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UNIQLO和C&A,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開始分化

2021-12-23 RET睿意德

快時尚品牌是如今購物中心中的「鯊魚」。從2006年開始,zara、H&M、C&A等品牌以風捲殘雲之勢「襲擊」了中國大中城市的各大賣場,甚至可以說引領了中國賣場中服飾品牌的一次「大洗牌」。但是仔細研究起來,我們會發現,儘管都在強調平價產品和快速響應,但是他們的具體戰術和價值取向還是有所區別的,這也使其無論在選址還是在市場拓展方面,採用的策略都並不相同。

在這些品牌中,小睿前幾天已經對zara創始人的經營戰略進行過專門分析,今天小睿將把目光轉向H&M、UNIQLO,和C&A三個品牌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快時尚品牌中的這另外三頭「虎鯊」到底有什麼不同。

開店數量對比:UNIQLO更具擴張性

最早拉開中國快時尚大幕的品牌是UNIQLO,它早在2002年就已經在上海開了中國的第一家門店。作為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先驅,UNIQLO的發展確實達到了它預期的效果,2015年一年,UNIQLO在大中華區就新增了93家門店,銷售額突破3044 億日元(約合 161.03 億元人民幣)。

在UNIQLO初步站穩腳跟之時,隨著年輕人購買力的提升,追求個性時尚的年輕群體在消費市場中的地位愈發重要,越來越多的快時尚品牌盯上了中國這塊兒「肥肉」,所以在2007年,H&M、C&A兩個品牌相繼進軍中國。八年後的今天讓我們轉過頭來看這兩個品牌,同一年進駐,但發展速度顯然不盡相同。

2007年C&A在中國相繼開張了四家門店,有著170多年歷史的C&A憑藉出色的產品設計以及專業的產品定位,曾一度為行業人士和分析師們看好。然而在隨後的發展中,C&A的擴張速度卻明顯落後於UNIQLO,甚至也慢於同年進駐的H&M。UNIQLO在2013年6月1日開設其在華第200家門店,H&M在2012年9月份也完成了100門店的布局,而2013年5月底,C&A才在重慶開設其在中國的第50家門店。

官方數據表明,截止到2016年第三季度,H&M目前在中國的門店已經超過340家。而「同期勁敵」C&A眼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卻只有85家。而且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H&M和UNIQLO大多分布在人群密集的購物中心和商圈,就北京而言,兩個品牌的門店就席捲了王府井、西單、三裡屯幾大商圈;而C&A門店卻相對低調得多,曾在王府井的北京APM營業的C&A門店也於去年退出了。這裡面的原因小睿不得而知,但現狀就是:北京的幾大核心商圈你很難看到C&A的身影。綜合以上幾點,與H&M和UNIQLO相較,C&A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在有意躲避鋒芒。就宣傳聲勢來看,除了其始終強調的本土化與質量優之外,並沒有給消費者帶來更明顯的記憶點。

價值取向對比:H&M求新,UNIQLO求精

從市場表現來看,H&M和UNIQLO明顯更具「狼性」。而在具體的價值追求上,他們也各具特色。

時尚嗅覺

作為時尚品牌,產品的時尚感直接影響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程度。就這一點而言,H&M在同類快時尚品牌中做得算是比較出色的。隨便進入到H&M的一家門店,你能看到形形色色不同風格的服裝,有輕便的運動裝,剪裁合體的商務裝,還有約會赴宴必備的輕禮服。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服飾,你都能看到它身上露出的當季流行的時尚元素。雖然H&M也一度深陷「質量門」,但瑕不掩瑜,它的閃光點還得顯而易見的。


產品更迭

作為快時尚品牌,「快」字是不可忽視的一點。在如今這個快速消費時代,一部電影就可能改變人們對時尚的看法。而快時尚品牌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不斷提高產品的更迭速度以迎合消費者不斷改變的需求。在快時尚品牌中小睿認為產品換代最快的是zara,而上文的三個品牌中來說,H&M做得也不錯,幾乎每周都有新品引入也為它吸引了更多的客源。

質量控制

在時裝界,與「快」相伴的更多是質量的不過關,因為品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產品的設計和更迭上,而忽略了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這一點UNIQLO就良性避免了,雖然款式與H&M和C&A相比較為乏味無趣,更迭速度也不如H&M,但質量上乘一直是UNIQLO遵循的宗旨。這也體現了日本人在商業模式中的精益求精,而且UNIQLO的服裝風格雖稍顯單一,但反過來看,這也是它有別於其他快時尚品牌的特點,也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日式快時尚風格。在你20出頭的年紀可能會為了款式衝進H&M,但等你有了一定閱歷的時候,你可能會為了良好的品質而去UNIQLO買一件看起來平常無奇的單品。


服務表現

UNIQLO的服務基於在日本多年的運營經驗,來到中國後,再針對本土情況進行修正,多是來源於某家店鋪好的實踐經驗,經過店長報告給運營部進行確認後,在全店範圍內推廣。這也看出了UNIQLO在「顧客就是上帝」這一宗旨上的誠意。隨便走進UNIQLO的一家門店,你就能感受到其他品牌門店沒有的清風拂面的舒適感,不論你和哪個店員擦肩而過,都會聽到他們的一句話「您好,歡迎光臨優衣庫,祝您購物愉快」。聽到這麼一句話是不是有一種我就是VIP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中國大多數品牌店鋪所欠缺的。

副牌影響力

三個品牌對比來看,H&M和UNIQLO的姐妹品牌也都開始進軍中國市場。2012年H&M旗下主打個性、獨立與創意的年輕女裝品牌Monki落戶南京;同一年,旗下享譽國際市場的牛仔品牌CheapMonday,憑藉完美合身的牛仔系列,代表瑞典時尚登上上海時裝周的T臺。以及主打輕奢侈風的COS也落戶在了中國香港。而在2013年,設計風格和質量與UNIQLO大抵一致的UNIQLO的姐妹品牌GU進軍中國,主攻線上銷售市場。


不難發現,很多奢侈品大牌如PRADA、BURBERRY、LANVIN都發展了自己的副線,Dolce & Gabbana有副牌D & G,PRADA也有自己的MIU MIU。想想花較大牌更低廉的價格享受頂級設計師的設計,對於消費者來說何嘗不是一件美事。而抱團作戰對於大牌來說也是搶佔消費市場的一個重大決策。這一點,H&M和UNIQLO做得就非常好,在主牌做出成績後,以牌帶牌發展線下其他品牌產品,更多的搶佔市場份額和用戶。而C&A卻沒有向這一方向發展,在市場上單打獨鬥了175年,依然孤軍作戰。

C&A的戰略:退避三舍還是另闢蹊徑?


在上面的對比中,C&A是一個很尷尬的角色:與其他兩個品牌相比,它產品的更迭速度和時尚感拼不過H&M,而質量和服務上又比不了講求高品質的UNIQLO。各方面都很中庸但整體又不甚突出,擴張速度也要慢得多。

但這也許只是不同商業模式路徑選擇的結果。

作為到今年已經175年歷史的C&A誕生在擅長藝術,品味優雅脫俗的荷蘭小鎮斯尼克。縱觀C&A的發展史,你不難發現,它一步一步的發展也在影響著整個時裝產業,它早已經成為帶動整個時裝史變革的中堅力量。


正是C&A,創建了全球第一家一站式購物概念的時裝品牌零售店,在今時今日享受著一站式購物的人們體驗不到這個舉動的震撼,而在當時,這一舉動堪稱是「時尚革命」。不僅如此,在20世紀初,C&A成為率先售賣成衣的品牌,最先開始明碼標尺,製作同款不同碼的成衣,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真正自主地挑選他們所需的服裝,從被動到主動的選擇。而在如今H&M和UNIQLO分分與時尚大牌進行合作的舉動,其實早在1913年C&A就做過了,C&A當時和法國先鋒設計師Paul Poiret跨界合作,這一合作可以說開創了跨界合作的先河。而1913年,人們還不知道H&M(1947年建立)和UNIQLO(1963年建立)這兩個品牌。C&A對時裝進行的改革遠不止這些,第一家售賣比基尼的品牌、第一批售賣迷你裙的時尚品牌等先鋒事件不勝枚舉。

有業界人士表示,C&A在一線市場所佔份額不如H&M和UNIQLO,而大舉進攻二線城市或許也是C&A的一種穩中求勝的策略。

隨著商業地產的步伐,許多品牌都在從過去的以一二線主要城市為主逐步轉向二三線城市的「下沉式」發展。而C&A就是這遷移大軍中的一員,觀察發現從2013年開始,C&A門店選址的主要城市也集中在了二線城市。另一方面近些年快時尚陷入低迷期,C&A採用了保守戰略。去年8月剛剛上任的C&A中國執行長Lawrence Brenninkmeijer先生就曾經表示:「我不希望這是一場門店數量的競爭,我們想要保持自己的節奏,這是基於經濟和我們服務消費者能力的決定。」

就現狀來講,一線城市地理位置好,運營經驗豐富的購物中心為了提高level更願意吸納一線大牌,這使快時尚品牌想進駐核心商圈需要付出更多代價。但在二三線城市,購物中心現處於飽和狀態,而當地消費水平處於中等甚至偏下水平,購物中心引進一線大牌並不現實。這就使快時尚品牌在進駐談判中佔據了優勢地位。

如果C&A真的採取「退居二線,穩中求勝」的策略,那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快時尚品牌行業出現兩極化形態,一線城市消費者仍然在樂此不疲的談論著H&M和UNIQLO,而二線城市,C&A已然席捲了整個消費市場。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本土化戰略,無限貼近年輕人群心態,這或許就是這個已經175年的老字號歐洲品牌俘獲消費者心理的重要競爭點。究竟未來整個快時尚行業將走向哪一步目前還不明朗,但不難看出,一線城市的低迷以及二線城市的風頭正盛,很有可能助力C&A反敗為勝。


相關焦點

  • 快時尚ZARA、H&M、Uniqlo的命運大不同?
    那邊廂,曾經的時尚巨人GAP將要關掉北美175家門店,相當於其品牌總店鋪數量的四分之一。而另一家快時尚品牌H&M,從其近期的財報顯示看來,雖然急速擴張讓品牌收入和銷量均大幅增加,但是H&M的單店平均年銷售額卻在逐年減少,換言之就是坪效也在不斷減少。有人歡喜有人憂,同是價格親民的快時尚品牌,是什麼讓他們的境況如此不同?
  • ZARA、H&M、UNIQLO三大快時尚品牌入駐浙江金華永盛廣場
    日前舉行的招商籤約會上,永盛廣場聯合「快時尚」領軍品牌西班牙ZARA(需求面積:1000-2500平方米)、瑞典H&M、日本UNIQLO優衣庫等多個國際巨頭,打造浙中西快時尚集聚地。  一直以來,「快時尚」品牌只對國內一線城市青睞有加,而如今全線進軍金華市場。
  • H&M開始放棄快時尚模式,新推品牌主打會員制
    記者 | 周芳穎編輯 | 樓婍沁1快時尚品牌H&M母公司H&M集團宣布將推出首個會員製品牌Singular Society。該品牌以訂閱模式為基礎,向會員提供高品質的服飾家居及必備日用品。
  • 換季穿什麼 拋棄ZARA、H&M,小眾快時尚網站幫你美成仙女~
    貼別是到了換季這個尷尬的時候,天天刷某寶、zara、h&m已經審美疲勞,覺得每件衣服都是那樣,根本找不到一眼看中那種初戀的感覺有木有!!本王是真羨慕那些明星,可以穿得這麼好看卻又每天不重樣。so,本王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波性價比能趕超Zara、H&M的快時尚品牌,從此明星同款不是夢,剁手也剁得值得~
  • 除了ZARA、優衣庫、H&M等,還有哪些快時尚品牌?
    除了zara,hm,優衣庫,gap,c&a,事實上還有很多驚豔的快時尚品牌,逛一逛真的能讓你有一種淘到寶的感覺。盤點一些,相信你下次買衣服的時候就能發現新大陸哦~// MJSTYLEG//特點:國產快時尚,價格是ZARA的1/3。
  • ZARA、H&M等快時尚服裝在中國還有多少機會?
    Gucci 美國自2016年12月開始,不斷給其發律師信,要求該美國快時尚品牌公司停止銷售「綠紅綠」和「藍紅藍」三色設計產品。並於今年8月正式起訴Forever 21對其標誌性紅藍條紋設計的抄襲行為。今年4月底,Forever 21的供應商Pearl-VinaCo.稱,該快時尚公司推遲向其付款。「紅極一時」的快時尚出路成迷更糟糕的是,由於開店越來越多,打折清庫存開始步入惡性循環,快時尚品牌正在為「無底線打折」行為付出代價。由於全年不間斷打折,諸多快時尚在消費者心目中已被打上「隨時隨地打折」的烙印,品牌的影響力在急速衰退。
  • 除了H&M、ZARA了 極具潛力的快時尚品牌還有這些
    在商場裡可以看到的快時尚品牌都是「熟面孔」,高頻出現的品牌不僅會讓消費者視覺疲勞,品牌重複性過高也讓消費者失去了非要到你家購物中心消費的理由。 其實,除了H&M、ZARA、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等耳熟能詳的品牌外,還有很多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快時尚品牌,但無奈中國門店不多,只能選在在網上剁手。
  • FOREVER 21中國撤店,ZARA、H&M等快時尚該何去何從?
    5月中旬全國20家店鋪開始了清倉大甩賣,打折力度低到不可思議,一件標價229元的針織衫以20元的價格處理。在關閉天貓和京東旗艦店之後,Forever 21目前已基本完成促銷清倉,這一系列不加掩飾的動作似乎表現出該品牌對中國快時尚市場的絕望。它這次痛下決心離開中國市場,引起了很多話題:快時尚品牌是否已進入寒冬?是遭遇了電商平臺的衝擊還是已經落伍於年輕人的消費意識?
  • H&M或將關閉香港旗艦店!快時尚品牌除了撤店還在做什麼?
    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近期,有報導稱瑞典快時尚品牌H&M或將關閉香港旺角旗艦店。而在此之前,英國的快時尚品牌Topshop、美國快時尚品牌GAP等也宣布或已經實施了在香港的關店計劃。快時尚服裝品牌的「衰退」似乎進入集中爆發期,尤以在近年來快時尚品牌搶佔的中國市場表現明顯。
  • 如何簡單評價一下ZARA、H&M、UR這三個快時尚品牌?
    1、ZARAZARA(颯拉)是1975年設立於西班牙隸屬Inditex集團旗下的一個子公司,既是服裝品牌也是專營ZARA品牌服裝的連鎖零售品。ZARA深受全球時尚青年的喜愛,設計師品牌的優異設計價格卻更為低廉。
  • 服裝經理人67期:優衣庫、ZARA、H&M三大快時尚國際品牌運營差異化
  • H&M新推品牌採取會員制 成本、銷售優勢會讓快時尚服裝沒落嗎
    成本、銷售廣等優勢會讓快時尚服裝沒落嗎近年來,國際快時尚服裝品牌以「快、狠、準」的核心特徵,憑藉SPA供應鏈模式,在全球得到了快速發展,並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獲得成功。國際快時尚品牌發展迅猛,對傳統服裝形成巨大的衝擊,日漸取代奢侈品牌成為零售商場的主力,未來還將進入運動服裝和家居等領域。
  • 臺灣第一家H&M開業,看看臺灣媒體是如何報導的!
    臺灣第一家h&m開業,各大明星也熱心站臺慶賀但另一方面,臺媒報導,近年來平價時尚在亞洲市場成長快速的驚人,自2007年進軍中國大陸後,目前已有230間店,今年除臺灣市場外,也會到澳門開設首間店。而在中國大陸,H&M已經開了230間店。
  • H&M,ZARA,Uniqlo,GUCCI···九大品牌背景音樂促銷密碼大PK
    GUCCI的店員說,背景音樂是由公司總部統一控制播放的,所以各家門店的音樂都是同步的。寶格麗  體驗:背景音樂以古典音樂為主,鋼琴、小提琴等經典西洋樂器演繹的純音樂,和門店櫃檯中陳列的珠寶首飾一致,保持著優雅高貴的姿態。  店鋪說法:「相對於一些主要做時尚服飾的奢侈品品牌,寶格麗的客群年齡層次可能要高一些。」
  • 你咋不上天和太陽肩並肩——快不行的H&M要重新定義時尚
    而在H&M,由於品牌從大牌中借用靈感,加上本身快時尚的商業模式,設計師的地位要明顯下降了很多。現在,這些這設計師們還需要聽令於外行——網紅、歌手、演員、運動員和紋身師了。Olsson認為品牌的責任在於為這些不同的文化圈子打造出各自的服飾,「為了加強與年輕人的連結,我們需要和他們一起設計服裝——這種定義時尚的權力已經由品牌轉移到了消費者手中,這些消費者來自於不同的社群,我們稱之為部落。」
  • 別再說ZARA、H&M要垮了,其實你根本離不開快時尚
    Forever21破產、NEW LOOK退出中國等消息,讓人對快時尚的未來產生質疑。疫情期間,全球經濟受挫,不少人也覺得Zara、H&M會步上它們的後塵。 的確,快時尚的成績近兩年來的確不喜人。但是,市場飽和、業績跳水,並不意味著快時尚會就此沒落。
  • H&M公布四季報,明年快時尚市場依然嚴峻
    此外,H&M第四季度在中國內地新開5家門店,分別位於淮安、衡陽、鎮江、台州和莆田。截至2019年11月30日,H&M在中國內地共有超過450家門店。但業內人士指出,2020年的快時尚市場形勢依然嚴峻,在年輕人群但佔比當中,「國貨」也許有讓人驚喜的「突圍而出」的機會。
  • .| 中國各地生活繼續常態化復甦 Cu c s ng ti p t c kh i ph c...
    中國各地生活繼續常態化復甦 Cu c s ng các n i Trung Qu c ti p t c kh i ph c bình th ng
  • 比Zara、H&M更值得買!好看便宜還不撞衫!
    zara、h&m多年來一直都霸佔了貧民窟女孩衣櫥的半壁江山快時尚品牌衣服雖物美價廉但撞衫率也是極高的撞衫很可怕,誰醜誰尷尬為了讓愛妃們既不用吃土又能美得獨一無二七拉決定寫下這波安利,除了zara、h&m還有什麼貌美的快時尚品牌值得買呢?
  • 快時尚行不通了?英國快時尚品牌superdry退出中國
    英國快時尚品牌Superdry近日宣布暫時退出中國。2020年7月起,Superdry自營專賣店以及品牌電商旗艦店將陸續關閉。此外,所有門店於今日起停止會員消費累計積分和登記權益,一些會員福利也於今日起停止發放及使用。