能不能得到呢?得不到,一切法都了不可得。《金剛經》上說的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說你能得的那個意念不可得。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道體聚散無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在穿透時空的佛眼看來,世間一切因緣際會而生的事物,都是道體聚散而形成的暫態平衡,都將經歷成住破空的演化過程,而化為他物,正如夢境易醒,泡沫易破,朝露易散,電光易逝,都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